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附錄》 魯迅全集 魯迅翻譯作品
《魯迅全集》━附錄(魯迅譯)
目錄
附錄
自傳
魯迅先生年譜 許壽裳
凡例
魯迅譯著書目續(xù)編
魯迅先生的名·號·筆名
魯迅全集編校后記
〔其一〕
〔其二〕
?
附錄
?
自傳
?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xiāng)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漸至于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的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Sendai)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了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Pen-name);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
一九三〇年五月十六日
?
魯迅先生年譜 許壽裳
?
凡例
?
一 先生自民國元年五月抵京之日始,即寫日記,從無間斷,凡天氣之變化如陰、晴、風雨,人事之交際如友朋過從,信札往來,書籍購入,均詳載無遺,他日付印,足供參考。故年譜之編,力求簡短,僅舉犖犖大端而已。
二 先生著作既多,譯文亦富,另有著譯書目,按年排比,故本譜于此二項,僅記大略,未及詳寫。
三 先生著譯之外,復勤于纂輯古書,鈔錄古碑,書寫均極精美,譜中亦不備舉。
四 先生工作畢生不倦,如編輯各種刊物,以及為人校訂稿件之類,必忠必信,貢獻亦多,譜中亦從略不述。
五 本譜材料,有奉詢于先生母太夫人者,亦有得于夫人許廣平及令弟作人建人者,合并聲明。
?
二十六年五月 日 許壽裳記
?
民國前三十一年 (清光緒七年辛巳西歷
一八八一年) 先生一歲
八月初三日,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前二十六年 (十二年丙戌
一八八六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前二十四年 十四歲戊子
一八八八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
“為妹妹啦?!?/span>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公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愿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愿大家均贏。”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前二十年 十八年壬辰
一八九二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并搜集圖畫,而對于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
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得在鄉(xiāng)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渡鐟颉分兴鑼懻?,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后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前十九年 十九年癸巳 十三歲
一八九三年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于質鋪及藥店者累年。
前十六年 廿二年丙申 十六歲
一八九六年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父卒后,家境益艱。
前十四年 廿四年戊戌 十八歲
一八九八年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前十三年 廿五年己亥 十九歲
一八九九年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于功課并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
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前十一年 廿七年辛丑 二十一歲
一九〇一年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yè)。
前十年 廿八年壬寅 二十二歲
一九〇二年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
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于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前九年 廿九年癸卯 二十三歲
一九○三年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
秋,譯《月界旅行》畢。
前八年 三十年甲辰 二十四歲
一九〇四年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臺入醫(yī)學專門學校肄業(yè)。
前六年 三十二年丙年 二十六歲
一九〇六年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
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yī)。
前五年 三十三年丁末 二十七歲
一九〇七年
是年夏,擬創(chuàng)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后為《河南》雜志撰文。
前四年 三十四年戊申 二十八歲
一九〇八年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前三年 宣統(tǒng)元年己酉 二十九歲
一九○九年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
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前二年 二年庚戌 三十歲
一九一〇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
前一年 三年辛亥 三十一歲
一九一一年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注:以上月分均系陰歷。
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膺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
是月公余纂輯謝承《后漢書》。
二年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三年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余研究佛經。
四年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六年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chuàng)作以后,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鋒。
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八年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fā)表關于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后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月發(fā)表關于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后收入論文集《墳》。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
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九年 一九二〇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十年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歲
二三兩月又?!讹导?。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一年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讹导贰?/span>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云》。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十二年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
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讹导?,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往西安講演,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起為《語絲》周刊撰文。
十四年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并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十五年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
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慘殺案后,避難入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于學校,辭職。
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jié),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云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
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于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
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同月《野草》印成。
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
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十七年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
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史潮論》,及《語絲》編輯。
《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chuàng)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十八年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
同月十三,北上省親并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
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
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
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十九年 一九三〇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
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會”。
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
“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
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拔去,易以義齒。
四月回寓。與神州國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
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fā)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fā)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于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
同月譯《藥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二十年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lián)”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
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為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讹导芬院覙蔷坝∷伪尽?/span>
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二十一年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zhàn)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〇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比《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
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二十二年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zhí)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于天馬書店。
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于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huán)圖印成。
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
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 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五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chuàng)刊號。
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后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
同月短評集《準風月談》出版。
二十四年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lián)班臺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理《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xù)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并作序。
二十五年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
同月二十日與友協(xié)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
又?!豆适滦戮帯樊?,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xù)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患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lián)版畫》。
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yī)云胃疾,自后發(fā)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y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陕宰鲾凳?。
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
為《中流》創(chuàng)刊號作小文。
十月,稱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
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
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同月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
魯迅譯著書目續(xù)編
?
