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古代文學史完整筆記袁行霈版(精編版)第七編:明代文學

2021-02-03 09:20 作者:朝顏晚扶桑  | 我要投稿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第一章 明代詩歌

名詞解釋 ??????臺閣體

1. 臺閣體是明代前期出現(xiàn)的一個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楊士奇、楊溥、楊榮,他們都是臺閣重臣。

2. 其創(chuàng)作內(nèi)容均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旨,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這種文風壟斷了當時的文壇。

童心說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贄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tǒng)、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和評價的最高準則。

2.針對前后七子的復古理論,提出了他的文學進化論觀點。

3.他高度評價小說戲曲的價值地位。

李贄的這些思想是制約整個晚明文學革新的重要杠桿。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學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稱為“公安派”。袁宏道最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號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獨抒性靈”來反擊文學領域中理學對個人靈魂的束縛。袁宏道認為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3.他們的詩歌脫離“理”的束縛能夠自由地抒發(fā)個人真實性情和表現(xiàn)個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詩人的藝術獨創(chuàng)特征。尋找以獨創(chuàng)的精神表現(xiàn)個人真情實感這一文學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 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時,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散文家,極力反對前后七子的模擬主張,認為不一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特別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們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由于宗唐擬宋,所以被稱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歸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為他們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稱。他們深受李贄“童心說”的影響,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袁宏道《敘小修詩》)。強調文學情感的真實性,反對虛偽。認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必擬古,應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真情實感??傊?,強調真實與變化是公安派理論的核心。

第三章 《三國演義》

試述《三國演義》虛實相間的藝術觀念和寫作技法: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在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就是正確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創(chuàng)造的關系問題。

一.《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七分實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書記載的真實情況來設計和組織安排的,從而給人以基本的歷史真實感;“三分虛構”是指在人物和時間的細節(jié)描繪上,盡量采用民間傳聞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虛構想象,使之在不影響基本真實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強故事和人物的藝術魅力。二.作者在對作品進行藝術虛構時,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技法:

1. 巧于構思,如“空城計”一段作者將其插在“失街亭”和“斬馬謖”之間,使之成為兩個一般性情節(jié)之間的點睛之筆。

2. 采用傳說,作者大膽采用民間傳說,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含量,如“桃園三結義”、“借東風”、“孔明吊喪”等。

3. 改變史實,如關羽“單刀赴會”既與擁劉反曹的傾向一致,又突出了關羽的勇武凜然氣概。

4. 張冠李戴,如“怒鞭督郵”本來是劉備所為,小說中改到張飛頭上,以免有損于劉備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張飛的爽直魯莽性格。

5. 善于鋪敘,如“三顧茅廬“在《三國志》中只有幾個字,而《三國演義》中對此進行了精心構撰,先是先聲奪人,進而又寫劉備在三次尋訪是一再誤認,既突出了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現(xiàn)了劉備的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試述《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小說的《三國演義》,一出世便將中國古代小說類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達到了頂峰,成為古代文學中類型化藝術的光輝模板?!度龂萘x》中類型化人物典型的藝術特征主要有如下幾點:

1. 單一性。作品中,絕大多數(shù)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質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諸葛亮的忠貞、關羽的義、劉備的仁等。

2. 穩(wěn)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穩(wěn)定不變。如曹操從幼年到老年死去幾十年時間里,其奸詐狠毒的性格就沒有多少變化。

3. 和諧性。回避了性格的復雜性,以曹操式的兩面派形象為例,詐中風誣陷叔叔、夢中殺近侍等情節(jié),其奸偽的本質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現(xiàn)。

試述《三國演義》的敘事特征

作為中國古代早期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在敘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為主。如劉備的出場一段,作者有關劉備的身世、形象、性格、愛好等等所有情況無所不知。但純粹的全知講述也容易使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太遠,適當?shù)剞D換視角對于全知講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補充手段,其技巧重要有:

1.“笙簫夾鼓”法。如34回劉備躍馬過檀溪之后,忽有水鏡莊遇司馬徽一段輕松文字。變換節(jié)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調節(jié)張馳。

