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游戲拾遺


話說臺灣在FC大紅大紫的時候,就有不少游戲公司在開發(fā)FC平臺的游戲,主要以RPG、SLG和桌游為主,比如《大富翁》、《封神榜》等,這些游戲素質(zhì)參差不齊,而且貌似沒有得到任天堂的授權(quán)。當老任的對頭世嘉推出MD與其競爭時,那些臺灣游戲公司很快就瞄準了這個16位機的新貴,于是紛紛轉(zhuǎn)為開發(fā)MD游戲或是漢化一些日式RPG作品,比如《光明與黑暗》、《夢幻模擬戰(zhàn)2》等,盡管有侵權(quán)的嫌疑,但卻令很多不懂日文的華人玩家能無障礙地享受到這些史詩級巨作,也算是功德無量。


說到臺版的MD游戲,就不能不提一家叫作“川普科技”的游戲公司,盡管此前是名不見經(jīng)傳,卻推出過幾個在RPG界小有名氣的作品——《亞瑟傳說》、《太空戰(zhàn)士》、《封神英杰傳》、《水滸傳》。它們同樣沒有得到世嘉方面的授權(quán),但不得不說,從游戲的整體素質(zhì)來說已屬中等偏上,可見“川普科技”的制作人員對MD機能已完全掌握,游戲畫面、聲效的水準并不亞于同時期的日版游戲。

當年我入手的MD卡帶中就有《封神英杰傳》和《水滸傳》。奇怪的是前者包裝封面直接抄襲“全崴資訊”(臺灣)在FC上制作的《封神榜》片頭,連標題“封神榜”也照抄不誤,不知當時有沒有為此而引起官司。不過大家同為“侵權(quán)”游戲生產(chǎn)商,誰抄誰的,也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說句題外話,我在FC上玩的第一款RPG游戲正是“全崴資訊”的《封神榜》,剛上手時還不曉得怎樣擺弄,一大堆菜單選項和回合制的戰(zhàn)斗方式讓我犯困,因為當時在我這位小屁孩的腦海中,電子游戲就應(yīng)該是《魂斗羅》、《雙截龍》或《街頭霸王》之類的動作游戲,從沒想過游戲還可以這樣來玩。


《封神榜》是經(jīng)典“踩地雷”式的RPG,在九十年代中期應(yīng)該是主流了,比如MD的神作《夢幻之星4》、國產(chǎn)的《劍俠情緣》和《仙劍奇?zhèn)b傳》等,不過個人對“踩地雷”的游戲方式并不感冒,總結(jié)一個字就是“煩”。主角常常走在一個空無一人的地圖當中,以為很詳和時,一道閃光進入戰(zhàn)斗畫面后你才發(fā)現(xiàn)眼前有三、四個雜毛等著來海扁你。等你好不容易干掉他們,沒走上兩步又碰到另一票人,感覺有無窮無盡的妖魔鬼怪隱身在一片廣袤無垠的大地當中。最讓人蛋疼的是當你遍體鱗傷想找村子療傷補給時,常常走兩步就碰上一票敵人和你干架,雖然菜單上有“逃跑”的選項,但它的成功率相當?shù)停硬坏舻脑掃€白白地挨上幾刀;而當你體力充沛想找?guī)讉€癟三來練級時,卻常常轉(zhuǎn)上半天連毛都看不到,好像這游戲在故意捉弄你似的,所謂“煩”就在于此。
另外回合制戰(zhàn)斗方式與戰(zhàn)棋類SLG、暗黑類ARPG的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在BOSS戰(zhàn)中尤為明顯,即對敵方的攻擊無法回避。雖然系統(tǒng)設(shè)置了諸如“MISS”這樣的“閃開”機率,但這僅限于物理攻擊,魔法攻擊是必中的。而在SLG和ARPG中,只要操作和布局得當,則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感覺回合制的戰(zhàn)斗方式就像兩個在互打耳光的怨婦一樣,看誰耐力不夠先倒下一樣。



“川普科技”的《封神英杰傳》正是屬于SLG戰(zhàn)棋類,男女主角是原創(chuàng)的林云和燕蓉,身份是女媧身邊的童子, FC版中的哪吒、小龍女、二郎神和姜子牙全淪為配角。不過誰當主角并不重要,作為一款游戲好玩就行了?!斗馍裼⒔軅鳌反_實也沒讓我失望,游戲畫面精美,人物的形象和動作十分有趣,物品道具也是種類繁多,最大的亮點就是敵我雙方那炫目的魔法,已將16位機的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完全可以和《戰(zhàn)斧3》一拼高下。

游戲人物一共有十二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每一場的戰(zhàn)斗,最多只能出十個人,因此注定有兩位仁兄要坐冷板凳,經(jīng)過一番考察,最后決定把黃飛虎和黃天化父子踢出局。原因:黃飛虎物理防御超強,有點像《光明力量》中的那只烏龜,然而他的體力值卻低得驚人,只有個位數(shù),假如敵人只會用刀劍和弓箭的話倒也罷了,但這是“封神榜”耶,就頭幾關(guān)還動動冷兵器,中期之后基本就是互拼魔法了。玩過RPG的都知道物防再高對于魔法攻擊是毫無抵御作用的,體力值超低的黃飛虎到后期往往會被對方普通魔法師一擊必殺;至于他的兒子黃天化,能力上不能算差,但最大的問題是他的加入時間太遲,過低的能力讓他連自保都成問題,更遑論升級,結(jié)果實力與其他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徹底淪為廢物,可憐的黃家父子,他們的風采只能在小說中尋找了。

