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129 《魯迅先生年譜》《魯迅生平年表》魯迅全集

2022-04-25 00:00 作者:知識課代表  | 我要投稿

凡例

一、先生自民國元年五月抵京之日始,即寫日記,從無間斷,凡天氣之變化如陰晴風雨,人事之交際如友朋過從,信札往來,書籍購入,均詳載無遺,他日付印,足供參考。故年譜之編,力求簡短,僅舉犖犖大端而已。

二、先生著作既多,譯文亦富,另有著譯書目,按年排比,故本譜于此二項,僅記大略未及詳焉。

三、先生著譯之外,復勤于纂輯古書,抄錄古碑,書寫均極精美,譜中亦不備舉。

四、先生工作畢生不倦,如編輯各種刊物,以及為人校訂稿件之類,必忠必信,貢獻亦多,譜中亦從略不述。

五、本譜材料,有奉詢于先生母太夫人者,亦有得于夫人許廣平及令弟作人、建人者,合并聲明。

??。駠┒晡逶略S壽裳記



魯迅先生年譜

民國前三十一年(清光緒七年辛已、西歷一八八一年) 先生一歲

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前二十六年(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前二十四年(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nóng)先生因詢之曰:“汝愿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愿大家均贏?!逼湮辶鶜q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前二十年(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在塾中,喜乘閑描畫,并搜集圖畫,而對于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xiāng)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后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前十九年(十九年癸己,一八九三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chǎn)中落,出入于質(zhì)鋪及藥店者累年。

前十六年(廿二年丙申,一八九六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艱。

前十四年(年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前十三年(廿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于功課并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前十一年(廿七年辛丑,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yè)。

前十年(廿八年壬寅,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于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前九年(廿九年癸卯,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前八年(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臺入醫(yī)學專門學校肄業(yè)。

前六年(三十二年丙午,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yī)。

前五年(三十三年丁未,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創(chuàng)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后為《河南》雜志撰文。

前四年(三十四年戊申,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前三年(宣統(tǒng)元年己酋,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前二年(二年庚戌,一九一零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

前一年(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注:以上月份均系陰歷。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余纂輯謝承《后漢書》。

二年(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三年(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余研究佛經(jīng)。

四年(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jīng)》成。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六年(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chuàng)作以后,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八年(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fā)表關于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后收入雜感錄《熱風》。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十月發(fā)表關于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后收入論文集《墳》。十二月請假經(jīng)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九年(一九二零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十年(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讹导?。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一年(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讹导贰N逶伦g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十二月買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三年(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讹导?,并撰校正《嵇康集》序。七月住西安講演,八月返京。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十四年(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shù)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是年仍為《語絲》撰文,并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三月,“三一八”慘案后,避難入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十二月因不滿于學校,辭職。

  十六年(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三月黃花節(jié),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云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七月演講于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同月《野草》印成。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十七年(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短扑蝹髌婕废聝杂〕?。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侗剂鳌穭?chuàng)刊號出版。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十八年(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并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十九年(一九三零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輯“反動文人魯迅”?!白杂纱笸恕北粐缐海壬x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xiàn)代文藝叢書》。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fā)熱。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shù)友發(fā)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十月四五兩日,與內(nèi)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于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藥用植物》訖。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二十年(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聯(lián)”機關雜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十七日請內(nèi)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十一月?!讹导芬院覙蔷坝∷伪尽M隆稓纭分票境?。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zhàn)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nèi)山書店。二月六日,由內(nèi)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nèi)山支店暫避。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五月自錄譯著書目。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十月排比《兩地書》。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zhí)行委員。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于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于狄思威路,稅屋存放。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huán)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diào)集》,同月印成。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八月編《譯文》創(chuàng)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十月《木刻紀程》印成。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后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準風月談》出版。

  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lián)班臺萊夫童話《表》畢。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導言畢,印成。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十一月續(xù)寫《故事新編》。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并作序。

  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xié)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豆适滦戮帯樊叄闯鰰?。二月開始續(xù)譯《死魂靈》第二部。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lián)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yī)云胃疾,自后發(fā)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yī)生來診斷,病甚危。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shù)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xiàn)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chuàng)刊號作小文。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nèi)山完造。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原載《魯迅先生紀念集》,魯迅紀念委員會編印,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十九日初版)




魯迅先生年譜?

