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許新人物志(上)—少年天才的快意人生

小爺?shù)臑哦臼前投刮秲旱?,要嘗嘗嗎?
無論是以哪種方式,少年總會長大。
但很少有人像許新這樣,一個轉(zhuǎn)身之間,就從少年到了老年。
進(jìn)唐冢,方才19,出唐冢,已近百歲
這是一個沒有青年和中年的人。
一出場,就是白發(fā)蒼蒼、孱弱無力的老者形象,雖然身懷絕技,但卻很難讓人想到,這曾經(jīng)是一位意氣風(fēng)發(fā)、跳脫不羈的天才少年。
或許只有那一頭凌亂的白發(fā),還在訴說著一碰就炸刺的小暴脾氣。
就是這這小暴脾氣,撩動過少女的心弦。

關(guān)于活在記憶里的少年許新,作者著重刻畫了三個方面:性格、天賦,以及和無根生結(jié)義的過程
還是先讓我們把時間撥回一九三幾年。
一、少年許新第一次出場:殺黃放
按照1944年許新繼承丹噬、進(jìn)唐冢不足20歲來算,一九三幾年的許新不過十歲出頭,卻張口就要除掉金鉤子黃放一行三人。
董昌都給驚了一下,真的是初生牛犢?。?/p>
論身手,他們兩個加起來也不敵一個黃放,但許新卻敢出此豪言,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孩子從小就是個混不吝的主,天不怕地不怕,這或許也是自身有實(shí)力的原因吧。
開始做戲以后,連董昌也不得不感嘆,這孩子來了唐門沒幾年,藏炁的功夫已然老練。
雖然我們從董昌對許新那句“造反了是吧”可以看出,這倆人是新老搭檔的組合。
董昌一個老手,帶許新一個新手,聯(lián)合做任務(wù),應(yīng)該已經(jīng)很熟悉彼此了。
但許新還是不斷的給到董昌驚喜,一次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一次就是這老練的藏炁功力。
要不說天才就是天才呢。

而正如唐秒興評價的那樣,許新不僅是個天才,還是個不拘一格的天才!
第一次不拘一格,就是要誅殺金鉤子黃放,得有理由?。?/strong>
許新直接拿錢顧董昌還是很讓人意外的,這孩子從小腦子就活泛。
但同時我們也看出,他腦子雖活,但其實(shí)把唐門的規(guī)矩卻看的很重,所以還非要董昌花錢顧他,你不顧我,我怎么去???
正是無根生說的那句:真聽話,我喜歡!

第二次不拘一格,就是答應(yīng)和無根生的交易,讓無根生救董昌。
這時候的董昌還在因門派之別硬撐,許新卻說你救我兄弟,我給你解藥,但我不用你救。
從這里其實(shí)就可以看出許新最后的選擇:
為了兄弟的性命可以不拘小節(jié),但絕不會為了自己就置唐門規(guī)矩于不顧。
所以,聰明、頑皮、頭腦靈活、不拘一格卻【聽話】,在許新的身上實(shí)現(xiàn)了完美融合。
所以當(dāng)無根生說你一肚子釘子別亂動的時候,他立馬躺平,也著實(shí)讓無根生意外了一把,誰能想到這么暴脾氣的小刺頭居然這么聽話呢。
反差萌,誰不能愛啊。

二、少年許新第二次出場:赴戰(zhàn)場
1940年,15歲的許新走向了戰(zhàn)場。
這一戰(zhàn)的核心目標(biāo),是忍頭,所有人的任務(wù)都是給大老爺制造機(jī)會,從外圍慢慢往里殺,而許新董昌楊烈的主要任務(wù)是守橋,不能殺的太深。
所以許新一開始很不爽,殺的都是小兵,不盡興啊。
然后就心愿達(dá)成了,碰上了熊孩子三人組。

這一場對戰(zhàn)中我們知道,能讓刺頭許新心服口服的好兄弟董昌,那也不是蓋的。
一身毒瘴天賦異稟,用出來不輸金光咒的強(qiáng)度。
相比之下,許新的毒障在董昌眼里等于沒開,幻身障也一樣,跟魂靈似的。
但許新的頭腦靈活再一次發(fā)揮了作用,留下了沾了炁毒的機(jī)關(guān)。

雖然在董昌看來,許新這種【啥都能來但啥都不精】的做法實(shí)在讓人無語。
但卻對應(yīng)了唐秒興對許新的介紹:不到20歲就掌握了除煉器之外的所有手段,還繼承了丹噬的天才!
所以在返回來看董昌這句話:啥都能來!
是1940年,說明許新可能不是19歲,而是15歲的手就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很多唐門的手段,很有可能就是除煉器和丹噬外的全部,只是還不夠精。
19歲的許新,已經(jīng)不只是掌握這么簡單了。
所以才能瞬間就繼承丹噬。
真的是天才??!

