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論語》·連載338
張說《論語》·連載338
17.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樱∥嵴Z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p>
(注釋——女:同“汝”,你。六言:六個字,即下面講到的仁、知、信、直、勇、剛。知:同“智”。)
(白話)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有六種德行便會有六個弊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啊?!笨鬃诱f:“你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愚蠢;愛好智慧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放蕩,沒有根基;愛好誠實卻不好學,其弊病是造成傷害;愛好直率卻不好學,其弊病是刻薄不通情理;愛好勇敢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會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會造成狂妄?!?/p>
(張說)孔子用中庸之道來限定六種德行:仁德、智慧、誠信、正直、勇敢、剛強。他說,這六種德行都必須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善于學習,換句話說,必須知道應(yīng)該在什么情況下才能應(yīng)用這些德行,如果不管具體情況,一味使用,德行極可能走向反面,成為弊病。
對人講仁慈是好的,但一味仁慈,不管對象,那就成了爛好人,爛好人是蠢人的近義詞。動腦筋,走捷徑(好知)是取巧,是好事,但也容易走向投機,結(jié)果會不擇手段,任意妄為。講誠信也是好的,不過一味誠信,不該信的人也信,就像東郭先生對狼講誠信,結(jié)果會害了自己。直率正直也是如此,直率到不顧他人的面子和尊嚴,那叫不通情理。一言不合就沖撞他人,這不叫勇敢,而是魯莽。剛強,是指堅持立場,不肯妥協(xié),但也可能變成固執(zhí)己見的自我膨脹。(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孔子為什么用“好學”來管理這六種德行,而不分別指出應(yīng)該在什么情況下具體怎么做呢?因為這是不可能有硬的死的規(guī)定的。好學,是指善于研究情況,根據(jù)情況來決定該怎么做。這就是中庸的態(tài)度,即找到最恰當、最好的處理方法。
無論道家也好,儒家也罷,還有馬克思主義,都有一個基本態(tài)度,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設(shè)法找到問題的最恰當?shù)慕鉀Q辦法!這個態(tài)度在道家那里,叫做“順勢而為”;在儒家那里,叫做“中庸之道”;在馬克思主義那里,叫做“辯證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ibi/vkuc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