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南腔北調(diào)集》謠言世家 關(guān)于婦女解放 火論翻印木刻 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魯迅全集》—南腔北調(diào)集
目錄
42、謠言世家
43、關(guān)于婦女解放
44、火
45、論翻印木刻
46、《木刻創(chuàng)作法》序
47、作文秘訣
48、搗鬼心傳
49、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50、《總退卻》序
51、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
42、謠言世家
雙十佳節(jié)(2),有一位文學家大名湯增敭先生的,在《時事新報》上給我們講光復時候的杭州的故事。。(3)他說那時杭州殺掉許多駐防的旗人,辨別的方法,是因為旗人叫“九”為“鉤”的,所以要他說“九百九十九”,一露馬腳,刀就砍下去了。
這固然是頗武勇,也頗有趣的。但是,可惜是謠言。
中國人里,杭州人是比較的文弱的人。當錢大王治世的時候,人民被刮得衣褲全無,只用一片瓦掩著下部,然而還要追捐,除被打得麂一般叫之外,并無貳話。(4)不過這出于宋人的筆記,是謠言也說不定的。但宋明的末代皇帝,帶著沒落的闊人,和暮氣一同滔滔的逃到杭州來,卻是事實,茍延殘喘,要大家有剛決的氣魄,難不難。到現(xiàn)在,西子湖邊還多是搖搖擺擺的雅人;連流氓也少有浙東似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打架。自然,倘有軍閥做著后盾,那是也會格外的撒潑的,不過當時實在并無敢于殺人的風氣,也沒有樂于殺人的人們。我們只要看舉了老成持重的湯蟄仙先生做都督(5),就可以知道是不會流血的了。
不過戰(zhàn)事是有的。革命軍圍住旗營,開槍打進去,里面也有時打出來。然而圍得并不緊,我有一個熟人,白天在外面逛,晚上卻自進旗營睡覺去了。
雖然如此,駐防軍也終于被擊潰,旗人降服了,房屋被充公是有的,卻并沒有殺戮??诩Z當然取消,各人自尋生計,開初倒還好,后來就遭災。
怎么會遭災的呢?就是發(fā)生了謠言。
杭州的旗人一向優(yōu)游于西子湖邊,秀氣所鐘,是聰明的,他們知道沒有了糧,只好做生意,于是賣糕的也有,賣小菜的也有。杭州人是客氣的,并不歧視,生意也還不壞。然而祖?zhèn)鞯闹{言起來了,說是旗人所賣的東西,里面都藏著毒藥。這一下子就使?jié)h人避之惟恐不遠,但倒是怕旗人來毒自己,并不是自己想去害旗人。結(jié)果是他們所賣的糕餅小菜,毫無生意,只得在路邊出賣那些不能下毒的家具。家具一完,途窮路絕,就一敗涂地了。這是杭州駐防旗人的收場。
笑里可以有刀,自稱酷愛和平的人民,也會有殺人不見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謠言。但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古時候無須提起了,即在近五十年來,甲午戰(zhàn)敗,就說是李鴻章害的,因為他兒子是日本的駙馬,(6)罵了他小半世;庚子拳變,又說洋鬼子是挖眼睛的,因為造藥水,就亂殺了一大通。下毒學說起于辛亥光復之際的杭州,而復活于近來排日的時候。我還記得每有一回謠言,就總有誰被誣為下毒的奸細,給誰平白打死了。
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
至于用數(shù)目來辨別漢滿之法,我在杭州倒聽說是出于湖北的荊州的,就是要他們數(shù)一二三四,數(shù)到“六”字,讀作上聲,便殺卻。但杭州離荊州太遠了,這還是一種謠言也難說。
我有時也不大能夠分清那句是謠言,那句是真話了。十月十三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二卷第十一號,署名洛文。
?。ǎ玻╇p十節(jié)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孫中山領(lǐng)導的革命黨人舉行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華民國。九月二十八日臨時參議院議定十月十日為國慶節(jié)紀念日,又稱“雙十節(jié)”。(3)湯增"懊褡逯饕邐難А鋇墓拇嫡摺K諞瘓*三三年十月十日上?!稌r事新報》發(fā)表的《辛亥革命逸話》中說:“旗人謂九為鉤。辛亥革命起,旗人皆變裝圖逃,杭人乃偵騎四出,遇可疑者,執(zhí)而訊之,令其口唱‘九百九十九’,如為旗人,則音必讀‘鉤百鉤十鉤’也。乃殺之,百無一失?!逼烊?,清代對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后來一般用以稱呼滿族人。
?。ǎ矗╁X大王即錢镠(852—932),五代時吳越國的國王。據(jù)宋代鄭文寶《江表志》記載:“兩浙錢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慘,科賦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嘗使越云:‘三更已聞獐麂號叫達曙,問于驛吏,乃縣司征科也。鄉(xiāng)民多赤體,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間,執(zhí)事非刻理不可,雖貧者亦家累千金?!?br/>
?。ǎ担U仙(1857—1917)即湯壽潛,浙江紹興人。清末進士,武昌起義后曾被推為浙江省都督。
?。ǎ叮├铠櫿拢ǎ保福玻场保梗埃保┌不蘸戏嗜?,清末北洋大臣,洋務派首領(lǐng)。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發(fā)生,他避戰(zhàn)求和,失敗后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易順鼎在《劾權(quán)奸誤國奏》中說:“李鴻章雖奸,尚不及其子李經(jīng)方之甚。李經(jīng)方前充出使日本大臣,……所納外婦即倭主睦仁之甥女。……以權(quán)奸為丑虜內(nèi)助,而始有用夷變夏之階;以丑虜為權(quán)奸外援,而始有化家為國之漸。”按李經(jīng)方系李鴻章之侄,曾娶一日本女子為妾。
43、關(guān)于婦女解放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保ǎ玻┡优c小人歸在一類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親。后來的道學先生們,對于母親,表面上總算是敬重的了,然而雖然如此,中國的為母的女性,還受著自己兒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輕蔑。
辛亥革命后,為了參政權(quán),有名的沈佩貞(3)女士曾經(jīng)一腳踢倒過議院門口的守衛(wèi)。不過我很疑心那是他自己跌倒的,假使我們男人去踢罷,他一定會還踢你幾腳。這是做女子便宜的地方。還有,現(xiàn)在有些太太們,可以和闊男人并肩而立,在碼頭或會場上照一個照相;或者當汽船飛機開始行動之前,到前面去敲碎一個酒瓶(4)(這或者非小姐不可也說不定,我不知道那詳細)了,也還是做女子的便宜的地方。此外,又新有了各樣的職業(yè),除女工,為的是她們工錢低,又聽話,因此為廠主所樂用的不算外,別的就大抵只因為是女子,所以一面雖然被稱為“花瓶”,一面也常有“一切招待,全用女子”的光榮的廣告。男子倘要這么突然的飛黃騰達,單靠原來的男性是不行的他至少非變狗不可。
這是五四運動后,提倡了婦女解放以來的成績。不過我們還常常聽到職業(yè)婦女的痛苦的呻吟,評論家的對于新式女子的譏笑。她們從閨閣走出,到了社會上,其實是又成為給大家開玩笑,發(fā)議論的新資料了。