你說無根生眼睛怎么就這么毒,挑的的36人全是這種級別的天才,甚至他都沒跟許新正經(jīng)交過手,怎么看出來的?
真是服氣!
言歸正傳。
許新董昌哥倆忙活半天,最后讓楊烈截了胡,他們還得謝謝人家,真的是。
讓我們第一次見到了許新的小暴脾氣!
不得不說,楊大少爺是真能沉得住氣??!
我想許新氣的也是這一點(diǎn),明明是你撿了漏我們還得謝謝你!
不過這一戰(zhàn),許新董昌該謝的人,不只是楊烈,還有高英才。
要不是高英才及時出現(xiàn),他倆怕真的是要交代了,畢竟,馬上,就遇到了瑛太。
沒有高英才撐一下,他們等不到無根生和梁挺來。
沒有梁挺剛瑛太,他們誰也走不了。
無根生也得交代了。

由此可見,楊烈就是當(dāng)門長的料!
時間到了,說走就走,干脆利落。
所謂慈不掌兵。
任何時候保持絕對的理智,說一不二,是門長的必備素質(zhì)。
而選擇留下的許新董昌很明顯就是性情中人,為接受無根生的邀請埋下了伏筆。
當(dāng)然,當(dāng)下的現(xiàn)世報,就是二遇無根生。
如果他們和楊烈一起走了,就遇不到無根生了,命運(yùn)也將完全不同。
可惜沒有如果。
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yùn)吧。

其實(shí)立場不明這件事,真的不能完全怪許新、董昌。
如果是楊烈和無根生一起撤退的,我想他也不會趁無根生昏迷下殺手。
畢竟,這是抗日的戰(zhàn)場,彼此是剛剛一起對付過敵人的同胞,說啥也不能這時候因?yàn)殚T派之爭相互殘殺。
而且,我想即便是楊烈,也想知道,為什么全性會來參與這場大戰(zhàn)。
當(dāng)然,許新想知道的不只這些,甚至更迫切想知道的,是梁挺那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以及傳言中無根生讓全性里的刺頭都消停的原因,最有鼻子有眼兒的,就是吳曼居士悟道的事兒。
整個過程,都是許新在瘋狂輸出,連諷刺帶疑問,跟審犯人似的。
我想,許新董昌對無根生的改觀,就是從看到梁挺這里開始的。

再加上聽了無根生解釋吳曼的事兒,再反諸求己,反思自己為啥要救無根生。
導(dǎo)致對無根生全性妖人的單向判斷已然動搖。
隨后,又聽了無根生來參戰(zhàn)的過程和理由,對無根生“妖人”的單向認(rèn)知,基本全線崩盤。
一個全新的,更豐富立體的、亦正亦邪的無根生,取代了固有的印象。
更要命的是,之后,他們?nèi)搪牭搅藷o根生和高艮關(guān)于走什么道、執(zhí)什么德的談話。
親眼見證了無根生士怎么引導(dǎo)走上邪路的人歸正的,短短幾句話就點(diǎn)明了高艮的問題所在,避免了高艮誤入迷途。
許新、董昌也是修行人,他們知道這段對話對高艮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高艮在修行路上離自己的道更進(jìn)一步了。
這就直接導(dǎo)致無根生的形象又向“正”的一方傾斜了
至此,無根生在許新董昌心中的形象,從一個全性大魔頭,轉(zhuǎn)變成了一起抗戰(zhàn)的同胞、讓全性邪道人士走上正道的奇人、于修道之路上通透無比的人。