2.“橫云斷嶺”法。以中斷敘事進程的方法擱置緊張,加強懸念。在視角轉換的基礎上,《三國演義》也開始出現(xiàn)限知敘事萌芽。

如何看待《三國演義》的“擁劉反曹”傾向? 隱藏參考答案

應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史學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就存在著孰為正統(tǒng)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國故事在民間流傳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現(xiàn)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說創(chuàng)作中主題思想的需要。(要求舉出具體的材料事例加以論析)

《三國演義》在戰(zhàn)爭描寫方面有什么特色? 隱藏參考答案

《三國演義》在戰(zhàn)爭描寫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筆下的戰(zhàn)爭寫的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充分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另外,在戰(zhàn)爭描寫中,不僅寫出了兩軍相斗勇者勝,而且,還寫出了兩勇相斗智者勝。重點表現(xiàn)統(tǒng)帥人員的運籌帷幄、分析決策,給予讀者許多啟示。

第四章《水滸傳》

1.《水滸傳》的版本比較復雜,大致可以分為簡本和繁本兩個系統(tǒng)。

2.繁本系統(tǒng)分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種。容與堂本是現(xiàn)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120回本在100回繁本的基礎上增加征田虎、王慶的情節(jié);70回本在100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刪節(jié)本,并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寫為“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結束全書。

3. 簡本系統(tǒng)比較重要的有《忠義水滸傳》和《水滸志傳評林》

試述《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進步,它把塑造綠林豪俠英雄作為自己的最高藝術追求,開始了從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過渡,其主要特征是:

1. 傳奇性與現(xiàn)實性、超人與凡人的結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體現(xiàn)了凡人的性格。

2. 驚奇和逼真的結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處理了整個故事的高度夸張和細節(jié)描寫的嚴格真實。

3. 粗線條勾勒和工筆細描的結合。即用講故事的辦法,以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輪廓,后用工筆細描的辦法,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如對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殺潘金蓮、西門慶等幾個層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個段落所描繪的細節(jié)過程都迥然不同。

4. 穩(wěn)定與變化、單一與豐富的結合。如魯智深的粗獷豪放和勇武善戰(zhàn)的基本性格是穩(wěn)定不變的,但從開始的嗜酒如命到后來到山寨上發(fā)揮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間的性格有了很明顯的成長變化的軌跡。

簡述《水滸傳》的地位和影響

社會影響

1. 明清兩代的農(nóng)民和綠林豪杰起義,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

2. 進步文人及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等往往以《水滸傳》中的忠義思想來批判社會的黑暗與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純真樸實,來抨擊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

文學藝術影響

1. 作品所創(chuàng)制的英雄傳奇小說的體式,對后代小說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英雄傳奇小說的典范作品。

2. 《水滸傳》對其他藝術形式如戲劇、曲藝、繪畫、等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第五章《西游記》 ??????

試述《西游記》的原型精神

《西游記》在生動有趣的動物神話背后,隱含著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以不自覺的方式緩慢形成的民族集體無意識——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兩個部分,正好構成具有人類普遍精神的兩大母題:桀驁不馴的個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類為目的的不畏艱險的追求探索精神。

一. 原型一:桀驁不馴的個性自由精神

向往和追求個性的自由是人類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記》前半部分的孫悟空形象正是一個神通廣大而又遭受鎮(zhèn)壓的不幸角色。有關這一母題的各種傳說通過各種方法流入到孫悟空的形象中來,就自然而然了。孫悟空的這種個性張揚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這體現(xiàn)在《西游記》的前半部分“大鬧天宮”的精彩描寫里,在后半部分的取經(jīng)故事中也得到了極好的展現(xiàn)。我們正是通過孫悟空這個充滿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隱含的集中了人類向往自由和個性精神的集體無意識。直到明代后期,以李贄為代表的“童心說”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對這種桀驁不馴的個性的評價有了明顯的轉變。而孫悟空從桀驁不馴到循規(guī)蹈矩的轉變,是宋明理學將倫理道德自律上升為本體這一最高目的的鮮明而具體的體現(xiàn)。

二. 原型二:以造福人類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在《西游記》的后半部分作者對孫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態(tài)度。與前一原型相比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類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會所接受的。菩薩要他們?nèi)サ慕?jīng)是大乘之經(jīng),以“普濟眾生”為目的。因而取經(jīng)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類冒險和犧牲的正義和壯麗的事業(yè)。取經(jīng)的過程中要經(jīng)歷艱難險阻,取經(jīng)人不僅要戰(zhàn)勝來自自然和社會方面的阻礙,更要戰(zhàn)勝自己內(nèi)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凈無欲之心去完成“普濟眾生”的使命。艱難險阻是一種象征,他們交相出現(xiàn),使得人們不難找出它與不畏艱險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對應關系。

