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王漫談4: 魔導書-曾經的超主流
「魔導書」是游戲王REDU/801卡包首次收錄的魔法師族主題卡組,以「魔導書」魔法卡進行展開。
不過,在此之前OCG中已有一些包含「魔導書」字樣的卡,且注音相同,它們也成為「魔導書」字段的成員。

“魔導書”(spellbook)的概念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魔法師或者祭司都擁有魔導書,而魔法書是指單一記載一個特定魔法的媒介。OCG遵循了這一設定,所有的「魔導書」都只有1個效果(部分魔導書擁有分支選擇,但也只算作1個效果),且同名的魔導書1回合只能發(fā)動1張。
最初的魔導書之中,最為強力的兩本是「奧義」和「死靈」。前者可檢索卡組中任意魔導書,且怪獸也在檢索范圍內(「魔導書士 巴特爾」);后者的速攻干擾、不取對象除外效果靈活,但消耗墓地資源,要注意使用時機。

魔導書的世界核心是「魔導書院 拉邁松」,擁有回收墓地魔導書的能力,與「魔法都市 恩底彌翁」對應;另一個重要部件「魔導書廊 埃圖瓦特」,可強化魔導士戰(zhàn)力,復數張留場加成可觀。這兩張卡被對方效果破壞時均能觸發(fā)遺言效果。

儲藏魔導書的「魔導書庫 蘇雷」與「魔導書庫 克瑞森」象征太陽與月亮。它們的TCG名分別是"Heliosphere"和"Crescent",指“日光層”和“新月”。

「魔導」怪獸以22張塔羅牌為設計靈感,效果怪獸均以“魔導X士”命名。第八期超量時代,魔導的最上級怪獸也是超量:「魔導法皇 海隆」和「魔導皇圣 特莉絲」。這兩張卡分別是R7和R5,但魔導卡組基本沒有變星能力,要出他們兩位很難。

對應法皇和皇圣階級的上級怪獸是Lv7的「魔道法士 朱諾」和Lv5的「魔導皇士 安普爾」。法士擁有便捷的特召能力和穩(wěn)定的炸場能力,以它為核心組建“朱諾beat”卡組;皇士的NTR效果比較微妙,還是上級怪獸,基本不會被投入。

②:1回合1次,從自己的手卡·墓地把1張「魔導書」魔法卡除外,以場上1張卡為對象才能發(fā)動。那張卡破壞。
而魔導書系列的故事?lián)斒勤な康某砷L?!改Щ?馬特」(英文Fool of Prophecy,來自塔羅牌“愚者”)閱讀「創(chuàng)造之魔導書」后黑化,變身「魔導冥士 拉莫爾」(英文Reaper of Prophecy,來自塔羅牌“死神”)。

冥士在墓地魔導書資源越多時能力越強,當時也有以冥士為核心的魔導書卡組。

魔導書卡組自登場起,一直徘徊在競技邊緣,屬于有趣但系統(tǒng)冗雜、壓制力不強的主題。到了804,一張「魔導書的神判」徹底改變了魔導書卡組,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OCG的歷史進程。這張卡以法皇、皇圣復活死去的冥士為卡圖,但效果是全卡池罕見的大量抽卡,且還附帶特殊召喚魔法師族怪獸,不局限于「魔導」本家。魔導卡組檢索能力強,很容易就能把神判從卡組加入手卡。一旦神判發(fā)動成功,通常最少也能抽三張卡+特召「升靈術師 奘玄」等控場物。

神判讓魔導從二線卡組迅速崛起為超主流卡組,與「征龍」并駕齊驅,是為“用一張假卡對敵八張假卡”。這張卡OCG初登場的罕貴度是N,登陸TCG時直接升為SCR——這個強度,給個GHR也不過分。
為了應對神判,許多玩家在副卡組投入「小丑與鎖鳥」。但神判可檢索,鎖鳥只能硬抽,并不能強力針對。
2013年游戲王世界大賽,總決賽不出意料地是「征龍」與「魔導」對戰(zhàn)。最終「征龍」玩家憑借「超再生能力」連勝兩局贏得比賽,其實也是情理之中,「征龍」將墓地、卡組“手札化”的特性,比魔導靠一張大腿卡盤活更加強大;但決賽中魔導玩家發(fā)動書廊、通召月讀命等魂操作,輸得也不狼狽。同年9月,神判與四小征龍同時禁止,四大征龍也隨后禁止,征龍魔導時代落幕。

話題轉回冥士,復活后的冥士變身「魔導天士 杜勒蒙德」(英文World of Prophecy,來自塔羅牌“世界”),算是魔導卡組真正的大哥,擁有特召后回收「魔導書」、展示手卡四種類「魔導書」直接炸全場的效果,也出現了以天士為核心的魔導書卡組。但在「魔導書的神判」被禁止后,魔導很難再掀起風浪,直到新書「冰火之魔導書」出現,魔導開始成為外掛小系統(tǒng)。

link時代,魔導系列迎來兩張新卡:「魔導耀士 破曉者」和「魔導原典 克勞利」。前者明顯neta「魔導戰(zhàn)士 破壞者」,后者則是「召喚師 阿萊斯特」被封印的形態(tài)。阿萊斯特和克勞利都取自英國神秘學者Aleister Crowley,他是20世紀最著名的通靈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