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自己寫曲子,不就不用讀譜子了嘛


作者:怠心客
封面:《PATLABOR TV+NEW OVA 20th ANNIVERSARY PATLABOR THE MUSIC SET-3》
上期:川井憲次談動畫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甘為配樂匠,不做藝術(shù)家

在押井守的另一部名作《機動警察 PATLABOR》中,川井憲次先后擔(dān)任了劇場版和 TV 動畫的音樂。
1989 年上映的劇場版《機動警察 PATLABOR the Movie》音樂的要點,是鋼鼓。在前一年,川井和押井合作的短片動畫《迷宮物件 File538》里,川井使用了雅馬哈 DX7 的鋼鼓音色。押井聽了非常中意那種金屬的柔和音色,就要求在《機動警察》里“務(wù)必也要用那種感覺”。可是電子模擬的音色好說,電影里要用的卻是真實的樂器,川井心想,恐怕不會那么容易弄到鋼鼓。偏巧,他租用了一次雅馬哈 Epicurus 錄音室,里面就有一臺鋼鼓。他感到非常幸運,就滿懷感激之情用上了。

要說《迷宮物件 File538》為什么會用到鋼鼓的音色,那是因為當(dāng)時出了許多 Drum Machine。川井調(diào)整音調(diào),玩弄這些機器,偶爾就會弄出感覺很好的聲音。像這樣從器材的聲音中獲得靈感的曲子還有很多。以前不像現(xiàn)在有這么豐富的音源,所以必須自己花費心思制作音色。
過耳難忘的聲音,也是川井音樂的特色之一。他時不時會從聲音中構(gòu)思出樂曲。但是,要具體解釋自己是怎么思考想象聲音的,卻非常困難。
比如說,在戰(zhàn)斗場景里,重要的是讓觀眾情緒高漲。那么川井就會想象該怎么做才能提升觀眾的情緒,在腦海中涌現(xiàn)聲音的印象。如果換做電影,他能事先看到畫面,就可以對照打戲動作修改音樂,調(diào)整拍子和節(jié)奏,用盡各種手段讓音樂配合畫面,所以用聲音來演出就比較容易了。
但是,不管是真人還是電影,對音樂的需求都是一樣的。川井從來不會在乎自己負責(zé)的作品是給成年人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有人覺得既然觀眾是小朋友,就應(yīng)該寫得像童謠一樣。但川井嗤之以鼻,認為那是大人的誤會,就算是小朋友也懂樂曲的優(yōu)劣。所以,他認為,不管對象是誰,都必須做出像模像樣的東西。不過,作為演出手法,要體現(xiàn)孩子氣的時候,他當(dāng)然也會寫出童謠一樣簡單的旋律。

在川井看來,無論是動畫還是真人,音樂所處的立場都非常重要。比如說,在悲傷的場景,必然會放悲傷的音樂,這是“貼近畫面的音樂用法”。而反過來,像是《暴坊將軍》的戰(zhàn)斗場景一定會放歌,又像是《攻殼機動隊》的那首主題曲,是“貼近觀眾的音樂用法”。在用這種方法使用音樂的時候,音樂就不能溶化到場景里去。
音樂在作品中會怎樣使用,是創(chuàng)作音樂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是貼近畫面的,就需要淺顯地、直接地表現(xiàn);而要是音樂和畫面保持距離,則必須從截然不同的視角制作音樂。
音樂的立場會給觀眾的印象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控制立場的卻不是作曲家,而是監(jiān)督的想法。令川井頭疼的是,他時不時會收到“請給這部作品配上《攻殼機動隊》一樣的音樂”之類的要求。提出這種要求的監(jiān)督,可能對畫面和音樂的位置缺少明確的認知,川井就會向監(jiān)督解釋:想要直接表現(xiàn)的地方不能配《攻殼機動隊》那樣的音樂。監(jiān)督們也大多都能理解。

實際上,川井本人也不是很確信自己的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只是根據(jù)長年積累的經(jīng)驗,形成了這種漠然的想法。
在川井看來,制作原聲帶的樂趣,來自畫面和音樂完美結(jié)合時那種至高無上的快感,會讓他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自己為這部作品寫出音樂真是太好了。
若是真人作品,川井可以搶先觀眾一步,在 IMAGICA 或者東京現(xiàn)像所觀看 0 號試映。但是 TV 動畫和引進電影可能會沒有去試映的時間,他往往要到作品播出時,才和其他觀眾一起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在看自己參與的作品時,他也會關(guān)注畫面和音樂的結(jié)合度。
如果是電影,音樂會照著他和導(dǎo)演最初開會的結(jié)論貼進畫面,不過偶爾也會讓川井感到大吃一驚:“還有這種用法!”或者“雖然用的地方和原定的不一樣,但是比原定的好多了。”這讓他感到非常受教。
而 TV 連續(xù)劇和 TV 動畫,就偶爾會出現(xiàn)“這里少了一拍好嗎!”之類的情景了。這完全取決于剪輯的技術(shù)和審美,說句得罪人的話,川井有時看了播出會大失所望。所以,為了方便音樂銜接,他最近交貨時會附上剪輯用的 stem 文件。