這是許新和董昌獨(dú)有的經(jīng)歷。
他們誰都不能告訴,所以也沒有人能懂,為什么他們最后會和無根生拜把子。
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第三次見面,他們會心照不宣的坐下來和無根生如老友一般攀談。
三、少年許新第三次出場:偶遇無根生
正如許新所說,他連自己怎么想的都不清楚,就那么和他談了起來,彷佛真是交往多年的舊相識。
所以,當(dāng)無根生說還是不知道二位叫什么時,許新雖然頓了一下,還是痛快的報了姓名。
至此,最后的心防徹底放下了。
而這時候的許新,不過十七八歲,但卻可以和40歲左右的無根生談笑風(fēng)生了。
一個人不受制于自己的年齡、身份等客觀存在,也不用外界的一切條件來限制自己,這種狀態(tài)就很像寶兒姐代替納森王和各國代表見面時候的場景。
不受任何人氣場、任何客觀的影響,而坦然自若。
這種王者氣質(zhì)一般的“主觀”上的獨(dú)立與自由,想必也是許新能瞬間繼承丹噬的原因吧。
忘年交就是這么來的吧,強(qiáng)者之間無界限。

這種沒有界限的感覺,甚至讓他們對無根生殺了三一門門長左若童的傳言,也只當(dāng)成了一個傳言來看。
我想,這時候的許新董昌是不相信無根生殺了左若童的,或者說,不相信他是單純的作惡而殺了左若童的。
就像他們覺得無根生不會殺張懷義。
如果他們相信無根生真的殺了左若童,而且是純惡意的,那無根生殺張懷義也不需要理由???
正邪勢不兩立,對上了就可以殺。
但許新和董昌都覺得,無根生有一種德行,這種德行下的無根生不會殺張懷義。
這種德行,就是修到之人在自己的道上所執(zhí)的德。
所以,在許新董昌眼里,無根生和他們是一樣的人,都在自己的道上走,有自己堅守的底線和原則。
只是他們走的是不同的道,所以執(zhí)的是不同的德。
但很顯然,通過之前親眼見證無根生抗日、梁挺身死、指點(diǎn)高艮,許新董昌明確的知道,無論無根生走的是什么道,他所執(zhí)的德都不是惡的,不是壞的,甚至是更通透、更超脫的一種德行。
這種通透和超脫,于修行之人,如遇溪流,如遇高山,如遇清風(fēng)朗月,沁人心脾。
這,就是他們天然的想要親近這個人的原因。
這,就是他們收到信會不自主的想要去赴約的原因。
高山流水遇知音。
這種可遇不可求的人生快事,錯過實(shí)在是可惜啊!
再加上許新董昌都是性情中人,基于他們對無根生不是惡人的信任,門派之間的虛名真的是不足掛齒了。

這封信要是楊烈收到了,絕對不會去。
情義是情義,規(guī)矩是規(guī)矩。
時間到了就是到了,不走還是唐門人嗎?
全性就是全性,既然是好人,想要做朋友,等你不是全性了再說。
所以,楊烈也不會收到這封信。
甚至,他的命運(yùn)里,根本就不會遇到無根生。
因?yàn)闀r間到了,他就走了。
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如果。
所以,遇到無根生、救下無根生、收到信、赴約,這就是許新董昌的命。
如果他們到點(diǎn)走了,就不會遇到無根生。
如果他們把無根生教給抗日隊伍,就不會明白無根生的德行、改變對無根生看法。
如果再遇無根生沒有告訴他名字,就不會收到信。
如果沒有去赴約,就沒有結(jié)義的事兒……
但,每一個轉(zhuǎn)折點(diǎn),他們都做出了拐向無根生的那個選擇。
性格決定命運(yùn),在這哥倆的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同理,我們可以推斷,其余的33人也是一樣的,志趣相投的性情中人。
所以,對于這一場結(jié)義,許新的評價是,入口一線喉,胸中一團(tuán)火,至今尚有余溫。
悠忽數(shù)十載,依然無法忘懷。

人這一生,巔峰體驗(yàn)的機(jī)會并不多,所以人們才會拼勁全力的去追求。
對于有的人,是站在權(quán)利巔峰的那一刻。
有的人,是掌握無盡財富的那一刻。
有的人,是擁佳人入懷的那一刻。
雖然不一而足,但總結(jié)下來,逃不出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36人的結(jié)義,就是巔峰版的他鄉(xiāng)遇故知,一遇還是36個。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這里只有,酒和朋友。
還有少女被撩動的心弦。

