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該: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市場被瓜分

文/行走斯圖卡
在美國牽出來的諸多狗子中,對中國吠得最賣力的,當屬澳大利亞。它做過哪些事,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中國發(fā)動反制后,澳大利亞感受到了壓力,也深知自己無力單獨扛住中國的憤怒,所以他開始尋求盟友的幫助。當然,盟友們也很仗義,既然澳大利亞愿意為它們兩肋插刀,那么他們也興高采烈地再插澳大利亞兩刀。
7月2日,香港《南華早報》發(fā)表專欄文章,披露了澳大利亞如何在對華貿易上,被自己所謂的“價值觀盟友”插了兩刀。文章指出,雖然“五眼聯(lián)盟”國家一直在批評中國的所謂“經濟脅迫”,但是在動作上卻一直在相互吃掉對方的午餐、相互搶占對方的市場份額,而最大的輸家就是澳大利亞。
文章稱,煤炭是最典型的例子。在這次中澳貿易紛爭之前,中國從來不進口美國煤炭,但是2020年底,美國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煤炭進口國之一,據澳大利亞政府的最新報告,美國煤炭一直持續(xù)搶占原屬于澳大利亞的份額,緊隨其后的就是加拿大;除此之外,美國對華出口增加的還有葡萄酒、棉花、木材和龍蝦,這些商品無一例外都是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受限的種類。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原本出口中國的大麥,市場份額也被加拿大出口商接手。因此文章最后提問,澳大利亞面臨的問題,根源在于這個國家對華貿易和外交政策的目標和方向;在澳國生產商高呼“受不了”之前,還要被盟友戲耍多久?
澳大利亞屬于典型的豬油蒙了心,拎不清形勢。特恩布爾當年被特朗普摔了電話,就被嚇破了膽;由于澳大利亞長期國策就是跟著美國走,二戰(zhàn)后美軍參加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從朝鮮戰(zhàn)場到越南戰(zhàn)場,再到海灣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澳大利亞一個不拉都參加了,因此澳大利亞自詡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副警長”;但是特朗普不滿,澳大利亞覺得自己因為中澳關系走得太近,跟美國疏遠了,所以開始各種騷操作,以犧牲中澳關系來討好美國。
這波操作就是“割肉飼虎”,盟友們感動嗎?很感動,畢竟在這個商場如戰(zhàn)場的時代,主動讓出市場份額,怎能不讓人感動?既然如此,盟友們當然會勉為其難、非常悲痛地瓜分了澳大利亞的蛋糕。
當然,口頭上的支持還是要的,美國、日本等盟國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反對所謂“中國經濟脅迫”的做法,或許順便還對中國擠眉弄眼,似乎再說:“哥給力,要不再分一點”?
這就是美國“價值觀聯(lián)盟”的現(xiàn)狀,虛無縹緲的口號,哪里有貨真價實的美金來的誘人;美國財長耶倫也抱怨過,盟友們“都在忙著跟中國做生意”,這大概就是白宮那幫冷戰(zhàn)老古董們始料未及的情況。畢竟現(xiàn)在已經不是冷戰(zhàn)時期,不是簡單的黑白世界,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科技的發(fā)展、全球市場的發(fā)展,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五彩斑斕的數(shù)碼電視時代。
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市場被瓜分,對所有的國家是一個警示:跟中國玩脫鉤,只怕身后一個個都是二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