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偽自由書》中國人的生命圈 內(nèi)外 以夷制夷 文章與題目 新藥 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偽自由書》 —魯迅
目錄
27、《殺錯了人》異議
28、中國人的生命圈
29、內(nèi)外
30、透底
31、“以夷制夷”
32、言論自由的界限
33、大觀園的人才
34、文章與題目
35、新藥
36、“多難之月”
37、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38、叢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
27、《殺錯了人》異議
看了曹聚仁〔2〕先生的一篇《殺錯了人》,覺得很痛快,但往回一想,又覺得有些還不免是憤激之談了,所以想提出幾句異議——
袁世凱〔3〕在辛亥革命之后,大殺黨人,從袁世凱那方面看來,是一點沒有殺錯的,因為他正是一個假革命的反革命者。
錯的是革命者受了騙,以為他真是一個筋斗,從北洋大臣變了革命家了,于是引為同調(diào),流了大家的血,將他浮上總統(tǒng)的寶位去。到二次革命〔4〕時,表面上好像他又是一個筋斗,從“國民公仆”〔5〕變了吸血魔王似的。其實不然,他不過又顯了本相。
于是殺,殺,殺。北京城里,連飯店客棧中,都滿布了偵探;還有“軍政執(zhí)法處”〔6〕,只見受了嫌疑而被捕的青年送進去,卻從不見他們活著走出來;還有,《政府公報》上,是天天看見黨人脫黨的廣告,說是先前為友人所拉,誤入該黨,現(xiàn)在自知迷謬,從此脫離,要洗心革面的做好人了。
不久就證明了袁世凱殺人的沒有殺錯,他要做皇帝了。
這事情,一轉(zhuǎn)眼竟已經(jīng)是二十年,現(xiàn)在二十來歲的青年,那時還在吸奶,時光是多么飛快呵。
但是,袁世凱自己要做皇帝,為什么留下他真正對頭的舊皇帝〔7〕呢?這無須多議論,只要看現(xiàn)在的軍閥混戰(zhàn)就知道。他們打得你死我活,好像不共戴天似的,但到后來,只要一個“下野”了,也就會客客氣氣的,然而對于革命者呢,即使沒有打過仗,也決不肯放過一個。他們知道得很清楚。
所以我想,中國革命的鬧成這模樣,并不是因為他們“殺錯了人”,倒是因為我們看錯了人。
臨末,對于“多殺中年以上的人”的主張,我也有一點異議,但因為自己早在“中年以上”了,為避免嫌疑起見,只將眼睛看著地面罷。
四月十日。
記得原稿在“客客氣氣的”之下,尚有“說不定在出洋的時候,還要大開歡送會”這類意思的句子,后被刪去了。
四月十二日記。
28、中國人的生命圈
“螻蟻尚知貪生”,中國百姓向來自稱“蟻民”,我為暫時保全自己的生命計,時常留心著比較安全的處所,除英雄豪杰之外,想必不至于譏笑我的罷。
不過,我對于正面的記載,是不大相信的,往往用一種另外的看法。例如罷,報上說,北平正在設備防空,我見了并不覺得可靠;但一看見載著古物的南運〔2〕,卻立刻感到古城的危機,并且由這古物的行蹤,推測中國樂土的所在。
現(xiàn)在,一批一批的古物,都集中到上海來了,可見最安全的地方,到底也還是上海的租界上。
然而,房租是一定要貴起來的了。
這在“蟻民”,也是一個大打擊,所以還得想想另外的地方。
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生命圈”。這就是說,既非“腹地”,也非“邊疆”〔3〕,是介乎兩者之間,正如一個環(huán)子,一個圈子的所在,在這里倒或者也可以“茍延性命于×世”〔4〕的。
“邊疆”上是飛機拋炸彈。據(jù)日本報,說是在剿滅“兵匪”;據(jù)中國報,說是屠戮了人民,村落市廛,一片瓦礫?!案沟亍崩镆彩秋w機拋炸彈。據(jù)上海報,說是在剿滅“共匪”,他們被炸得一塌胡涂;“共匪”的報上怎么說呢,我們可不知道。但總而言之,邊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雖然一面是別人炸,一面是自己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則一。只有在這兩者之間的,只要炸彈不要誤行落下來,倒還有可免“血肉橫飛”的希望,所以我名之曰“中國人的生命圈”。
再從外面炸進來,這“生命圈”便收縮而為“生命線”;再炸進來,大家便都逃進那炸好了的“腹地”里面去,這“生命圈”便完結(jié)而為“生命○”〔5〕。
其實,這預感是大家都有的,只要看這一年來,文章上不大見有“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套話了,便是一個證據(jù)。而有一位先生,還在演說上自己說中國人是“弱小民族”哩。
但這一番話,闊人們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他們不但有飛機,還有他們的“外國”!