四、少年許新第四次出場:收信赴約
收到信后赴約,到通天谷這部分,許新的戲份并不多,但作者還是全力凸顯了許新的性格——一碰就炸刺的小暴脾氣。
這個評價還是借由魏淑芬的口說出來的:家里最好養(yǎng)個小刺頭,一碰就炸毛的那種……
然后作者把鏡頭給到了打鬧的許新。
這時候我們再返回來看一出場就不斷加戲的魏淑芬,以及無根生那句:淑芬你平時話不多呀,今天是怎么了。
我們才知道,原來是一見鐘情啊。
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意人生的時刻嗎?
可惜啊,也就到此為止了。
許新的少年時代,或者說,青中年時代,都要到此結(jié)束了。
很快,他就要老了。

之后在通天谷發(fā)生事情,許新沒有再講。
我們所知道的許新,就是他們回到唐門,被作為唐門叛逆捉拿的時刻了。
五、少年許新第五次出場:捉拿叛逆
這個過程中許新就和董昌體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性格:
許新想要辯駁,就像他曾經(jīng)出主意和董昌相互雇傭殺黃放一樣,想要在不壞規(guī)矩的情況下找到解法。
因?yàn)樵谒睦?,他們真的沒有打算壞規(guī)矩,也沒有壞規(guī)矩。
但董昌明白,這次不同。
大是大非面前,規(guī)矩?zé)o效。
殺黃放,是對的事情,即便沒有相互雇傭,壞了規(guī)矩也無妨。
就像唐門最后透天窟窿的十人對決,接受其他門派的幫助,是壞規(guī)矩的,但為了正義,一切皆可原諒。
結(jié)義無根生,是錯的事情,沒壞規(guī)矩,也是錯。
有些事情,規(guī)矩管得了。
有些事情,規(guī)矩管不了。
結(jié)義無根生,就是一件超出了規(guī)矩范圍的事。

就像老門長說的,非常時刻,必須表明立場,要么結(jié)盟,要么背盟,容不得半點(diǎn)曖昧。
引發(fā)內(nèi)斗的千古罪名,誰都擔(dān)待不起。
或許未來會有一個能包容各種立場的清平時代,那也是我們現(xiàn)在付出代價才能換來的。
這代價就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
選吧,他們還是我們。
這就是時代的力量。
每個人都不過是時代的一粒沙,微不足道。
但時代河流的走向,就是一粒一粒沙積累成的河道所決定的。
想要把時代導(dǎo)向想要的方向,每一粒沙都要付出代價。
每一粒沙的所選擇的站位,都有可能成為決定歷史走向的決定性因素。
而現(xiàn)在,到了許新董昌這兩粒沙站位的時刻。

這兩個人的性格都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
許新,靈活聰慧,卻聽話。
董昌,赤城穩(wěn)重,卻執(zhí)拗。
所以,不拘一格的許新,嘴上總是說不管規(guī)矩的人,最終選擇了規(guī)矩,選擇了大義。
老成持重的董昌,最終選擇了本心,選擇了情義。
沒有對錯,只是選擇罷了。
而每個選擇都有代價。
許新的代價就是活,帶著后悔,歉疚,鄙視,痛苦,暗無天日的活下去。
董昌的代價就是死,帶著無悔,坦誠,世人的不解,和逆徒之名,恥辱的死去。
沒有高下之分,活著不一定比死了好。
許新選擇活,也并不是因?yàn)榕滤馈?/p>
他們,都只是選擇了自己道罷了。
所以董昌說,三十三弟,你是你,我是我。

所以選擇了活下去的許新,價值觀和信念都沒有崩塌,主觀上依然是自洽的,不然他也掌握不了丹噬。
而且是瞬間掌握,楊烈勸他不要害怕、雖危險卻不是絕對不可能的。
話剛說完,許新接了一句,楊少爺,你真厲害。
然后,就成了。
不用打坐,不用入定,不用準(zhǔn)備。
瞬間行炁,一下就煉出來了。
一句話,七八個個字的時間,就成了。
比七步成詩還快!
這速度,這效率,這天賦,這能力,百年難遇??!
把現(xiàn)場包括門長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給震驚了!
也由此可見,此時的許新,內(nèi)心一片清明,生死看淡。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但許新說,他是真的后悔與三十六人結(jié)義了。
又是為什么呢?
下期,老年許新,重見天日。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