在作曲時,川井憲次會先解讀音樂需求單,在腦海中想象樂曲;然后使用 MOTU Digital Performer 10 軟件,彈著鍵盤或者吉他構(gòu)思旋律;再給旋律編曲錄音。錄音時,他會從 Avid Pro Tools 獲取時間碼,再通過混音臺錄到 Pro Tools 里。軟件合成器的聲音也全都是先過一遍混音臺再錄音的。至于理由,很簡單:他一直都是這么干的,事到如今也不好改。而且,說實話,他也分不清這么做和用 DP10 Bounce 錄下的音有什么區(qū)別,哪個好哪個壞。既然如此,那不如用自己更順手的方法來做。
編曲工作也完全是川井一個人用 DP10 進行的。如果接下來要換成真實樂器,他會做到可以在一定程度模擬真實樂器演奏的狀態(tài),帶著硬盤去錄音室。
川井的演奏團隊班底基本固定,都是他自己選擇的老戰(zhàn)友。他選擇樂手的標(biāo)準(zhǔn),是精通多個流派音樂的人為主。而吉他往往是他自己演奏。
驚人的是,川井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學(xué)理工的,只是因為喜歡吉他所以才走上了音樂之路,從來沒系統(tǒng)學(xué)過音樂。當(dāng)年的他,既不懂理論也不懂和聲,也做不到看了譜子當(dāng)場就能彈,而且還討厭練習(xí)。他心想,只要自己寫曲子,不就不用讀譜子了嗎?于是開始自己作曲,結(jié)果機緣巧合之下,竟走到了今天這步。

開始配樂之后,川井不得不創(chuàng)作各種風(fēng)格的樂曲。他每次都是臨陣磨槍,客戶讓他寫爵士,他就去聽爵士;客戶想要用弦樂,他就憑著感覺寫弦樂。所以,樂手經(jīng)常會來問他:“這個音和和弦差半音,能行嗎?”這在理論上可能是個忌諱,但川井覺得發(fā)出來的音就是一切,就回答:“應(yīng)該沒問題吧?!睍r間長了,反復(fù)臨陣磨槍,也變成自己的東西了。就算一開始什么都不會,每次挑戰(zhàn)新的東西,也都能學(xué)到新東西。
要說受到影響的作曲家,川井說,自己一直很喜歡 Burt Bacharach,所以也受到了他的音樂的影響。直到現(xiàn)在,川井都想要成為像 Bacharach 一樣能寫出有陰濕一面的作曲家。
如今的川井,一年的日程被排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甚至有時候不留神就有 4 部作品要同時進行。他每次都要絞盡腦汁完成工作,完成之后就感覺身體被掏空,再也寫不出來了??墒呛竺孢€是會有新的工作等著他。
在這種處境下,川井好比身處心理壓力的風(fēng)暴之中。特別是當(dāng)客戶要求修改的時候,他就會夜不能寐。就在接受采訪的前不久,他負責(zé)音樂的一部舞臺劇,就一直到上演前都在反復(fù)修改。眼看兩天后就開始上演了,客戶還給他打電話:“這里請刪掉兩個小節(jié)?!?/p>
電影也是一樣,有的導(dǎo)演直到最后一刻還在剪輯,每次一有變動就要讓他改音樂。如果是能修改文件解決的問題還好說,修不過來的地方還得重新錄音。
日本國內(nèi)的作品預(yù)算有限,所以不會這么反復(fù)改。但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作品要過審,樂曲時長都會變,就很難做了。
川井基本上沒休過假。壓力大的時候,就喝著酒看綜藝節(jié)目放松。他說,藝術(shù)家一年不會寫幾百首曲子,可以對每一首作品深思熟慮。而他們職業(yè)作家是以速度取勝,和藝術(shù)家大不相同。想成為哪一種作曲家,是個人的自由。就算跟他說“那你也去當(dāng)藝術(shù)家不就行了”,他也當(dāng)不來。讓他出個人專輯,他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好。還是接單按需求寫曲子,更合他的性子。


從川井憲次作曲出道的 1986 年到現(xiàn)在,音樂器材不斷進化,他作曲的方法論也會隨之改變。特別是 Pro Tools 的登場,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樂曲可以反復(fù)調(diào)整了。
如今,川井使用的器材中,軟件合成器和硬件合成器大約各占一半,各有用途,比如說軟件合成器適合樂隊系音樂,模擬真實樂器則是 E-Mu 更方便。其中必不可少的是 Studio Electronics 的 Midimini,川井非常中意這款合成器的貝司聲粗細,認為在各種場合都非常合適。另外,Roland Integra-7、Korg M1R、E-Mu E4XT Ultra 等也都是川井常用的硬件合成器。
喜歡器材的川井,對新器材和音色也都有興趣。不過,最近的軟件合成器實在太多,讓他覺得追不過來。他現(xiàn)在用的最新的器材,是 Mellotron M4000D Rack。有人向他力推這款合成器,剛好 NHK 的晨間劇《萬?!废胗?Mellotron,他就買了來,不過也只在這部作品里用過而已。

使用什么樂器和器材,要看作品給出的預(yù)算,但是,考慮到泛音等要素,只要能用真實樂器,川井還是想要盡可能用真實樂器。弦樂更是百分之百真實錄音。
雖然川井自稱是職業(yè)作家而非藝術(shù)家,但是他也有自己喜歡的音樂、自己覺得舒服的音樂。如樂句、還有弦的動作之類,懂的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在不影響目的的范圍里,他會盡量裝滿這種音樂,就像有人吃什么都要倒醬油一樣??蛻艨赡苡X得他這么做多余,但也不會向他提意見,所以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樂趣和滿足而這么做。畢竟,配樂一天要寫三四首,沒有工夫反復(fù)推敲,所以即使在短時間內(nèi),他也要塞進去自己喜歡的樂句。這也是他判斷樂曲完成度的基準(zhǔn)。
而被問起對未來的打算時,如今已經(jīng) 62 歲的川井回答,他本以為過了 60 歲工作也會減少,但事實并非如此,讓他非常感激?,F(xiàn)在優(yōu)秀的年輕作曲家也層出不窮,所以他接下來的課題,就是要怎樣讓自己的事業(yè)“軟著陸”了。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f77f8c8c68f14054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