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的權力場
中國封建社會的權力場
陳宣章
《搜狗百科?中國封建社會》:“在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把儒家思想宗教化,并與以族權為核心的宗法思想相結合,整個社會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思想與制度。統(tǒng)治階級以此調整本階級內部關系和控制、壓迫勞動人民,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p>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中國封建社會的三權(皇權、族權、夫權)的層次不同。在國家層面,皇權常常受后(太后、皇后)權、相權、宦權的挑戰(zhàn)。封建歷史上,秦始皇死后,趙高(宦權)與李斯(相權)勾結,置秦二世為傀儡。漢高祖死后,呂后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鞒煸皬U除中書省、廢丞相(取消相權),采用錦衣衛(wèi)特務統(tǒng)治。所以,明代被視作中國歷史上“宦禍”最嚴重的幾個朝代之一。魯迅說:“中國歷代的宦官,那冷酷險狠,都超出常人許多倍?!保ā秹?寡婦主義》)其實,明朝皇帝既散相權,令各部分掌,又奪相權,君行臣職;但君不可無相,后仍然有內閣之設,內閣從皇帝那里爭回些權,宦官再從皇帝那里竊取些權,于是三者共同據(jù)有權力場的最上層。清初,即有“明不亡流賊,亡于宦官”之說;更有人將明朝稱為“歷史上最大的太監(jiān)帝國”。但是明朝268年,宦官“專權”僅20多年,將明朝概指為“宦官政治”或“特務政治”,顯然是不合適的。
中國文人的權力欲非常強烈。這是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遺訓兩千多年灌輸?shù)慕Y果,也是隋唐及后來科舉制度實踐的結果。它溶化在血液,澆鑄于靈魂,潛移默化,無師自通。所以,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熱愛權力、羨慕權力、追求權力、酷嗜權力,一門心思要做官,權力乃一生奮斗不已之目標。任何朝代,任何社會,凡進入權力場中者,無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關注政治動向。因之,沒有權力時要努力得到權力,得到權力后則要拼命抓住權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中國封建社會任何時候都有一個最高權力者。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大臣巴結小吏,甚至無官者。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權力場的“奇葩”,也是“隱權力”的表現(xiàn)。
一.清朝慈禧太后時期,有個戲子譚鑫培?!独鎴@舊話》:“譚鑫培久負盛名,至有‘伶界大王’之名?!弊T鑫培與清末達官貴人的親密關系,坊間有種種傳聞,有說“亡清新貴亦爭相延納(譚鑫培),略分論交”,有說當朝高官楊士驤請譚鑫培“吃飯延之上座”,最富傳奇色彩的莫過于軍機大臣那桐向譚鑫培屈膝請案的軼事。
民國《譚鑫培專記》記載:光宣年間,慶親王奕劻(清朝最后一位鐵帽子王)給一個姨太太做壽,要唱壽戲,當然是邀請了鑫培。慶王親自到儀門口迎接,說:“鑫老來了,我很有面子,我很感激!但是,請鑫老再賞個面子,唱兩出好戲,如何?”鑫培說道:“這也不難。只是我的病剛好一點,恐怕不便遵命!如果定要我唱兩出,便是軍機大臣向我跪求,面子礙住了,我就只好不顧性命唱兩出?!弊T鑫培這話不過是極力推脫不肯唱,萬不料話猶未完,卻有一位朝衣朝冠的人向他跪下了。你道是誰?就是那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戶部尚書那桐!這晚上,譚鑫培才勉強唱了兩出戲。張伯駒《紅毹紀夢詩注》云:“宮廷供奉不尋常,幾得人間看一場?演出欲求譚貝勒,請安需要那中堂。”
譚鑫培號稱“譚貝勒”,因他在光緒十六年被選入升平署為內廷供奉,授了四品(一說是六品)官銜,并深得慈禧太后喜愛。當時“受慈禧寵幸,王公大臣當然唯太后老佛爺馬首是瞻”,于是大紅大紫,身份暴增,在社會上、官場內,巴結他的人極多。
二.眾所周知,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權力運行體系中充斥著不擇手段、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擁有權力就擁有一切,可頤指氣使、為所欲為;可翻云覆雨、顛倒乾坤。人性中惡的成分因有權力支撐,而得以無約束地膨脹。只要權力夠大,背景夠深,即便是父奪子妻的亂倫丑劇,也被美化成令人陶醉的絕世之愛;即便是涂炭生靈的獨夫暴行,也被巧飾成令人拜服的創(chuàng)世偉業(yè)。與此同時,官場如蟹簍,大小螃蟹為了權力和地位,個個奮力攀爬,人人纏斗不休,明槍暗箭,勾心斗角,心狠手辣,巧取豪奪,可謂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