三. 兩大原型的深刻蘊涵

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對矛盾統(tǒng)一到一部作品、統(tǒng)一到一個人物身上?它有深層的意蘊。《西游記》從一個新的視角對于這種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觀音對孫悟空使用緊箍咒,目的不是想將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對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孫悟空的一技之長來造福人類和社會。兩大原型還有十分強烈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它對捆擾在人們頭腦中的個人自由和社會意志這一難題做了解答。對個性而言,它既肯定了個性自由的價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化的價值和途徑;對社會而言,它既指出了社會限制和規(guī)范過分的個性自由的必要性。

《西游記》的人物塑造有何特點

1.《西游記》在形象塑造上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將動物的形態(tài)、神魔的法力和人的一直精神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三者的和諧同意,便產(chǎn)生了形貌各異、個性獨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2.如孫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態(tài)上像猴子,這是他的動物特征;他善于變化,能翻十萬八千里的斤斗云,能識破一切妖魔,這是他的神仙本領;他又具有人間英雄的品格,如大公無私,勇猛機智、愛出風頭等,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

《西游記》的結構與《水滸傳》有何異同

《西游記》的結構形式與《水滸傳》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單線發(fā)展的線形結構形式,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被一根貫穿的線串在一起,但兩者又存在明顯的差異。

1. 兩部小說的貫穿主線不同?!端疂G傳》的主線是梁山好漢的綠林起義事業(yè),而,《西游記》則是以孫悟空這個主要人物為中心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和小說結構,孫悟空的形象貫穿了整部小說的始終。

2. 《水滸傳》純粹是由一個個英雄的傳記故事連綴而成,而《西游記》總的格局則是由“鬧天宮”和“西天取經(jīng)”這兩大部分組成。

《西游記》從情節(jié)上看,可劃分為幾個部分,這些部分在表達思想內(nèi)容上有何區(qū)別?又有何聯(lián)系? 隱藏參考答案

小說由兩個文學母題及相應的故事構成:一個是有關人性的自由本質與不得不接受約束的矛盾處境。這主要表現(xiàn)在前十二回對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描寫上。在這一部分里,孫悟空象征著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規(guī)戒律,象征著對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縛。把大鬧天宮看成是通過神話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統(tǒng)、反皇權尊嚴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緒的一種折光,應當是恰當?shù)?。一個是歷險記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險精神,另一方面也隱喻著人必須歷經(jīng)艱辛才能獲得成功。這主要表現(xiàn)在《西游記》的后半部孫悟空護送唐僧取經(jīng),克服八十一難,終成正果的故事上。雖然前后兩個部分描寫的內(nèi)容不同,但都是通過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生動地反映了人民駕馭自然、征服邪惡的愿望和人定勝天的樂觀精神。

《西游記》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隱藏參考答案

《西游記》的幾個主角如孫悟空、豬八戒等,都寫得異常生動,惹人喜愛。這些人物之所以刻畫得很成功,是因為作者在塑造他們時,往往是將神性、人性、動物性三個方面結合起來,把他們當人來寫,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為的人性的特點,同時又有神的威力和動物的外貌等特點,既親切又具有超現(xiàn)實的色彩。

《西游記》在情節(jié)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隱藏參考答案

在情節(jié)的設計上,《西游記》往往戲筆與幻筆相間,將事件寫得波瀾起伏,峰回路轉,離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邏輯,引人入勝(結合作品來論述)。

第六章《金瓶梅》 ??????

