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xiāng)的方言
所謂“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其中就包括語言的差異。語言是人們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方言是語言中的一個很大的組成部分。

我家鄉(xiāng)在四川靠近貴州和云南的地方,距網(wǎng)紅打卡地雞鳴三省大橋有七八十里地。早上、中午、晚上,在我家鄉(xiāng),說早上就說“早神”,說中午叫少午,說晚上叫“瓦西”。

本人以前到過上海、浙江等地,浙江不少地方,鄰近村的語言與本村語言都有不少差異。外地人聽他們當(dāng)?shù)厝苏f話,真有點像聽外語,你要是與他們溝通點什么東西,需要費一番口舌,邊說邊帶手勢,你還不一定聽得明白。對方聽你說話,也是云里霧里的。

在我們四川,雖然全省很大,但絕大部分語言差不多,語音語調(diào)上有些區(qū)別。四川話就是巴蜀方言,屬于漢語西南官話。其實四川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一種語言,說慢一些,是很好懂的。但總有一些四川人說話比較快,外省與四川地域相差太遠的,在一起說話會有語言障礙。這是不可避免的。重慶原屬四川,都說四川話,云南、貴州及與四川、重慶相鄰的湖北、湖南的一些地區(qū),還有廣西的桂林、柳州,口音也是差不多的。這些地方說的都是西南官話。

我老家所處的地方,沒有什么廠礦企業(yè),山清水秀的,所以環(huán)境沒受到污染。那里靠近貴州畢節(jié)市和云南昭通市,三省相距不遠之地,因此語言習(xí)慣都大同小異,本地方言都差不多。說吃早飯、吃晚飯的說法沒什么變化,但說吃午飯叫吃少(讀作多少的少)午,晚上10點過吃飯叫吃夜宵。

本人記得剛到北方上大學(xué)時,說一口夾生的普通話,一大半都是四川口音,被北方同學(xué)戲稱為“川普”。以前說話也比較快,有時候難免引起誤會。記得有一次到校門口的超市去買洗衣粉,售貨員竟把我說的“買洗衣粉”聽成了“買媳婦兒”,說你這個同學(xué)怎么買媳婦兒跑到超市來了,弄得我和周圍的人一陣好笑,解釋了好一會,對方才弄明白。

有句玩笑話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四川人說“你是個傻子”叫“你是個瓜娃子”,或叫“哈兒”。前些年有個電視劇叫《哈兒司令》,主角原型就是叫范紹曾的將軍,范紹增是四川大竹縣人,年輕時候人稱范哈兒。四川人說聊天叫擺龍門陣;說“弄得你好尷尬”叫“弄得你瓜兮兮的”;說“你這人不愛說話”叫“你這人不愛開腔”。

記得剛到北方上大學(xué)時,有一次與一位老鄉(xiāng)去參加校外的一個沙龍,大家都爭相發(fā)言,但老鄉(xiāng)卻一言不發(fā),主持活動的人對我說,你老鄉(xiāng)有些靦腆,我當(dāng)時脫口而出:“他就是這樣,不愛開腔。”這時現(xiàn)場許多人都嚇一跳,說“開什么槍”。他們把“開腔”聽成了“開槍”,經(jīng)我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

后來因同學(xué)中大多數(shù)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就向他們學(xué)習(xí),慢慢地,我的“川普”才接近了真正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