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第二期鈍評獎|銳等獎鈍評作品

2023-03-23 20:25 作者:鈍評獎DP  | 我要投稿


一些題外話:

?

我第一次知曉并閱讀《詩人》,是在開始科幻寫作半個月、參加第四屆星火杯的時候。而我現在已經寫了將近五個月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了數篇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垃圾文章,時間流逝之快真是令人感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更需多加努力,爭取早日讓自己的文章達到《詩人》與《兩個日出的故事》這般水準。

?

《詩人》:

?

第二次閱讀讓我注意到了第一次閱讀時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jié)。于我而言,這篇文章最好的地方不是出彩的主旨與畫面感,而是整篇行文的風格。初讀開頭后,我以為全文會是我眼中的俄國文學風格:以扎實、實在的文筆,運用大量細節(jié)、環(huán)境描寫與社會現實的結合引發(fā)沖突推動故事發(fā)展。然而讀完全篇后的我卻改變了看法:整篇文章的文筆與描寫依舊帶有濃烈的中國風采。比起俄國文學,更像是受到俄國文學影響的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讓我想起了樸樹的《白樺林》、柳爽的《漠河舞廳》,這些歌曲雖然是現代的流行音樂,其底樂、旋律甚至歌詞內容都帶有強烈的俄國風格:典雅、悠揚,含有一種濃重大氣的憂傷。

?

我猜測作者并不是我上面提到的那類作家,那么此種文風也應該是經過推敲之后修改得出的終稿。我很喜歡文筆、文風與內容結合良好的文章,有些克蘇魯文學的中國作者也常常故意模仿翻譯文本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整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具有俄國文學那種典雅、大氣的感覺,好像飲下了一杯濃香醇厚的麥芽啤酒,又如同在溫暖的陽光下穿行過金色的麥田。

?

文章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只是中間的感悟階段為其添上了幾分幻想色彩。因此情節(jié)也成了這篇優(yōu)秀文章為數不多的缺點之一:身為一篇小說,它的結尾與感悟階段是比較精彩的反轉,但中間與前半段的故事就顯單薄了。好在淡雅的文風、優(yōu)秀的文筆與深刻的主旨可以極大程度地彌補它的不足。

?

主旨是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何為語言?自我們誕生之初,就被告知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沒有語言便無法交流。但果真如此嗎?兩個嬰兒可以用笑聲辨別出彼此,心有靈犀的人不需要言語也能洞察對方的內心。如果抱著陰謀論與懷疑主義態(tài)度來審視語言,得出“語言也許是神明為了摧毀巴別塔而降下的隔閡”這種結論似乎也沒有那么荒謬。也許最早的人類如同三體人一般心意相通,甚至更進一步可以從更高維度感受彼此,而語言將這一切禁錮其中。它創(chuàng)造了輝煌、提供了交流的工具,卻也給人與人之間建立了一堵圍墻。在幾千年的演變中,語言逐漸沾上了歷史、文化與政治等多種屬性,早已不再是純粹的交流工具。不過也是因為如此,無數種語言幫助創(chuàng)造且本身也成為了摧殘的文化、藝術瑰寶,在人類文明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筆。如果沒有語言,也許我們依然是拘謹于片區(qū)叢林的原始部落。

?

文中的主旨也并非抨擊語言,只是樂觀地描繪了一個可以神交的世界。我也很向往文中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里,人類將免去口角的紛爭、話語的欺騙,每一次交流都是精神層面的心對心。文中對于這個發(fā)現了神交的世界的前景也是樂觀的,相信在這個虛構世界里不久的將來,人類會迎來直接心靈的對話。

?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有一處難以改正的缺點。我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一位毒舌評論員這樣評價克蘇魯文學:“克蘇魯文學是文學這件事導致其作品蘊含的全部不可名狀都非常的可名狀”。這篇文章的問題也是如此:描述擺脫語言、心靈飛升的作品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讓人覺得有些諷刺。作者雖然盡了很大的努力在感悟階段描寫那種直擊心靈的神交狀態(tài),比如色彩強烈的環(huán)境描寫、小段的詩歌、多次強調“并不是說”且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終究突破不了題材的限制——即這些描寫依然非常的“可名狀”,去語言化的描寫依舊很語言化。很遺憾,我認為這是題材本身的桎梏——除非作者能夠突破小說的形式或是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描寫。這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因此作者能做到現在的地步已經頗為不易。

?

