晚凝深翠拂平沙——讀趙鍵先生整理詩集《碧瑯玕館詩鈔》想到的

趙鍵先生是我的老師,也是津門詩詞大家。
先生著作等身,每出版新詩集必相贈于我。前幾日,先生打來電話說要我為他整理出版的詩集《碧瑯玕館詩鈔》寫個評論。先生如此看得起我,一時熱血昏頭,答應了先生??蛇^后靜下來細想,卻越發(fā)的惶恐不安了。
做學生的評論老師,天下奇聞也。不敢不敢,但可以寫點讀后感言。
說心里話,我不知道先生對我的文字寄予了怎樣的期望,但我知道,以下要寫的肯定和他的構想不同?;蛟S,只能將其作為一個掌聲。
弟子能做的就是這么多了。
對于先生整理出版的這部《碧瑯玕館詩鈔》,天津南開大學著名學者張鐵榮先生早在2015年就給與了極高的評價:《碧瑯玕館詩鈔》的出版是一項填補空白的工作,對豐富津門文化研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趙鍵先生整理出版的這部《碧瑯玕館詩鈔》的原作者名叫楊光儀。對于楊光儀我不是十分了解,待查閱了大量史料才得知,他是晚清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而且和天津有著極深的淵源。更是天津近代繼梅成棟之后最享盛名的詩人。
據(jù)《辛口鄉(xiāng)志》記載:“楊光儀祖籍浙江金華府義烏縣減村,其先祖楊發(fā)時于清康熙年間率子北遷,留籍直隸天津府靜??h木廠莊(今西青區(qū)上辛口鄉(xiāng)木廠村)。太祖楊世安于清乾隆初年辦理長蘆鹽務,頗得皇帝垂青。從此之后,楊氏后裔散居于木廠、天津、北京等地。楊氏家譜現(xiàn)存于木廠村楊門后裔,詩人病歿葬于木廠村楊氏祖塋?!?/p>
楊光儀生于道光二年(1822)農(nóng)歷閏三月初一,卒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農(nóng)歷八月初三。字香吟、杏農(nóng)、庸叟。清咸豐壬子(1852)科舉人,光緒九年(1884)授河間府東光縣教諭(未赴任),后會試不第,遂絕意仕途。曾為揀選知縣,敕授文林郎,以子署銜候選訓導加二級,誥封奉政大夫。著有《耄學齋晬語》《續(xù)津門詩鈔》、《碧瑯玕館詩鈔》等作品。
楊光儀在津門詩壇享有盛名。他曾應天津著名詩人梅成棟之邀,就任其創(chuàng)建的天津輔仁書院(位于天津西北角文昌宮)山長。晚年組織“九老會”、“消寒社”等詩社組織,成為津門詩壇領袖。其門下才俊輩出,其中著名的有“南吳北華”。南吳即吳昌碩,他是晚晴至民國時期集“詩、書、畫、印”為一身的藝術大家。1883年“奉檄進京放檢”,借機到天津求學于楊光儀。此后六次到天津問學于楊光儀,對于楊光儀非常尊敬。北華即華世奎,他是津門著名的書法家。華世奎的父親華承彥是九老會的成員,也是天津著名文人。他知楊光儀的學問和人品,故專門讓華世奎拜在楊光儀門下學詩。后,華世奎終成大家。
雖在天津,但楊光儀絕不是一個足不出戶的書呆子。從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出他走滄州、去通州、下勝芳、赴昌平的生活軌跡和路途感悟,在津門周遭更是去過不少地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他的詩作。
楊光儀的詩多愛國情懷,謳歌抗擊侵略的戰(zhàn)士,批判清政府的無能。時人評其詩為“浩浩憂時淚,茫茫遠別心”。
因受篇幅所限,在此,我想再次借用張鐵榮先生的賞析作為束尾;《碧瑯玕館詩鈔》其最大的特色是用典不多,便于交流。它的重新出版,既可以使著名的津派詩人及其作品重見天日;又可以向詩詞專家與愛好者提供欣賞參照,使之效法繼承有本;還可以供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去追尋近代以來的地域文化經(jīng)濟,開闊更廣大的想象空間視角。無論從那種角度來看,趙鍵(鉉齋)先生的勞作都是功莫大焉。而我作為一名先生的弟子,本沒有資格對先生大作評論短長的,可師命難違,只好僭越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sixr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