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被迷惑的阮豐,無根生的放下與曲彤的放棄有何不同?

此生已盡,所作已做,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莫明居士
我把自己的人生給放棄了——王國平
這兩句臺詞對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一位是被無根生引導后,放下過往去面對因果的全性大惡莫明居士,另一位是被曲彤洗腦,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成為工具人的上根器,放下與放棄,一字之差,兩者的境界和人生卻是截然不同的。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無根生的結義兄弟,阮豐對無根生的了解很深,無根生那種順其自然的境界給阮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悟得六庫仙賊之后,阮豐開始被長生的孤獨所折磨。
當他好不容易在納森島安居避世修行,卻在曲彤的步步經(jīng)營下,走向她設好的局,阮豐的心理防線被他化自在天魔咒和上根器的不動如山逐漸擊破,加上“好友”老王的洗腦影響,阮豐也選擇了放棄自己的人生,去接受曲彤的安排。
二叔曾在直播里提到,當一個角色選擇放棄,那他的故事也就快到頭了,只要還沒放棄,就還有改變的希望(大致意思,當時是聊到肖哥和唐妙興),由此可見,在一人之下中,放棄并不是一個正向的開端,如果說放下是提升,那放棄就意味著墮落。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無根生的放下和曲彤的放棄有何不同。

寫在開頭
這篇分析源自一位小伙伴的提問,寶嵐覺得這個選題很有意思,而且有點哲學的味道,剛開始構想時覺得很難寫清楚,畢竟解讀分析具有主觀意識,可能會說得云里霧里,但回看了之前的劇情后,我發(fā)現(xiàn)二叔這部分的劇情只要連起來看,兩者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不過受限于文筆,可能會寫得有點亂,希望小伙伴見諒。

放下與放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先說結論:兩者的前半段行為一致,重點差異在于后續(xù)的行動,無論是放下還是放棄,都意味著和之前的人生告別或徹底拋下過去,但放下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放棄是拋下了一切可能性,人生的進程就此停止或一錯再錯。
放下之后,人仍然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他所選擇的路仍然是出于自我的意識,而且往往比過去的路更為艱難,其結果是在境界提升,尋求進步,獲得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
而放棄更像是自暴自棄,將之前的人生全盤否定之后,按照他人的意志或者自我的執(zhí)念,讓自己走向了更為簡單但也更為錯誤的路,其結果是為放棄思考,任人擺布、自甘墮落,獲得的提升不過是虛妄。

下面就結合劇情出現(xiàn)的例子來聊,無根生度化的人有兩位,莫明居士與白鸮梁挺,兩者之前都因心魔而墮落成為十惡不赦的大惡人,兩人的惡行這里不贅述,關鍵在于無根生度化的過程中,兩人的心境及其后續(xù)的行動所代表的心境變化。
莫明居士在出關時說:此生已盡,所作已做,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按照佛教的說法,莫明居士已經(jīng)悟道了,自知此生已到盡頭,自身的修行也已經(jīng)完成,應當覺悟、解脫、斷盡煩惱的事業(yè)都已圓滿完成,自己也不會再流連在生死輪回之中,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莫明居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他唯一還想要做的就是還債。

莫明居士告別了無根生等人后,自己找到了王家,王家之前有不少族人因為莫明居士而死,因此莫明居士此舉是讓王家的人能夠報仇,借此還清自己此生欠下的血債,莫明居士的結局很耐人尋味,他雖然死在了王家,但王家家主卻為這個仇人立廟修塔,其晚年也在這個塔中修行,由此可見,莫明居士在悟道之后,還影響了王家家主對修行的理解。
另一位惡人白鸮梁挺,在無根生用他化自在天魔咒幫他找到“樂子”無果后,一直跟在無根生身邊,從此不再作惡(因為和無根生的約定),直到唐門十杰刺殺忍頭的最后,在掩護高英才離開時,梁挺才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樂趣,竟然只是別人看向他時的驚愕眼眸,最終梁挺因為貪戀這種注視,死在了高英才和瑛太的手中。

