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烤紅薯的黃大哥

黃大哥今年60歲,名叫黃毛孩,與我妻的娘家是前后村,比妻大3歲,比我大兩歲。他們原來都在老家小學校不同年級讀過書,相互認識。不過,他只讀到小學畢業(yè),因家窮孩子多,生活所迫,為了掙工分養(yǎng)家糊口,供弟妹們上學,13歲就參加了農村集體勞動了。而妻后來讀到高中畢業(yè),經親戚幫忙,與1975年10月在縣城農修廠當上了一名令人羨慕的合同工,參加工作后,她與老黃大哥這位學長再沒有見過面。
光陰荏苒,時間如梭。轉眼到了2001年,突然有一天,我和妻在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解放軍第159醫(yī)院大門前,有人在大聲喊妻的名字,妻開始以為不是喊她,就循聲東張西望,終于看到一位鄉(xiāng)下中年男子,手推烤紅薯板車,正大步走來,近前一看,妻才想起是同村學長黃毛孩大哥。只見他中等身材,黑瘦的臉膛,衣著土氣,額頭的褶皺明顯,和稚氣未脫的少年時期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在100多里外的大街上遇見老鄉(xiāng),雙方都感到欣喜若狂,見面固然也少不了寒暄一陣子。黃毛孩說,我們分別已有30年了,雖在家勞動,但還在關心著從老家走出去的每一位鄉(xiāng)親同學,聽說妻高中畢業(yè)跳出農門到縣城當工人,把方圓十來里的姑娘小伙子都羨慕死了。是啊,在那個貧困且特殊的年代,不要說是女生,就是男生能上到高中畢業(yè),且立即當工人的也是鳳毛麟角,家鄉(xiāng)人早已把妻進城工作說成是“兔窩窩里飛出了個金鳳凰”,大人總拿妻作為教育孩子勵志成才的榜樣,他們哪里知道其中的原委呢?當我們問及他的現(xiàn)狀時,他感到很自卑,一邊熱情地給我們拿出熱騰騰的烤紅薯吃,一邊跟我們慢慢簡單介紹他的情況:
自下學后,他作為家中老大,幫助年邁的父母在家種地,莊稼人沒啥盼頭,21歲就早婚成家,又操辦幾個弟妹先后成家。到了1985年,在生了兩胎女孩后,為躲避農村計劃生育,全家來到驛城區(qū)老街,以撿破爛和打零工為生,攢的錢租了兩間房,后來又陸續(xù)生兩個兒子,人多要吃飯穿衣,花費大,沒啥手藝可做,后來就跟人家學起干烤紅薯的小生意,白天黑夜兩口子輪換干。我問他在城里超生沒人管嗎?他說,一個外鄉(xiāng)人,只要本本分分做生意,不惹事,和租房戶及鄰居處好關系,讓街道干部他們隔三差五免費吃烤紅薯,他們也就睜只眼閉只眼,家沒男孩多生人家理解,再說也沒讓他們養(yǎng),即使找上門,一看家中沒有值錢的貨, 人家連處罰都沒辦法,總不能餓死我們吧,人口管理往上不匯報我們就是了。我又問,孩子生后沒戶口咋辦?他很輕松地說,辦法總會有的,說掏幾個錢會辦成的,本身計劃生育農村城市也是管得時緊時松。妻插話問他為啥干這個,又臟又賺錢不多,能養(yǎng)家糊口嗎?他無奈地說,干這行扎本小,連車帶烤爐只幾百塊錢,咱拿得起??炯t薯的技術簡單,只要不怕臟不怕丟人不怕風吹日曬,活也不重,收入還是可以過得去的。過去古話說:“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不像你們有學問,有本事,吃公家糧,養(yǎng)老不用愁,俺不干這個沒辦法呀?說到這里,我恐怕再說會使他難堪,立馬聯(lián)想到了魯迅筆下描繪的少年閏土,現(xiàn)在灰頭涂臉的老黃與衣著光鮮的妻不就正和中年“閏土”與“我”相像嗎?就馬上攔住話,邀請他到家作客,他以繼續(xù)做生意為由,婉言謝絕,就把家庭固定電話留給了他,有事需要幫忙的話多聯(lián)系。說罷,我們告別。妻當時很同情地說,一家6口人咋生活啦,還是擔心光靠一個烤紅薯的爐子能養(yǎng)家嗎?以后,每逢到159醫(yī)院去看病號或體檢身體,來去匆匆,總會偶爾發(fā)現(xiàn)老黃和他的妻子還在那里賣烤紅薯,見面總打個招呼,邀他們到家坐,他總是說生意忙,在一座城市里生活十幾年,也沒有彼此再往深處交往,更沒有再往深處聊。我們想,自己忙生意和自卑感可能他們兼而有之,心理有障礙,各有各的生活,也不必強求,作為老鄉(xiāng)關系順其自然吧,見面說句話就滿足了。
