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個雪球】轉(zhuǎn)載 xilei 發(fā)布于 2008-11-18 16:34:00
(一)

嘿嘿 鉑程老師 我又來了。
可以叫您鉑程老師嗎?我認為這樣交談起來可以更加自然。
這次也不例外,帶著問題前來報道。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學習的問題:
我相信任何一個有求知欲望的人,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肯定有多個不同的學科內(nèi)容在同時進行。
比如現(xiàn)在,我對生活方式設計,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寫作和閱讀技巧,還有web標準非常著迷。?
另外為了平衡知識結(jié)構(gòu),我還會經(jīng)常去讀一些虛構(gòu)小說,例如《朗讀者》。
我的問題是:我發(fā)現(xiàn)協(xié)調(diào)好他們很難。
(1)很難為各個學習內(nèi)容設定目標和做出效果測試。
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我沒有交流對象,沒有愿意教育我的老師(除了我的駕車教練),也沒有志同道合的知己,大多數(shù)時間是一個人靠網(wǎng)絡和書本摸索,所以我不知道到底該學到什么程度,還有怎么付諸努力。
(2)做GTD卻無法按照計劃進行,經(jīng)常不記得下一步該干什么。
使用過各種時間管理工具,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不了了之。后來也仔細想過,沒去徹底的實施是一方面,而更多情況下,根本原因是我內(nèi)心不愿意這樣按計劃去生活,而更傾向更隨意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所以,這樣的結(jié)果經(jīng)常導致不知道下一步該干什么。
(3)無法進行信息過濾
翻開一本雜志或打開一個BLOG,我想看完每一篇文章,最終卻一篇也沒看進去;走進一個書店來到一個書架,我想去翻每一本書,而最終一本也沒有有效吸收。另外,我發(fā)現(xiàn)我知道的越多,我就越貪心,越無效率。
總得看來,還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希望老師能指點我一番。
PS:真懷念有爸媽管的那個時候,現(xiàn)在什么都得自己來,沒人管你,你想做就做,不做也沒人逼你,我現(xiàn)在大四了,還有很多同學現(xiàn)在找不到工作也不去找就在呆在宿舍玩游戲,我是覺得蠻無奈的,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沒什么好多談的,都明白,只有去管好自己才可能有出路。
期待老師的回油~
此致?
敬禮
domerry
(二)
我給domerry的回郵:
domerry? stopping?
?
我該如何稱呼你呢??
?
昨天就看到郵件了,有點忙,今天才回。?
?
我先說說時間管理工具的問題。?
?
我很少使用這類的工具。我相信工具的力量,但是,工具要越簡單越好。?
?
如果一個工具要求你花太多的時間來學習和使用,這個你需要判斷是否值得。?
?
我一直覺得,如果工具太復雜了,要求你這樣要求你那樣,那一般人就做不到。?
?
我的時間分配的方法是: (我只算屬于自己的時間)?
?
【1】先把每天和每周,自己能控制的時間羅列出來。?
?
只做一次。偶爾出去玩,可以忽略。?
?
【2】把每天必須要用的時間留夠。緊急和重要的事情,要用大塊時間做。?
?
長遠和重要的事情,比如每日讀書什么的,每天都安排時間,可以零散,不斷重復、重復,直到養(yǎng)成習慣。?
?
這種方式,要求你的生活方式要非常簡單、明確。不可以花天酒地:)。但是,非常利于做長期的儲備。?
?
當你目標不明確的時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水養(yǎng)魚。你要先有水,才有魚。?
?
道理很簡單:沒有量變,就沒有質(zhì)變。?
?
?
關(guān)注的領域多,是好事情。橫向思維是多數(shù)人的弱項。你能注意到是好事情。?
?
但是,不要過于分散。即使是不同的領域,也要去找相互的聯(lián)系。?
?
否則,面越廣,實質(zhì)越少。?
?
你還在讀書的話,在學校里可以看各種各樣的書。如果開始工作了,應該先在一個行業(yè)里,做深一點。實踐證明:沒有什么工作經(jīng)驗是被浪費了的。
??? 關(guān)于有效閱讀的方法,我以前寫過一篇《閱讀的秘密》 ,在這篇文章里面,我說了一個方法: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閱讀。希望對你有用: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8957
(三)
?布蘭佳在《知道做到》里面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知道分子,我們看很多的書、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但是,我們常常很少把那些書本上有用的東西移植到自己身上。
?讀書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完成工作。當你每天打開網(wǎng)頁,從一個網(wǎng)站流竄到另外一個網(wǎng)站的時候,你只是沿著一種慣性在行動。就好比你成天在忙碌,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應該忙碌,而不是要知道自己為何忙碌。
?很多東西往你的大腦里洶涌而過,然后退去,你認為自己是在吸收知識,你認為你自己懂了,其實很多東西在你的頭腦里,連1分鐘的思考都沒有留下。事實就是這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面對“信息過載”,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是用“勤奮”來麻痹自己,而不是想得稍微深入一些:
?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么價值呢?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分解或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信息越多,就越浪費你的時間。
?這就是我們能知道,做不到的首要原因。
?其次是濫用負面情緒。
?當你聽到一種說法的時候,你總是想以法官的身份去宣判什么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一種可能性。
?不要對任何事情說: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不妨試著選擇接受,聽聽不同的說法。然后想一下:如何才可能?
?如果總是習慣于批評多于傾聽的話,那么,每個人都只想聽到自己愿意聽到的東西。
?憤怒的人總是想傾倒他們的情感垃圾,而不是想該如何行動才更有意義。
?濫用負面情緒,首先傷害的人是自己。一個人只能在接受現(xiàn)實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思考改變。
?知道而做不到的第三個原因是缺少跟進。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那么你做什么樣的計劃也還是不知道。
?如果你不相信你能去哪兒,那么你也永遠到不了那兒。
?你想去哪兒,你也建立了宏偉的計劃,但是,缺少跟進,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也是無濟于事。什么樣的工具和方法,什么樣的高科技,都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你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兒,那么停下來好好想想看,給自己一個不太高的目標,給自己一個實現(xiàn)自我的可能,給自己一點信心。
?重要的是養(yǎng)成自我審視、調(diào)整的習慣,你總會有所發(fā)現(xiàn)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天天建成的。
?
(四)
?在給domerry的最后回信中,我是這樣寫的:
關(guān)于做事,我的經(jīng)驗是:還是要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因為學習或其他事情,最難的是堅持,而堅持,有時靠的不是錢,而是內(nèi)心的那種感覺。?
?
只要你喜歡,你總能做的長,做的好。即使慢點,也沒關(guān)系。?
?
我很喜歡巴菲特的一句話,也送給你:?
?
生活就如一個雪球,真正重要的是尋找濕雪和一個很長的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