試述《金瓶梅》的社會意義

《金瓶梅》是明代中葉以后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它的主要社會意義有:

一.從西門慶形象看金錢的巨大能量

1. 小說內(nèi)容中所反映的在金錢與權力的交易中,金錢對政治的侵蝕甚至是決定的作用,這兩點,正是明代后期“好貨”和“好色”兩種社會思潮的畸形反映。如中心人物西門慶是一個也官也商的惡霸豪富,他勾結官府、魚肉鄉(xiāng)民。謀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蓮,事發(fā)后,只稍稍加以打點便安然無事。

2. 由于金錢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門第和禮教在金錢的沖擊下瓦解。如王三官拜西門慶為義夫,其母竟在掛著“節(jié)義堂”匾額的屋子里與西門慶通奸,貴族婦女也投向了市井流氓的懷抱。

3. 封建社會強大的慣力,使新興商人缺乏商業(yè)方面的開拓和進取精神。如西門慶不是把自己的資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賄賂官府,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勢力和用于荒淫無度的生活消費。

二.女性世界的社會悲劇

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為代表的西門慶家族的女性群,她們一方面受到社會新思潮的沖擊,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道德而后名節(jié)的淡漠,而對情欲、物欲和肉欲則充滿了渴望。她們的存在和追求不無合理性和進步意義。由于封建道德倫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們活動空間的狹小,這些合理性和進步意義被局限與自己所能活動的范圍內(nèi),而對她們來說,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寵愛。

三.世態(tài)炎涼的丑劇

小說通過西門慶家族的興衰,深刻地暴露了當時世情的虛偽、冷酷和整個社會的利己主義本質?!督鹌棵贰肥且晕鏖T慶一家的興衰榮枯為主要線索的,其中西門慶生子和加官是他興盛的頂點,當時他家門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勢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顯示出來。

局限性:關于“性愛”的描寫

試述《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發(fā)展的貢獻

《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文人獨創(chuàng)的小說,屬于世情小說,它是對小說家小說的發(fā)展。它古代小說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發(fā)展的里程碑。

一.小說描繪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書滲透著“俗”的色彩。標志著中國小說的描寫對象從神魔開始走向市人,從而體現(xiàn)出文學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學本位的復歸。

二.審美取向的趣味變異。

1.《金瓶梅》把審美觸角伸向了人世間丑惡的一面。它以西門慶這個暴發(fā)戶家庭為中心,寫出從官場社會的黑暗到市井社會的糜爛,精確地描繪出一個丑惡的世界。

2.《金瓶梅》是以社會的丑作為作品的題材。作者把對社會中的丑進行挖掘提煉并加以概括而上升為藝術的美作為自己的藝術目標。

四. 從類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瓶梅》改變了人物的單一色調,基本上實現(xiàn)了從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轉變。出現(xiàn)了許多多色調的、立體的“圓形人物”。如潘金蓮既狠毒、淫蕩,又聰明、美貌等。

五. 口語化的市井語言。完全口語化采用市井語言,包括大量的俗語、諺語、歇后語等。人物的語言充滿個性化。

第七章 明代其它長篇小說與理論批評

簡述明代中期以后長篇小說繁榮的原因

明代長篇小說的繁榮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統(tǒng)治者對小說的控制程度。明初統(tǒng)治者在意識領域的高壓政策是造成明初100多年小說沉寂局面的根本原因。隨著統(tǒng)治者政治的腐敗,其政治統(tǒng)治能力和實際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他們對小說持嚴厲的禁止態(tài)度,但事實上這些公文在當時已經(jīng)成了一紙空文。

2. 社會對商品經(jīng)濟看法的變化。當時長篇小說一般要作為一種商品在社會上進行流通,才能成為廣大讀者的閱讀物。而當小說成為商品也就自然受到商品市場的呼喚而隨心所欲地得到興盛和發(fā)展。

3. 小說生產(chǎn)能力的因素。明代中期以后小說繁榮局面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社會地位的提高,人們對它的需求的增大,自然而然對小說自身的寫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手段也是制約小說發(fā)行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簡述明代英雄傳奇小說淵源及興起。

1. 明代英雄小說的淵源是“說鐵騎兒”一家。

2. 明代英雄傳奇小說主要集中在說唐、說岳和說楊三大系列上。說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和《唐書志傳》他們以李世民為中心展開故事。說岳系列比較重要的是熊大木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這是歷史上第一部以岳飛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說楊系列是以楊家將故事為題材的小說,有兩種:熊大木所編《北宋志傳》、《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