這是因為她們雖然到了社會上,還是靠著別人的“養(yǎng)”;要別人“養(yǎng)”,就得聽人的嘮叨,甚而至于侮辱。我們看看孔夫子的嘮叨,就知道他是為了要“養(yǎng)”而“難”,“近之”“遠之”都不十分妥帖的緣故。這也是現(xiàn)在的男子漢大丈夫的一般的嘆息。也是女子的一般的苦痛。在沒有消滅“養(yǎng)”和“被養(yǎng)”的界限以前,這嘆息和苦痛是永遠不會消滅的。這并未改革的社會里,一切單獨的新花樣,都不過一塊招牌,實際上和先前并無兩樣。拿一匹小鳥關(guān)在籠中,或給站在竿子上,地位好象改變了,其實還只是一樣的在給別人做玩意,一飲一啄,都聽命于別人。俗語說:“受人一飯,聽人使喚”,就是這。所以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經(jīng)濟權(quán),我以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話。自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別的;即在同性中,彼此也都不免有些差別,然而地位卻應該同等。必須地位同等之后,才會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會消失了嘆息和苦痛。
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戰(zhàn)斗。但我并非說,女人應該和男人一樣的拿槍,或者只給自己的孩子吸一只奶,而使男子去負擔那一半。我只以為應該不自茍安于目前暫時的位置,而不斷的為解放思想,經(jīng)濟等等而戰(zhàn)斗。解放了社會,也就解放了自己。但自然,單為了現(xiàn)存的惟婦女所獨有的桎梏而斗爭,也還是必要的。
我沒有研究過婦女問題,倘使必須我說幾句,就只有這一點空話。
十月二十一日。
?。ǎ保┍酒畛踉癜l(fā)表于報刊,未詳。
?。ǎ玻┻@段話見《論語·陽貨》。
?。ǎ常┥蚺遑懻憬贾萑耍梁ジ锩鼤r組織“女子北伐隊”,民國初年曾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顧問。
?。ǎ矗┻@是西方傳入的一種儀式,叫擲瓶禮:在船艦、飛機首航前,由官眷或女界名流將一瓶系有彩帶的香檳酒在船身或機身上擲碎,以示祝賀。
44、火
普洛美修斯偷火給人類,總算是犯了天條,貶入地獄。但是,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沒有破壞神圣的私有財產(chǎn)——那時候,樹木還是無主的公物。然而燧人氏(2)也被忘卻了,到如今只見中國人供火神菩薩(3),不見供燧人氏的。
火神菩薩只管放火,不管點燈。凡是火著就有他的份。因此,大家把他供養(yǎng)起來,希望他少作惡。然而如果他不作惡,他還受得著供養(yǎng)么,你想?
點燈太平凡了。從古至今,沒有聽到過點燈出名的名人,雖然人類從燧人氏那里學會了點火已經(jīng)有五六千年的時間。放火就不然。秦始皇放了一把火(4)——燒了書沒有燒人;項羽入關(guān)又放了一把火(5)——燒的是阿房宮不是民房(?——待考)?!_馬的一個什么皇帝卻放火燒百姓(6)了;中世紀正教的僧侶就會把異教徒當柴火燒,間或還灌上油。這些都是一世之雄。現(xiàn)代的希特拉就是活證人。(7)如何能不供養(yǎng)起來。何況現(xiàn)今是進化時代,火神菩薩也代代跨灶(8)的。
譬如說罷,沒有電燈的地方,小百姓不顧什么國貨年,人人都要買點洋貨的煤油,晚上就點起來:那么幽黯的黃澄澄的光線映在紙窗上,多不大方!不準,不準這么點燈!你們?nèi)绻饷鞯脑挘堑媒惯@樣“浪費”煤油不可。煤油應當扛到田地里去,灌進噴筒,呼啦呼啦的噴起來……一場大火,幾十里路的延燒過去,稻禾,樹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會兒都變成飛灰了。還不夠,就有燃燒彈,硫磺彈,從飛機上面扔下來,像上海一二八的大火似的,夠燒幾天幾晚。那才是偉大的光明呵。
火神菩薩的威風是這樣的??墒钦f起來,他又不承認:火神菩薩據(jù)說原是保佑小民的,至于火災,卻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為非作歹,縱火搶掠。
誰知道呢?歷代放火的名人總是這樣說,卻未必總有人信。
我們只看見點燈是平凡的,放火是雄壯的,所以點燈就被禁止,放火就受供養(yǎng)。你不見海京伯馬戲團(9)么:宰了耕牛喂老虎,原是這年頭的“時代精神”。
十一月二日。
?。ǎ保┍酒畛醢l(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二卷第十二號,署名洛文。
?。ǎ玻╈萑耸衔覈鴤髡f中的古帝王,他發(fā)明鉆木取火、教人熟食。
(3)火神菩薩我國傳說中的火神有祝融、回祿等,他們的名字也用作火災的代稱。
?。ǎ矗┣厥蓟寿ㄇ埃玻担埂埃玻保埃瑧?zhàn)國時秦國的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他于公元前二一三年,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凡“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保ǎ担╉椨穑ㄇ埃玻常病埃玻埃玻┟?,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之一。出身楚國貴族。據(jù)《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二○六年他進兵秦國首都咸陽時,“燒秦宮室(按即阿房宮),火三月不滅。”(6)指羅馬皇帝尼祿(CACANero,37—68),相傳他曾在公元六十四年放火焚燒羅馬城。
?。ǎ罚┫L乩聪L乩?。他在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制造“國會縱火案”,焚燒了國會大廈,卻嫁禍于德國共產(chǎn)黨人,作為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和革命人民的借口。
?。ǎ福┛缭铖R的前蹄下有個空隙,稱灶門??祚R奔馳時,后蹄蹄印落在前蹄蹄印之前,叫做“跨灶”。人們以此比喻兒子勝過父親。(9)海京伯馬戲團德國馴獸家海京伯(CAHagenbeck,1844。保梗保常┐窗斕穆硐吠牛瘓湃*十月曾來我國上海表演。
45、論翻印木刻
麥綏萊勒的連環(huán)圖畫四種(2)出版并不久,日報上已有了種種的批評,這是向來的美術(shù)書出版后未能遇到的盛況,可見讀書界對于這書,是十分注意的。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huán)圖畫是否可算美術(shù)的問題,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出版界的進行可沒有評論界的快。其實,麥綏萊勒的木刻的翻印,是還在證陰連環(huán)圖畫確可以成為藝術(shù)這一點的。現(xiàn)在的社會上,有種種讀者層,出版物自然也就有種種,這四種是供給智識者層的圖畫。然而為什么有許多地方很難懂得呢?我以為是由于經(jīng)歷之不同。同是中國人,倘使曾經(jīng)見過飛機救國或“下蛋”,則在圖上看見這東西,即刻就懂,但若歷來未嘗躬逢這些盛典的人,恐怕只能看作風箏或蜻蜓罷了。
有一種自稱“中國文藝年鑒社”,而實是匿名者們所編的《中國文藝年鑒》在它的所謂“鳥瞰”中,曾經(jīng)說我所發(fā)表的《連環(huán)圖畫辯護》雖將連環(huán)圖畫的藝術(shù)價值告訴了蘇汶先生,但“無意中卻把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shù)作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即是否還成其為大眾藝術(shù)的問題忽略了過去,而且這種解答是對大眾化的正題沒有直接意義的”。(3)這真是倘不是能編《中國文藝年鑒》的選家,就不至于說出口來的聰明話,因為我本也“不”在討論將“德國板畫搬到中國來,是否為一般大眾所理解”;所辯護的只是連環(huán)圖畫可以成為藝術(shù),使青年藝術(shù)學徒不被曲說所迷,敢于創(chuàng)作,并且逐漸產(chǎn)生大眾化的作品而已。假使我真如那編者所希望,“有意的”來說德國板畫是否就是中國的大眾藝術(shù),這可至少也得歸入“低能”一類里去了。