一九三二年
?
《三閑集》:短評集之五,皆一九二八及二九年作。北新書局印行。
《二心集》:一九三〇至三一年雜文。上海合眾書店印行。
《拾零集》:三三年將《二心集》之刪余者印成。印行所同上。
?
一九三三年
?
《豎琴》:蘇俄短篇小說選集?!读加盐膶W叢書》之一。良友圖書公司印行。
《一天的工作》:同上。
《蘇聯(lián)作家二十人集》:于一九三六年,將上二種合訂為一冊。印行所同上。
《兩地書》:與景宋合著,北新書局印行。
《偽自由書》:一九三二至三三年作短評集之六。印行所同上。又名《不三不四集》。
?
—九三四年
?
《南腔北調集》: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雜文集。聯(lián)華書局印行。
《準風月談》:一九三三年作短評集之七。聯(lián)華書局印行。
?
?
—九三五年
?
《表》:蘇聯(lián)班臺萊夫作童話。原載《譯文》,后由生活書店印單行本發(fā)行。
《死魂靈》:俄國果戈理作長篇小說,原載《世界文庫》,后收入《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
《俄羅斯的童話》:蘇聯(lián)M ·高爾基作童話?!段幕顓部分弧S⌒兴?。
?
—九三六年
?
《花邊文學》:一九三四作短評集之八。聯(lián)華書局印行。
《故事新編》:一九二二至三五年所作歷史小說集?!段膶W叢刊》之一。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俄契訶夫作短篇小說?!段乃囘B叢》之一。聯(lián)華書局印行。
?
一九三七年(遺著)
?
《夜記》:收自《且介亭文集》,從一九三四至三六年雜文十四篇。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
《魯迅書簡》:與友人書信自一九二三年至三七年函札六十九封,三閑書屋印行。文化生活出版社總代售。
《且介亭雜文集》:一九三四年雜文,三閑書屋印行。內山書店總代售。
《且介亭雜文二集》:一九三五年雜文,余同上。
《且介亭雜文末編》:一九三六年雜文,余同上。
?
?
所編輯者:
?
《譯文》:月刊。自一至三期。生活書店印行。
?
所選定,校字者:
?
《魯迅自選集》:自選舊日創(chuàng)作二十二篇。天馬書店印行。
《門外文談》:關于中國語文改進等問題的意見?!短祚R叢書》之一。印行所同上。
《海上述林》上下卷:瞿秋白譯著論文及小說等。與友人集資“諸夏懷霜社”名義印行。內山書店代售。
《蘇聯(lián)聞見錄》:林克多蘇聯(lián)游記。光華書局發(fā)行。
《蕭伯納在上?!罚壕蜆扶┘糍N翻譯并編校,再加校正者,野草書屋發(fā)行?,F由聯(lián)華書局印行。
《魯迅雜感選集》:何凝編。北新書局印行。
《士敏土》:蘇俄革拉特考夫作。蔡詠裳董紹明合譯。為《世界新文藝譯叢》之一,新生命書局印行。
《不走正路的安得倫》:蘇聯(lián)聶維洛夫作。曹靖華譯?!段乃囘B叢》之一。聯(lián)華書局印行。
《解放了的堂·吉訶德》:蘇聯(lián)盧那卡爾斯基作戲劇,易嘉譯?!段乃囎g叢》之一。印行所同上。
《尼采自傳》:梵澄譯?!读加盐膸臁分弧A加褕D書公司印行。
?
所校訂者:
?