簡述明代小說理論批評涉及的主要問題

簡述明代小說理論批評涉及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關于小說的文學地位。

2. 關于小說的藝術虛構問題。一些小說批評家進一步認識到小說中的生活真實與藝術虛構的辨證關系。明代一些進步文人從時代文學的高度給予小說地位以足夠的肯定。

3. 關于人物性格的刻畫與塑造問題。塑造了眾多形神兼?zhèn)涞娜宋镄蜗?,同而不同處有辨?/span>

4. 關于小說語言的通俗性。隨著白話通俗小說的興起和繁榮,小說語言的通俗問題成為多數(shù)小說理論家的共識。

以《水滸》為例簡述金圣嘆對于小說理論的主要貢獻。

在明代乃至清代小說理論家中,金圣嘆的成就和地位都是無與倫比的。他的小說理論代表了明清兩帶小說理論的最高成就。以評點和整理《水滸傳》著稱。

1. 金圣嘆對小說理論的突出貢獻之一是他關于小說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論。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鮮明個性特征,如他認為在《水滸》中作者寫人物的粗魯就有許多寫法,如魯智深的粗魯是性急,史進的粗魯是少年任氣。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屢屢指出《水滸》寫人物能寫出一類人物的神理。

2. 他的又一突出貢獻是他關于小說結構藝術的論述。如《水滸》:首先他將《水滸》視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第八章 明代擬話本小說

名詞解釋 ????擬話本

一.從明代開始隨著小說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進步,使話本小說的性質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出現(xiàn)了大批以閱讀為編寫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說,這就是“擬話本”。

二.擬話本的體制,它和話本的區(qū)別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題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話本題目只有三四個字。

2. 篇首。話本小說常用一首詩或詞作為開頭。

3. 入話。入話是篇首詩詞之后加上一番解釋,引出正文。

4. 頭回。入話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 正話。故事主體。

6. 篇尾。往往有詩詞或題目。

三.擬話本體制的特點。擬話本主要從歷史舊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氣息淡化,情節(jié)上也開始趨于復雜。擬話本小說也具有雅俗共賞的性質。

四.代表擬話本小說最高成就的是馮夢龍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

一.《三言》是明代作家馮夢龍編撰的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話本,其余為明代作品,包括馮夢龍本人的作品。

二.《三言》主要描寫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動畫面,即將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為自己的主要表現(xiàn)對象。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有:

1. 對“重農(nóng)抑商”傳統(tǒng)觀念的反動。

2. 以個性自由為基礎的愛情觀念。

3. 市民眼中的社會黑暗面。

三.藝術上追求“雅俗共賞”。

二拍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

一.《二拍》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經(jīng)商題材的時代特色

2. 愛情題材的新突破

3. 超前的社會批判精神

二.《二拍》的出現(xiàn)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志,它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拍》中的頭回在思想內(nèi)容上與正文取得了統(tǒng)一。

2.在韻語的使用上,自創(chuàng)詩詞韻語。

3.《二拍》中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考究,對細節(jié)真實的追求,都表現(xiàn)出文人個人創(chuàng)作的鮮明文學風格。

簡述《三言》在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馮夢龍的文學思想

馮夢龍受到明末先進思潮代表人物很大影響,是明末宣傳進步的社會文學思潮的健將之一。在《三言》中體現(xiàn)了他的一些文學思想:

1. 尚“真”主“情”的文學思想。“情”指的是“男女之情”,“情”與代表封建社會意志的“理”相對峙和抗衡。

2. “適俗”的思想。即“通俗易懂”

3. 從時代發(fā)展、文學進化的角度闡述通俗文學。

簡述《三言》的藝術追求

由于擬話本的性質與話本有了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藝術是也呈現(xiàn)出新的追求?!度浴肥潜人卧挶狙?,而比文人傳奇小說俗的新型通俗小說形態(tài),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追求。其具體手法是:

1. 在編織故事方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其情節(jié)結構或是單線式的縱向發(fā)展,故事脈絡分明。

2. 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等。即使是同一類型,也很少雷同。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將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二是通過富裕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三是心理描寫,四是白描手法,五是運用對比。

3. 語言使用方面更能體現(xiàn)其雅俗共賞的特征。小說基本上使用的是通俗曉暢的白話,也摻雜文言,或半文半白,顯得比較典雅而又不失其通俗。

簡述《二拍》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發(fā)展的貢獻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的個人獨創(chuàng),它的出現(xiàn)就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性的標志。它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拍》中的頭回在思想內(nèi)容上與正文取得了統(tǒng)一?!抖摹分蓄^回成了擬話本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正話的主題起著闡釋、反襯、模擬的作用。

2.在韻語的使用上,自創(chuàng)詩詞韻語。

3.《二拍》中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考究,對細節(jié)真實的追求,都表現(xiàn)出文人個人創(chuàng)作的鮮明文學風格。

第十章 湯顯祖 ???