四月十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古物的南運據(jù)一九三三年二月至四月間報載,國民黨政府已將北平故宮博物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所存古物近二萬箱,分批南運到上海,存放于租界的倉庫中。
〔3〕“腹地”指江西等地區(qū)工農(nóng)紅軍根據(jù)地。一九三三年二月至四月,蔣介石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的后期,調(diào)集五十萬兵力進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并出動飛機濫肆轟炸。“邊疆”,指當時熱河一帶。一九三三年三月日軍占領承德后,又向冷口、古北口、喜峰口等地進迫,出動飛機狂炸,人民死傷慘重。
〔4〕“茍延性命于×世”語出諸葛亮《前出師表》:“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br/>
〔5〕“生命○”即“生命零”,意思是存身之處完全沒有了。
29、內(nèi)外
古人說內(nèi)外有別,道理各各不同。丈夫叫“外子”,妻叫“賤內(nèi)”。傷兵在醫(yī)院之內(nèi),而慰勞品在醫(yī)院之外,非經(jīng)查明,不準接收。對外要安,對內(nèi)就要攘,或者嚷。
何香凝〔2〕先生嘆氣:“當年唯恐其不起者,今日唯恐其不死?!比欢赖牡览硪彩莾?nèi)外不同的。
莊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薄玻场炒沃?,兩害取其輕也。所以,外面的身體要它死,而內(nèi)心要它活;或者正因為那心活,所以把身體治死。此之謂治心。
治心的道理很玄妙:心固然要活,但不可過于活。心死了,就明明白白地不抵抗,結(jié)果,反而弄得大家不鎮(zhèn)靜。心過于活了,就胡思亂想,當真要鬧抵抗:這種人,“絕對不能言抗日”〔4〕。
為要鎮(zhèn)靜大家,心死的應該出洋〔5〕,留學是到外國去治心的方法。
而心過于活的,是有罪,應該嚴厲處置,這才是在國內(nèi)治心的方法。
何香凝先生以為“誰為罪犯是很成問題的”,——這就因為她不懂得內(nèi)外有別的道理。
四月十一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七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何香凝(1878—1972)廣東南海人,廖仲愷的夫人。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她堅持進步立場,對反動派進行了不妥協(xié)的斗爭。一九三三年三月她曾致書國民黨中央各委員,建議大赦全國政治犯,由她率領北上,從事抗日軍的救護工作,但國民黨當局置之不理。本文所引用的,是她在三月十八日就此事對日日社記者的談話,曾刊于次日上海各報。
〔3〕“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闭Z出《莊子·田子方》:“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薄玻础场敖^對不能言抗日”一九三三年春,蔣介石在第四次“圍剿”被粉碎后,于四月十日在南昌對國民黨將領演講說:“抗日必先剿匪。征之歷代興亡,安內(nèi)始能攘外,在匪未剿清之先,絕對不能言抗日,違者即予最嚴厲處罰?!朔艘I,首須治心,王陽明在贛剿匪,致功之道,即由于此。哀莫大于心死,內(nèi)憂外患,均不足懼,惟國人不幸心死,斯可憂耳。救國須從治心做起,吾人當三致意焉?!薄玻怠承乃赖膽摮鲅笾笍垖W良。參看本卷第148頁注〔1〕。
30、透底〔1〕
凡事徹底是好的,而“透底”就不見得高明。因為連續(xù)的向左轉(zhuǎn),結(jié)果碰見了向右轉(zhuǎn)的朋友,那時候彼此點頭會意,臉上會要辣辣的。要自由的人,忽然要保障復辟的自由,或者屠殺大眾的自由,——透底是透底的了,卻連自由的本身也漏掉了,原來只剩得一個無底洞。
譬如反對八股〔2〕是極應該的。八股原是蠢笨的產(chǎn)物。一來是考官嫌麻煩——他們的頭腦大半是陰沉木〔3〕做的,——甚么代圣賢立言,甚么起承轉(zhuǎn)合,文章氣韻,都沒有一定的標準,難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來,算是合于功令〔4〕的格式,用這格式來“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輕重。二來,連應試的人也覺得又省力,又不費事了。這樣的八股,無論新舊,都應當掃蕩。但是,這是為著要聰明,不是要更蠢笨些。
不過要保存蠢笨的人,卻有一種策略。他們說:“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樣?!薄蠹一畈怀?,拉倒大吉!而等“他”拉倒之后,舊的蠢笨的“我”卻總是偷偷地又站起來,實惠是屬于蠢笨的。好比要打倒偶像,偶像急了,就指著一切活人說,“他們都像我”,于是你跑去把貌似偶像的活人,統(tǒng)統(tǒng)打倒;回來,偶像會贊賞一番,說打倒偶像而打倒“打倒”者,確是透底之至。其實,這時候更大的蠢笨,籠罩了全世界。
開口詩云子曰,這是老八股;而有人把“達爾文說,蒲力汗諾夫曰”也算做新八股?!玻怠秤谑且赖厍蚴菆A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環(huán)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機的,也要先坐在開水壺前格物〔6〕……。這自然透底之極。其實,從前反對衛(wèi)道文學,原是說那樣吃人的“道”不應該衛(wèi),而有人要透底,就說什么道也不衛(wèi);這“什么道也不衛(wèi)”難道不也是一種“道”么?
所以,真正最透底的,還是下列的一個故事:
古時候一個國度里革命了,舊的政府倒下去,新的站上來。旁人說,“你這革命黨,原先是反對有政府主義的,怎么自己又來做政府?”那革命黨立刻拔出劍來,割下了自己的頭;但是,他的身體并不倒,而變成了僵尸,直立著,喉管里吞吞吐吐地似乎是說:這主義的實現(xiàn)原本要等三千年之后呢〔7〕。
四月十一日。
來信:
家干先生:
昨閱及大作《透底》一文,有引及晚前發(fā)表《論新八股》之處,至為欣幸。惟所“譬”云云,實出誤會。鄙意所謂新八股者,系指有一等文,本無充實內(nèi)容,只有時髦幌子,或利用新時裝包裹舊皮囊而言。因為是換湯不換藥,所以“這個空虛的宇宙”,仍與“且夫天地之間”同為八股。因為是掛羊頭賣狗肉,所以“達爾文說”“蒲力汗諾夫說”,仍與“子曰詩云”毫無二致。故攻擊不在“達爾文說”,“蒲力汗諾夫說”,與“這個宇宙”本身(其實“子曰”,“詩云”,如做起一本中國文學史來,仍舊要引用,斷無所謂八股之理),而在利用此而成為新八股之形式。先生所舉“地球”“機器”之例,“透底”“衛(wèi)道”之理,三尺之童,亦知其非,以此作比,殊覺曲解。
今日文壇,雖有蓬勃新氣,然一切狐鼠魍魎,仍有改頭換面,衣錦逍遙,如禮拜六禮拜五派等以舊貨新裝出現(xiàn)者,此種新皮毛舊骨髓之八股,未審先生是否認為應在掃除之列?
又有借時代招牌,歪曲革命學說,口念阿彌,心存罔想者,此種借他人邊幅,蓋自己臭腳之新八股,未審先生亦是否認為應在掃除之列?
“透底”言之,“譬如,古之皇帝,今之主席,在實質(zhì)上固知大有區(qū)別,但仍有今之主席與古之皇帝一模一樣者,則在某一意義上非難主席,其意自明,茍非志在捉虱,未必不能兩目了然也。
予生也晚,不學無術(shù),但雖無“徹底”之聰明,亦不致如“透底”之蠢笨,容或言而未“透”,致招誤會耳。
尚望賜教到“底”,感“透”感“透”!