總得來說,《詩人》在我看來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讓我們將結尾留給夜晚、沉默與孤寂,四目相對與一言不發(fā),留給天上繁星的光輝墜入地球的尾翼,留給一顆心的幾瞬跳動,留給死亡、夢境和詩歌。

?

“雖然如此,讓我們躍入黑夜?!?/strong>

?

《兩個日出的故事》:

?

一篇后啟示錄風格的作品,從身處現代戰(zhàn)爭中的老師與學生和原始部落捕獵、遷徙尋找能源的兩個角度展現了兩個關于核能的故事,兩個日出也是代指核能。這篇的風格讓我想起了朝菌杯中的《長冬如許》,同樣也是從現代與原始部落打獵兩個角度譜寫后啟示錄故事,不過那篇的結尾是原始部落的主角找到了現代文明遺留的事物,這篇則是引來了核能的滅亡。

?

之所以說是后啟示錄風格而非典型的作品,是因為大多數此類作品的結構是先現代文明后原始部落,講述文明毀滅并重生后的故事。而本篇的時間線仍是正常文明發(fā)展,也就是原始部落發(fā)現核能并逐步發(fā)展到現代社會兩位主角所處的時代,只是在敘述時采取了交錯敘事,甚至可以說是現代只是作為原始部落的點綴或僅僅起到交代文明結局的作用。

?

先談文風,本文文風平淡、文筆流暢,在我看來是和《詩人》完全不同的兩類風格。這種白話文的風格簡明有力,利于講述一個完整、流暢的故事。事實也是如此:作者用老練簡潔的文筆為我們展現了一段關于核能的精彩故事,有時這種白描的扎實文筆比華麗的炫技式寫作更需要技巧與功夫,也更能展現作者熟練的筆力。不過我個人其實更喜歡華麗或是獨樹一格的文風。

?

《兩個日出的故事》中,占主要篇幅的原始部落故事情節(jié)與《詩人》完全相反:內容扎實、節(jié)奏緊湊,講述了崇拜天然核能部落尋找核能并最終學會主動制作的故事。原始部落發(fā)生的故事大多有一個天然的優(yōu)勢,那就是主人公行動動機的必要性——他們的行為大多都與自己或部落的存亡掛鉤。在這篇文章中也是如此:如果主角不能找到獵物,找到熱源,部落和自己就會在寒冬中消亡。這樣的生存壓力讓整篇故事節(jié)奏緊湊、讀起來有一種必須前進的緊張感。主角逐漸開悟、想到自己創(chuàng)造熱核最后犧牲的轉變讀起來也非常流暢合理。小小的缺點則是,插入敘述的現代故事反而與這種促進閱讀的緊張感背道而馳,但這也是交錯敘事、雙故事線在給文章增加趣味、豐富情節(jié)的同時必須承受的缺點。

?

該文章的主旨并不難理解,及對核能或是從核能角度出發(fā),探討人類文明的能源、起點與終點、戰(zhàn)爭與自私等概念,還有帶有悲觀色彩的反戰(zhàn)思想。我自己也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槍圖騰》,講得是末日之后的原始部落將前代遺留下來的槍奉為神明并最終自食惡果的故事,與這篇故事既有差異又有相似之處。不過從硬實力上而言我相差頗多。不知道作者寫作的點子從何而來?我是因為忽然想寫一篇發(fā)生在苔原上的、帶有對現代文明造物崇拜的故事而動筆。

?

《兩個日出的故事》、《長冬如許》、游戲《地平線:曙光》、電影《瘋狂的麥克斯》......包括我自己寫的《槍圖騰》在內都是描寫原始部落的科幻故事。原始部落為什么如此受到科幻作者的青睞,我想也許是因為原始部落中的事件較少、很容易突出主旨,又能以自己想要討論的主旨所代表的事物建立崇拜、塑造一個奇妙的世界,本篇文章就是以核能塑造了一個敬核為神的原始部落形象,不過并未展開來描寫在輻射浸潤下的奇妙動植物,只是為了突出主旨而塑造了一個故事,如果再向后者多發(fā)散一些會讓我感到更加多彩。

?