《阿Q正傳》:日譯本,山上正義譯。
《中國小說史略》:日譯本,增田涉譯。
《落花集》:王志之著篇小說。初版后校訂本。
《打雜集》:徐懋庸著雜文集。生活書店印行。
《集外集》:楊霽云編。一九〇二至三三年雜文。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印行。
《豐收》:葉紫著短篇小說,《奴隸叢書》之一。容光書局發(fā)行。
《八月的鄉(xiāng)村》:田軍著長篇小說。《奴隸叢書》之一。發(fā)行所同上。
《生死場》:蕭紅著中篇小說。余同上。
?
所校字者:
?
《桃園》:《譯文叢書》,弱小民族短篇集之一。茅盾譯。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
?
所選定者:
?
《一個人的受難》:麥綏萊勒作木刻連環(huán)圖書故事?!读加涯究坍嫛分?。良友圖書公司印行。
《小說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之一。良友圖書公司印行。
《木刻紀程》:中國木刻選集。鐵木藝術社印行。內山書店代售。已絕版。
《蘇聯(lián)版畫選集》:從蘇聯(lián)版畫展覽會中選出。良友圖書公司印行。
?
所印行者:
?
《引玉集》:集蘇聯(lián)版畫藝術家十一人的作品。三閑書屋印行。內山書店代售。
《北平箋譜》:與鄭西諦合資印行。現絕版。
《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同上。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據原拓本及藝術護衛(wèi)社印本畫帖選出。三閑書屋印行。內山書店代售。已絕版?,F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印縮本發(fā)售。
《死魂靈百圖》:A·阿庚畫,培爾那爾特斯基刻。三閑書屋翻印。文化生活出版社發(fā)行。
所已輯印,前未明記者:
?
《會稽郡故書雜集》:輯謝承《會稽先賢傳》,虞預《會稽典錄》,鐘離岫《會稽后賢傳記》,賀氏《先賢象贊》,朱育《會稽土地記》,賀循《會稽記》,孔靈符《會稽記》,夏侯曾先《會稽地志》八書而成。一九一五年木刻,用周作人之名出版。
?
所輯錄,前未登載者:
?
《六朝造象目錄》:始自晉代,終于隋代,計十一期造象目錄,未印?!读怪灸夸洝罚何赐瓿伞?/span>
《古代漢文學史綱要》:為廣州中山大學講義,在廈門時原名《中國文學史略》。共十篇,《自文字至文章——司馬相如與司馬遷》。未完成。
?
所未印行之著譯:
?
《集外集拾遺》:收集《集外集》所未備者,未印。
《山民牧唱》:西班牙巴羅哈作。原為《文藝連叢》之一。未印。
《書簡集》:將與各方通訊全行收集者,約數百封,未印。
《日記》:自民國元年至廿五年逝世前。未印。
?
又稿件:
?
《死魂靈》:第二部一部分。
《漢畫象》,《漢碑帖》。
?
魯迅先生的名·號·筆名
?
幼名:阿 張 長 庚 周樟壽 豫 山
學名:周樹人
號: 豫 才
家庭稱呼:大先生 老 大
筆 名:魯 迅 L. S.
周 逴 巴 人 令 飛 迅 行 某生者
唐 俟 索 士 神 飛 周 聲 自樹(以上早期文章所用)
阿 二 華 圉 佩 葦 白 舌 明 瑟
隼它音 楮 冠 宴之敖 隋洛文 洛 文
許 遐 何家?guī)?何 干 干 家 幹
幹 游 光 豐之余 葦 索 旅 隼
孺 牛 越 客 桃 椎 丁 萌 虞 明
白在宣 荀 繼 史 癖 尤 剛 符 靈
敬一尊 余 銘 元 艮 羅 撫 子 明
張祿如 張承祿 趙令儀 倪朔爾 欒廷石
鄧當世 宓子章 翁 隼 孟 弧 崇 巽
韋士繇 黃凱音 黃 棘 白 道 曼 雪
夢 文 公 汗 常 庚 莫 朕 康伯度
史 賁 朔 爾 焉 于 越 僑 張 沛
仲 度 苗 挺 及 鋒 阿 法 茹 純
曉 角
?
魯迅全集編校后記
?