祝秀俠上。
回信:
秀俠〔8〕先生:
接到你的來信,知道你所謂新八股是禮拜五六派〔9〕等流。其實禮拜五六派的病根并不全在他們的八股性。
八股無論新舊,都在掃蕩之列,我是已經(jīng)說過了;禮拜五六派有新八股性,其余的人也會有新八股性。例如只會“辱罵”“恐嚇”甚至于“判決”〔10〕,而不肯具體地切實地運用科學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釋每天的新的事實,新的現(xiàn)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實上亂湊,這也是一種八股。即使明明是你理直,也會弄得讀者疑心你空虛,疑心你已經(jīng)不能答辯,只剩得“國罵”了。
至于“歪曲革命學說”的人,用些“蒲力汗諾夫曰”等來掩蓋自己的臭腳,那他們的錯誤難道就在他寫了“蒲……曰”等等么?我們要具體的證明這些人是怎樣錯誤,為什么錯誤。假使簡單地把“蒲力汗諾夫曰”等等和“詩云子曰”等量齊觀起來,那就一定必然的要引起誤會。先生來信似乎也承認這一點。這就是我那《透底》里所以要指出的原因。
最后,我那篇文章是反對一種虛無主義的一般傾向的,你的《論新八股》之中的那一句,不過是許多例子之中的一個,這是必須解除的一個“誤會”。而那文章卻并不是專為這一個例子寫的。
家干。
〔1〕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九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 八股 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公式化文體,每篇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后四部分是主體,每部分有兩股相比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3〕 陰沉木 一稱陰桫,指某些久埋土中而質(zhì)地堅硬的木材,舊時認為是制棺木的貴重材料。這里借喻思想的頑固僵化。
〔4〕 功令 舊時指考核、錄用學者的法令或規(guī)程,也泛指政府法令。
〔5〕 指祝秀俠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申報·自由談》的《論“新八股”》,其中列舉“新舊八股的對比”:“(舊)孔子曰……孟子曰……《詩》不云乎……誠哉是言也。(新)康德說……蒲力哈諾夫說……《三民主義》里面不是說過嗎?……這是很對的?!?/p>
〔6〕 格物 推究事物的道理。《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p>
〔7〕 這里是諷刺國民黨政客吳稚暉,他在一九二六年二月四日寫的《所謂赤化問題》(致邵飄萍)中說:“赤化就所謂共產(chǎn),這實在是三百年以后的事,猶之乎還有比他再進步的;叫做無政府。他更是三千年以后的事?!?/p>
〔8〕 秀俠 祝秀俠,廣東番禺人。曾參加“左聯(lián)”,后投靠國民黨反動派。
〔9〕 禮拜五六派 禮拜六派,又稱鴛鴦蝴蝶派,興起于清末民初,多用文言文描寫迎合小市民趣味的才子佳人故事,因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三年間出版《禮拜六》周刊;故稱禮拜六派。禮拜五派是當時進步文藝界對一些更為低級庸俗的作家、作品的諷刺說法。
〔10〕 “辱罵”“恐嚇”甚至于“判決” 作者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曾發(fā)表《辱罵與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一文(后收入《南腔北調(diào)集》),對當時左翼文藝界一些人在對敵斗爭中表現(xiàn)的這種錯誤傾向進行了批評。文章發(fā)表后,祝秀俠曾化名“首甲”,與別人聯(lián)合在《現(xiàn)代文化》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三年二月)發(fā)表文章,為被批評的錯誤傾向辯解。
31、“以夷制夷”〔1〕
我還記得,當去年中國有許多人,一味哭訴國聯(lián)的時候,日本的報紙上往往加以譏笑,說這是中國祖?zhèn)鞯摹耙砸闹埔摹薄玻病车睦鲜侄?。粗粗一看,也仿佛有些像的,但是,其實不然。那時的中國的許多人,的確將國聯(lián)看作“青天大老爺”,心里何嘗還有一點兒“夷”字的影子。
倒相反,“青天大老爺”們卻常常用著“以華制華”的方法的。
例如罷,他們所深惡的反帝國主義的“犯人”,他們自己倒是不做惡人的,只是松松爽爽的送給華人,叫你自己去殺去。他們所痛恨的腹地的“共匪”,他們自己是并不明白表示意見的,只將飛機炸彈賣給華人,叫你自己去炸去。對付下等華人的有黃帝子孫的巡捕和西崽,對付智識階級的有高等華人的學者和博士。
我們自夸了許多日子的“大刀隊”,好像是無法制伏的了,然而四月十五日的《××報》上,有一個用頭號字印《我斬敵二百》的題目。粗粗一看,是要令人覺得勝利的,但我們
再來看一看本文罷—— “(本報今日北平電)昨日喜峰口右翼,仍在灤陽城以東各地,演爭奪戰(zhàn)。敵出現(xiàn)大刀隊千名,系新開到者,與我大刀隊對抗。其刀特長,敵使用不靈活。我軍揮刀砍抹,敵招架不及,連刀帶臂,被我砍落者縱橫滿地,我軍傷亡亦達二百余?!?/p>
那么,這其實是“敵斬我軍二百”了,中國的文字,真是像‘國步”〔3〕一樣,正在一天一天的艱難起來。但我要指出來的卻并不在此。
我要指出來的是“大刀隊”乃中國人自夸已久的特長,日本人員有擊劍,大刀卻非素習?,F(xiàn)在可是“出現(xiàn)”了,這不必遲疑,就可決定是滿洲的軍隊。滿洲從明末以來,每年即大有直隸山東人遷居,數(shù)代之后,成為土著,則雖是滿洲軍隊,而大多數(shù)實為華人,也決無疑義。現(xiàn)在已經(jīng)各用了特長的大刀,在灤東相殺起來,一面是“連刀帶臂,縱橫滿地”,一面是“傷亡亦達二百余”,開演了極顯著的“以華制華”的一幕了。
至于中國的所謂手段,由我看來,有是也應該說有的,但決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那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
這例子常見于中國的歷史上,后來的史官為新朝作頌,稱此輩的行為曰:“為王前驅(qū)”〔4〕!