核能此類的科技本身是無屬性的,是人類科技樹上的重要進步。文章最后人類文明的毀滅也并不是核能的錯:沒有核武器還有槍,沒有槍還會有弓箭與長矛,沒有弓箭、長矛會有石頭,沒有石頭還有拳頭......斗爭根植于人類的血之內。人生來就是自私且渴望占有的,武器從來都是因為揮動的手臂而存在。對當今世界而言,核武器似乎反而造成了一種正面影響:各國的對立不像美蘇那般極端以至于有發(fā)生核彈的可能,又在核威懾的情況下不敢挑起全面的大型戰(zhàn)爭,只會一遍遍地聲明或警告。這種局面最終也會被打破,不過以后的發(fā)展誰也沒法說得清楚。

?

還想再談談關于信仰的問題。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島上有一群島民,他們敬奉經常飛躍島嶼上空的飛機為神明,認為它們是世界的造物主,并圍繞飛機進行了一系列祭祀與禱告行為。在與現代文明接觸后,他們了解到了真相,卻依然敬奉飛機為神。有不少人嘲笑這群島民竟然將我們的交通工具當作神明,然而他們敬奉的神明起碼是實在且親眼看見的,而我們至今沒有觀測到上帝的一片影子。也許現在流行的宗教與神話傳說就是高維文明偶然落下的“神跡”——更可能的是這些都是人們因為自己的渺小而想象、敬奉神話一位偉大的事物或者虛擬的、無所不能的神。

?

信仰與宗教在文明的早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鞏固統(tǒng)治的作用,很多文明都是依賴信仰渡過自己的搖籃期。對于原始部落的人們來說,他們不需要知道高深的原理,只要會用就行,強大、對自己有益就值得崇拜——就像文中崇拜核能的部落一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純粹而虔誠的信仰,這和現在的基督教、佛教又不相同,更像是實用主義的原始崇拜。某種意義上來說,圖騰類的原始崇拜似乎比現在的宗教更加純真。

?

人類實在太過渺小,世界則太過龐大、殘酷,比起孤身面對死亡與黑夜,有一個無所不能的神明在身邊陪伴似乎更令人安心。我想,直到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人類文明的盡頭,我們都無法擺脫“神”的身影。

?

最后,這篇文章中的兩處描寫令我有些疑惑。

?

第一,如果主人公所在的世界本身就身處高輻射的環(huán)境內,他們怎么會覺得自己的輻射相當“高”?我們進行的各類探測比較大多是以地球為基準,而非用其他星球來比較地球各項數值的大小。如果以我們的視角去看待文中描寫的世界,才會得出“輻射高”等類似的觀點。

?

第二,他們的工業(yè)革命應該也不同于我們的工業(yè)革命?;蛘哒f,在文明早期就接觸到核能且核能資源豐富的文明也許會圍繞核能構建一顆與我們完全不相同的科技樹,但文中給我的感覺似乎只有最先使用的能源是核能這一點與現實世界不同,這令我感覺不太嚴謹。

?

不過總得來說,《兩個日出的故事》還是一篇非常成熟且優(yōu)秀的文章。

?

戰(zhàn)爭,永恒的戰(zhàn)爭像一片烏云,籠罩在人類文明短短的幾千年歷史之上。與戰(zhàn)爭相比,和平似乎永遠只是存在于塔頂的一抹虛無縹緲的曙光。

?

希望有朝一日,人類能真正抓住這一縷若隱若現的飄帶。

?


第二期鈍評獎|銳等獎鈍評作品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琼中| 汉沽区| 望奎县| 景德镇市| 麻江县| 六盘水市| 天全县| 万全县| 通渭县| 皋兰县| 柳河县| 大冶市| 北川| 郎溪县| 奈曼旗| 金溪县| 余江县| 长岭县| 建德市| 江城| 将乐县| 新绛县| 吕梁市| 东丰县| 五大连池市| 临漳县| 顺平县| 永年县| 深水埗区| 盐池县| 韶山市| 个旧市| 阳东县| 灵川县| 老河口市| 普安县| 安阳县| 塘沽区| 成安县| 报价|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