與《封神英杰傳》相比,《水滸傳》的素質(zhì)明顯要低得多?!端疂G傳》是典型的純冷兵器作戰(zhàn),沒有任何魔法可用(估計黃飛虎要哭出來),如果非要算的話,燕青的單體和群體療傷勉強能歸入魔法類,畢竟群體療傷這一招還是挺炫目的。
游戲還引入了如《夢幻模擬戰(zhàn)》般的兵種相克規(guī)則,如刀客克刺客、刺客克槍手、槍手克漁人等等。游戲最大的硬傷是人物沒有任何戰(zhàn)斗動作,哪怕是像《封神英杰傳》中普通的揮劍姿勢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抽搐和閃光,制作者們忘記設(shè)計動作了嗎?玩這游戲你還得像桌游那樣發(fā)揮想象力才行,比如當你看見林沖在原地抽搐時,請腦補一下他舞槍時的雄姿吧。另外不曉得吳用的兵法和公孫勝的降頭算不算魔法,但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方式和弓箭手花榮的遠程攻擊是一模一樣的,唯一的區(qū)別只在于攻擊距離不同,偷工減料得讓人發(fā)指。

游戲一共有二十位好漢可供使用,但和《封神英杰傳》一樣,每個關(guān)卡均有人數(shù)限制,最多只能出十二個人。在這里先談一下必須出局的人選:首先是以槍手為職業(yè)的林沖和史進,本來擁有兩格攻擊范圍的槍手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御與刀客、拳師等職業(yè)比起來都是十分有利的,但缺點是移動步數(shù)太少,常常被隊友們遠遠地拋在后面,而槍手的防御力并不算強,一旦落單很容易會被后方的敵人活活毆死;其次是以漁人為職業(yè)的阮小七和楊志,他們的特點就如同夢戰(zhàn)系列中的海騎統(tǒng)帥一樣,只在水戰(zhàn)中才有優(yōu)勢,在陸地上基本就與刀客無異了,而且當?shù)犊秃腿瓗熮D(zhuǎn)職后,都會增加斜線攻擊的能力,但漁人始終只能直線攻擊,而且也不像槍手一樣能打上兩格。在后期的戰(zhàn)斗中,不會斜線攻擊是十分吃虧的,因為當敵方的刀神或氣功師對漁人進行斜線攻擊時,你卻無法還手。
接下來是以風水師為職業(yè)的公孫勝和以飛行人為職業(yè)的解珍,風水師這個職業(yè)聽上去很拉風,主要的作用是“下降頭”,如降低對方的攻擊或防御力,催眠,投毒等等,是輔助型角色。由于風水師下降頭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只能針對單體,無法進行大面積攻擊,所以風水師這類貨色只在數(shù)量眾多的時候才有威脅性,如同后期的某些關(guān)卡一樣,敵人往往在關(guān)鍵路口上擺十來個風水師,一個不行第二個接著上,總之一回合下來總能搞倒我方兩到三人,反之當風水師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則純屬廢物,注定了公孫勝生來就是坐冷板凳的命。
至于飛行人,他的缺陷和漁人是一樣的,優(yōu)勢只在那不受地形限制的機動力上,攻擊力和攻擊范圍則和漁人無異,而且他還受克于敵方的弓箭手和鐵炮手。倘若數(shù)量足夠多的話,飛行人的集體突擊是極具威脅性,敵人就常常用這一招,但由于我方只有解珍一人擁有該職業(yè),所以單槍匹馬沖上去很容易會成為對方遠程射手的靶子??傊L水師和飛行人均屬于依靠數(shù)量來取得優(yōu)勢的職業(yè),對于人手有限的梁山好漢來說,這兩個職業(yè)只能算是雞肋。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職業(yè)外,諸如刀客、刺客、拳師、弓箭手、策士、智者和郎中都是實用性很強的職業(yè),由于游戲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魔法攻擊,因此像吳用、柴進和張清這些攻擊距離長且范圍大的“書生”絕對是隊伍中的主力。主流戰(zhàn)法是由武松、魯智深、秦明、李逵等肉盾擋在前面,花榮和吳用等人就躲在后面作遠程攻擊,婁試不爽。剛才在上面提到必須出局的人選一共有六人,那么剩下兩個出局的人選可從刀客、刺客中挑選,因為遠程攻擊類和回復(fù)輔助類的角色在隊伍里是不可或缺的,同職業(yè)的人物除了外觀不同外,能力基本一致,所以減少一個刀客或刺客對隊伍的戰(zhàn)斗力并沒有實質(zhì)上的影響。




總體來說,《封神英杰傳》和《水滸傳》都是可玩性很強的游戲,都不記得自己重復(fù)玩過多少次了。出于對“踩地雷”式RPG的冷感,我對《亞瑟傳說》和《太空戰(zhàn)士》反倒是淺嘗輒止,并沒有玩到爆機,但通過畫面、操作、音樂上能看得出“川普科技”在制作方面是很用心的??上麄冊陂_發(fā)這些游戲時已是九十年代中期,16位機早已被更先進的次世代主機所取代,即使是素質(zhì)再好的游戲也很難去吸引追逐潮流的玩家,很快“川普科技”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留下的只有這幾款尚能在模擬器ROM上找到身影的中文RPG游戲。

八零九零游戲時光專欄,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