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論5
這里談一下結構論在輿論導向方面的處理,
我們希望達成的是這樣的結果,對于任意的有價值的觀點,都會被應該接受的人,及時處理。
微博,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
我們可以基于結構論對詞的概念處理結果,引入偏差值的概念,對每個人表述的話進行如上處理,分門別類的導向不同的編輯,進而進行二次處理。
這樣處理的結果就是,千里馬與博樂是一起匹配好的,優(yōu)秀的觀點可以及時得到批復。這對于當下混亂的互聯(lián)網媒體無疑是良藥。
就是這樣了。
論如何得出一個新觀點。
很基本也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我們得出新觀點時,我們確切實際的得到了這個新觀點,而在我們沒有得到這個新觀點時,我們得到的所有觀點都不會是這個新觀點。
這也意味著,我們實際上要基于新觀點所包括的所有因素,去構建不是這個新觀點的所有觀點,按照一定的順序。
這個順序就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定義和概念的順序。
加上結構論對語言的分析處理結果作為支撐,
我們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為得到這個新觀點而構建所有的可能需要的觀點。
直到我們得到這個新觀點。
如何思考,什么是思維?
我覺得,思維是一種病。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天賦,正常按著天賦路徑發(fā)展就行了,干嘛一定要自我剖析呢?
我的原因是,想要知道,想去了解。
這也直接決定了我的幾年接下來是,極其痛苦的。
思維這種東西,就像是鯰魚,或者泥鰍。你捉到了?它直接想走就走。你喪氣了?它又溜回來了。
但報酬也是肯定的,
一個能夠駕馭思維的人,是一個很有深度的人。
這種深度決定了他是大器晚成,厚積薄發(fā)的人,隨著思維發(fā)覺的深入,各種各樣的才能也陸續(xù)展現(xiàn)出來。
但,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挖掘思維呢?
我覺得,就是做讓自己覺得,認為困難的事情。
這種事情做多了,思維也就挖掘出來了。
思維的優(yōu)越在于,會讓你的接下來的每一秒鐘都有新的收獲,不會重復。
還有身體層面的,這就有待發(fā)掘了。
總而言之,思維的成果是一種巨大的誘惑,足夠誘惑每一個人去挖掘思維。
但思維的挖掘難度和它的報酬是相配比的,足夠的難。
我算是個過來人,只能說,真是太漫長了,漫長到我把所有的驚心動魄都當做理所應當,然后,在不經意的瞬間,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已經出來了。
僅供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