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聯(lián)想(中)

生日聯(lián)想(中)
在中國,一般的生日叫“過生”,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才被稱為“做壽”,作為傳統(tǒng),一般逢十稱為“大壽”,不過那是女人的規(guī)矩,實際上男人往往是在虛歲時做大壽,也許就是那一句約定俗成的“男做虛女做滿”。據(jù)資料介紹,過去中國人做大壽很隆重,親朋好友在接到請柬后要準(zhǔn)備壽禮 ,無非就是壽桃、壽面、帶壽字的糕點而已,我們宜昌的大壽主辦方往往還給來祝壽的晚輩發(fā)錢以表感謝之情。
壽堂會安排在正房正廳,正面墻上掛著壽星像,或者是壽字中堂或壽簾,兩旁配有寫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壽聯(lián)。也有供上福、祿、壽三星像的,案上擺放著蠟扦、上插壽燭,還有一對插花用的花筒,還要擺放香爐。如果是給老太太做壽,壽堂正中要懸掛紅緞繡的金色五蝠捧壽圖案,案前供放一尊麻姑獻(xiàn)壽像。案上的蠟扦、香爐蓋上有仙鶴叼蓮花、靈芝的造形,案上還要擺放鮮桃(或蘋果)、面鮮、點心各五碗,上邊插著金壽字的供花。在蠟扦下邊還壓著黃錢、紙元寶、千張之類的,案前放著一塊紅墊子,供跪拜者跪下叩頭。鋪在案上的桌圍子是紅底,上邊繡上圓形的壽字或者是鶴、鹿、青松等圖案。壽星老兒身穿帶有福壽圖案的袍褂坐在太師椅上,接受家人和親友的叩拜。受賀者的晚輩家人站在壽堂兩側(cè),對前來拜壽的親友一一還禮。做壽當(dāng)日的中午、晚上,主人要擺下壽宴招待各路親友,不管是富貴人家的山珍海味還是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飯,主食必須是面條,也叫“同喜”。
中國人好整數(shù),對數(shù)字特別迷信,也特別考究,而且男女有別,據(jù)說有些地方的男人通常是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的不過四十歲生日的。不知道那個不三不四的成語是否由此得名?反正中國人想象豐富,又極富創(chuàng)造力,于是就有了本命年之說,除了胸前帶驅(qū)鬼辟邪的飾物、穿紅內(nèi)褲、系紅腰帶之外,在本命年的時候慶祝生日更是很隆重和盛大的。于是就有了“過坎兒”之說。“坎兒”是指每個人在壽命上的關(guān)口。本命年就是“坎兒”,還有“人過五十五,閻王爺數(shù)一數(shù)”、“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不管怎樣,國人對逢五,逢十、本命年的數(shù)字還是十分看重的。男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都是逢十大慶,這叫像中國的閱兵式一樣,也是十年一大閱,把自己的家底搬出來展示一下,也是一種慶祝。
不過滄桑巨變的中國在毛澤東去世其后的三十年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大到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小到柴米油鹽、居家生活;大到道德倫理、世態(tài)炎涼,小到為人處事、人際關(guān)系;大到社會風(fēng)俗、地方特色,小到親情、友情、愛情,都有些翻天覆地的變遷。不知什么時候,中國人過生日也開始有了生日蛋糕,除了那個插蠟燭、點蠟燭的習(xí)慣,還會唱西方人唱的“生日快樂”,就是忍不住想問他們,知不知道中國有一句“吹燈拔蠟”說的是什么意思?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6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