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史j?ger29】德軍的多種75mm炮為什么不是后勤噩夢(1)彈藥箱的分辨
本短文原作者英勃爾,文較短,但是說了那些后勤噩夢ZZZQ者不會說的尖銳的真相。
不少光看紙面數(shù)據(jù)的人在看到德軍繁多的75mm炮彈藥后會高呼太復(fù)雜了后勤造反,但是如同只看最大射程的行為一樣,這種論斷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要想評判對后勤的影響,首先要知道后勤是如何運輸這些炮彈的。對于這種定裝彈,德國人的做法一般是將數(shù)枚炮彈放在一個盒子內(nèi)進行運輸,并刷上炮彈對應(yīng)的火炮名稱。
?

7.5 cm?KwK/StuK 37的彈藥箱,每箱裝有2發(fā)彈藥

7.5 cm?KwK/StuK 40的彈藥箱,每箱裝有3發(fā)彈藥

7.5 cm?Pak?40的彈藥箱,每箱裝有3發(fā)彈藥

7.5?cm?KwK/StuK 42的彈藥箱,每箱裝有2發(fā)彈藥


7.5 cm?FK?38的彈藥箱,每箱裝有3發(fā)彈藥

7.5 cm?Pak?97/38的彈藥箱,每箱裝有3發(fā)彈藥
實際操作中,德軍還會標識彈藥箱內(nèi)所裝的具體彈藥種類,以便后勤進行分類。
?

裝有3發(fā)7.5 cm?Sprgr?Patr?34 Pak?40(高爆彈,適用于Pak?40)的彈藥箱
對于一個教育水平正常的后勤人員來說,他可以直接通過彈藥箱上的名稱判斷彈藥具體屬于什么火炮、應(yīng)該發(fā)送給什么部隊,炮彈是否同口徑對于這種工作毫無影響,除非整個后勤體系沒有一個人會德語。當(dāng)然德國后勤自然是懂德語的,也就不需要擔(dān)心這個問題。(吐槽:這也能累死后勤的話,那快遞物流行業(yè),郵局都別活了)
就算后勤完全不懂德語,也不懂按圖索驥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核對,他們也不會試圖靠火炮口徑區(qū)分彈藥——口徑差距只有幾毫米,整彈長度差距可是有幾十甚至上百毫米!更別提藥筒底緣直徑也不同,其差異遠大于火炮的口徑。以75 mm坦克/反坦克炮為例,7.5 cm?KwK?37的藥筒長242.1mm,底緣直徑91.7mm;7.5 cm?KwK?40的藥筒長495.1mm,底緣直徑111.5mm;7.5 cm?Pak?40的藥筒長718.1mm,底緣直徑100mm;7.5 cm?KwK?42的藥筒長632.1mm,底緣直徑123.2mm。不同藥筒之間的差距可比區(qū)區(qū)幾毫米的口徑大多了。
僅僅流于紙面、不落到實地是不少人的通病。軍事后勤本質(zhì)是一種物流體系,是一種將物品從一個地點運送到另一個需要這件物品的地點的體系,如果早在19世紀人們就可以將一封封大小完全一樣的信封寄到指定的人手中而不出錯,那么為什么20世紀的人做不到將大小不同的炮彈區(qū)分開并送到需要的部隊手中呢?為什么21世紀的人又會質(zhì)疑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