文丨許壽裳

民國前三十一年(一八八一年)1歲

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前二十六年(一八八六年)6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前二十年(一八九二年)12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三味書屋)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并搜集圖畫,而對于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xiāng)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

前十九年(一八九三年)13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chǎn)中落,出入于質(zhì)鋪及藥店者累年。

前十六年(一八九六年)16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父卒后,家境益艱。

(少年魯迅)

前十四年(一八九八年)18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前十三年(一八九九年)19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于功課并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前十一年(一九零一年)21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yè)。

前十年(一九零二年)22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于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魯迅先生在日本)

前九年(一九零三年)23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前八年(一九零四年)24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臺入醫(yī)學專門學校肄業(yè)。

前六年(一九零六年)26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yī)。

前五年(一九零七年)27年

是年夏,擬創(chuàng)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后為《河南》雜志撰文。

前四年(一九零八年)28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魯迅和周作人)

前三年(一九零九年)29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前二年(一九一零年)30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

前一年(一九一一年)31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32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余纂輯謝承《后漢書》。

二年(一九一三年)33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讹导贰?/p>

三年(一九一四年)34歲

是年公余研究佛經(jīng)。

四年(一九一五年)35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jīng)》成。

五年(一九一六年)36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六年(一九一七年)37歲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一九一八年)38歲

自四月開始創(chuàng)作以后,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

《狂人日記》

八年(一九一九年)39歲

一月發(fā)表關于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后收入雜感錄《熱風》。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十月發(fā)表關于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后收入論文集《墳》。

九年(一九二零年)40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年(一九二一年)41歲

二三月又?!讹导?。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一年(一九二二年)42歲

二月八月又?!讹导贰N逶伦g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二年(一九二三年)43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十二月買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十三年(一九二四年)44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讹导罚⒆U讹导沸?。七月住西安講演,八月返京。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魯迅在北大)

十四年(一九二五年)45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shù)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是年仍為《語絲》撰文,并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十五年(一九二六年)46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三月,“三一八”慘案后,避難入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十二月因不滿于學校,辭職。

十六年(一九二七年)47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三月黃花節(jié),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云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于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同月《野草》印成。

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十七年(一九二八年)48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短扑蝹髌婕废聝杂〕伞N逶峦瓰硨嶒炛袑W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侗剂鳌穭?chuàng)刊號出版。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十八年(一九二九年)49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并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六月五日回抵滬上。

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魯迅、許廣平、海嬰)

十九年(一九三零年)50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輯“反動文人魯迅”?!白杂纱笸恕北粐缐?,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xiàn)代文藝叢書》。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fā)熱。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shù)友發(fā)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十月四五兩日,與內(nèi)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于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藥用植物》訖。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二十年(一九三一年)51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聯(lián)”機關雜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十七日請內(nèi)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十一月?!讹导芬院覙蔷坝∷伪尽M隆稓纭分票境?。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魯迅與柔石)

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52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zhàn)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nèi)山書店。二月六日,由內(nèi)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nèi)山支店暫避。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五月自錄譯著書目。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十月排比《兩地書》。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53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zhí)行委員。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于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于狄思威路,稅屋存放。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huán)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54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diào)集》,同月印成。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八月編《譯文》創(chuàng)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十月《木刻紀程》印成。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后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準風月談》出版。

(魯迅先生晚年演講)

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55歲

一月譯蘇聯(lián)班臺萊夫童話《表》畢。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導言畢,印成。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十一月續(xù)寫《故事新編》。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并作序。

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56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xié)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豆适滦戮帯樊叄闯鰰?。二月開始續(xù)譯《死魂靈》第二部。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lián)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yī)云胃疾,自后發(fā)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yī)生來診斷,病甚危。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陕宰鲾?shù)十字。

