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黨禍之爭
第二,是孟子講到身為一個領(lǐng)導(dǎo)人的用人之道。無論是人才或非人才,好人或壞人,一個領(lǐng)導(dǎo)不能隨便聽信人言。甚至全國人都說其人可殺或可用,也不能受到群眾情緒的影響,必須由“明主”來自決自裁。這種用人行政之道,在歷代帝王專制的史實上,有太多數(shù)不清的資料。尤其中國歷史的史家,特別強(qiáng)調(diào)歷代的明主、賢君們在用人行政上的“不次之擢”——就是不照成規(guī)法令提拔人才。 但是話說回來,引用人才的最后取決裁定之權(quán),全仗明主、賢君們的聰明智慧,由他自己的好惡來選擇,也實在太難了。到底明主之所謂“明”,賢君之所謂“賢”,他的明,他的賢,到了什么程度?而且真明真賢之主究竟有多少?實在都是問題。歷史上最令人推崇的唐太宗,他也親自在詩上說:“待予心肯日,是汝運(yùn)通時。”這是極權(quán)性的坦白表達(dá)。他說,等到哪一天我心里高興,愿意給你官做,給你富貴的時候,你的好運(yùn)氣就來了。以李世民之英才,尚且如此,何況等而下之的平庸之主呢! 在過去的歷史上,因為人事制度不上軌道,取予裁奪,升降生殺之權(quán),往往系于人主一時的喜怒,或出自黨派的傾軋。因此,歷史上冤死的人才,也是數(shù)不清的。在升平的時代,如唐、宋的黨爭,所謂君子與君子們在學(xué)術(shù)思想意見的爭執(zhí),而形成政權(quán)上的排擠傾軋。末落的時代,則有如漢朝、明朝的黨禍與派系之爭。至于晚唐五代的亂世,好惡生殺之權(quán),完全出于人主們的自決,那就更慘不可言了。這種歷史的事實也很多,我們只要看看晚唐詩人杜荀鶴吊祭朋友的幾句詩,便可知道了。杜的詩說:“殺戮眼中皆名士,幾人安穩(wěn)到黃泉?!币约八摹八氖陙砣藲⒈M,似君埋少不埋多”。再加上唐末道人鐘離權(quán)一首詩:“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可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shù),得見升平有幾人?!边@是多么悲哀的局面??!當(dāng)然,這些都是亂世的現(xiàn)象,好像與本題不大相關(guān),其實是有關(guān)的。 隨便信手舉幾個大家容易知道的史實來說,如劉宋時代的殺檀道濟(jì),宋代的殺曲端、岳飛,甚至如明代的殺于謙等等公案,這些罪過,都是由于人主們專權(quán)裁決之過。歷史上在政壇的冤獄,豈只是少數(shù)而已! 至于由派系傾軋、政見不合所造成的,如宋代洛蜀兩黨之爭,都標(biāo)榜圣賢之學(xué)。如二程夫子等人與王安石,以至到蘇東坡,這些正反雙方人物,總不能算是壞人吧!而任俠好義的蘇東坡,幾乎也身遭不測,如果不是宋神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再三維護(hù),恐怕蘇東坡的性命,也早已不保了!我們且看看蘇東坡最倒霉的時候,關(guān)在牢里,聽到要被殺頭的謠言,非??謶滞纯喽鞯脑姟_@時唯一令他安慰的,是浙江杭州一帶的人們,為了他,請和尚道士念經(jīng),替他祈求消災(zāi)免難。他的詩說:“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dú)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jié)來生未了因。”“柏臺霜?dú)庖蛊嗥?,幾動瑯珰月向低。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歲神游定何處?桐卿知葬浙江西?!彼讵z中作了這兩首詩,自題為:“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弊詈笥肿宰ⅲ骸蔼z中聞杭(州)湖(州)間民,為余作解厄道場累月,故有此句?!彼髁诉@兩首詩,拜托看守的獄卒梁成寄給他的兄弟,當(dāng)然被偵察的人員拿到,不知道如何又傳到宋神宗那里去了,皇帝看了也很難過,便說:“我并沒有一定要他死啊!”因此反而沒有事被釋放了。以蘇東坡的曠達(dá)才情,真碰到要命的時候,也還是說:“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甚至也會:“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笔嵌嗝吹目蓱z。像這一類的事件,又完全靠那個為人主的皇帝在左右大臣們皆曰可殺時,作了聰明睿智的決定,平反了他的冤枉。當(dāng)然,最大的影響,還是皇帝的老祖母。所以當(dāng)太皇太后死時,蘇東坡痛苦極了,他又寫下兩首名詩:“巍然開濟(jì)兩朝勛,信矣才難十亂臣。原廟固應(yīng)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和熹未圣猶貪位,明德惟賢不及民。月落風(fēng)悲天雨泣,誰將椽筆寫光塵。”“未報山陵國士知,繞林松柏已猗猗。一聲慟哭猶無所,萬死酬恩更有時。夢里天衢落云仗,人間雨淚變彤帷。關(guān)睢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詩?!弊宰㈩}為:“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不許成服,欲哭則不敢,欲泣則不可,故作挽詞二章。”這里所說的太皇太后,是宋神宗的祖母,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是名將名臣曹彬的孫女。他在詩中所說“先王何止活千人”,是指在宋史上,仁宗皇帝和皇后,的確是很了不起的。應(yīng)該說,都是讀通了孔孟之學(xué)的吧! 我們牽扯了這些歷史故事,都是為了討論孟子和齊宣王對話的主題。當(dāng)然,最重要的,由此可見孟子當(dāng)時在齊國受排擠、受威脅的嚴(yán)重性,所以有不得不走的趨勢,同時他所說對于用人行政的主旨,在當(dāng)時封建制度的君主專權(quán)之下,不好太明白表露出君主必須要尊重人民,實行民主法治。但今日民主法治的要義,也已經(jīng)隱約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