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雪舟等楊,月在中天云在山

應永二十七年(1420年),雪舟出生于備中國赤濱,別名等楊。雪舟自幼在寶福寺出家,傳說身為小沙彌的雪舟因為沉溺繪畫而耽誤了僧職的功課,師父將他綁在本堂的立柱上作為懲罰。年幼的雪舟又冷又餓,忍不住抽泣流淚,不知不覺用腳趾沾著掉落的淚水畫了一只老鼠。師父經過的時候看到雪舟腳邊有只老鼠,趕緊過來驅趕,沒想到卻原來是地板上的畫作,鬧了一個笑話。

雪舟十六歲的時候進入京都相國寺修行。相國寺是室町時代京都五山的本陣,負責全國禪宗寺院主持的任免與寺社的廢立,匯集了各地禪宗優(yōu)秀的僧人,其中也有赫赫有名的繪畫高手,譬如天章周文。
天章周文是日本室町時代的僧職畫師,表字周文,法號天章,畫號越溪,師承如拙,是日本水墨畫的重要奠基人。雪舟在天章周文等知名畫師的指點浸潤下,繪畫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相國寺如魚得水,逐漸成長為五山僧俗當中出類拔萃的知名畫師。

雪舟進入相國寺十幾年后,偶然得到了元代僧人楚石梵琦的墨寶——寫有“雪舟”兩個大字的條幅。而后又從前輩僧人龍崗真圭那里聽取了著名的“雪舟二字說”:夫雪者遍周闔世界,表里純凈,如玉壺之不受一塵也;似舟之泛泛于水,以南以北以東以西,恒動弗止,杙而維之,亦靜也。譬之一心,雪之純凈而不塵者,心真如之體也;舟之恒動亦靜者,心生滅之用也。
雪舟得此教導,開悟“雪之純凈,舟之恒動”的禪理,日日揣摩,感慨不已,日后便以雪舟自稱。
雪舟在相國寺的僧職一直只是地位低下的知客僧。畢竟仰仗朝廷貴胄,講求出身高下的五山叢林對來自備中荒野的一介草民是不會有所高看的。即便雪舟的師傅周文,在相國寺也不過只是都監(jiān)而已。雪舟潛心鉆研繪畫技藝,日子雖然談不上豐裕,卻也少有波瀾。