簡述《牡丹亭》的取材來源和主題提煉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這部傳奇在社會上影響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漢睢陽王、李仲文、馮孝將,三人的女兒都是鐘情于男子,自由結合,爭取還魂。還有話本小說《杜麗娘記》,都是《牡丹亭》的故事來源。

2. 作者對題材改造和主題的提煉。經(jīng)過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煉,傳統(tǒng)的還魂故事具備了強烈的時代氣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鮮明旗幟,反映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情”與“理”的尖銳沖突。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有意強調了雙方門第的差異;再次,小說里的杜麗娘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作者在劇中則淡化這種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與杜寶和陳最良的衛(wèi)道士形象形成鮮明對照,以強化反抗禮教、歌頌愛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營造和描繪自由愛情現(xiàn)實的艱難歷程。

試述《牡丹亭》中杜麗娘的藝術形象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劇中的杜麗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國古代愛情文學人物畫廊中難得的典型形象。

1. 她出生名門,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嚴格管束,她如同籠中的鳥,強烈渴望沖出牢籠。她為此精神苦悶、憂郁。老師對于《詩經(jīng)》“后妃之德”的解釋,并沒有得到她的認同,反而激發(fā)了她青春的覺醒。在“游園”中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與明媚春光的吻合,萌發(fā)了對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對理想異性的渴望。

2. 在生存環(huán)境沒能給她的理想的實現(xiàn)提供任何條件的情況下,她只能到夢中尋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尋夢的失敗使她由夢境的喜悅而徒然轉為無限的悲愴,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夢中情人。

3. 進入鬼蜮的杜麗娘,由于離開了封建禮教的管束而顯得更為大膽、癡情。她不滿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會,她能為愛情而死,更情愿為愛情而生。她毫無顧忌的與陰間的判官據(jù)理力爭,使自己還魂。她還一鼓作氣,讓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同。

在杜麗娘對于愛情堅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謳歌愛情強大力量的用心。愛情的力量可以讓死者復生,能夠征服封建禮教。生動的表現(xiàn)出作者關于本劇“理之所必無”,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題思想。

試述《牡丹亭》浪漫主義的藝術成就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藝術上呈現(xiàn)出浪漫主義的絢麗色彩,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詩人氣質的流露。

1. 作者為作品勾畫的“理之必無”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題材和主題本身,決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滿理想色彩的藝術手法。情節(jié)結構上充滿了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驚夢”、“冥判”等只能在幻想當中才能出現(xiàn)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筆下卻似經(jīng)過脫胎換骨一般,成為表現(xiàn)“情之必有”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麗娘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畫者恰恰就是她從未見過的夢中幽會的情人。

2. 全劇具有濃郁的抒情詩的色彩,充滿詩意。劇中許多曲詞能夠將抒情、寫景和人物塑造融為一體。如“驚夢”中[皂羅袍]一曲,寫自然,暗寫人生,在清秀婉麗的語言中蘊涵著深切動人的意境。這是杜麗娘由喜轉悲、由嘆為怨的轉折點,寫得哀婉纏綿,情景交融。

名詞解釋 ???臨川四夢

1. 明代作家湯顯祖的傳奇有《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作者戲劇創(chuàng)作的全貌,其中又均與夢有關,故而合稱“臨川四夢”。

2. “臨川四夢”是作者以戲劇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對人性、人生極其意義的思考。湯顯祖所重的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矯情”?!芭R川四夢”中的前二夢寫的上男女青年的愛情,表現(xiàn)“真情”的力量;后二夢則寫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勸戒世人超越對“矯情”的貪戀。

3. 《牡丹亭》是“臨川四夢”影響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一部傳奇。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與《西廂記》表現(xiàn)的愛情有何異同??隱藏參考答案

《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后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fā)展,更多的是表達“愿天下有情人終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赌档ねぁ返膼矍槊鑼?,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xiàn),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nèi)。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zhàn)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十一章明代戲曲

1、四聲猿:是徐渭的雜劇作品?!端穆曉场?,包括四部雜?。骸犊窆氖窛O陽三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被譽為“明曲第一”。王驥德《曲律》稱《四聲猿》為“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

