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散文:一日看盡長安花18
那個下鋪,一個姿色平平似小城女的姑娘,也接嘴了:“美女,的確是你打的呼嚕。我一晚上都睜著眼睛,不信,你瞧瞧?”果然,二年輕一中年眼圈下都黑黑一團,氣憤又無可奈何的看著我。我卻忍俊不住,撲哧而笑:“三個熊貓眼呀?哈哈,真是難得哦!”
沒想到,我一笑,她們也跟著失聲而笑。
笑聲是潤滑劑,這一笑,萍水相逢的四個女子重歸于好,還各自介紹一番,不提。
事后我也暗自心驚,這疲累可真是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從沒打過打呼嚕的本姑娘,居然來到這千里之外的古城嚴重失態(tài),并影響她人,有妨觀瞻。這,也太不應該了。我一一給她們致歉,并保證再也不打鼾,如還打鼾,則甘愿受罰云云。
又洗了個熱水澡后,我出了客棧。
找到一家路邊店,吃了中飯,就信步向前。(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前面二十多米過街后,就是西安著名的鼓樓了。和其在同一軸線上的,則是西安著名的鐘樓。兩樓相距百米,所建筑樣式和高矮寬窄,基本相似。這也充分證明了,我的外游一定要住在其城市中心的作法,極其先見,極其重要和極其正確。
我由地下通道過街。
排隊花了人民幣三十大洋并通過安檢,很快就登上了鼓樓。
放眼望,南來北往,車載斗量,高樓長街,配合巧妙,心情舒暢。鼓樓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
西安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jié)構,頂部為重檐形式。
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nèi)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nèi)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鼓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鼓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鼓樓第三檐下,南北有各懸匾額一塊。
南面為"文武盛地",北匾為"聲聞于天"。
“文武盛地"最初是重修鼓樓竣工后,陜西巡撫都御史趙可懷于明萬歷十八年(1580年)所題。"文革"時期,大量文物古建筑遭到人為毀壞,兩牌匾也未能幸免,此后,經(jīng)過多年的不懈努力,2005年4月29日兩塊匾額重新懸掛在鼓樓之上,再現(xiàn)了40年前的風采。
我沿著鼓樓的石走廊,慢悠悠的繞了一大圈兒。
請人幫忙嚓嚓嚓一歇,然后進了二樓。
仰望屋頂,梁架式木結(jié)構樓閣建筑,上下兩層,重檐三層。在那些雕梁畫棟之上,歷史老人棲息己久,正微笑著俯瞰著人們。真?zhèn)€庭院深深,奧妙無窮。咚!一個小男孩重重撞在我的腰上。還沒待我回過神,二個小女孩兒連笑帶嚷的又撞了過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hcc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