魯迅先生稟賦超卓,強記敏感,熱愛群倫,而遇多拂逆。畢生心血,寄諸楮墨,喜怒哀樂,達于文辭,率直淋漓,不假掩飾,淵博純正,光芒四射,而一以振勵民族精神為依歸。決不同于屈原之徒發(fā)牢騷,司馬遷之止于孤憤。先生著譯宏博,僅就述著而言,達二十九種。先生遺稿中,即有手定的著述目錄二紙:
?
〔其一〕
人海雜言
1.墳300 野草100 吶喊250 二六.〇〇〇〇
2.彷徨250 故事新編130 朝華夕拾140 熱風120 二五.五〇〇〇
3.華蓋集190 華蓋集續(xù)編263 而已集215 二五.〇〇〇〇
荊天叢草
4.三閑集210 二心集304 南腔北調集251 二八.〇〇〇〇
5.偽自由書218 準風月談265 集外集160 二四.〇〇〇〇
6.花邊文學 且介居雜文 (二集)
說林偶得
7.中國小說史略372 古小說鉤沉上
8.古小說鉤沉下
9.唐宋傳奇集400 小說舊聞鈔100 二三.〇〇〇〇
10.兩地書
?
〔其二〕
?
一 墳300 吶喊250
二 彷徨250 野草100 朝花夕拾140 故事新編130
三 熱風20 華蓋集190 華蓋集續(xù)編260
四 而已集215 三閑集210 二心集304
五 南腔北調集250 偽自由書218 準風月談265
六 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七 兩地書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八 中國小說史略400 小說舊聞鈔160
九 古小說鉤沉
十 起信三書 唐宋傳奇集
?
右每書名下數字,是表書的頁數;第一書目每行下數字,則表字數。前一書目中,還沒有把《集外集拾遺》預算成書;《且介亭雜文》的書名,亦未擬定。后一書目,大約是一九三五年以后修正的,就比較完備了。
記得先生大病前,曾經說到過:他自從一九〇六年,二十六歲中止學醫(yī)而在東京從事文藝起,迄今剛剛三十年。只是著述方面,已有二百五十余萬言,擬將截至最近的輯成十大本,作一記念,名曰“三十年集”。當時出版界聞訊,不勝欣忭,紛請發(fā)行。使先生不病且死,必能親自整理,力臻美善。無奈愿與事違,先生竟病且死,死后行將二年,始將全集印行,捧誦遺著,彌念往昔,不勝痛悼。
先生每出一書,編校皆極謹嚴;廣平襄助左右,多承指導,凡有疑難請益,片言立決?,F在全集出版,彷徨疑似,指引無從。所有愆誤,追悔莫及。所幸文化界同人,熱心協(xié)力,卒底于成。謹就經過,略陳一二。
溯自先生逝后,舉世哀悼。輿情所趨,對于全集出版,幾成一致要求。函札紛至,荷蒙啟迪,舉其大要,則一望早日出版;二希收集完備;三冀售價低廉。竊思先生著述,其已印行者,整理較易。其未印行如《六朝造象目錄》,《六朝墓志目錄》,《漢碑帖》,《漢畫象》等,非專家竟難措手,整理最為困難。幸蒙先生老友許壽裳、畫室兩先生對紀念逝者,援助家屬,向不辭勞苦。關于全集進行,亦不斷惠函指示,始終給予許多寶貴幫助。一九三七年春,臺靜農先生,親臨憑吊,承于全集,粗加整理。并約同許壽裳先生商請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同意,任全集編輯委員。是時廣平正擬在滬先行整理,俟得蔡元培、茅盾兩先生指示之后,乘去夏暑假之便,赴平就教于馬、許、沈、周諸先生暨臺靜農、魏建功、曹靖華、李霽野諸君子,冀集群思,使臻完善,然后攜回滬上,設法印行。不料“七七”蘆溝橋事起,一切計劃,俱告停頓。去秋先生周年逝世紀念會席上,滬上文化界又復以全集出版事相督促。良以敵人亡我,首及文化。開戰(zhàn)以來,國內文化機關,圖籍古物,被毀滅者,不知凡幾。出版先生全集,保衛(wèi)祖國文化,實為急不容緩之事。然廬墓為墟,救死不暇;百業(yè)凋敝,謀生日拙;雖有大心,終無善策。