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太密,親則疏
“勿太密,親則疏”是一句古語,意思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太親密,假如過分的親密,反而會造成誤會而疏遠(yuǎn)。這句話適用范圍很廣,既適用君臣關(guān)系,更適用官場之間復(fù)雜的關(guān)系,也適用民間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家庭親情之間的關(guān)系也可以參考使用。
適當(dāng)?shù)木嚯x是尊重的要素,適當(dāng)?shù)木嚯x是友誼持久的保證。“親則疏”自有他的道理,這個道理即使用在兩口子身上,也是適用的;兩口子走得最近,但也最容易吵架,吵架后兩口子誰也不理誰,更有甚者分道揚(yáng)鑣,這就是“疏”了;但有婚姻這個有形的因素維系著,故尚能修好,離異的只是少數(shù)。而朋友之間友誼只是一個無形的因素,因此一旦破裂,便很難修復(fù)了;況且彼此知道的太多,反目后傷害的也就越重。
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有這種現(xiàn)象,特別是現(xiàn)代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尤其是母親,干涉孩子太多,事無巨細(xì)無不過問,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空間,這難免產(chǎn)生逆反心理;沒有空間就是“密”,逆反行為就是“疏”。孩子和父母有隔閡這是很正常的,兩代人之間由于經(jīng)歷的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一樣,難免存在一定的代溝。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很多家長不能妥善處理矛盾,造成終身遺憾。
兒子在美國求學(xué),經(jīng)常和朋友之間有一些來往,我曾多次寫信告誡他“親則疏”,并把道理講給他聽,兒子似乎也能理解。中國人交友古人有很多警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今古奇觀》這本書里很多文章都有這樣的警句。但這樣的警句和“勿太密,親則疏”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今古奇觀》里的警句是提醒人們在交友時提高警惕,預(yù)防壞人;而“勿太密,親則疏”則是一種為人處事原則,做一個堂堂正正人的準(zhǔn)則,也可以說是一種人生經(jīng)驗?!坝H則疏”這樣的經(jīng)驗我曾多次體驗,當(dāng)年我和很多同學(xué)畢業(yè)參加工作分配在外地,都在一起住宿舍吃食堂,同學(xué)們之間各有說得來比較要好的,好的時候不分你我,連飯票也合到一起吃了,但這樣的關(guān)系往往持續(xù)不了多長時間,平和分開的算好的,有的往往撕破臉皮,因為他們之間的各自利益不可能平衡的雙方都滿意,分開也就是必然的,這是典型的“親則疏”。
《論語》里有這樣一句:“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边@里“數(shù)”是“屢次”,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lǐng)導(dǎo))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yuǎn)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朋友在一起,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yuǎn)也就不遠(yuǎn)了。這個“數(shù)”也就是本文的“密”;這句話其實就是箴言,這是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lǐng)導(dǎo),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接近次數(shù)和接近距離的分寸。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間,留一點馀地。這非常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全圓?!边@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睹鳌げ烁T》里有這樣一句:“帆只揚(yáng)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wěn)?!边@正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簡單地說是不偏不倚,是無過無不及,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適中。
人每天都生活在希望之中,沒有了希望,也就沒有了生活的意義;充滿希望,這時人的感覺也是最好的。這其實與《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什么事情都不要達(dá)到頂點,達(dá)到頂點也就意味著要走向反面,“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樂極生悲”等都是這個意思。所以《老子》有這樣的名言:“大成若缺、大盈若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币馑际牵鹤顖A滿的東西就好象有欠缺一樣;最充實的東西好象空虛的一樣;容器已盛滿,不如停止下來。《道德經(jīng)》里多處論述了這種思想,什么事情都不是最圓滿的,都得留點遺憾;物極必反,不要走向極端;要適可而止,而這恰恰是最好的結(jié)果。(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迸c“勿太密,親則疏”的含義何其相似,圣賢們對人生哲理的理解不謀而合,對后人的啟迪可謂深遠(yuǎn)。曹雪芹(高鶚)對這樣的人生道理是理解最深的,在《紅樓夢》里就引用了“親則疏”這句話,在第八十九回里:“寶玉下學(xué)時,也常抽空問候,只是黛玉雖有萬千言語,自知年紀(jì)已大,又不便似小時可以柔情挑逗,所以滿腔心事,只是說不出來。寶玉欲將實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癥。兩個人見了面,只得用浮言勸慰,真真是親極反疏了?!边@里的“親極反疏”與朋友之間的誤會造成的“疏”是不同含義的;這里的“疏”是含蓄的、羞澀的,有種欲言又止的感覺。
有道是“酒肉朋友”,這句話對朋友的定義是中性的,朋友們之間推杯換盞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這句話也有反面意思,這朋友之間經(jīng)常吃吃喝喝的,酒過三巡,熱情上來了,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事實是這樣的朋友關(guān)系又能維系多長時間?更有的哥們義氣,不好駁面子,一起干了違法的事,到了公堂上就講不得面子了,他們之間能不“疏”嗎?這樣的“疏”有時往往是你死我活的;這樣的“疏”與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疏”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同樣是疏卻大相徑庭?!坝H則疏”在不同人物、不同事情的含義和表現(xiàn)形式是不相同的。
《莊子·山木》有這樣一句話:“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樣清澈、純潔不含雜質(zhì),小人之間的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樣。君子之交雖然平淡,但心地親近,小人之交雖然過于親密、甜蜜,但是容易為利益等原因斷交?!边@句話就把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狀態(tài)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并把這兩種相交的結(jié)果也下了定義。因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們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樣。這里的“淡若水”不是說君子之間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樣,而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卻長久而親切。小人之間的交往,包含著濃重的功利之心,他們把友誼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礎(chǔ)上,表面看起來“甘若醴”,如果對方滿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時,很容易斷絕,他們之間存在的只是利益和利用的關(guān)系。莊子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勿太密,親則疏”的翻版,淡如水的交往不就是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嗎?甘若醴的交往結(jié)果就是“絕”!絕和疏在這里是同義詞??鬃诱f:“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边@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孔子也有定論:“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點之一就是小人結(jié)黨營私,與人相勾結(jié),不能與大多數(shù)人融洽相處;而君子則不同,他胸懷廣闊,與眾人和諧相處,從不與人相勾結(jié)。小人之間的結(jié)黨營私、相互勾結(jié),這就是“密”;從外表看他們之間很親密,也就是莊子形容的“甘若醴”,但這種結(jié)合是短時間的利益結(jié)合,一旦利益沖突,很快就土崩瓦解。君子之間的坦蕩相處就是“淡若水”,不會發(fā)生利益沖突,能長時間保持友誼??鬃拥脑捄颓f子的話,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說法,但其含義何其相似;孔子的這句話不也是對“勿太密,親則疏”的一種注釋嗎?
說到這里,我們都應(yīng)該明白了,朋友之道、親人之道、處世之道、甚至包括一部分人的從政之道都應(yīng)該掌握“勿太密,親則疏”這個原則。適當(dāng)保持一點距離,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更深厚的情誼,這就是現(xiàn)代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距離產(chǎn)生美”。在與各種復(fù)雜關(guān)系實際接觸中,接觸距離和接觸頻率運(yùn)用好是門學(xué)問,這個“適當(dāng)”分寸的掌握,全在你自己心靈的領(lǐng)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0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