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型爆反裝甲,取得重大技術進步

戰(zhàn)爭從來是矛與盾的長期較量;因此裝甲技術的高低,也是軍事大國長期激烈競爭的武器技術制高點之一。二戰(zhàn)以后,坦克裝甲車輛的裝甲,也包括部分作戰(zhàn)飛機、作戰(zhàn)艦艇的和單兵的個人裝甲防護,從單純的金屬裝甲,向復合裝甲,爆反裝甲以至于更加新概念的裝甲技術不斷的進步。但是到了今天,電磁裝甲等特殊的裝甲類型,仍然基本停留在設計概念和實驗室階段。真正可以拿來就用的,仍然是金屬裝甲、復合裝甲和爆反裝甲這三大類型。這里面,金屬裝甲長期以來是所有裝甲防護的基礎。畢竟幾乎所有的戰(zhàn)斗車輛,戰(zhàn)斗艦艇和作戰(zhàn)飛機,都需要用各種金屬作為基本的外殼、蒙皮和骨架。這些金屬外殼都已經算是綜合裝甲防護的基礎部分。而其他的復合裝甲和爆反裝甲,也需要有一層或者多層金屬的外表面,

才能正常地安裝和使用,因此金屬裝甲是所有類型現代裝甲的基礎性部分。金屬本身都有一定的防彈能力。哪怕是表面很軟的輕金屬。因此金屬裝甲不單純只有裝甲鋼。有些貴金屬的防彈功能很強,但是卻非常的稀有昂貴,導致不具備實用推廣價值。到目前真正可以作為防彈基礎材料的金屬仍然是鋼鐵合金、鎢合金和鈦合金等少數類型。大部分情況下仍然使用鋼鐵合金,可以少量添加鎢和錳等其他元素,就可以大大提升裝甲鋼的整體性能。鈦的防彈能力也不錯,比重比鋼鐵輕不少。但是鈦的價格仍然相對較高,只適合當做飛機的骨架與蒙皮,還有用鈦合金制作高端潛艇耐壓殼的例子,不過后續(xù)的型號幾乎沒有。因此說來說去,到現在金屬裝甲仍然以研發(fā)各種高強度裝甲鋼為主。以裝甲鋼為主的金屬裝甲,

其防彈的物理機理都差不多。主要是金屬在外來突然爆發(fā)的高強度沖擊下,會出現罕見的流動性,因此金屬防彈和水的防彈原理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就造成金屬防彈對固態(tài)外來物的沖擊防護效果相當較好;也就是對動能穿甲彈一類防御效果較好;但是對高速金屬射流這種同樣作為高溫高壓流體類的沖擊,任何裝甲鋼的實戰(zhàn)表現都很一般。那么有沒有對破甲金屬射流防御效果相對更好的裝甲類型?有,這就是復合裝甲。復合裝甲有多種類型,貧鈾絲裝甲,高石英陶瓷裝甲,碳化硼裝甲,凱芙蘭纖維裝甲,或者以上多種復合裝甲的組合體,都可以算是復合裝甲。作為復合裝甲,真正便宜好用的還沒有貧鈾裝甲輻射后遺癥的,其實就是高石英陶瓷復合裝甲。這是因為高石英陶瓷的防彈原理和任何金屬都不一樣。

高石英陶瓷在所有外來沖擊下,都不會變成流體,只會更加破碎化,把外來沖擊能量飛散出去,同時用自己的破片來剪切穿甲體也包括金屬射流。因此以高石英陶瓷為主要基材的復合裝甲,對聚能破甲彈頭有比純裝甲鋼更好的防御性能。而且相同防御深度下的重量也比純金屬裝甲,也包括貧鈾復合裝甲幾乎輕一半,這其實就是喬巴姆復合裝甲的基本構成。也是當今全球大多數主戰(zhàn)坦克的現代主裝甲類型。還有一種效率更高的裝甲,就是爆反裝甲。爆反裝甲在金屬材料里面增加了一層高效炸藥。一旦有外來金屬射流或者穿甲體貫穿這種裝甲,就會立即引爆里面的炸藥。此時炸藥的爆炸沖擊波會對沖金屬射流或者切割穿甲體。不過一般的爆反裝甲不能做得太厚,只能以150毫米之內的實際厚度,實現250到300毫米的等效防護。這個等效防御厚度,

對付RPG等輕型反坦克彈頭尚可,但是對付標槍或者更強的重型破甲彈頭,則就比較雞肋了。真正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的是某型重型爆反裝甲。這種裝甲首先不怕兩次爆炸的來襲彈頭,因為當今很多導彈或者火箭彈彈頭是兩次爆炸。第一次是對普通爆反裝甲的誘爆,第二次爆炸才是真正的主破甲金屬射流。而重型爆反可以用兩次爆炸應對來襲彈頭的兩次沖擊。重爆反裝甲的真正絕技,在于可以用自己的爆炸波,在其自身內部形成一種類似焊接的特殊效應。比如說普通的高石英陶瓷或者碳化硼裝甲板,被命中一次就報廢了。因為其內部的防彈結構已經支離破碎。相反,重型爆反卻可以用第二次內爆波。把自身的深層基甲再次“焊接”起來。這樣就等于對來襲射流和穿甲體有持續(xù)3次的偏轉和切割效應。僅僅一層重型爆反,就有相當于600毫米金屬基甲的防護能力,在全球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