但是,假使一定要問:“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shù)作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呢?那么,我也可以回答:假使不是立方派(4),未來派(5)等等的古怪作品,大概該能夠理解一點。所理解的可以比看一本《中國文藝年鑒》多,也不至于比看一本《西湖十景》少。風俗習慣,彼此不同,有些當然是莫明其妙的,但這是人物,這是屋宇,這是樹木,卻能夠懂得,到過上海的,也就懂得畫里的電燈,電車,工廠。尤其合式的是所畫的是故事,易于講通,易于記得。古之雅人,曾謂婦人俗子,看畫必問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中國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說不出他以為好的畫的內(nèi)容來,俗人卻非問內(nèi)容不可。從這一點看,連環(huán)圖畫是宜于俗人的,但我在《連環(huán)圖畫辯護》中,已經(jīng)證明了它是藝術(shù),傷害了雅人的高超了。
然而,雖然只對于智識者,我以為紹介了麥綏萊勒的作品也還是不夠的。同是木刻,也有刻法之不同,有思想之不同,有加字的,有無字的,總得翻印好幾種,才可以窺見現(xiàn)代外國連環(huán)圖畫的大概。而翻印木刻畫,也較易近真,有益于觀者。我常常想,最不幸的是在中國的青年藝術(shù)學徒了,學外國文學可看原書,學西洋畫卻總看不到原畫。自然,翻板是有的,但是,將一大幅壁畫縮成明信片那么大,怎能看出真相?大小是很有關(guān)系的,假使我們將象縮小如豬,老虎縮小如鼠,怎么還會令人覺得原先那種氣魄呢。木刻卻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來,還不至于大相遠。
但這還僅就紹介給一般智識者的讀者層而言,倘為藝術(shù)學徒設想,鋅板的翻印也還不夠。太細的線,鋅板上是容易消失的,即使是粗線,也能因強水浸蝕的久暫而不同,少浸太粗,久浸就太細,中國還很少制板適得其宜的名工。要認真,就只好來用玻璃板,我翻印的《士敏土之圖》(6)二百五十本,在中國便是首先的試驗。施蟄存先生在《大晚報》附刊的《火炬》上說:“說不定他是像魯迅先生印珂羅版本木刻圖一樣的是私人精印本,屬于罕見書之列”(7),就是在譏笑這一件事。我還親自聽到過一位青年在這“罕見書”邊說,寫著只印二百五十部,是騙人的,一定印的很多,印多報少,不過想抬高那書價。
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私人精印本”的可笑事,這些笑罵是都無足怪的。我只因為想供給藝術(shù)學徒以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畫來制玻璃版,但制這版,是每制一回只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須另制,假如每制一幅則只印一張或多至三百張,制印費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張即需六元,九百張九元,外加紙張費。倘在大書局,大官廳,即使印一萬二千本原也容易辦,然而我不過一個“私人”;并非繁銷書,而竟來“精印”,那當然不免為財力所限,只好單印一板了。但幸而還好,印本已經(jīng)將完,可知還有人看見;至于為一般的讀者,則早已用鋅板復制,插在譯本《士敏土》里面了,然而編輯兼批評家卻不屑道。
人不嚴肅起來,連指導青年也可以當作開玩笑,但僅印十來幅圖,認真地想過幾回的人卻也有的,不過自己不多說。我這回寫了出來,是在向青年藝術(shù)學徒說明珂羅板一板只印三百部,是制板上普通的事,并非故意要造“罕見書”,并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為不負責任的話所欺,大家都來制造“精印本”。
十一月六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濤聲》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ǎ玻溄椚R勒的連環(huán)圖畫四種參看本書《〈一個人的受難〉序》及其注(4)。
(3)《中國文藝年鑒》指一九三二年《中國文藝年鑒》,杜衡、施蟄存以“中國文藝年鑒社”名義編選,上海現(xiàn)代書局出版?!傍B瞰”,指該書中的《一九三二年中國文壇鳥瞰》一文,它歪曲魯迅鼓勵青年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大眾化作品的意見說:“蘇汶……對舊形文藝(舉例說,是連環(huán)圖畫)的藝術(shù)價值表示懷疑。因辯解這種懷疑,魯迅便發(fā)表了他的《連環(huán)圖畫辯護》,他告訴蘇汶說,像德國板畫那種連環(huán)圖畫也是有藝術(shù)價值的。但是魯迅無意中卻把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shù)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即是否還成其為大眾藝術(shù)的問題忽略了過去,而且這種解答是對大眾化的正題沒有直接意義的?!保ǎ矗┝⒎脚杉戳Ⅲw派,二十世紀初形成于法國的一種資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流派。它反對客觀地描繪事物,主張以幾何學圖形(立方體、球體和圓錐體)作為造型藝術(shù)的基礎,作品構(gòu)圖怪誕。(5)未來派二十世紀初形成于意大利的一種資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流派。它否定文化遺產(chǎn)和一切傳統(tǒng),強調(diào)表現(xiàn)現(xiàn)代機械文明。形式離奇,難于理解。
?。ǎ叮妒棵敉林畧D》即《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共十幅,魯迅自費影印,一九三○年九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7)這是施蟄存在《推薦者的立場》一文中的話,魯迅曾將該文錄入《準風月談·撲空》的“備考”。
46、《木刻創(chuàng)作法》序
地不問東西,凡木刻的圖版,向來是畫管畫,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國用得最早,而照例也久經(jīng)衰退;清光緒中,英人傅蘭雅氏編印《格致匯編》,(2)插圖就已非中國刻工所能刻,精細的必需由英國運了圖版來。那就是所謂“木口木刻”(3),也即“復制木刻”,和用在編給印度人讀的英文書,后來也就移給中國人讀的英文書上的插畫,是同類的。那時我還是一個兒童,見了這些圖,便震驚于它的精工活潑,當作寶貝看。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一種由畫家一手造成的版畫,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chuàng)作木刻”,是藝術(shù)家直接的創(chuàng)作品,毫不假手于刻者和印者的?,F(xiàn)在我們所要紹介的,便是這一種。
為什么要紹介呢?據(jù)我個人的私見,第一是因為好玩。說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經(jīng),但我們鈔書寫字太久了,誰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會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掛在墻壁上的畫,那豈不是更其好?倘有得到名畫的力量的人物,自然是無須乎此的,否則,一張什么復制縮小的東西,實在遠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費。自然,也許有人要指為“要以‘今雅’立國”(4)的,但比起“古雅”來,不是已有“古”“今”之別了么?