梁挺在悟道的瞬間,也覺得自己過去所追求的東西如此荒謬,只是不巧,在戰(zhàn)斗中因為上頭而沒能徹底放下,最后功虧一簣,兩人都在無根生的幫助下,走回了屬于自己的道路,莫明居士與梁挺放下過往的妄念之后,顯然在心境修為上更進一步,雖然兩人的結局都是死亡,但這是他們在悟道后自己的選擇,無根生并未干預,這和曲彤的洗腦有著天壤之別。
而放棄的例子同樣有兩個,一個是被曲彤洗腦的上根器們,另一個就是寧死也要嘗試丹噬的唐妙興,對應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兩種,上根器是放棄所有可能,全憑曲彤安排,唐妙興則是明知自身對丹噬的執(zhí)念會害了自己,但他為了完成心愿,選擇放棄人生來賭一個可能。

從納森島篇的戰(zhàn)斗來看,上根器們的修為和心境都在曲彤的幫助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心境方面,面對他化自在天魔咒仍然能夠做到不動如山,但這些并非通過實實在在的修行和悟道的提升,而是雙全手直接修改潛意識,解除洗腦,他們也并非不動如山。
老王所謂的放棄人生,無非是在曲彤的雙全手洗腦下,做一個完全不需要思考的工具人,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是機械地完成那些曲彤讓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任務,哪怕是送死和自盡,他們放棄了之后所有關于人生的任何選擇,只需要聽曲彤的,這種放棄了人生從而獲得無畏無情的境界,說到底只是雙全手的附加,并非他們自身的提升所得,終是虛妄。

與唐妙興一樣,阮豐選擇更為簡單的放棄
而唐妙興的放棄與上根器不同,阮豐的情況和唐妙興比較相似,因此單獨來說,唐妙興放棄的是作為唐門門長的責任,放棄自己過去對丹噬的正確了解(指他對丹噬的過度執(zhí)念,他無法練成丹噬),選擇用生命去嘗試丹噬,最終死于丹噬之下。
對于唐妙興這個角色,寶嵐個人是敬佩的,所以在直播時聽到二叔說唐妙興失敗的時候,我有點詫異,但看完后續(xù)劇情之后,我理解了二叔所說的失敗,唐妙興如果放下對丹噬的執(zhí)念,繼續(xù)在現(xiàn)在的道路上精進,那么心境的提升必然會讓他的修為進一步變強,最終掌握丹噬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唐妙興明知道自己對丹噬的過度執(zhí)念,卻還是選擇借楚嵐大鬧唐門的機會去舍命一搏,放棄了未來的一切可能,去嘗試自己夢寐以求的丹噬,作為門長,唐妙興是合格的,但作為修行人,唐妙興卻是失敗的。

阮豐則是被六庫仙賊所帶來的長生困擾,練成了接近完美的身體,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心境修為,這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痛苦,阮豐在孤獨之中掙扎了幾十年,最終仍然沒能做到放下,比起承受孤獨的苦修,阮豐更想擁有和朋友的交流。
上根器和老王的出現(xiàn),相當于把阮豐帶入了另一個絕境,阮豐所重視的朋友是假的,自己修煉多年,也未能達到上根器這種“不動如山”的境界,但在老王的逐步洗腦之下,阮豐的心理弱點被不斷放大,最終認同了老王的選擇。
在困境和迷茫之下,人往往會自發(fā)性地選擇更為簡單的路,比起放下過往,重新開始,我們大多會傾向放棄、自我否定、擺爛、一條道走到黑,對于久處孤獨的阮豐而言,他人能夠輕松做到的不動如山誘惑力太大了,繼續(xù)幾十年修煉和一朝放棄相比,顯然一念放棄更加輕松自在。

最后總結一下吧,從過程來看,放棄就意味著自己丟掉了所有選擇,成為上根器這樣的傀儡或者唐妙興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念之人,放下是徹底放下過往的人生錯誤,重新開始自己的道,未來的路還能自己選,同時也有無限的可能。
因此寶嵐的結論是:無根生的放下是引人向上變好,其提升為正向實質,曲彤的放棄是讓人停滯墮落,其影響是負面虛妄。

喜歡的小伙伴可以關注和長按點贊三連,給寶嵐一點更新的支持和動力哦,歡迎小伙伴在評論區(qū)討論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