2、明清傳奇:“傳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說,宋代話本小說中也有“傳奇”一類;但元末明初的學者們也有人將元雜劇稱為“傳奇”,原因之一在于許多唐傳奇都曾被元雜劇改編成劇本,而大部分雜劇也都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自從宋元南戲在明代規(guī)格化、文雅化、聲腔化和全國化之后,傳奇便漸漸成為不包括雜劇在內(nèi)的明清中長篇戲劇的總稱。

3、三大傳奇:即明中葉李開先的《寶劍記》、梁辰魚的《浣紗記》和無名氏的《鳴鳳記》的三部傳奇作品。它們分別是忠奸劇的定型、歷史劇的新篇、時事劇的發(fā)軔,三大傳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明代傳奇創(chuàng)作的新時期的到來。

徐渭的《四聲猿》在雜劇史上有何成就??隱藏參考答案

《四聲猿》在思想內(nèi)容上,打破了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洋溢著狂傲的反抗思想。體制音律上,有不少創(chuàng)新:一是寫成最早的一部雜劇合集。二是徐渭是大量寫作短劇的第一個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長短不一,從此短劇大為盛行。三是在音樂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開以南曲寫雜劇的先例。

臨川派和吳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隱藏參考答案

臨川派和吳江派兩大派別的主要分歧在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上的分歧。臨川派主張“以情格理”的至情論,反對封建的理學思想和禮教觀念,而吳江派則重視封建倫理的宣揚,正如吳江派的重要作家呂天成說沈璟的戲曲“命意皆主風世”。二是對曲律的看法不同。吳江派是強調“合律依腔”,主張格律至上,認為戲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為了合律可以犧牲抒情表意。所以他說:“寧協(xié)律而不工,讀之不成句,而謳之始葉,是曲中之工巧”。而臨川派主張內(nèi)容重于曲律。三是重文采還是重本色的不同。吳江派主張本色,反對過于重文藻駢儷,臨川派注重文采。

明雜劇體制變化有何特點??隱藏參考答案

明雜劇體制變化的特點是傳奇化。(一)結構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體制自由多樣。出現(xiàn)了很多短劇。(二)音樂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三)演唱形式靈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連唱、輪唱。

十二章明代詩文

評價前后七子的功過。 隱藏參考答案

所謂前七子,指的是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徐禎卿。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龍、王世貞、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他們強調復古,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認為文學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擬古,藝術上沒有太多特色,但對糾正臺閣體的文風起到重要作用。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他們也寫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

2、談談歸有光的散文的特點。 隱藏參考答案

歸有光把生活瑣事引進“載道”的“古文”中來,,使古文密切地和生活聯(lián)系,因而寫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當然,他寫得最成功的還是那些描寫家庭瑣事的作品,這類散文感情真摯,描寫生動,在明代散文中別具一格,雖然歸有光不能以重大題材來反映明代現(xiàn)實,但在復古派把持文壇的混濁氣氛中,他卻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實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因而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杰出的地位。

3、竟陵派的得失。 隱藏參考答案

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學流派。以鐘惺、譚元春為首。兩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故名。他們提倡學古人的精神,積儲文學底蘊,這與單純在形式上蹈襲古風有很大區(qū)別,客觀上對糾正擬古流弊有積極意義。再者敏銳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膚淺的弊病,企圖另辟蹊徑,絕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膽識。但他們偏執(zhí)地將“幽情單緒”、“孤行靜寄”的境界當作文學的全部內(nèi)蘊,將創(chuàng)作引上奇僻險怪、孤峭幽寒之路,縮小了文學表現(xiàn)的視野。


中國古代文學史完整筆記袁行霈版(精編版)第七編:明代文學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德阳市| 奇台县| 正宁县| 罗江县| 哈巴河县| 梨树县| 襄樊市| 白朗县| 报价| 高阳县| 堆龙德庆县| 天水市| 仁怀市| 吴旗县| 烟台市| 昆山市| 吴川市| 大田县| 清河县| 略阳县| 云林县| 云梦县| 千阳县| 江华| 长垣县| 深州市| 麦盖提县| 洛隆县| 嘉义市| 普兰店市| 乐山市| 定安县| 清苑县| 图木舒克市| 峨眉山市| 临洮县| 长汀县| 维西| 宜春市| 慈利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