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xiàn)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chuàng)刊號作小文。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nèi)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附:魯迅生平年表(nirvara 編)


1881年9月25日
誕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本名樟壽,初字豫山。后改字豫人,改名樹人。

1887年
入本宅家塾讀書。

1892年
入紹興三味書屋讀書。

1898年
赴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后轉(zhuǎn)礦務鐵路學堂學習。

1902年
從礦路學堂畢業(yè),被派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1904年
在弘文學院結業(yè),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習。

1906年
從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退學;回東京從事文學活動。

1907年
12月至1908年8月撰寫的《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等早期重要論文在《河南月刊》陸續(xù)發(fā)表。

1909年
3月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第一冊出版;
7月續(xù)出第二冊。
8月,從日本回國,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

1910年
回紹興,任紹興府中學堂監(jiān)學。

1911年
出任浙江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校長),同年,作文言短篇小說《懷舊》。

1912年
2月應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至南京任教育部部員,后隨臨時政府遷往北京,在教育部繼續(xù)任職。

1918年
5月在《新青年》雜志第四卷第五號上發(fā)表第一篇現(xiàn)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筆名。
9月,開始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號《隨感錄》欄發(fā)表雜感。

1920年
8月先后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1年
12月4日小說《阿Q正傳》在北京《晨報副刊》上連載。

1922年2月2日載完,署名“巴人”。

1923年
8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在北京新潮社印行。
10月開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開設中國小說史、文藝理論等課程。
11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下冊于次年6月出版。

1924年
7—8月應西北大學及陜西省教育廳之邀,赴西安作夏期講學,在西北大學講《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同年11月17日《語絲》周刊在北京創(chuàng)刊,魯迅為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5年
與韋素園、曹靖華等組織以翻譯出版外國文學著作為宗旨的未名社。
同年11月,第一本雜文集《熱風》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1926年
3月26日因支持女子師范大學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列入通緝名單,離寓避難于莽原社等地。
8月,第二本小說集《彷徨》由北新書局出版。
9-12月,任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兼國學院研究教授。

1927年
2-6月離開廈門赴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7月散文詩集《野草》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10月,從廣州抵上海,與許廣平一起遷入東橫浜路景云里23號。這是先生虹口生活的開端,此時結識了內(nèi)山完造。

1928年
6月與郁達夫合編的《奔流》月刊創(chuàng)刊。
9月,散文集《朝花夕拾》由未名社出版。
12月,與柔石等組成朝花社,先后編印《朝花》周刊、旬刊,版畫叢刊《藝苑朝花》及《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等。

1930年
2月13日,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列名為發(fā)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
3月19日因遭當局的通緝,避居內(nèi)山書店達一月之久。
5月12日經(jīng)內(nèi)山介紹,魯迅一家遷入北四川路194號拉摩斯公寓(今為四川北路2093號北川公寓)三樓四室。
10月4、5日與內(nèi)山一起在狄思威路812號“上海購買組合” 舉辦《世界版畫展覽會》。

1931年
1月17日“左聯(lián)”青年作家柔石等被捕,魯迅處境危險,由內(nèi)山幫助,于1月20日全家移至黃陸花園莊旅館暫避,3月28日返回寓所。
4月11日增田涉經(jīng)佐藤春夫介紹來上海,通過內(nèi)山,與魯迅初次晤面。從本日起,魯迅用日語為之講解《中國小說史略》,至7月17日畢。
7月《中國小說史略》修訂本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12月11日左聯(lián)所辦刊物《十字街頭》創(chuàng)刊,魯迅參加編輯工作。

1932年
1月30日因“一·二八”凇滬戰(zhàn)爭,經(jīng)內(nèi)山安排,全家避居內(nèi)山書店。
2月6日全家又遷至四川中路內(nèi)山書店支店避難。