到了2014年冬的一個上午,朔風微吹,天空晴朗,又是一個好天氣。我和妻騎著電摩去159醫(yī)院體檢身體,11點許出醫(yī)院大門,有意尋老黃的烤紅薯攤,可他距離原來的擺攤點遠了許多,正在大門外我們往北徐徐前行尋找時,沒想到黃大哥又像第一次見面那樣,大聲且急促地呼喊妻的名字,扭過頭一看,他正眼巴巴地看著我們, 我趕緊把車停到他的烤紅薯攤前,一股烤紅薯的濃香氣味直入鼻息,只見圓柱形汽油桶式的烤紅薯爐上面蓋一小棉被,放在電動三輪的車廂上。見我們過來,他立即掀開給我們每人拿一只烤紅薯,我們不要,他讓的實在,怕我們不吃,趕緊給妻剝皮,我們也不再謙讓,就接受自己剝皮,看著那像大線穗子般的紅薯烤的焦黃,剝皮后冒著熱氣,稀溜溜的紅薯瓤黃中泛紅,顯然是那種優(yōu)質品種紅瓤紅薯,成色好、開胃、含糖分高,吃在嘴里,又綿軟又滑溜又香甜,怪不得年輕人或老幼皆愛,非常助于消化,是便秘者食療的上等選擇。不過,糖尿病人不宜多吃。我問這多少錢一斤,他說看季節(jié),現(xiàn)在天冷,5塊錢一斤。妻子再次問道這行生意咋樣,他無不自豪地向我們說,自85年干到現(xiàn)在,不但養(yǎng)活了一家人, 還資助兩個兒子娶妻生子,買兩片老街城中村的宅基地,并建了兩座兩層小樓。這生意國家不收任何費用,看著不起眼,哪一天都賣二百多元。生意好時,我們夫妻各干一個,連同老家的責任田收入,平均每年在10萬元,除了開銷,每年還能落個五、六萬元。我說,既然不很累又掙錢,你孩子愿意干嗎?他說,孩子們嫌臟,天天站大街風刮日曬,嫌丟人,都不干這行,改做其它生意。說這一席話時,他 眉飛色舞,精神抖擻,和第一次談話的氣勢截然不同,有底氣,顯然是小有成功人士脫貧致富的自豪感,,也可能是想給我們顯擺一下,證明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成績輝煌,那又有什么不對呢?!當妻子問及今后的打算時,他很樂觀地說,孩子們不干我繼續(xù)干,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靠雙手勞動沒啥不光榮的,只要有人愛吃,就說明還有市場,我不以為丟人!我們最后說,老兄, 以后上年紀了,再干悠著點,不要再拼命了,以后該是恁享福的時候了,咱老家不是有句土話嗎?是蝣子(會名叫的昆蟲)也該歇歇鞍啦,他贊同地點點頭,我主動和他握握手告別,再次邀請他得空到我家做客,他欣然同意。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夫妻為黃大哥近30年誠實勞動、勤儉持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所感動,更為他腳踏實地干烤紅薯這一眾人瞧不起眼的生意矢志不渝永遠堅守而點贊。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堅守,這也對那些進城務工謀生的二代農民 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淘金幻想一個實例教育,不管做什么,要務實,要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一旦看準,就義無反顧,腳踏實地去干,不要學狗熊掰棒子。只要朝著一個目標去奮斗,久久為功,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那些有頭腦、有方向、始終不渝、愛拼才會贏的人們!
賣烤紅薯的黃大哥, 你是好樣的,我衷心地為你點贊!(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7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