近來的戰(zhàn)報是極可詫異的,如同日同報記冷口失守云:“十日以后,冷口方面之戰(zhàn),非常激烈,華軍……頑強抵抗,故繼續(xù)未曾有之大激戰(zhàn)”,但由宮崎部隊以十余兵士,作成人梯,前仆后繼,“卒越過長城,因此宮崎部隊犧牲二十三名之多云”。越過一個險要,而日軍只死了二十三人,但已云“之多”,又稱為“未曾有之大激戰(zhàn)”,也未免有些費解。所以大刀隊之戰(zhàn),也許并不如我所猜測。但既經(jīng)寫出,就姑且留下以備一說罷。
四月十七日。
跳踉:“以華制華” 李家作 念阿彌陀佛,選拔國士如征求飛檐走壁之類的“善”文,還可以隨時長許多見識。譬如說殺人,以前只知道有斫頭絞頸子,現(xiàn)在卻知道還有吃人肉,而且還有“以夷制夷”,“以華制華”等等的分別。經(jīng)明眼人一說,是越想越覺得不錯的。
尤其是“以華制華”,那樣的手段真是越想越覺得多的。原因是人太多了,華對華并不會親熱;而且為了自身的利害要坐大交椅,當然非解決別人不可。所以那“制”是,無論如何要“制”的。假如因為制人而能得到好處,或是因為制人而能討得上頭的歡心,那自然更其起勁。這心理,夷人就很善于利用,從侵略土地到賣賣肥皂,都是用的這“華人”善于“制華”的美點。然而,華人對華人,其實也很會利用這種方法,而且非常巧妙。
雙方不必明言,彼此心照,各得其所;旁人看來,不露痕跡。據(jù)說那被利用的人便是哈吧狗,即走狗。但細細甄別起來,倒并不只是哈吧狗一種,另外還有一種是警犬。
做哈吧狗與做警犬,當然都是“以華制華”,但其中也不無分別。哈吧狗只能聽主人吩咐,向仇人搖搖尾,狂吠幾聲。他知道他是什么樣的身分。警犬則不然:老于世故者往往如此。他只認定自己是一個好漢,是一個權(quán)威,是一個執(zhí)大義以繩天下者。在那門庭間的方寸之地上,只有他可以彷徨彷徨,吶喊吶喊。他的威風沒有人敢冒犯,和哈吧狗比較起來,哈吧狗真是淺薄得可憐。但何以也是“以華制華”呢?那是因為雖然老于世故,也不免露出破綻。破綻是:他儼若嫉惡如仇,平時蹲在地上冷眼旁觀,一看到有類乎“可殺”的情形時,就蹤身向前,猛咬一口;可是,他決不是亂咬,他早已看得分明,凡在他寄身的地段上的(他當然不能不有一個寄身的地方),他決不傷害,有了也只當不看見,以免引起“不便”。他咬,是咬圈子外頭的,尤其是,圈子外頭最礙眼的仇人。這便是勇,這便是執(zhí)大義,同時,既可顯出自己的權(quán)威,又可博得主人底歡心:因為,他所咬的,往往會是他和他東家的共同的敵人。主人對于他所痛恨,自己是并不明白表示意見的,只給你一些供養(yǎng)和地位,叫你自己去咬去。因此有接二連三的奮勇,和吹毛求疵的找機會。旁觀者不免有點不明白,覺得這仇太深,卻不知道這正是老于世故者的做人之道,所謂向惡社會“搏戰(zhàn)”“周旋”是也。那樣的用心,真是很苦!
所可哀者,為了要掙扎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之下,竟然不惜受員外府君之類的供奉,把那旗子斜插在莊院的門樓邊,暫且作個“江湖一應水碗不得騷擾”的招貼紙兒。也可見得做中國人的不容易,和“以華制華”的效勞,雖賢者亦不免焉。
——二二,四,二一。
四月二十二日,《大晚報》副刊《火炬》。
搖擺:過而能改 傅紅蓼 改,善莫大焉!”意思是錯誤人人都有,只要能夠回頭。
我覺得孔老夫子這句話尚有未盡意處,譬如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之后,再加上一句:“知過不改,罪孽深重”,那便覺得天衣無縫了。
譬如說現(xiàn)在前線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而有人覺得這種為國犧牲是殘酷,是無聊,便主張不要打,而且更主張不要講和,只說索性藏起頭來,等個五十年。俗諺常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看起來五十年的教訓,大概什么都夠了。凡事有了錯誤,才有教訓,可見中國人尚還有些救藥,國事弄得烏煙瘴氣到如此,居然大家都恍然大覺大悟自己內(nèi)部組織的三大不健全,更而發(fā)現(xiàn)武器的不充足。眼前須要幾十個年頭,來作準備。言至此,吾人對于熱河一直到灤東的失守,似乎應當有些感到失得不大冤枉。因為吾黨(借用)建基以至于今日,由軍事而至于憲政,尚還沒有人肯認過錯,則現(xiàn)在失掉幾個國土,使一些負有自信天才的國家棟梁學貫中西的名儒,居然都肯認錯,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塞翁失馬,又安知非福的聊以自慰,也只得閉著眼睛喊兩聲了,不過假使今后“知過尚不能改,罪孽的深重”,比寫在訃文上,大概也更要來得使人注目了。
譬如再說,四月二十二日本刊上李家作的“以華制華”里說的警犬。警犬咬人,是蹲在地上冷眼傍觀,等到有可殺的時候,便一躍上前,猛咬一口,不過,有的時候那警大被人們提起棍子,向著當頭一棒,也會把專門咬人的警犬,打得藏起頭來,伸出舌頭在暗地里發(fā)急。
這種發(fā)急,大概便又是所謂“過”了。因為警犬雖然野性,但有時被棍子當頭一擊,也會被打出自己的錯誤來的,于是“過而能改”的警犬,在暗地里發(fā)急時,自又便會想懺悔,假使是不大曉得改過的警犬,在暗地發(fā)急之余,還想乘機再試,這種犬,大概是“罪孽深重”的了。
中國人只曉得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都忘記了底下那一句。
四月二十六日,《大晚報》副刊《火炬》。
只要幾句:案語 家干 《火炬》上的文章,為了我的那篇《“以夷制夷”》而發(fā)的,揭開了“以華制華”的黑幕,他們竟有如此的深惡痛嫉,莫非真是太傷了此輩的心么?