而先生以一生心血,從事于民族解放的業(yè)績,又豈忍其久久擱置,失所楷模。語云:紙張壽于金石。自維無力為此,每一念及,惄焉心傷。幸胡愈之先生,本其一向從事文化工作之熱忱,積極計劃全集出版事宜,經幾許困難,粗具規(guī)模。且擬以其手創(chuàng)之復社,擔當斯責;廣平亦即欣然承諾。復社諸君子,盡海上知名之士,董其事者,為胡愈之、張宗麟、黃幼雄、胡仲持、鄭振鐸、王任叔諸先生。約定以編輯責任,歸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復社則主持出版,代理發(fā)行。惟紀念委員會同人,散處四方;集中編輯,勢所難能。雖函件往還,指示實多,而實際責任,不得不集于少數人身上。所幸復社同人,措施得宜。工作皆有秩序,進行亦極順利。六百余萬言之全集,竟得于三個月中短期完成,實開中國出版界之奇跡。其各部工作概況,大略如次:
1.編輯部工作:分集稿、抄寫、編輯、校對各項:
a.集稿 先生著譯,已有專書行世者固多,但散佚者,亦復不少。其已印成書而久經絕版者,有《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域外小說集》,《藝術論》兩種,《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文藝與批評》,《文藝政策》,《會稽郡故書雜集》等?!对陆缏眯小烦袟铎V云先生見借;《地底旅行》亦由楊先生從《浙江潮》第十期上抄錄見寄,惟僅開首二章;阿英先生聞全集付排,即從其藏書中覓得全書見借;使成完璧。《域外小說集》,原有初版上集一冊,且已封面爛壞,可資編印者,僅賴中華新出版本。幸蒯斯曛先生應邀參加編校事宜,知家藏有《域外小說集》下冊初版本,即以見贈。封面完好如初,作淡藍色,上署“或外小說亼”篆字,“會稽周氏兄弟纂譯”等字。毛邊精裝。雖穿線之鐵絲已壞,而書式仍極美觀。得此一書,其于校對時,啟迪實多?!端囆g論》兩種及《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文藝與批評》,《文藝政策》等書,則早由周文、胡愈之兩先生辛苦搜得?!稌す蕰s集》,本已雕板印行,但手寫本則存作人先生處,托魏建功先生借得,親從北平運出,保存于昆明。此次全集出版,魏先生將此航寄至港,托茅盾先生請人帶滬。全集編目之初,即將此書列入。然猶不知書在何處。輾轉電詢,凡閱一月有余,而猶無消息,心殊惴惴。迨一見稿本,如獲至寶欣喜之情,無言可喻。魏先生來書有云:“先師手澤,得安抵尊處,私懷釋然。自去年十一月裝箱交運,浮沉港上凡五月,幾至散失,于心惴惴也,今竟得如愿刻入全集,幸甚幸甚?!奔创丝芍粫?,殊非易易。其他未經付印,由先生編定輯錄者,有《古小說鉤沉》,《嵇康集》,《山民牧唱》及《集外集拾遺》。由廣平集錄散佚譯文而成書者有《譯叢補》?!豆判≌f鉤沉》,《嵇康集》,《山民牧唱》寫本完整,只要重行抄寫付印即可?!都饧斑z》一部分由先生親自編定,一部分由廣平續(xù)編。其中許多序文后記,借助于王冶秋先生所編之《魯迅序跋文集》的稿本者不少,《城與年插圖本小引》,則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扶病所記,原擬將此書付印,“以供讀者的賞鑒,以盡自己的責任,以作我們的尼古拉·亞歷克舍夫君的紀念”的。但先生的計劃沒有實現而“亡故”了。我們的“悲哀”的“紀念”,要超過先生之于尼古拉·亞歷克舍夫!本已計劃個大概,擬印成與《引玉集》同樣精美,不料也為“八一三”炮火所粉碎,說來真不勝悲憤?,F在先將《小引》收在《集外集拾遺》中,以資提示,使他日得完成先生遺志。至《譯叢補》一書,謝澹如先生幫助最多。謝先生曾將先生全部翻譯佚文,分類抄成目錄,用功極勤,全集集稿時并見借《前哨》,《萌芽》,《十字街頭》,《在沙漠上》,《奇劍及其他》,《朝花周刊》等書,然搜錄之后,與謝先生所編譯文目錄對照,尚缺不少。謝先生于先生譯文,本皆保存,徒因家在南市,舊藏皆毀于火,無法補足。幸文化界同人,聞訊之下,盡皆以各書見借。先后給予不少便利者,有柳亞子、阿英、徐川、唐弢、席滌塵、蒯斯曛諸先生。此中因緣已于《譯叢補編后記》中稍及一二,這里不再詳說。
