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內質知多少(二)

當我們大致了解了茶里的內含物質主要有什么,那就再簡單說說這些內含物質對于茶的性質有什么影響。
我們如果去翻閱歷代茶學書籍和醫(yī)書典籍的話,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古人對于茶的性質這個問題的說法上,說的最多的就是“苦”“寒”二字。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在唐代官修的醫(yī)書《唐本草》里,有著:“茗,苦荼。茗,味甘苦,微寒無毒……”
在唐代的《本草拾遺》里,也有著:“茗,苦茶: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
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同樣有著:“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p>
而茶葉會有“苦”“寒”的性質,其原因在于:
茶樹的自然生長環(huán)境是在“喜濕耐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當中,而且在茶葉內有著咖啡堿這種物質的存在。那么,就決定了所有的茶類無一例外皆是“寒性”的。
只不過當我們具體的說到不同類別的茶時,每類茶具體的寒性大小程度:可根據(jù)呈現(xiàn)出寒性的咖啡堿(即生物堿)和呈現(xiàn)出溫性的糖類、氨基酸等物質在茶葉里面所占的比例不同,而有著更為細致的劃分。
茶葉從茶青開始:經(jīng)過殺青、焙火、氧化、干燥等工藝步驟變?yōu)槌善凡瑁俳?jīng)過后面的儲存過程的適當陳化,其本身的苦寒性就會有所降低。進而,我們可以將茶分為:大寒、寒、微寒、涼、微涼等不同的寒涼程度。
故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常說的“綠茶性涼”、“紅茶性溫”、“陳茶性溫”等。諸如此類的說法,都不盡然是準確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