但是,不盡然的。大半倒因為我引以為例的《××報》其實是《大晚報》,所以使他們有這樣的跳踉和搖擺。
然而無論怎樣的跳踉和搖擺,所引的記事具在,舊的《大晚報》也具在,終究掙不脫這一個本已扣得緊緊的籠頭。
此外也無須多話了,只要轉(zhuǎn)載了這兩篇,就已經(jīng)由他們自己十足的說明了《火炬》的光明,露出了他們真實的嘴臉。
七月十九日。
〔1〕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 “以夷制夷” 我國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對待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常用的策略,即讓某些少數(shù)民族同另一些少數(shù)民族沖突,以此來削弱并制服他們。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外也曾采用這種策略,企圖利用某些外國力量來牽制另一些外國,借以保護自己,但這種對外策略最后都遭失敗。
〔3〕 “國步” 語見《詩經(jīng)·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國步斯頻?!眹?,國家命運的意思。
〔4〕 “為王前驅(qū)” 語見《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伯兮屏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痹菫橹芡跏艺鲬?zhàn)充當先鋒的意思。
此處用來指當時國民黨所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內(nèi)”、實際是為日本進攻中國開辟道路的賣國政策。
32、言論自由的界限
看《紅樓夢》〔2〕,覺得賈府上是言論頗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著酒醉,從主子罵起,直到別的一切奴才,說只有兩個石獅子干凈。結(jié)果怎樣呢?結(jié)果是主子深惡,奴才痛嫉,給他塞了一嘴馬糞。
其實是,焦大的罵;并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就要弄不下去罷了。然而得到的報酬是馬糞。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3〕,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
三年前的新月社〔4〕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類的境遇。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對于黨國有了一點微詞,雖然引的大抵是英國經(jīng)典,但何嘗有絲毫不利于黨國的惡意,不過說:“老爺,人家的衣服多么干凈,您老人家的可有些兒臟,應該洗它一洗”罷了。不料“荃不察余之中情兮”〔5〕,來了一嘴的馬糞:國報同聲致討,連《新月》雜志也遭殃。但新月社究竟是文人學士的團體,這時就也來了一大堆引據(jù)三民主義,辨明心跡的“離騷經(jīng)”。現(xiàn)在好了,吐出馬糞,換塞甜頭,有的顧問,有的教授,有的秘書,有的大學院長,言論自由,《新月》也滿是所謂“為文藝的文藝”了。
這就是文人學士究竟比不識字的奴才聰明,黨國究竟比賈府高明,現(xiàn)在究竟比乾隆時候光明:三明主義。
然而竟還有人在嚷著要求言論自由。世界上沒有這許多甜頭,我想,該是明白的罷,這誤解,大約是在沒有悟到現(xiàn)在的言論自由,只以能夠表示主人的寬宏大度的說些“老爺,你的衣服……”為限,而還想說開去。
這是斷乎不行的。前一種,是和《新月》受難時代不同,現(xiàn)在好像已有的了,這《自由談》也就是一個證據(jù),雖然有時還有幾位拿著馬糞,前來探頭探腦的英雄。至于想說開去,那就足以破壞言論自由的保障。要知道現(xiàn)在雖比先前光明,但也比先前利害,一說開去,是連性命都要送掉的。即使有了言論自由的明令,也千萬大意不得。這我是親眼見過好幾回的,非“賣老”也,不自覺其做奴才之君子,幸想一想而垂鑒焉。
四月十七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為一二○回,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xù)作。焦大是小說中賈家的一個忠實的老仆,他酒醉罵人被塞馬糞事見該書第七回。只有兩個石獅子干凈的話,見第六十六回,系另一人物柳湘蓮所說。
〔3〕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戰(zhàn)國后期楚國詩人。楚懷王時官至左徒,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不見容于貴族集團而屢遭迫害,后被頃襄王放逐到沅、湘流域,憤而作長詩《離騷》,以抒發(fā)其憤激心情和追求理想的決心。
〔4〕新月社以一些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為核心的文學和政治團體,約于一九二三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陳源、梁實秋、羅隆基等。該社曾以詩社名義于一九二六年夏在北京《晨報副刊》出過《詩刊》(周刊)。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三月出版綜合性的《新月》月刊。一九二九年他們曾在《新月》上發(fā)表談人權(quán)等問題的文章,引證英、美各國法規(guī),提出解決中國政治問題的意見,意在向蔣介石獻策邀寵。但文章發(fā)表后,國民黨報刊紛紛著文攻擊,說他們“言論實屬反動”,國民黨中央議決由教育部對胡適加以“警誡”,《新月》月刊曾遭扣留。他們繼而變換手段,研讀“國民黨的經(jīng)典”,著文引據(jù)“黨義”以辨明心跡,終于得到蔣介石的賞識。
〔5〕“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語見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怒。”
33、大觀園的人才
早些年,大觀園里的壓軸戲是劉老老罵山門?!玻病衬鞘且系┏鰣龅模蠚鈾M秋地大“放”一通,〔3〕直到褲子后穿而后止。當時指著手無寸鐵或者已被繳械的人大喊“殺,殺,殺!”〔4〕那呼聲是多么雄壯。所以它——男角扮的老婆子,也可以算得一個人才。
而今時世大不同了,手里象刀,而嘴里卻需要“自由,自由,自由”,“開放××”〔5〕云云。壓軸戲要換了。
于是人才輩出,各有巧妙不同,出場的不是老旦,卻是花旦了,而且這不是平常的花旦,而是海派戲廣告上所說的“玩笑旦”。這是一種特殊的人物,他(她)要會媚笑,又要會撒潑,要會打情罵俏,又要會油腔滑調(diào)??傊?,這是花旦而兼小丑的角色。不知道是時世造英雄(說“美人”要妥當些),還是美人兒多年閱歷的結(jié)果?
美人兒而說“多年”,自然是閱人多矣的徐娘〔6〕了,她早已從窯姐兒升任了老鴇婆;然而她豐韻猶存,雖在賣人,還兼自賣。自賣容易,而賣人就難些?,F(xiàn)在不但有手無寸鐵的人,而且有了……況且又遇見了太露骨的強xx。要會應付這種非常之變,就非有非常之才不可。你想想:現(xiàn)在的壓軸戲是要似戰(zhàn)似和,又戰(zhàn)又和,不降不守,亦降亦守!〔7〕這是多么難做的戲。沒有半推半就假作嬌癡的手段是做不好的。孟夫子說,“以天下與人易。”〔8〕其實,能夠簡單地雙手捧著“天下”去“與人”,倒也不為難了。問題就在于不能如此。所以要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哭啼啼,而又刁聲浪氣的訴苦說:我不入火坑〔9〕,誰入火坑。
然而娼妓說她自己落在火坑里,還是想人家去救她出來;而老鴇婆哭火坑,卻未必有人相信她,何況她已經(jīng)申明:她是敞開了懷抱,準備把一切人都拖進火坑的。雖然,這新鮮壓軸戲的玩笑卻開得不差,不是非常之才,就是挖空了心思也想不出的。
老旦進場,玩笑旦出場,大觀園的人才著實不少!四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六日《申報·自由談》,署名干。
〔2〕大觀園《紅樓夢》中賈府的花園,這里比喻國民黨政府。劉老老是《紅樓夢》中的人物,這里指國民黨中以“元老”自居的反動政客吳稚暉(他曾被人稱作“吳老老”)。吳稚暉,參看本卷第125頁注〔2〕。
〔3〕大“放”一通吳稚暉的反動言論中,常出現(xiàn)“放屁”一類字眼,如他在《弱者之結(jié)語》中說:“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止能提提案,放放屁,……我今天再放這一次,把肚子瀉空了,就告完結(jié)。”“褲子后穿”,是章太炎在《再復吳敬恒書》中痛斥吳稚暉的話:“善箝而口,勿令舐癰;善補而褲,勿令后穿。”(載一九○八年《民報》二十二號)
〔4〕指一九二七年四月蔣介石背叛革命時,吳稚暉充當幫兇,叫囂“打倒”、“嚴辦”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
〔5〕“開放××”指當時一些國民黨政客鼓吹的“開放政權(quán)”。
〔6〕徐娘《南史·后妃傳》有關于梁元帝妃徐昭佩的記載:“徐娘雖老,猶尚多情?!焙髞硪蛴小靶炷锇肜?,風韻猶存”的成語。這里是指汪精衛(wèi)。
〔7〕“似戰(zhàn)似和”等語,是諷刺汪精衛(wèi)等人既想降日又要掩飾投降面目的丑態(tài)。如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汪精衛(wèi)在上海答記者問時曾說:“國難如此嚴重,言戰(zhàn)則有喪師失地之虞,言和則有喪權(quán)辱國之虞,言不和不戰(zhàn)則兩俱可虞?!?br/>