3月13日因周海嬰患麻疹,魯迅全家移居大江南飯店。19日回寓。

11月,魯迅在北平探親期間,先后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演。

1933年
1月17日出席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上海分會成立大會,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
2月日本改造社特派記者木村毅來華采訪蕭伯納,魯迅受內(nèi)山委托,安排他與蕭伯納會面;魯迅應約用日文撰寫《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
3月與內(nèi)山美喜子去施高塔路(今山陰路)東照里看屋,為瞿秋白找到避居住所。
3月27日魯迅將大批重要圖書轉(zhuǎn)移至用內(nèi)山書店職員名義租借的狄思威路(今溧陽路1359號)藏書室。
4月11日全家遷入施高塔路大陸新村9號寓所。
6月20日民權保障同盟總干事楊銓被害后,魯迅決定參加楊銓喪儀,內(nèi)山等為他安全計再三勸阻,未果。
7月,瞿秋白編選并作序的《魯迅雜感選集》由上海北新書局以“青光書局”名義出版。
7月30日撰《偽自由書·后記》,文中辯駁了外界對內(nèi)山的種種謠傳。
10月14、15日與內(nèi)山在千愛里40號舉辦《現(xiàn)代作家木刻畫展覽會》。
12月2、3日和內(nèi)山在老靶子路40號(今武進路183號)基督教青年會舉辦《俄法書籍插畫展覽會》。

1934年
1月4日與將赴蘇區(qū)的瞿秋白話別,并將瞿秋白留下的文稿保存于狄思威路藏書室。
2月5日與內(nèi)山在新半齋會見日本文化人士。
8月23日因內(nèi)山書店兩名中國店員參加社會活動被捕,魯迅離寓至千愛里3號內(nèi)山家暫避,9月18日回寓。
9月,《譯文》月刊創(chuàng)刊,第一至第三期由魯迅主編。
11月30日在內(nèi)山書店首次會晤青年作家蕭軍、蕭紅。
12月,魯迅、西締以“版畫叢刊會”名義重印的明代胡正言《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在北平印成。

1935年
3月5日作《內(nèi)山完造作〔活中國的姿態(tài)〕序》.
6月初中國工農(nóng)紅軍將領方志敏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和遺信等,托人帶至內(nèi)山書店交給魯迅,后由魯迅托人轉(zhuǎn)交中共中央。
9月著手編輯被國民黨殺害的瞿秋白的譯文集《海上述林》,后又請內(nèi)山設法送至日本印刷。
11月譯果戈理《死魂靈》第一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年
1月,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2月11日內(nèi)山邀魯迅和山本實彥“往新月亭食鵪鶉”,主要商談向日本介紹中國左翼作家及作品事。
2月13日經(jīng)內(nèi)山書店相約,會見了北平東北大學中共地下黨員陳蛻(鄒魯風),并代他設法轉(zhuǎn)交中共北方局給中央的密寫報告。
5月,魯迅所編德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8月20日內(nèi)山至魯迅寓,并贈《活中國的姿態(tài)》的中譯本《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
10月8日,抱病參加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與青年木刻工作者座談。
10月17日,雜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為先生最后一篇文章。
10月18日凌晨,魯迅突然發(fā)病。六時許,用日文給內(nèi)山寫便信,托他請須藤醫(yī)生前來診治。
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魯迅在大陸新村9號寓所逝世,終年56歲。宋慶齡、馮雪峰和內(nèi)山等聞訊前來向魯迅告別。
10月22日在萬國公墓舉行葬禮。


129 《魯迅先生年譜》《魯迅生平年表》魯迅全集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福泉市| 仲巴县| 广河县| 尚志市| 元朗区| 万年县| 玉山县| 新兴县| 新龙县| 历史| 高密市| 河间市| 建始县| 福州市| 炎陵县| 九龙城区| 鄄城县| 铜山县| 白玉县| 新绛县| 邮箱| 大竹县| 龙江县| 华阴市| 慈利县| 昂仁县| 瑞丽市| 新晃| 锡林浩特市| 云和县| 即墨市| 朔州市| 巴林右旗| 灯塔市| 铜陵市| 新干县| 咸宁市| 龙岩市| 河源市| 濮阳市|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