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使為何率軍闖入王宮,殺死朝鮮閔妃,然后毀尸滅跡?
1895年10月8日,朝鮮王宮內(nèi)傳出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日本駐朝鮮公使三浦梧樓率軍,悍然闖入朝鮮王宮,將王后閔妃當場殺死,然后毀尸滅跡,史稱“乙未事變”。消息傳出后,世界輿論嘩然,各國媒體紛紛譴責日本的殘暴行徑。那么,閔妃不過是一介女流,日本人為何要大動干戈,不惜一切代價殺死她呢?

一、閔妃是誰?
閔妃本名閔茲映,是朝鮮李氏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后被追謚為“明成皇后”。閔妃出身名門驪興閔氏,不過到這個時候,她的家族已經(jīng)衰落。閔妃年幼喪父,跟隨母親來到漢城的感古堂居住,與養(yǎng)兄閔升鎬一起生活。原來閔妃的父親沒有兒子,所以從族中過繼閔升鎬為嗣子。就是這個閔升鎬改變了閔妃的命運!
1864年,高宗李熙繼承王位,朝政由他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掌控。大院君為長期把持朝政,因此對王妃的選擇非常慎重。當時,大院君的妻子也出身驪興閔氏,她的弟弟就是閔妃的養(yǎng)兄閔升鎬!也就是說,閔妃與大院君的妻子是同族的姐妹,不過兩人卻成為婆媳!1866年,在閔升鎬以及大院君妻子的推薦下,閔妃成為高宗李熙的王妃。

二、這個女不簡單
別看閔妃是一介女流,但她卻有很強的政治野心和能力。在嫁給高宗后,閔妃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集團。1874年,閔妃利用朝臣對大院君的批評,以此為契機,一舉將大院君的勢力趕出朝廷,那年她不過二十四歲而已。高宗李熙性格軟弱,閔妃積極干預朝政,“百官奏章常自閱之”,堪稱是朝鮮版的“武則天”。
閔妃執(zhí)政期間,推行開放的政策,結果引起了保守勢力的反對,爆發(fā)了“壬午兵變”。大院君一度重新掌權,閔妃被迫逃到民間避難。不過由于清朝的介入,大院君被清軍押到保定軟禁,閔妃再度上臺。之后,閔妃更是利用清朝、俄國、日本之間矛盾,來維護朝鮮的獨立地位,可見其政治手腕之高。

三、日本為何殺人?
1895年,日本利用甲午戰(zhàn)爭,與清朝簽訂了《馬關條約》,將清朝的勢力從朝鮮驅(qū)逐出去。大院君在日本的扶持下,再度復出,并任用樸泳孝、金弘集等人。可是很快,大院君就與樸泳孝、金弘集發(fā)生矛盾。在這場權力斗爭中,閔妃坐收漁利,同時組成了“貞洞派”,她利用俄國人的勢力,驅(qū)逐親日派的樸泳孝,重新掌握大權。
閔妃的舉動激怒了日本人,他們打算逐步控制朝鮮,如今閔妃卻利用俄國人來壓制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決定先下手為強。日本駐日公使三浦梧樓利用朝鮮親日派,同時派遣一部分軍隊殺入朝鮮王宮。當時,日軍殺死了不少宮內(nèi)的女性,之后經(jīng)過指認后,才知道閔妃就在其中。最后,日本人將閔妃的尸體焚毀。1897年,李熙稱帝,追封閔妃為明成皇后。
參考資料:1.《韓國近代史》;2.《大院君與明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