最后關于集稿方面,猶須提及者,即為周建人先生將《藥用植物》親由日文校正一通,且把原書見贈,使制圖更加清晰。又由鄭振鐸先生從美術專門學校,借得《近代美術史潮論》原書制版。因原書日本業(yè)已絕版,無從購得。而北新中譯本,插圖類多模胡,無法翻印。得此一書制版,使全集更加燦爛;中心感激,已非筆墨所能形容。
b.抄寫 此項工作,較為細碎。因原書或為借來孤本,或屬先生手寫,俱不宜于污染。《集外集拾遺》,《月界旅行》,《山民牧唱》等書,早由王賢楨先生抄錄?!豆判≌f鉤沉》原分訂十冊,由王賢楨、單亞廬、周玉蘭、吳觀周、王廠青諸先生分抄?!讹导穭t為先生老友邵文镕先生之長女公子景淵所抄?!兜氐茁眯小啡亢汀蹲g叢補》的大部分亦為邵先生之次女公子景濂,三女公子景洛,四女公子景渭等協(xié)力抄成,其關于輯錄書籍的標點方面,同人中有擬不采用者,有主張應加標點者,茲為統(tǒng)一書例并使初學易解起見,特商請馮都良先生標點《嵇康集》及《古小說鉤沉》。鄭振鐸吳文祺兩先生標點《會嵇郡故書雜集》。馮、鄭、吳三先生,于國學極有研究,想可稍免于錯誤。
c.編輯 此項工作最為繁難,既須顧及著作年代,又須適合每冊字數。過厚則裝訂為難;過薄則書式不一。幾經煞費苦心,使成今日的排次,但亦不甚愜意。例如《藥用植物》一書,翻譯之時間較后,今則因十八卷字數太多,移至十四卷。第八、第九、第十各卷,著作年代較早,以其性質類似,則參照先生《三十年集》編排之初意,列于著述之部之最后。此一工作,以鄭振鐸、王任叔兩先生用力為多。至字數方面原計共約五百萬字,不意陸續(xù)搜尋,《集外集拾遺》超過先生預定約三分之二。而《地底旅行》,亦補成全書?!敦Q琴》,《一天的工作》,原定只收先生翻譯部分;及動手編排時,因序文與各篇皆互有關聯(lián),《一天的工作》一篇本非先生所翻譯,但既以篇名作書名,刪去更不相宜。繼思兩書皆費先生無數心血,親手編定,為免割裂,自應一并附入。至《譯叢補》,樣本預告并未列入。蓋以為未能搜集如此齊備,附于別一書后即可。今承文化界同人協(xié)助,使卓然得成巨帙。而全集字數遂超過六百萬字以上。
最后編輯方面,尚有一事足述。先生文章,其單行問世者,每有重出。如蒲氏《藝術論》序文,既列原書,又收于《二心集》中。編輯時遇有此種困難,則將此文保存于原書中,而于另一書之目錄上列入篇名,下注“文略見某某卷本書”字樣,以資識別。此雖創(chuàng)例,但為節(jié)省篇幅,免卻重出,不得不爾。
d.校對 此項工作,亦極困難。先生著譯,發(fā)行者不止一家,且以時間先后,格式頗不一律。既出全集,最好能求統(tǒng)一。故于事先由負出版全責之黃幼雄先生,擬就“魯迅全集排式”如下:
(一)每面十三行,每行三十五字。
(二)篇名上角,頁碼下角。
(三)題目占五行,連著者具名占六行。
(四)題目三號仿宋,空鉛分開,上空五格。
(五)題目下具名四號長仿宋。
(六)題目下名字,下空三格,名字二字,中空一格。名字下空三格。
(七)譯者具名,四號長仿宋。
(八)節(jié)目占二行,四號仿宋。
(九)節(jié)目上空六格。
(十)雙面裝:人名書名線排左旁,圈點排右旁。
(十一)人名,地名用——(在左方。)
(十二)書名用
(十三)每段起行空二格。
(十四)引用號:用雙勾股,單雙并用時,外雙內單。
(十五)引用文,題目空七格。
(十六)引用文每段起行空五格,第二行以后空四格。
(十七)單字成行時,應將上行移下一字,上行加空鉛分開。
(十八)批注排面末,細線隔開,上下空五格,用六號字。