第二,是因為簡便?,F(xiàn)在的金價很貴了,一個青年藝術(shù)學徒想畫一幅畫,畫布顏料,就得化一大批錢;畫成了,倘使沒法展覽,就只好請自己看。木刻是無需多化錢的,只用幾把刀在木頭上劃來劃去——這也許未免說得太容易了——就如印人的刻印一樣,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作者也由此得到創(chuàng)作的歡喜。印了出來,就能將同樣的作品,分給別人,使許多人一樣的受到創(chuàng)作的歡喜??傊?,是比別種作法的作品,普遍性大得遠了。
第三,是因為有用。這和“好玩”似乎有些沖突,但其實也不盡然的,要看所玩的是什么。打馬將恐怕是終于沒有出息的了;用火藥做花炮玩,推廣起來卻就可以造槍炮。大炮,總算是實用不過的罷,而安特萊夫一有錢,卻將它裝在自己的庭園里當玩藝。木刻原是小富家兒藝術(shù),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裝飾,文學或科學書的插畫上,也就成了大家的東西,是用不著多說的。
這實在是正合于現(xiàn)代中國的一種藝術(shù)。
但是至今沒有一本講說木刻的書,這才是第一本。雖然稍簡略,卻已經(jīng)給了讀者一個大意。由此發(fā)展下去,路是廣大得很。題材會豐富起來的,技藝也會精煉起來的,采取新法,加以中國舊日之所長,還有開出一條新的路徑來的希望。那時作者各將自己的本領(lǐng)和心得,貢獻出來,中國的木刻界就會發(fā)生光焰。這書雖然因此要成為不過一粒星星之火,但也夠有歷史上的意義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魯迅記。
?。ǎ保┍酒谑杖氡緯拔丛趫罂习l(fā)表過。
《木刻創(chuàng)作法》,白危編譯的關(guān)于木刻的入門書,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2)傅蘭雅(JAFryer,1839—1928)英國教士。一八六一模*清咸豐十一年)來我國傳教,一八七五年(清光緒元年)在上海與人合辦“格致書院”,次年出版??鞣阶匀豢茖W論著摘要和科學情報資料的《格致匯編》(季刊),時斷時續(xù),至一八九二年共出二十八本。該刊附有大量刻工精細的插圖。
?。ǎ常澳究谀究獭奔丛谀绢^橫斷面上進行的雕刻。(4)這是施蟄存在《“莊子”與“文選”》一文中攻擊魯迅的話:“新文學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本,收羅藏書票,以駢體文為白話書信作序,甚至寫字臺上陳列了小擺設的,照豐先生的意見說來,難道他們是要以‘今雅’立足于天地之間嗎?”魯迅曾將該文錄入《準風月談“感舊”以后(上)》的“備考”。
47、作文秘訣
現(xiàn)在竟還有人寫信來問我作文的秘訣。
我們常常聽到:拳師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學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讓他稱雄。在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也并非全沒有,逢蒙殺羿(2)就是一個前例。逢蒙遠了,而這種古氣是沒有消盡的,還加上了后來的“狀元癮”,科舉雖然久廢,至今總還要爭“唯一”,爭“最先”。遇到有“狀元癮”的人們,做教師就危險,拳棒教完,往往免不了被打倒,而這位新拳師來教徒弟時,卻以他的先生和自己為前車之鑒,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于三四手,于是拳術(shù)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還有,做醫(yī)生的有秘方,做廚子的有秘法,開點心鋪子的有秘傳,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聽說這還只授兒婦,不教女兒,以免流傳到別人家里去,“秘”是中國非常普遍的東西,連關(guān)于國家大事的會議,也總是“內(nèi)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卻好像偏偏并無秘訣,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傳給子孫的了,然而祖?zhèn)鞯淖骷液苌僖姟W匀?,作家的孩子們,從小看慣書籍紙筆,眼格也許比較的可以大一點罷,不過不見得就會做。目下的刊物上,雖然常見什么“父子作家”“夫婦作家”的名稱,仿佛真能從遺囑或情書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訣一樣,其實乃是肉麻當有趣,妄將做官的關(guān)系,用到作文上去了。
那么,作文真就毫無秘訣么?卻也并不。我曾經(jīng)講過幾句做古文的秘訣(3),是要通篇都有來歷,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個人其實并沒有說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無實據(jù)”。到這樣,便“庶幾乎免于大過也矣”了。簡而言之,實不過要做得“今天天氣,哈哈哈……”而已。
這是說內(nèi)容。至于修辭,也有一點秘訣:一要蒙朧,二要難懂。那方法,是:縮短句子,多用難字。譬如罷,作文論秦朝事,寫一句“秦始皇乃始燒書”,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須翻譯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這時就用得著《爾雅》,《文選》(4)了,其實是只要不給別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5)也不妨的。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6)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雜志上投稿。
我們的古之文學大師,就常常玩著這一手。班固先生的“紫色聲,余分閏位”(7),就將四句長句,縮成八字的;揚雄先生的“蠢迪檢柙”(8),就將“動由規(guī)矩”這四個平常字,翻成難字的?!毒G野仙蹤》記塾師詠“花”(9),有句云:“媳釵俏矣兒書廢,哥罐聞焉嫂棒傷?!弊哉f意思,是兒婦折花為釵,雖然俏麗,但恐兒子因而廢讀;下聯(lián)較費解,是他的哥哥折了花來,沒有花瓶,就插在瓦罐里,以嗅花香,他嫂嫂為防微杜漸起見,竟用棒子連花和罐一起打壞了。這算是對于冬烘先生的嘲笑。然而他的作法,其實是和揚班并無不合的,錯只在他不用古典而用新典。這一個所謂“錯”,就使《文選》之類在遺老遺少們的心眼里保住了威靈。
做得蒙朧,這便是所謂“好”么?答曰:也不盡然,其實是不過掩了丑。但是,“知恥近乎勇”(10),掩了丑,也就仿佛近乎好了。摩登女郎披下頭發(fā),中年婦人罩上面紗,就都是蒙朧術(shù)。人類學家解釋衣服的起源有三說:一說是因為男女知道了性的羞恥心,用這來遮羞;一說卻以為倒是用這來刺激;還有一種是說因為老弱男女,身體衰瘦,露著不好看,蓋上一些東西,借此掩掩丑的。從修辭學的立場上看起來,我贊成后一說?,F(xiàn)在還常有駢四儷六,典麗堂皇的祭文,挽聯(lián),宣言,通電,我們倘去查字典,翻類書,剝?nèi)ニ饷娴难b飾,翻成白話文,試看那剩下的是怎樣的東西呵???