〔8〕“以天下與人易”語見《孟子·滕文公》:“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9〕入火坑汪精衛(wèi)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在上海答記者問時曾說:“現(xiàn)時置身南京政府中人,其中心焦灼,無異投身火坑一樣。我們抱著共赴國難的決心,涌身跳入火坑,同時……,竭誠招邀同志們一齊跳入火坑?!?/p>
34、文章與題目
一個題目,做來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樣,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幫閑的敲邊鼓,給人們聽慣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譬如近來最主要的題目,是“安內(nèi)與攘外”〔2〕罷,做的也著實不少了。有說安內(nèi)必先攘外的,有說安內(nèi)同時攘外的,有說不攘外無以安內(nèi)的,有說攘外即所以安內(nèi)的,有說安內(nèi)即所以攘外的,有說安內(nèi)急于攘外的。
做到這里,文章似乎已經(jīng)無可翻騰了,看起來,大約總可以算是做到了絕頂。
所以再要出新花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用現(xiàn)在最流行的謚法來說,就是大有“漢奸”的嫌疑。為什么呢?就因為新花樣的文章,只剩了“安內(nèi)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內(nèi)”,“外就是內(nèi),本無可攘”這三種了。
這三種意思,做起文章來,雖然實在希奇,但事實卻有的,而且不必遠征晉宋,只要看看明朝就夠。滿洲人早在窺伺了,國內(nèi)卻是草菅民命,殺戮清流〔3〕,做了第一種。李自成〔4〕進北京了,闊人們不甘給奴子做皇帝,索性請“大清兵”來打掉他,做了第二種。至于第三種,我沒有看過《清史》,不得而知,但據(jù)老例,則應說是愛新覺羅〔5〕氏之先,原是軒轅〔6〕黃帝第幾子之苗裔,遯于朔方,厚澤深仁,遂有天下,總而言之,咱們原是一家子云。
后來的史論家,自然是力斥其非的,就是現(xiàn)在的名人,也正痛恨流寇。但這是后來和現(xiàn)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shù)?,魏忠賢〔7〕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他們那種辦法,那時都有人來說得頭頭是道的。
前清末年,滿人出死力以鎮(zhèn)壓革命,有“寧贈友邦,不給家奴”〔8〕的口號,漢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齒。其實漢人何嘗不如此?吳三桂之請清兵入關,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實例了。……四月二十九日。
附記:
原題是《安內(nèi)與攘外》。
五月五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安內(nèi)與攘外”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蔣介石在國民黨外長顧維鈞宣誓就職會的“親書訓詞”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方針。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蔣介石在南昌對國民黨將領演講時,又提出“安內(nèi)始能攘外”,為其反共賣國政策辯護。這時一些報刊也紛紛發(fā)表談“安內(nèi)攘外”問題的文章。
〔3〕草菅民命,殺戮清流指明末任用宦官魏忠賢等,通過特務機構(gòu)東廠、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殘酷壓榨和殺戮人民;魏忠賢的閹黨把大批反對他們的正直的士大夫,如東林黨人,編成“天鑒錄”、“點將錄”等名冊,按名殺害。這時,在我國東北統(tǒng)一了滿族各部的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已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登可汗位,正率軍攻明?!玻础忱钭猿桑ǎ保叮埃丁保叮矗担╆兾髅字?,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崇禎二年(1629)起義。崇禎十七年一月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同年三月攻克北京,推翻明朝。后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鎮(zhèn)壓起義軍;李自成兵敗退出北京,清順治二年(1645)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所害。
〔5〕愛新覺羅清朝皇室的姓。滿語稱金為“愛新”,族為“覺羅”。
〔6〕軒轅傳說中漢民族的始祖。《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7〕魏忠賢(1568—1627)河間肅寧(今屬河北)人,明末天啟時專權(quán)的宦官。曾掌管特務機關東廠,兇殘跋扈,殺人甚多。當時,趨炎附勢之徒對他競相諂媚,《明史·魏忠賢傳》記載:“群小益求媚”,“相率歸忠賢,稱義兒”,“監(jiān)生陸萬齡至請以忠賢配孔子?!薄玻浮场皩庂浻寻睿唤o家奴”這是剛毅的話。剛毅(1834—1900),滿洲鑲藍旗人。清朝王公大臣中的頑固分子,曾任軍機大臣等職;在清末維新變法運動時期,他常對人說:“我家之產(chǎn)業(yè),寧可以贈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見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卷四)他所說的朋友,指帝國主義國家。
35、新藥
說起來就記得,誠然,自從九一八以后,再沒有聽到吳稚老〔2〕的妙語了,相傳是生了病。現(xiàn)在剛從南昌專電中,飛出一點聲音來〔3〕,卻連改頭換面的,也是自從九一八以后,就再沒有一絲聲息的民族主義文學者們,也來加以冷冷的訕笑。為什么呢?為了九一八。
想起來就記得,吳稚老的筆和舌,是盡過很大的任務的,清末的時候,五四的時候,北伐的時候,清黨的時候,清黨以后的還是鬧不清白的時候。然而他現(xiàn)在一開口,卻連躲躲閃閃的人物兒也來冷笑了。九一八以來的飛機,真也炸著了這黨國的元老吳先生,或者是,炸大了一些躲躲閃閃的人物兒的小膽子。
九一八以后,情形就有這么不同了。
舊書里有過這么一個寓言,某朝某帝的時候,宮女們多數(shù)生了病,總是醫(yī)不好。最后來了一個名醫(yī),開出神方道:壯漢若干名?;实蹧]有法,只得照他辦。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時,宮女們果然個個神采煥發(fā)了,卻另有許多瘦得不像人樣的男人,拜伏在地上?;实鄢粤艘惑@,問這是什么呢?宮女們就囁嚅的答道:是藥渣〔4〕。
照前幾天報上的情形看起來,吳先生仿佛就如藥渣一樣,也許連狗子都要加以踐踏了。然而他是聰明的,又很恬淡,決不至于不顧自己,給人家熬盡了汁水。不過因為九一八以后,情形已經(jīng)不同,要有一種新藥出賣是真的,對于他的冷笑,其實也就是新藥的作用。
這種新藥的性味,是要很激烈,而和平。譬之文章,則須先講烈士的殉國,再敘美人的殉情;一面贊希特勒的組閣,一面頌蘇聯(lián)的成功;軍歌唱后,來了戀歌;道德談完,就講妓院;因國恥日而悲楊柳,逢五一節(jié)而憶薔薇;攻擊主人的敵手,也似乎不滿于它自己的主人……總而言之,先前所用的是單方,此后出賣的卻是復藥了。
復藥雖然好像萬應,但也常無一效的,醫(yī)不好病,即毒不死人。不過對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癥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四月二十九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七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丁萌。
〔2〕吳稚老指吳稚暉(1865—1953),名敬恒,江蘇武進人,國民黨政客。早年曾先后留學日本、英國。一九○五年參加同盟會,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右翼,曾出賣過革命者章太炎、鄒容。一九二四年后,歷任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等職。一九二七年他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清黨”案,是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共產(chǎn)黨人的幫兇。〔3〕指吳稚暉在南昌對新聞界的談話,見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申報》“南昌專電”:“吳稚暉談,暴日侵華,為全國預定計劃,不因我退讓而軟化,或抵抗而強硬,我惟不計生死,拚死抵抗?!庇捎趪顸h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此時正醞釀派親日分子黃郛北上,與進犯華北的日本侵略者妥協(xié),因此《大晚報》“星期談屑”曾載《吳稚暉抗日》一文,對吳的談話加以嘲笑,文中說:“自九一八以后,一二八以后,我們久已不聞吳稚暉先生的解頤快論了,最近,申報的南昌電,記著吳老先生的一段談話”,“便是吳老先生的一張嘴巴,也是無從可以救國了”,“吳老先生的解頤快論”,只不過是“‘皓首匹夫’的隨便談談而已!”
