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下
看了一個《偷自行車的人》的解說,不由得想起了《羅生門》。蕭條背景,艱難處境,主角的下落無人知曉。一個在羅生門下,一個在熙攘街道,打定主意之前都堅持可貴的善良。
?????? 世人為何而彷徨?為善小難行,為困頓求變,悲嘆小人物如何能扶搖直上;世人為何而彷徨?為惡小易盈,為通達(dá)多庸,想變革世界而不能身體力行。
羅生門下,是世人的彷徨。
人走投無路,總要重新思考世界,磨合自己的認(rèn)識與世界的誤差。改變思考的角度,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在經(jīng)歷挫折后安穩(wěn)的生活下去。不參與繁雜的爭斗,但求無過的混日子,漸漸的變成順?biāo)兄鄣拇瑯?/p>
風(fēng)云變幻人各有命,事實是否真如此?春秋大夢永不醒,路途平平達(dá)天倫,人生是否只有如此?振臂一呼掙扎反抗的是否真的愚蠢?彷佛盛世求變的都要慘死,彷佛不愿妥協(xié)的都要被烏合之眾放逐,彷佛天空被地頭蛇把握,誰敢抬頭就要好看。然而人和人,總是在互相影響,堂吉訶德式的狂熱也能帶動桑丘·潘沙加入旅行,何況是帶有理智的行為。
世人彷徨的原因只有一個,自己看不到人彼此相通的品性,容忍不了差異,以至于不再愿意按自己的意愿改變他人。然而變通讓人適應(yīng)世界,卻并非為了讓人失去原來的自己,變通不是為了一再忍讓,而是為了讓自己有堅持的能力。需要爭奪的絕不奢求別人的憐憫,忍讓時要暗中準(zhǔn)備讓欺壓者付出代價,計劃要無懈可擊,若無必要絕不逞匹夫之勇。明白退讓不會帶來希望,只有以撥云見日的目光影響他人,才能讓自己的目標(biāo)實現(xiàn);知曉與世無爭或可以花前月下卻難逃生死由潮流把握。人產(chǎn)生的影響絕非當(dāng)愚蠢的輿論先鋒或站在制高點威嚇?biāo)丝杀?,羅生門下世人的思索翻來覆去也脫不離幾個道理,站在羅生門上才能懂得世界何去何從。
愿羅生門下的世人,將來都被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