不懂當然也好的。好在那里呢?即好在“不懂”中。但所慮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說好丑,所以還不如做得它“難懂”:有一點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后,所懂的也比較的多起來。我們是向來很有崇拜“難”的脾氣的,每餐吃三碗飯,誰也不以為奇,有人每餐要吃十八碗,就鄭重其事的寫在筆記上;用手穿針沒有人看,用腳穿針就可以搭帳篷賣錢;一幅畫片,平淡無奇,裝在匣子里,挖一個洞,化為西洋鏡,人們就張著嘴熱心的要看了。況且同是一事,費了苦功而達到的,也比并不費力而達到的的可貴。譬如到什么廟里去燒香罷,到山上的,比到平地上的可貴;三步一拜才到廟里的廟,和坐了轎子一徑抬到的廟,即使同是這廟,在到達者的心里的可貴的程度是大有高下的。作文之貴乎難懂,就是要使讀者三步一拜,這才能夠達到一點目的的妙法。
寫到這里,成了所講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訣,而且是做騙人的古文的秘訣了。但我想,做白話文也沒有什么大兩樣,因為它也可以夾些僻字,加上蒙朧或難懂,來施展那變戲法的障眼的手巾的。倘要反一調(diào),就是“白描”。
“白描”卻并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十一月十日。
(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二卷第十二號,署名洛文。
?。ǎ玻┓昝蓺Ⅳ嘁姟睹献印るx婁》:“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卑捶昝梢嘧鞣昝?。(3)指一九三○年寫的《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后收入《二心集》。
(4)《爾雅》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書,大概成書于春秋至西漢初年,今本十九篇?!段倪x》,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選的從先秦到齊、梁的各體文章的總集,共六十卷。
?。ǎ担犊滴踝值洹非宕滴跄觊g張玉書等奉旨編撰,共四十二卷,收四萬七千余字,一七一六年(康熙五十五年)開始印行。(6)班馬指班固、司馬遷。他們都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7)“紫色聲,余分閏位”語見《漢書·王莽傳》,指王莽“篡位”這件事。據(jù)唐代顏師古注:“應劭曰:紫,間色;,邪音也。
服虔曰:言莽不得正王之命,如歲月之余分為閏也。”(8)揚雄(前53—18)一作楊雄,字子云,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文學家、語言文字學家。他的著作,明人輯有《楊子云集》五卷?!按赖蠙z柙”,語見《法言·序》。據(jù)東晉李軌注:“蠢,動也;迪,道也;撿押,猶隱括也。言君子舉動,則當?shù)敢?guī)矩?!卑磽煅海斪鳈z柙。
?。ǎ梗毒G野仙蹤》長篇小說,清代李百川著。這里所說塾師詠“花”的故事,見于該書第六回《評詩賦大失腐儒心》。
(10)“知恥近乎勇”語見《禮記·中庸》。
48、搗鬼心傳
中國人又很有些喜歡奇形怪狀,鬼鬼祟祟的脾氣,愛看古樹發(fā)光比大麥開花的多,其實大麥開花他向來也沒有看見過。于是怪胎畸形,就成為報章的好資料,替代了生物學的常識的位置了。最近在廣告上所見的,有像所謂兩頭蛇似的兩頭四手的胎兒,還有從小肚上生出一只腳來的三腳漢子。固然,人有怪胎,也有畸形,然而造化的本領(lǐng)是有限的,他無論怎么怪,怎么畸,總有一個限制:孿兒可以連背,連腹,連臀,連脅,或竟駢頭,卻不會將頭生在屁股上;形可以駢拇,枝指,缺肢,多乳,卻不會兩腳之外添出一只腳來,好像“買兩送一”的買賣。天實在不及人之能搗鬼。
但是,人的搗鬼,雖勝于天,而實際上本領(lǐng)也有限。因為搗鬼精義,在切忌發(fā)揮,亦即必須含蓄。蓋一加發(fā)揮,能使所搗之鬼分明,同時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遠,而影響卻又因而模胡了?!坝幸焕赜幸槐住保抑^“有限”者以此。
清朝人的筆記里,常說羅兩峰的《鬼趣圖》(2),真寫得鬼氣拂拂;后來那圖由文明書局印出來了,卻不過一個奇瘦,一個矮胖,一個臃腫的模樣,并不見得怎樣的出奇,還不如只看筆記有趣。小說上的描摹鬼相,雖然竭力,也都不足以驚人,我覺得最可怕的還是晉人所記的臉無五官,渾淪如雞蛋的山中厲鬼(3)。因為五官不過是五官,縱使苦心經(jīng)營,要它兇惡,總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圍,現(xiàn)在使它渾淪得莫名其妙,讀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然而其“弊”也,是印象的模胡。不過較之寫些“青面獠牙”,“口鼻流血”的笨伯,自然聰明得遠。
中華民國人的宣布罪狀大抵是十條,然而結(jié)果大抵是無效。古來盡多壞人,十條不過如此,想引人的注意以至活動是決不會的。駱賓王作《討武白檄》,那“入宮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幾句,恐怕是很費點心機的了,但相傳武后看到這里,不過微微一笑。(4)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樣呢?聲罪致討的明文,那力量往往遠不如交頭接耳的密語,因為一是分明,一是莫測的。我想假使當時駱賓王站在大眾之前,只是攢眉搖頭,連稱“壞極壞極”,卻不說出其所謂壞的實例,恐怕那效力會在文章之上的罷?!翱耧j文豪”高長虹攻擊我時,說道劣跡多端,倘一發(fā)表,便即身敗名裂,(5)而終于并不發(fā)表,是深得搗鬼正脈的;但也竟無大效者,則與廣泛俱來的“模胡”之弊為之也。
明白了這兩例,便知道治國平天下之法,在告訴大家以有法,而不可明白切實的說出何法來。因為一說出,即有言,一有言,便可與行相對照,所以不如示之以不測。不測的威棱使人萎傷,不測的妙法使人希望——饑荒時生病,打仗時做詩,雖若與治國平天下不相干,但在莫明其妙中,卻能令人疑為跟著自有治國平天下的妙法在——然而其“弊”也,卻還是照例的也能在模胡中疑心到所謂妙法,其實不過是毫無方法而已。
搗鬼有術(shù),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十一月二十二日。
?。ǎ保┍酒畛醢l(fā)表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三卷第一號,署名羅憮。
心傳,佛教禪宗用語,指不立文字,不依經(jīng)卷,只憑師徒心心相印來傳法授受。
?。ǎ玻┝_兩峰(1733—1799)名聘,字遯夫,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清代畫家?!豆砣D》,是一幅諷刺世態(tài)的畫,當時不少文人曾為它題詠。
?。ǎ常┻@里所說的山中厲鬼,見南朝宋人郭季產(chǎn)的《集異記》:“中山劉玄,居越城。日暮,忽見一人著烏袴褶來,取火照之,面首無七孔,面莽儻然?!保〒?jù)魯迅《古小說鉤沈》)