只是,當時的京都已是陰霾密布。偌大的都城,再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足利尊氏開創(chuàng)的室町幕府,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根基不穩(wěn)的雙頭政治格局。文和二年(1352年),足利尊氏搞死了自己的弟弟足利直義,結束了掀動全國的觀應之擾亂,將設立在京都的武家幕府交給了長子足利義詮,然后又派次子足利基氏鎮(zhèn)守鐮倉,稱為鐮倉公方。應永二十三年(1416年)鐮倉公方的山內、犬懸兩上杉因為輪替關東管領引發(fā)的矛盾,又導致了上杉禪秀之亂。
正長元年(1428年)將軍足利義持去世,子嗣斷絕,其出家為僧的弟弟還俗繼任為六代將軍足利義教。鐮倉公方足利持氏對此大為不滿,引發(fā)永享之亂,鐮倉公方滅亡。此后,幕府中央的權力便逐漸旁落到以三管四職為代表的地方豪強手中,各方門閥盡皆兵強馬壯,相互之間頗欲一較高下。
九代將軍足利義政長期沒有子嗣,于是在管領細川勝元、畠山政長建議下,立弟弟足利義視為后繼。誰知不久足利義政又有了兒子,起名義尚。這么一來,究竟選擇義視還是義尚作為后任將軍,幕府內部分裂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陣營,戰(zhàn)亂眼看一觸即發(fā)。
京都古城如熱湯鼎沸,西國周防卻是別有洞天。當時幕府政局混亂,與明朝的堪合貿易落到了周防的大內和畿內的細川手里。大內教弘領有周防、長門、筑前、豐前四國,物阜民豐,國家安泰。教弘本人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于和歌一道頗有研究,對待各地蜂擁而來的文化名人也極為敬重,一時間周防當?shù)厝嘿t備至,興盛無比。
五山諸寺當中出身周防的學問僧以桂庵玄樹為代表,眾多禪僧與雪舟皆有來往。通過周防僧的介紹,雪舟決心趨吉避害,離開京都前往周防。寬正三年(1462年),雪舟踏足周防山口,受到了大內教弘之子大內政弘的熱烈歡迎。大內政弘仰慕雪舟在京都的名聲,打算為他建造宅邸。雪舟拒絕了大內的好意,只求一間茅舍安身,這間茅舍后來被命名為“云谷庵”。
遷居周防山口,除了大內氏的盛情款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防乃幕府與明朝堪合貿易的出發(fā)地,搭乘遣明船便能訪問明國,遍歷壯美山川,尋訪書畫達人,一償自己精進畫藝的夙愿。
足利義滿統(tǒng)一日本以后,于應永八年(1401年)派遣使臣前往南京,致書建文皇帝請求恢復邦交。應永十一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允許日本以朝貢方式與明貿易,規(guī)定堪合之制。此后室町幕府與大明之間的堪合貿易時間持續(xù)百年以上,是隋唐之后兩國間再一次的友好交流時期。
與明朝的堪合貿易起初由幕府經營,后來將軍勢衰,幕府財政緊張,已無力單獨承擔遣明船的派遣費用。于是,貿易的權利落到了大內、細川兩位守護大名的手里,幕府與大內、細川兩家共同組織船隊,貿易所得由三方瓜分。大內控制的周防、長門四國正是日本本州島的最西端,遣明船的出發(fā)地便落在了周防。雪舟預備搭乘的遣明船,其正使天與清啟乘坐幕府名下的和泉丸,副使居座壽敬乘坐細川家的宮丸,雪舟的友人桂庵玄樹作為周防派遣的副使乘坐大內家的寺丸。
正當船隊整裝待發(fā)之際,京都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件。
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八日,畠山政長的管領職位被罷免,斯波義廉繼任為新一任管領。十五日,細川勝元、細川成之、京極持清等共同前往二條御所,向將軍足利義政請愿。山名宗全、畠山義就聞訊,召集兵將,責問細川勝元逼迫幕府之罪。
十七日,畠山政長毀家棄業(yè),率領人馬前往御靈神社布陣,京極持清、細川勝元同往助陣。十九日,畠山義就、山名宗全合攻御靈神社,畠山政長敗北,改變日本歷史走向的應仁之亂就此發(fā)端。千年古都叫戰(zhàn)火蹂躪,流水波赤血,白骨如亂麻。
足利和細川皆陷于戰(zhàn)亂脫身不得,周防的大內此刻尚未涉身其中。大內氏的遣明船寺丸于當年五月按時出發(fā),雪舟跟隨遣明副使桂庵玄樹一道踏海破浪,前往明國。大內政弘送走寺丸以后,于五月十日率三萬西國大軍上洛,在七月二十日抵達兵庫,加入了京都的混戰(zhàn)。
雪舟搭乘的寺丸于應仁元年五月末抵達大明的浙江寧波。他在寧波盤桓大約一年,暢游了位列禪宗五山之寧波太白山的天童寺。天童寺是日本鐮倉時代曹洞宗開山祖師希玄道元渡海赴宋研習佛法,開悟得證的所在,在日本聲譽卓著。天童寺主持頗為欣賞雪舟千里游學的勇氣,授予他“天童寺禪班第一座”的榮譽稱號。雪舟對此很是感激,后來的畫作上多次留下天童第一座的款識以作自夸。
第二年六月,雪舟取道杭州,鎮(zhèn)江,南京,一路北上,到達大明的都城北京。他于路細心揣摩中土的風土人情,結交文士騷客,鑒習古代繪卷,繪畫技藝突飛猛進,成就非凡。
抵達北京以后,雪舟同樣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文壇中人,并受當時的禮部尚書之托,為禮部中堂繪制壁畫。壁畫完成,禮部尚書請來著名的詩人、書法家詹僖來題寫褒詞。
詹僖,字仲和,號鐵冠道人。學書師從王右軍,趙子昂。詹僖與雪舟之間有深厚的友誼,相傳雪舟曾作畫《富士清見寺圖》,畫作內容是在三保松原遠望富士山。雪舟給詹僖說了三保松原流傳的天女羽衣傳說:天女流連三保松原的景色,脫下羽衣掛在松枝。漁夫發(fā)現(xiàn)以后偷藏了羽衣,天女唯有歌哉舞哉,這才飄渺而去。
詹僖聽完天女的故事,當場在雪舟畫作上題詩一首:
巨幛棱層鎮(zhèn)海涯,扶??白魃咸焯?。
嚴寒大月常留晝,勢似菁蓮直遏氐。
名剎云連清建古,虛堂塵遠老禪西。
乘風吾欲動游去,特到松原竊羽衣。
應仁三年(1469年)二月,雪舟告別大明,回返日本。即將啟程時,寧波友人徐璉吟誦了一首《送歸國詩》贈予雪舟。
家住蓬萊弱水灣,豐姿瀟灑出塵寰。
久聞詞賦超方外,剩有丹青落世間。
鷲嶺千層飛錫去,鯨波萬里踏杯還。
懸知別后相思處,月在中天云在山。
回到日本,京畿一帶戰(zhàn)火依舊,毫無休止的跡象。雪舟因此云游四方,遍訪諸國,其足跡自九州始,而北行至出羽。長年冶游,深切體會中日兩國風物人情的異同,雪舟的畫技再次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在中國山水畫的基礎上融匯了院體的雅致,文人的清新,禪宗的瀟逸,和風的柔美,開創(chuàng)日本自己的水墨流派。雪舟由此也成為了日本水墨畫的開山鼻祖。
文明十八年(1486年),雪舟重回周防云谷庵,著手繪制其畢生心血之作《四季山水圖長卷》。這幅畫作寬40厘米,全長17.9米,堪稱雪舟巔峰之作,集成了他一生畫藝的精髓。


永正三年(1506年),雪舟以八十七歲高齡坐化于石見的大喜庵。死后,因其出色的繪畫技藝,而被后世日本譽為“古今之畫圣”。
(番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