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散文:一日看盡長安花5
可現(xiàn)在這匹深黑色的馬,卻成了一匹真正翠綠的馬。馬之形狀,因己視野所限,自然無法觀其。這翠綠,卻是真實清晰和逼人。話說,這驪山的樹,或許是因其帝王之尊所故,滿山遍野皆是不太高卻王氣逼人的塔松。
塔松本就翠綠簇新。
給這七月雨輕輕這么一繚繞,越發(fā)顯得濕潤蒼翠。
一叢叢,一束束,一坡坡,聯(lián)袂著一汪汪直綠入行人心扉,那感覺,那味道和那聯(lián)想,不親臨其境,絕對無法由淺入深地一點點,一寸寸,一滴滴的經(jīng)久享受。
繼續(xù)上行,不經(jīng)意間就到了西安事變地(當年事變實地)。
物件陳舊,陋室緘默,唯有用有機玻璃護住的各個彈孔,在無言訴說。(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再向上攀登,就到了兵諫亭,即,當年事變時,蔣介石赤足逃到驪山半山腰的躲藏地。躲藏地是一塊聳入高空的山巖,中間一道窄縫。據(jù)說,當時的蔣委員長就躲藏在窄縫里,后被搜山的東北軍捕獲,押至山下城內張學良公館軟禁……
彈指一瞬間,83年過去了。
當年事變的大小主角,均己先后作古,歷史翻過了新的一頁。
然而,槍聲仍在震蕩,狼煙四起,奔跑不止,叫喊不絕……西安事變不可忘記,是因為它影響并修改了歷史的走向,至今,仍是屏幕和網(wǎng)絡上的熱搜和熱門。望著方形空蕩的大石亭楣上“兵諫亭”三個大字,我有些曬笑不己。
記得書上原名是叫“捉蔣亭”的,一目了然,別有寓意。
現(xiàn)在呢,悄悄兒就改成了“兵諫亭”。
模糊了人名,修改了動詞。嘻嘻!方塊字的確具有隨意搭配組合與裝飾形容之功能,我們老祖宗的發(fā)明,原本就隨機應變,左右逢源哦!我又一次真真切切領教了,中國古發(fā)明的精妙深奧!繼續(xù)向上,驪山也越來越叢密蒼翠,令人賞心悅目,愉悅不己。
觸景生情,詩興大發(fā)。
不由得想起了首唐詩。
自種雙松費幾錢,頓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卻惹空山舊燒煙。枝壓細風過枕上,影籠殘月到窗前?!芴啤额}子侄書院雙松》。
好一個“影籠殘月到窗前”。
貼切可愛,形象盎然,其味悠長。
此時,站在驪山華清宮門外,欣賞著那一抹蒼翠的塔松林,我好像置身于當晚清瘦的天空下,半輪月亮斜在驪山頂,那著一身明黃龍袍的李隆基正攜了楊玉環(huán)纖手,指著月亮發(fā)誓:朕與妃世世相愛,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半輪月光嫵媚,輕柔朦朧。
把兩個影子投射在身后的窗簾上,做成了一個大大的“呂”字!
想著想著,我為我自己感動了,居然眼角有些濕潤。稍后,購票入內,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钡娜A清池。啊哈哈!頓時,除了靠著幻想和疲乏支撐著,本姑娘可是大倒胃口,大所失望。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kop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