?。ǎ矗樫e王(約640—?)義烏(今屬浙江)人,唐代詩人。曾隨徐敬業(yè)反對武則天,著有《代徐敬業(yè)討武白檄》。據(jù)《新唐書·駱賓王傳》,他“為敬業(yè)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但嘻笑”。(5)高長虹在《狂飆》第十七期(一九二七年一月)發(fā)表的《我走出了化石的世界》中說:“若夫其他瑣事,如狂飆社以直報怨,則魯迅不特身心交病,且將身敗名裂矣!我們是青年,我們有的是同情,所以我們決不為已甚。”
49、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中國的自己能釀酒,比自己來種鴉片早,但我們現(xiàn)在只聽說許多人躺著吞云吐霧,卻很少見有人像外國水兵似的滿街發(fā)酒瘋。唐宋的踢球,久已失傳,一般的娛樂是躲在家里徹夜叉麻雀。從這兩點看起來,我們在從露天下漸漸的躲進家里去,是無疑的。古之上海文人,已嘗慨乎言之,曾出一聯(lián),索人屬對,道:“三鳥害人鴉雀鴿”,“鴿”是彩票,雅號獎券,那時卻稱為“白鴿票”的。但我不知道后來有人對出了沒有。
不過我們也并非滿足于現(xiàn)狀,是身處斗室之中,神馳宇宙之外,抽鴉片者享樂著幻境,叉麻雀者心儀于好牌。檐下放起爆竹,是在將月亮從天狗嘴里救出;劍仙坐在書齋里,哼的一聲,一道白光,千萬里外的敵人可被殺掉了,不過飛劍還是回家,鉆進原先的鼻孔去,因為下次還要用。這叫做千變?nèi)f化,不離其宗。所以學校是從家庭里拉出子弟來,教成社會人才的地方,而一鬧到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是“交家長嚴加管束”云。
“骨肉歸于土,命也;若夫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2)一個人變了鬼,該可以隨便一點了罷,而活人仍要燒一所紙房子,請他住進去,闊氣的還有打牌桌,鴉片盤。成仙,這變化是很大的,但是劉太太偏舍不得老家,定要運動到“拔宅飛升”(3),連雞犬都帶了上去而后已,好依然的管家務,飼狗,喂雞。
我們的古今人;對于現(xiàn)狀,實在也愿意有變化,承認其變化的。變鬼無法,成仙更佳,然而對于老家,卻總是死也不肯放。我想,火藥只做爆竹,指南針只看墳山,恐怕那原因就在此。
現(xiàn)在是火藥蛻化為轟炸彈,燒夷彈,裝在飛機上面了,我們卻只能坐在家里等他落下來。自然,坐飛機的人是頗有了的,但他那里是遠征呢,他為的是可以快點回到家里去。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十二月十六日。
?。ǎ保┍酒畛醢l(fā)表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三卷第一號,署名羅憮。
?。ǎ玻┻@段話見《禮記·檀弓》:“骨肉歸復于上,命也;若魄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
(3)“拔宅飛升”據(jù)《全后漢文》中的《仙人唐公房碑》記載,相傳唐公房認識一個仙人,能獲得“神藥”。有一次,他觸怒了太守,太守想逮捕他和他的妻子,“公房乃先歸于谷口,呼其師告以危急。其師與之歸,以藥飲公房妻子曰:‘可去矣?!拮討偌也蝗倘?。又曰:‘豈欲得家俱去乎?’妻子曰:‘固所愿也。’于是乃以藥涂屋柱,飲牛馬六畜。須臾有大風玄云來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翛然與之俱去?!庇謻|晉葛洪《神仙傳》也載有關(guān)于漢代淮南王劉安的類似傳說,參看本卷第231頁注(4)。
50、《總退卻》序
中國久已稱小說之類為“閑書”,這在五十年前為止,是大概真實的,整日價辛苦做活的人,就沒有工夫看小說。所以凡看小說的,他就得有余暇,既有余暇,可見是不必怎樣辛苦做活的了,成仿吾先生曾經(jīng)斷之曰:“有閑,即是有錢!”(2)者以此。誠然,用經(jīng)濟學的眼光看起來,在現(xiàn)制度之下,“閑暇”恐怕也確是一種“富”。但是,窮人們也愛小說,他們不識字,就到茶館里去聽“說書”,百來回的大部書,也要每天一點一點的聽下去。不過比起整天做活的人們來,他們也還是較有閑暇的。要不然,又那有工夫上茶館,那有閑錢做茶錢呢?
小說之在歐美,先前又何嘗不這樣。后來生活艱難起來了,為了維持,就缺少余暇,不再能那么悠悠忽忽。只是偶然也還想借書來休息一下精神,而又耐不住嘮叨不已,破費工夫,于是就使短篇小說交了桃花運。這一種洋文壇上的趨勢,也跟著古人之所謂“歐風美雨”,沖進中國來,所以“文學革命”以后,所產(chǎn)生的小說,幾乎以短篇為限。但作者的才力不能構(gòu)成巨制,自然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而且書中的主角也變換了。古之小說,主角是勇將策士,俠盜贓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卻大抵是新的智識者登了場,因為他們是首先覺到了在“歐風美雨”中的飄搖的,然而總還不脫古之英雄和才子氣?,F(xiàn)在可又不同了,大家都已感到飄搖不再要聽一個特別的人的運命。某英雄在柏林拊髀看天,某天才在泰山捶胸泣血,還有誰會轉(zhuǎn)過臉去呢?他們要知道,感覺得更廣大,更深邃了。
這一本集子就是這一時代的出產(chǎn)品,顯示著分明的蛻變,人物并非英雄,風光也不旖旎,然而將中國的眼睛點出來了。我以為作者的寫工廠,不及她的寫農(nóng)村,但也許因為我先前較熟于農(nóng)村,否則,是作者較熟于農(nóng)村的緣故罷。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五夜,魯迅記。
?。ǎ保┍酒谑杖氡緯拔丛趫罂习l(fā)表過。
《總退卻》,葛琴的短篇小說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內(nèi)收短篇小說七篇,與魯迅作序時的篇目有出入。(2)“有閑,即是有錢”這是李初梨的話,參看本卷第8頁注(8)。
51、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
《文化列車》(2)破格的開到我的書桌上面,是十二月十日開車的第三期,托福使我知道了近來有這樣一種雜志,并且使我看見了楊邨人(3)先生給我的公開信,還要求著答復。對于這一種公開信,本沒有一定給以答復的必要的,因為它既是公開,那目的其實是在給大家看,對我個人倒還在其次。但是,我如果要回答也可以,不過目的也還是在給大家看,要不然,不是只要直接寄給個人就完了么?因為這緣故,所以我在回答之前,應該先將原信重抄在下面——魯迅先生:
讀了李儵先生(不知道是不是李又燃先生,抑或曹聚仁先生的筆名)的《讀偽自由書》一文,近末一段說:“讀著魯迅:《偽自由書》,便想到魯迅先生的人。那天,見魯迅先生吃飯,咀嚼時牽動著筋肉,連胸肋骨也拉拉動的,魯迅先生是老了!我當時不禁一股酸味上心頭。記得從前看到父親的老態(tài)時有過這樣的情緒,現(xiàn)在看了魯迅先生的老態(tài)又重溫了一次。這都是使司馬懿之流,快活的事,何況旁邊早變心了魏延?!保ㄟ@末一句照原文十個字抄,一字無錯,確是妙文?。?br/>
不禁令人起了兩個感想:一個是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老了,一個是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為什么是諸葛亮?先生的“旁邊”那里來的“早變心了魏延”?無產(chǎn)階級大眾何時變成了阿斗?