〔4〕藥渣見清代褚人獲《堅瓠丙集·藥渣》:“明吾郡陸天池博學能文,精于音律。有寓言曰:某帝時,宮人多懷春疾,醫(yī)者曰:‘須敕數(shù)十少年藥之。’帝如言。后數(shù)日,宮人皆顏舒體胖,拜帝曰:‘賜藥疾愈,謹謝恩!’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蹣跚,無復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藥渣!’”
36、“多難之月”
前月底的報章上,多說五月是“多難之月”。這名目,以前是沒有見過的?,F(xiàn)在這“多難之月”已經(jīng)臨頭了。從經(jīng)過了的日子來想一想,不錯,五一是“勞動節(jié)”,可以說很有些“多難”;五三是濟南慘案〔2〕紀念日,也當然屬于“多難”之一的。但五四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揚,五五是革命政府成立〔3〕的佳日,為什么都包括在“難”字堆里的呢?這可真有點兒希奇古怪!
不過只要將這“難”字,不作國民“受難”的“難”字解,而作令人“為難”的“難”字解,則一切困難,可就渙然冰釋了。
時勢也真改變得飛快,古之佳節(jié),后來自不免化為難關。
先前的開會,是聽大眾在空地上開的,現(xiàn)在卻要防人“乘機搗亂”了,所以只得函請代表,齊集洋樓,還要由軍警維持秩序?!玻础诚惹暗囊?,雖然出來要“清道”(俗名“凈街”),但還是走在地上的,現(xiàn)在卻更要防人“謀為不軌”了,必得坐著飛機,須到出洋的時候,才能放心送給朋友?!玻怠趁斯湟惶斯哦辏惹耙膊凰闫媸虑榈?,現(xiàn)在卻“微服”〔6〕“微服”的嚷得人耳聾,只好或登名山,或入古廟,比較的免掉大驚小怪。總而言之,可靠的國之柱石,已經(jīng)多在半空中,最低限度也上了高樓峻嶺了,地上就只留著些可疑的百姓,實做了“下民”,且又民匪難分,一有慶吊,總不免“假名滋擾”。向來雖靠“華洋兩方當局,先事嚴防”,沒有鬧過什么大亂子,然而總比平時費力的,這就令人為難,而五月也成了“多難之月”,紀念的是好是壞,日子的為戚為喜,都不在話下。
但愿世界上大事件不要增加起來;但愿中國里慘案不要再有;但愿也不再有什么政府成立;但愿也不再有偉人的生日和忌日增添。否則,日積月累,不久就會成個“多難之年”,不但華洋當局,老是為難,連我們走在地面上的小百姓,也只好永遠身帶“嫌疑”,奉陪戒嚴,嗚呼哀哉,不能喘氣了。五月五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丁萌。
〔2〕濟南慘案指一九二八年五月三日,日本帝國主義派兵侵占濟南,打死打傷中國軍民五千余人的五三慘案。〔3〕革命政府成立指一九二一年孫中山為反對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北京政府,取消了原廣州軍政府,于五月五日在廣州正式成立中華民國政府,并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
〔4〕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國民黨上海市黨部舉行“革命政府成立十二周年紀念”大會,事前通知各界“于是日上午九時,在本黨部三樓大禮堂,召集各界代表舉行紀念大會”,并規(guī)定紀念辦法九條,末條是“函請警備司令部暨市公安局,嚴防反動分子,乘機搗亂;并酌派軍警若干,維持會場秩序”。
〔5〕要人送飛機給朋友的事,指張學良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將一架自備的福特機選給宋子文,又在四月辭職出國時,將另一架福特機送給蔣介石。
〔6〕舊時“要人”在外出時,改換常服以免被人認識,叫做“微服”。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到南京夫子廟文物店購買古玩,報紙紛紛宣傳,如次日《申報》“南京專電”說:“林主席今日微服到舊書店購古籍數(shù)本,骨董數(shù)件?!?/p>
37、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新近報上說,江西人第一次看了坦克車。自然,江西人的眼福很好。然而也有人惴惴然,唯恐又要掏腰包,報效坦克捐。我倒記起了另外一件事:有一個自稱姓“張”的〔2〕說過,“我是擁護言論不自由者……唯其言論不自由,才有好文章做出來,所謂冷嘲,諷刺,幽默和其他形形色色,不敢負言論責任的文體,在壓迫鉗制之下,都應運產(chǎn)生出來了?!边@所謂不負責任的文體,不知道比坦克車怎樣?