(十九)題目上下不排篇名頁碼。
(二十)每篇文末月日用括弧,下空三格,用小五號字。
(二十一)另頁另面,另加批注。
但在工作進行之間,校對同人認為尚應修訂或增加者,有如下幾點:
題目,右空二行半,左空一行半。
節(jié)目數字用四號方頭,數字用舊式,上空八格,原用羅馬字者仍其舊。
題記序文下附注年月日移上,上空二格,用五號字。
文下年月日改用六號,下空二格,加圈加括弧。
每篇另面排。
集名獨占一頁,不加框。
題下引用文用新五號,不用仿宋。
目錄不排頁碼目次,但頁數仍算入。
序文,題記以下文字另頁起排。
同時于用字方面,同人為存真起見,凡為先生愛用字眼,皆予以保存。如:蝴蝶作胡蝶;糢糊作模胡;彷彿有時作仿彿,仿佛,或髴;這裹、那裹的裹一律作里;槍作鎗;銹作鏽;於作于(引用他人文字時仍作於);鬪作鬭等。但亦有數字,為求統(tǒng)一,而改正者:腳卻作腳卻;這才作這纔;憐悧作伶俐。但《域外小說集》等書,以其為先生早年譯作,亦未必盡如前例,即如于字仍作於字。其中有許多古字,新出版本,雖予改去,茲為保存彼時先生習好,一仍其舊。又有《懷舊》一篇,為先生第一篇創(chuàng)作,圈點亦與全書不同。先生編《海上述林》時會云:“對于文辭,只改正了幾個顯然的筆誤,和補上若干脫字,……以存其真?!蓖藶轶w察先生之本意,故有此舉。惟因此格式用字,頗有不統(tǒng)一之處。讀者只能從不統(tǒng)一處見統(tǒng)一了。
至于工作之分配,約略如下。最初由朱礎成先生負責校對三次,然后再由我們校對二次,改正后,再看清樣一次。我們的初校者,為林玨、金性堯、王廠青、周玉蘭諸先生,二校者為唐弢、柯靈、吳觀周諸先生和廣平。吳觀周先生又擔任校對之收發(fā)分配接洽事宜,幾等于我們校對部主任。最后一次清樣,則由王任叔、蒯斯曛兩先生擔任。校對時,大部極為謹慎,一遇疑似之處,其有手寫本或初版本可查者,則必一一查出改正。力求沒有錯誤,但因時間匆促,錯誤一定難免,深望讀者予以曲諒。
2.出版部
此項工作為黃幼雄、胡仲持兩先生所主持。書本的式樣,紙張的良窳,制圖的設計,印刷成本的計算,俱惟兩先生是賴。兩先生學識豐富,經驗宏博,故能處理得有條不紊。同時承攬排字印刷工作者,一為大豐制版所,一為作者出版事務所。前者主持人為徐壽生先生,后者主持人為朱礎成先生,皆不惜減低成本,為文化界服務。朱先生復精制象牙書簽千枚,隨書附送,用意更可感佩。至制圖方面,為科學照相制版公司獨力負責。較之原單行本,更為精美。
3.發(fā)行部
復社工作,總攬其成者,為胡愈之、張宗麟兩先生。在全集出版時,張先生全部精力,幾盡放在發(fā)行方面。吳子良、施從祥兩先生又復不辭勞瘁,熱心奔走,積極推銷全集。使人感佩無地。推銷方法,分社友與非社友兩種。凡愿為復社會員,得由本埠各社會團體介紹,廉價定購。其用意無非使魯迅精神得以深入購買力較弱之各階層。非會員則由通易信托公司,遠東圖書雜志公司,新新公司等代為預約。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初版千五百部幾大部為本埠讀者定購凈盡。至外埠推銷情形,雖不甚詳,但華南方面得茅盾、巴金、王紀元等先生熱心號召,成績亦斐然可觀。漢口方面得邵力子、沈鈞儒諸先生特予介紹,定購亦極踴躍。國外方面,美國由陶行知先生推動,購者踴躍,南洋方面,索書巨數,致成供不應求之勢,則王紀元等先生之力也。此中一切擘畫策動,則全賴胡愈之先生。
又紀念委員會編印全集的意義曾在啟事中說明:“目的在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所以定價力求低廉,只夠作紙張印費。但為紀念魯迅先生不朽功業(yè)起見,特另印紀念本,以備各界人士珍藏。”所以本會主席蔡元培先生,副主席宋慶齡先生,曾通函海內外人士,募集紀念本,原函如下:
?