清?嘉慶年間,工部衙門小吏王書常,本職工作是起草文書、管理檔案。他伙同他人私刻印章,勾結有關部門官員,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弄虛作假,蒙混過關,冒領國庫銀子。每年冒領銀子達數(shù)十萬兩之多。后因被人告發(fā),王書常被處以絞刑,涉及的有關部門官員也被嚴懲。
三.清?康熙年間,禮親王府包衣張鳳陽不可一世。他交結后妃親屬,專權弄威,十分囂張,即使是朝廷重臣,也不放在眼中。當時市井流行的諺語:“要做官,問索三(索額圖)。要講情,問老明(明珠)。任之暫與長,要問張鳳陽?!笨梢姡瑥堷P陽竟然與宰相索額圖(康熙孝誠仁皇后的叔父,世襲一等公)、明珠(康熙皇帝的堂姑父,歷任內務府總管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太師)相提并論。禮親王雖然知道張鳳陽惡行,卻不敢管束。
有一次,張鳳陽在城外涼亭躺著小憇。某巡撫經(jīng)過,因不認識張鳳陽,就叫張鳳陽起來讓位好坐下休息。張鳳陽斜眼蔑視:“他媽的,你算老幾,敢讓大爺我坐起來!”巡撫沒有敢惹他,帶人走了。半個月后,在張鳳陽干涉下,該巡撫竟被罷官。此后,張鳳陽氣焰更盛。連明珠、高士奇(任“南書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等人宴請賓客時,張鳳陽總是身著華服高坐上席。眾人都為之側目。
有一次,董鄂公(八旗大族)因事得罪了張鳳陽,張鳳陽率領門徒闖入董鄂公府宅,搗毀堂下廊屋。董鄂公到禮親王處告狀。禮親王晉見康熙皇帝時,叩首奏張鳳陽的不法行為。康熙說:“這是你家的人,可以自己處治?!倍Y親王回府立即將張鳳陽杖刑打死。未過一個時辰,孝惠章皇后懿旨到,命令免張鳳陽罪,但為時已晚,無濟于事。
四.清?順治初年,京中有個大奸“潘頭”(其名已不可考)。其祖父、父親是明朝六部衙門小吏。明朝滅亡后,他們把六部衙門卷宗、檔案藏在家中。清初,各種制度都在草創(chuàng),事情繁雜,無所憑據(jù)?!芭祟^”憑借家中所藏明朝六部衙門卷宗、檔案,在各衙門為所欲為,挾持上下官吏,朋比為奸,勢焰熏天,連封疆大吏也要帶重金給“潘頭”送禮。
“潘頭”成為各衙門的宗主,家財累至巨萬,不可一世。在京城建造豪華大宅,比王公貴族還要富麗。兩廊之下建筑如國家六部,掛“某部某衙”招牌?!芭祟^”是六部“總管”。朝廷交議“某部某衙”事情,先交厚禮才能進“某部某衙”房間查閱卷宗、檔案。否則就被嚴厲斥責。潘家還有六部的偽章。朝廷文書加蓋偽章,下達各省,收件衙門竟然真假莫辨。
潘家還雇用亡命之徒作耳目、打手,專門暗殺不順從者。因此,京城內外官吏談“潘頭”而色變,人人自危,個個恐懼,竟無人敢告發(fā)“潘頭”。
順治帝聽到傳聞,問大學士陳名夏。陳名夏卻不敢說實話。順治帝大怒,下旨逮捕“潘頭”,經(jīng)嚴厲審訊,將其凌遲處死,并對其黨羽數(shù)十人嚴厲治罪。查抄潘家,得到京城內外官吏與“潘頭”往來的文書兩大箱。順治帝下旨:原封不動焚毀。
次日,順治帝問南書房值班的翰林:“姓潘的不過是一個小吏,治之甚易。然而,身為大學士的陳名夏以及京城內外的官吏們?yōu)槭裁炊紩敲春ε滤??”翰林答:“姓潘的耳目多,聲氣廣,恐怕朝廷未必能夠盡治,如果檢舉揭發(fā)他,官吏們都害怕招來災禍?!?/p>
五.中國封建社會的權力場,就像一個大染缸和絞肉機,不僅將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變成齷齪不堪的權力機器,還讓許多人在權力博弈與絞殺中變成毫無價值的犧牲品。那些慨嘆“勿生帝王家”的天子貴臣、皇親國戚們,或在權力搏殺中喪生,或在君恩衰退中失勢,或在自作孽中不可活,或在朝代更迭中被碾軋,都是權力角斗場上的落敗者和犧牲品。
“勿生帝王家!”千百年來,如此痛心疾首的話,說過的人不知凡幾:隋末,煬帝之孫、年僅16歲的隋皇泰主楊侗被王世充鴆殺前說過(《隋書?楊侗傳》);南朝宋孝武帝寵兒、年僅10歲的劉子鸞在被賜死前說過(《宋書?孝武十四王》);年僅11歲的宋順帝劉準“被禪位”后說過(《資治通鑒》卷135);明崇禎帝朱由檢在國破家亡之時揮劍斬斷長平公主的左臂時也說過(清?張廷玉《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
不過,“勿生帝王家”畢竟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覺悟,而是從權力高處跌落時的悔不當初。此前,他們還是高居社會食物鏈的頂端,享受權力所帶來的榮華富貴,并在社會叢林法則中踐行“厚黑”二字。“勿生帝王家”的悲嘆,不值得人們同情與憐憫。
自秦朝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就是以專制皇權為中心的社會。搶的那把“龍椅”就是皇權至高無上的代名詞。不管游戲世界還是現(xiàn)實世界,從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2018.8.4.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cio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