第一個感想使我惶恐萬分!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老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心動魄的事!記得《吶喊》在北京最初出版的時候(大概總在十年前),我拜讀之后,景仰不置,曾為文介紹頌揚,揭登于張東蓀先生編的《學燈》,在當時我的敬愛先生甚于敬愛創(chuàng)造社四君子。其后一九二八年《語絲》上先生為文譏誚我們,雖然兩方論戰(zhàn)絕無感情,可是論戰(zhàn)是一回事,私心敬愛依然如昔。一九三○年秋先生五十壽辰的慶祝會上,我是參加慶祝的一個,而且很親切地和先生一起談天,私心很覺榮幸。左聯(lián)有一次大會在一個日本同志家里開著,我又和先生見面,十分快樂??墒墙衲晡颐撾x共產(chǎn)黨以后,在左右夾攻的當兒,《藝術(shù)新聞》與《出版消息》都登載著先生要“噓”我的消息,說是書名定為:《北平五講與上海三噓》,將對我“用噓的方式加以襲擊”,而且將我與梁實秋張若谷同列,這自然是引起我的反感,所以才有《新儒林外史第一回》之作。但在《新儒林外史第一回》里頭只說先生出陣交戰(zhàn)用的是大刀一詞加以反攻的諷刺而已。其中引文的情緒與態(tài)度都是敬愛先生的。文中的意義卻是以為先生對我加以“噓”的襲擊未免看錯了敵人吧了。到了拜讀大著《兩地書》以后為文介紹,筆下也十分恭敬并沒半點謾罵的字句,可是先生于《我的種痘》一文里頭卻有所誤會似地順筆對我放了兩三枝冷箭兒,特別地說是有人攻擊先生的老,在我呢,并沒有覺得先生老了,而且那篇文章也沒有攻擊先生的老,先生自己認為是老了吧了。伯納蕭的年紀比先生還大,伯納蕭的鬢毛比先生還白如絲吧,伯納蕭且不是老了,先生怎么這樣就以為老了呢?我是從來沒感覺到先生老了的,我只感覺到先生有如青年而且希望先生永久年青。然而,讀了李儵先生的文章,我惶恐,我驚訝,原來先生真的老了。李儵先生因為看了先生老了而“不禁一股酸味上心頭”有如看他的令尊的老態(tài)的時候有過的情緒,我雖然也時常想念著我那年老的父親,但并沒有如人家攻擊我那樣地想做一個“孝子”,不過是天性所在有時未免興感而想念著吧了,所以我看了李儵先生的文章并沒有聯(lián)想到我的父親上面去。然而先生老了,我是惶恐與驚訝。
我惶恐與驚訝的是,我們敬愛的文壇前輩老了,他將因為生理上的緣故而要停止他的工作了!在這敬愛的心理與觀念上,我將今年來對先生的反感打個粉碎,竭誠地請先生訓誨。可是希望先生以嚴肅的態(tài)度出之,如“噓”,如放冷箭兒等卻請慎重,以令對方心服。
第二個感想使我……因為那是李儵先生的事,這里不愿有擾清聽。
假如這信是先生覺得有答復的價值的話,就請寄到這里《文化列車》的編者將它發(fā)表,否則希望先生為文給我一個嚴正的批判也可以。發(fā)表的地方我想隨處都歡迎的。
專此并竭誠地恭敬地問了一聲安好并祝康健。
楊邨人謹啟。一九三三,一二,三。
末了附帶聲明一句,我作這信是出諸至誠,并非因為鬼兒子罵我和先生打筆墨官司變成小鬼以后向先生求和以……“大鬼”的意思。邨人又及。
以下算是我的回信。因為是信的形式,所以開頭照例是——
邨人先生:
先生給我的信是沒有答復的價值的。我并不希望先生“心服”,先生也無須我批判,因為近二年來的文字,已經(jīng)將自己的形象畫得十分分明了。自然,我決不會相信“鬼兒子”們的胡說,但我也不相信先生。
這并非說先生的話是一樣的叭兒狗式的狺狺;恐怕先生是自以為永久誠實的罷,不過因為急促的變化,苦心的躲閃,弄得左支右絀,不能自圓其說,終于變成廢話了,所以在聽者的心中,也就失去了重量。例如先生的這封信,倘使略有自知之明,其實是不必寫的。
先生首先問我“為什么是諸葛亮(4)?”這就問得稀奇。李儵(5)先生我曾經(jīng)見過面,并非曹聚仁先生,至于是否李又燃先生,我無從確說,因為又燃先生我是沒有豫先見過的。我“為什么是諸葛亮”呢?別人的議論,我不能,也不必代為答復,要不然,我得整天的做答案了。也有人說我是“人群的蟊賊”(6)的。“為什么?”——我都由它去。但據(jù)我所知道,魏延變心,是在諸葛亮死后,(7)我還活著,諸葛亮的頭銜是不能加到我這里來的,所以“無產(chǎn)階級大眾何時變成了阿斗(8)?”的問題也就落了空。那些廢話,如果還記得《三國志演義》或吳稚暉先生的話,是不至于說出來的,書本子上及別人,并未說過人民是阿斗。現(xiàn)在請放心罷。但先生站在“小資產(chǎn)階級文學革命”(9)的旗下,還是什么“無產(chǎn)階級大眾”,自己的眼睛看見了這些字,不覺得可羞或可笑么?不要再提這些字,怎么樣呢?
其次是先生“驚心動魄”于我的老,可又“驚心動魄”得很稀奇。我沒有修煉仙丹,自然的規(guī)則,一定要使我老下去,絲毫也不足為奇的,請先生還是鎮(zhèn)靜一點的好。而且我后來還要死呢,這也是自然的規(guī)則,豫先聲明,請千萬不要“驚心動魄”,否則,逐漸就要神經(jīng)衰弱,愈加滿口廢話了。我即使老,即使死,卻決不會將地球帶進棺材里去,它還年青,它還存在,希望正在將來,目前也還可以插先生的旗子。這一節(jié)我敢保證,也請放心工作罷。
于是就要說到“三噓”問題了。這事情是有的,但和新聞上所載的有些兩樣。那時是在一個飯店里,大家閑談,談到有幾個人的文章,我確曾說:這些都只要以一噓了之,不值得反駁。這幾個人們中,先生也在內(nèi)。我的意思是,先生在那冠冕堂皇的“自白”(10)里,明明的告白了農(nóng)民的純厚,小資產(chǎn)階級的智識者的動搖和自私,卻又要來豎起小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的旗,就自己打著自己的嘴。不過也并未說出,走散了就算完結(jié)了。但不知道是輾轉(zhuǎn)傳開去的呢,還是當時就有新聞記者在座,不久就張大其辭的在紙上登了出來,并請讀者猜測。近五六年來,關(guān)于我的記載多極了,無論為毀為譽,是假是真,我都置之不理,因為我沒有聘定律師,常登廣告的巨款,也沒有遍看各種刊物的工夫。況且新聞記者為要哄動讀者,會弄些夸張的手段,是大家知道的,甚至于還全盤捏造。例如先生還在做“革命文學家”的時候,用了“小記者”的筆名,在一種報上說我領(lǐng)到了南京中央黨部的文學獎金,大開筵宴,祝孩子的周年,不料引起了郁達夫先生對于亡兒的記憶,悲哀了起來。(11)這真說得栩栩如生,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污。然而這事實的全出于創(chuàng)作,我知道,達夫先生知道,記者兼作者的您楊邨人先生當然也不會不知道的。
當時我一聲不響。為什么呢?革命者為達目的,可用任何手段的話,我是以為不錯的,所以即使因為我罪孽深重,革命文學的第一步,必須拿我來開刀,我也敢于咬著牙關(guān)忍受。殺不掉,我就退進野草里,自己舐盡了傷口的血痕,決不煩別人傅藥。但是,人非圣人,為了麻煩而激動起來的時候也有的,我誠然譏誚過先生“們”,這些文章,后來都收在《三閑集》中,一點也不刪去,然而和先生“們”的造謠言和攻擊文字的數(shù)量來比一比罷,不是不到十分之一么?不但此也,在講演里,我有時也曾嘲笑葉靈鳳先生或先生,先生們以“前衛(wèi)”之名,雄赳赳出陣的時候,我是祭旗的犧牲,則戰(zhàn)不數(shù)合便從火線上爬了開去之際,我以為實在也難以禁絕我的一笑。無論在階級的立場上,在個人的立場上,我都有一笑的權(quán)利的。然而我從未傲然的假借什么“良心”或“無產(chǎn)階級大眾”之名,來凌壓敵手,我接著一定聲明:這是因為我和他有些個人的私怨的。先生,這還不夠退讓么?