諷刺等類為什么是不負責任,我可不知道。然而聽人議論“風涼話”怎么不行,“冷箭”怎么射死了天才,倒也多年了。既然多年,似乎就很有道理。大致是罵人不敢充好漢,膽小。其實,躲在厚厚的鐵板——坦克車里面,砰砰碰碰的轟炸,是著實痛快得多,雖然也似乎并不膽大。
高等人向來就善于躲在厚厚的東西后面來殺人的。古時候有厚厚的城墻,為的要防備盜匪和流寇?,F(xiàn)在就有鋼馬甲,鐵甲車,坦克車。就是保障“民國”和私產(chǎn)的法律,也總是厚厚的一大本。甚至于自天子以至卿大夫的棺材,也比庶民的要厚些。至于臉皮的厚,也是合于古禮的。
獨有下等人要這么自衛(wèi)一下,就要受到“不負責任”等類的嘲笑:
“你敢出來!出來!躲在背后說風涼話不算好漢!”但是,如果你上了他的當,真的赤膊奔上前陣,像許褚〔3〕似的充好漢,那他那邊立刻就會給你一槍,老實不客氣,然后,再學著金圣嘆批《三國演義》〔4〕的筆法,罵一聲“誰叫你赤膊的”——活該。總之,死活都有罪。足見做人實在很難,而做坦克車要容易得多。
五月六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九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自稱姓“張”的指張若谷,江蘇南匯(今屬上海市)人,當時的投機文人。這段話見于他在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大晚報·辣椒與橄欖》上發(fā)表的《擁護》一文。
〔3〕許褚三國時曹操部下名將。他赤膊上陣的故事見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
〔4〕金圣嘆批《三國演義》金圣嘆(1608—1661),吳縣(今屬江蘇)人,明末清初文人。他曾批注《水滸》、《西廂記》等書,把所加的序文、讀法和評語等稱為“圣嘆外書”?!度龂萘x》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后經(jīng)清代毛宗崗改編,卷首有假托金圣嘆所作的序,并有“圣嘆外書”字樣,每回前均附加評語,通常就都把這評語認為金圣嘆所作。
38、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
盛氏的祖宗積德很厚,他們的子孫就舉行了兩次“收復失地”的盛典:一次還是在袁世凱的民國政府治下,一次就在當今國民政府治下了。
民元的時候,說盛宣懷〔2〕是第一名的賣國賊,將他的家產(chǎn)沒收了。不久,似乎是二次革命之后,就發(fā)還了。那是沒有什么奇怪的,因為袁世凱是“物傷其類”,他自己也是賣國賊。不是年年都在紀念五七和五九〔3〕么?袁世凱簽訂過二十一條,賣國是有真憑實據(jù)的。
最近又在報上發(fā)見這么一段消息,大致是說:“盛氏家產(chǎn)早已奉命歸還,如蘇州之留園,江陰無錫之典當?shù)?,正在辦理發(fā)還手續(xù)?!边@卻叫我吃了一驚。打聽起來,說是民國十六年國民革命軍初到滬寧的時候,又沒收了一次盛氏家產(chǎn):那次的罪名大概是“土豪劣紳”,紳而至于“劣”,再加上賣國的舊罪,自然又該沒收了??墒菫槭裁从职l(fā)還了呢?
第一,不應當疑心現(xiàn)在有賣國賊,因為并無真憑實據(jù)——現(xiàn)在的人早就誓不簽訂辱國條約〔4〕,他們不比盛宣懷和袁世凱。第二,現(xiàn)在正在募航空捐〔5〕,足見政府財政并不寬裕。那末,為什么呢?
學理上研究的結(jié)果是——壓迫本來有兩種:一種是有理的,而且永久有理的,一種是無理的。有理的,就像逼小百姓還高利貸,交田租之類;這種壓迫的“理”寫在布告上:“借債還錢本中外所同之定理,租田納稅乃千古不易之成規(guī)。”無理的,就是沒收盛宣懷的家產(chǎn)等等了;這種“壓迫”巨紳的手法,在當時也許有理,現(xiàn)在早已變成無理的了。初初看見報上登載的《五一告工友書》〔6〕上說:“反抗本國資本家無理的壓迫”,我也是吃了一驚的。這不是提倡階級斗爭么?后來想想也就明白了。這是說,無理的壓迫要反對,有理的不在此例。至于怎樣有理,看下去就懂得了,下文是說:“必須克苦耐勞,加緊生產(chǎn)……尤應共體時艱,力謀勞資間之真誠合作,消弭勞資間之一切糾紛。”還有說“中國工人沒有外國工人那么苦”〔7〕等等的。
我心上想,幸而沒有大驚小怪地叫起來,天下的事情總是有道理的,一切壓迫也是如此。何況對付盛宣懷等的理由雖然很少,而對付工人總不會沒有的。
五月六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丁萌。
〔2〕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江蘇武進人,清末大官僚資本家。曾經(jīng)辦輪船招商局、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漢冶萍公司等,由于營私舞弊,成為當時中國有數(shù)的富豪。一九一一年任郵傳部大臣,曾向帝國主義出賣中國鐵路和礦山等權(quán)利,濫借外債,以支持清朝政府垂危的統(tǒng)治。辛亥革命后,他的財產(chǎn)曾兩次被查封,第一次是民國初年,但隨即于一九一二年十二月由當時江蘇都督程德全下令發(fā)還。第二次在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間,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命令蘇州、常州、杭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縣政府全部查封盛氏產(chǎn)業(yè),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命令清理發(fā)還。
〔3〕五七和五九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企圖變中國為其獨占殖民地的“二十一條”要求,并在五月七日發(fā)出最后通牒,限在四十八小時內(nèi)作出“滿足之答復”。袁世凱政府不顧全國人民反對,于五月九日悍然接受喪權(quán)辱國的“二十一條”。后曾以每年五月七日和九日為國恥紀念日?!玻础呈牟缓炗喨鑷鴹l約這是蔣介石集團為掩飾其賣國面目的欺人之談,如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蔣介石在接見各地來南京請愿學生代表時說:“國民政府決非軍閥時代之賣國政府,……決不簽訂任何辱國喪權(quán)條約”;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汪精衛(wèi)在上海發(fā)表談話時也說:“國民黨政府堅決不肯簽字于喪權(quán)辱國條約?!?br/>
〔5〕航空捐參看本卷第17頁注〔3〕。
〔6〕《五一告工友書》指國民黨操縱的上海市總工會于一九三三年五一節(jié)發(fā)的《告全市工友書》。
〔7〕在一九三三年國民黨主持的上海五一節(jié)紀念會上,所謂上海市總工會代表李永祥曾說:“中國資本主義之勢力,尚極幼稚,中國工人,目前所受資本家之壓迫,當不如當時歐美工人所受壓迫之嚴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