敬啟者魯迅先生為一代文宗畢生著述承清季樸學之緒余奠現代文壇之礎石此次敝會同人特為編印全集欲以喚醒國魂砥礪士氣諒為
臺端所贊許惟因全集篇幅浩繁印刷費用甚巨端賴各界協(xié)力襄助以底于成除普通刊本廉價發(fā)行預約外另印精制紀念本一種以備各界人士定購每部收價國幣一百元將來除印刷成本外如有溢利一概撥充魯迅先生紀念基金素仰
臺端愛護文化茲特附呈魯迅全集樣本一冊倘荷賜購并介紹友人定購則不僅敝會之幸而已順頌
?
主 席 蔡元培
著祺 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
副主席 宋慶齡
?
蔡先生對全集出版方面,曾再三賜予援助,計劃久遠,費去不少精神。且曾向商務印書館設法訂立契約;只以烽火彌漫,商業(yè)停頓,欲即速進行,勢有不可;而全集出版,眾望殊殷,事不宜遲。此中隱衷,幸蒙商務負責人王云五先生同情諒解,來函允先出版,不勝感激。至蔡先生文章道德,海內傳頌,魯迅先生一生,深蒙提掖,此次更承為全集作序,知所宗尚,魯迅先生有知,亦必含笑九泉,豈徒私人的感幸。
總計此次編印全集經過,個人雖承友朋指導,有若干豫備;但實由復社同人暨各界人士合力而成。歷時四月,動員百數十學者文人以及工友,為全集而揮筆,排校;以齊赴文化保衛(wèi)的目的,我個人的感謝,實無法形容。然此亦可見中國已團結如鐵石,任何外力,不能侵略了。
魯迅先生昔曾說過:“其實我也不必多說了,我所要說的,都在幾十本著作里面了?!彼蛔约撼姓J有天才,又說:“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彼麑嵲谑遣粩鄬W習,不斷努力。當他抱病時,朋友勸他休息。他就說:“什么是休息,我是不懂得的,怎樣娛樂,我也全不會的。”但還有人說他“有閑”!現在全集出版,就作一次總答復吧!一九三六年夏間,當先生病重時,適世界大文豪高爾基逝世,以高氏畢生的文化功績,和對革命的貢獻,人們是應該痛惜的,而且甚至不禁嘆息說:“為什么魯迅不死,死了高爾基?”這為什么,是沒有人能解答的。但魯迅先生自知很清楚,他說:“我那里比得上高爾基?”如果先生一死,的確可以替代高爾基的話,那真是“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魯迅先生是不會吝于一死的。但奇怪的是,他真?zhèn)€死了之后,卻又有不少人說:“中國的高爾基死了?!乃?,在中國,比蘇聯(lián)損失一個高爾基還要大?!?/span>
現在全集終于出版了,我們仿佛喘了口氣,放下一重心事;但一想到全集達到讀者手中時,我們的責任,也更重了,會不會因我們工作之粗率,妨害先生精神的傳達呢?我們慚愧著,惴惴著,愿受一切愛好魯迅著作的人士的指教和裁判。
?
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寫于盧溝橋紀念周年,許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