但為了不能使我負責的新聞記事,竟引起先生的“反感”來了,然而仍蒙破格的優(yōu)待,在《新儒林外史》(12)里,還賞我拿一柄大刀。在禮儀上,我是應該致謝的,但在實際上,卻也如大張筵宴一樣,我并無大刀,只有一枝筆,名曰“金不換”。這也并不是在廣告不收盧布的意思,是我從小用慣,每枝五分的便宜筆。我確曾用這筆碰著了先生,不過也只如運用古典一樣,信手拈來,涉筆成趣而已,并不特別含有報復的惡意。但先生卻又給我掛上“三枝冷箭”了。這可不能怪先生的,因為這只是陳源教授的余唾(13)。然而,即使算是我在報復罷,由上面所說的原因,我也還不至于走進“以怨報德”的隊伍里面去。
至于所謂《北平五講與上海三噓》,其實是至今沒有寫,聽說北平有一本《五講》出版,那可并不是我做的,我也沒有見過那一本書。不過既然鬧了風潮,將來索性寫一點也難說,如果寫起來,我想名為《五講三噓集》,但后一半也未必正是報上所說的三位。先生似乎羞與梁實秋張若谷兩位先生為伍,我看是排起來倒也并不怎樣辱沒了先生,只是張若谷先生比較的差一點,淺陋得很,連做一“噓”的材料也不夠,我大概要另換一位的。
對于先生,照我此刻的意見,寫起來恐怕也不會怎么壞。我以為先生雖是革命場中的一位小販,卻并不是奸商。我所謂奸商者,一種是國共合作時代的闊人,那時頌蘇聯(lián),贊共產(chǎn),無所不至,一到清黨時候,就用共產(chǎn)青年,共產(chǎn)嫌疑青年的血來洗自己的手,依然是闊人,時勢變了,而不變其闊;一種是革命的驍將,殺土豪,倒劣紳,激烈得很,一有蹉跌,便稱為“棄邪歸正”,罵“土匪”,殺同人,也激烈得很,主義改了,而仍不失其驍。先生呢,據(jù)“自白”,革命與否以親之苦樂為轉(zhuǎn)移,有些投機氣味是無疑的,但并沒有反過來做大批的買賣,僅在竭力要化為“第三種人”,來過比革命黨較好的生活。既從革命陣線上退回來,為辯護自己,做穩(wěn)“第三種人”起見,總得有一點零星的懺悔,對于統(tǒng)治者,其實是頗有些益處的,但竟還至于遇到“左右夾攻的當兒”者,恐怕那一方面,還嫌先生門面太小的緣故罷,這和銀行雇員的看不起小錢店伙計是一樣的。先生雖然覺得抱屈,但不信“第三種人”的存在不獨是左翼,卻因先生的經(jīng)驗而證明了,這也是一種很大的功德。
平心而論,先生是不算失敗的,雖然自己覺得被“夾攻”,但現(xiàn)在只要沒有馬上殺人之權(quán)的人,有誰不遭人攻擊。生活當然是辛苦的罷,不過比起被殺戮,被囚禁的人們來,真有天淵之別;文章也隨處能夠發(fā)表,較之被封鎖,壓迫,禁止的作者,也自由自在得遠了。和闊人驍將比,那當然還差得很遠,這就因為先生并不是奸商的緣故。這是先生的苦處,也是先生的好處。
話已經(jīng)說得太多了,就此完結(jié)??傊?,我還是和先前一樣,決不肯造謠說謊,特別攻擊先生,但從此改變另一種態(tài)度,卻也不見得,本人的“反感”或“恭敬”,我是毫不打算的。請先生也不要因為我的“將因為生理上的緣故而要停止工作”而原諒我,為幸。
專此奉答,并請
著安。
魯迅。一九三三,一二,二八。
?。ǎ保┍酒谑杖氡緯拔丛趫罂习l(fā)表過。
?。ǎ玻段幕熊嚒肺乃囆晕迦湛?,方含章、陳欒合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一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出至第十二期???br/>
?。ǎ常钸椚耍ǎ保梗埃薄保梗担担V東潮安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九二八年參加太陽社,一九三二年叛變革命。(4)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王牙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蜀漢丞相。在《三國演義》中,他是一個具有高度智慧和謀略的典型人物。(5)李儵應作李儵,即曹藝,浙江浦江人,曹聚仁之弟。他的《讀〈偽自由書〉》一文,發(fā)表于《濤聲》第二卷第四十期(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ǎ叮叭巳旱捏辟\”這是《社會新聞》第五卷第十三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署名“莘”的《讀〈偽自由書〉后》中謾罵魯迅的話。
(7)魏延(?—234)三國義陽(今屬河南)人,蜀國大將?!度龂萘x》一○五回載:“孔明識魏延腦后有反骨,每欲斬之;因憐其勇,故姑留用?!敝T葛亮死后不久,他就謀反;長史楊儀按諸葛亮生前預定計策,將他殺掉。(8)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的小名。據(jù)史書記載和《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他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
(9)“小資產(chǎn)階級文學革命”楊邨人在《現(xiàn)代》第二卷第四期(一九三三年二月)發(fā)表《揭起小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之旗》一文中說:“無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樹起無產(chǎn)階級文學之旗,而且已經(jīng)有了鞏固的營壘,我們?yōu)榱诉@廣大的小市民和農(nóng)民群眾的啟發(fā)工作,我們也揭起小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之旗,號召同志,整齊陣伍,也來扎住我們的陣營。……我們也承認著文藝是有階級性的,而且也承認著屬于某一階級的作家的作品任是無意地也是擁護著其自身所屬的階級的利益。我們是小資產(chǎn)階級的作家,我們也就來作擁護著目前小資產(chǎn)階級的小市民和農(nóng)民的群眾的利益而斗爭?!?br/>
?。ǎ保埃白园住敝笚钸椚伺炎兏锩摹峨x開政黨生活的戰(zhàn)壕》一文(載一九三三年二月上?!蹲x書雜志》第三卷第一期)。其中說:“回過頭來,看我自己,父老家貧弟幼,漂泊半生,一事無成,革命何時才成功。我的家人現(xiàn)在在作餓殍不能過日,將來革命就是成功,以湘鄂西蘇區(qū)的情形來推測,我的家人也不免作餓殍作叫化子的。還是:留得青山在,且顧自家人吧了!病中;千思萬想,終于由理智來判定,我脫離中國共產(chǎn)黨了?!?br/>
?。ǎ保保┻@里指楊邨人于一九三○年在他自己所辦的《白話小報》第一期上,以“文壇小卒”的筆名發(fā)表的《魯迅大開湯餅會》一文。其中對魯迅造謠誣蔑說:“這時恰巧魯迅大師領(lǐng)到當今國民政府教育部大學院的獎賞;于是乎湯餅會便開成了?!@日魯迅大師的湯餅會到會的來賓,都是海上聞人,鴻儒碩士,大小文學家呢。那位郁達夫先生本是安徽大學負有責任的,聽到這個喜訊,亦從安慶府連夜坐船東下呢。郁先生在去年就產(chǎn)下了一個虎兒,這日帶了郁夫人抱了小娃娃到會,會場空氣倍加熱鬧。酒飲三巡,郁先生首先站起來致祝辭,大家都對魯迅大師恭喜一杯,魯迅大師謙遜著致詞,說是小囝將來是龍是犬還未可知,各位今天不必怎樣的慶祝啦。座中楊騷大爺和白薇女士同聲叫道,一定是一個龍兒呀!這一句倒引起郁先生的傷感,他前年不幸夭殤的兒子,名字就叫龍兒呢!”
?。ǎ保玻缎氯辶滞馐贰愤@是楊邨人化名柳絲所作攻擊魯迅的文章,載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七日《大晚報·火炬》。其中誣蔑魯迅對他的批判是“手執(zhí)大刀”、“是非不分”的“亂砍亂殺”。
?。ǎ保常╆愒唇淌诘挠嗤訇愒丛谝痪哦暌辉氯铡冻繄蟾笨钒l(fā)表《閑話的閑話之閑話引出來的幾封信》,其中誣蔑魯迅說,“他沒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幾支冷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