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圈的三原罪(中)——偏執(zhí)
事先聲明:本文內(nèi)容可能不太嚴謹,請見諒;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標題及文中“UT圈”通指國內(nèi)UT圈。
審核別一句“內(nèi)容不合適”就搪塞過去。我要看具體的理由。

書接上回。
在經(jīng)歷2019年UT“大地震”之后,UT經(jīng)歷了一個冷淡期。類似于“黑色星期四”股價泡沫破裂之后市場崩盤的場景:老玩家大量退出,先前為了“虛榮”而自稱“UT人”的人們也避之不及。流量的迅速散失讓UT的市場在一瞬間喪失了幾乎一切。創(chuàng)作者們的退出引發(fā)作品質(zhì)量和數(shù)量的明顯下降致使作品的價格觸底,也引發(fā)了盈利性創(chuàng)作者們的退出。當時的UT就像是1493年哥倫布回到了西班牙之后的海地一樣:哥倫布帶回了黃金,還說哪里有無數(shù)的黃金,讓數(shù)以千計的人紛至沓來斂取黃金;然后又給他們失望——怎么可能隨處可見黃金呢?于是這幫烏合之眾就只能游手好閑,尋釁滋事,但對開墾殖民地毫無興趣。他們是為黃金,而不是播種和收獲而來的!類似地,UT圈在早期就誕生了不少極其優(yōu)質(zhì)的同人作品;但之后“流量”吸引了數(shù)以萬計甚至數(shù)以十萬計的人來收割流量,又給他們以失望——不認真創(chuàng)作,憑著低創(chuàng)和低俗娛樂有什么流量呢?于是他們也開始所謂“反抗”——反抗圈子,反抗新人,反抗一切。他們會說是因為那些新人導(dǎo)致圈子“亂”的,但他們看不見自己有什么問題。那時的UT確實亂了,但他們看到“亂”,也只知道“亂”,不思考“為什么亂”,于是就在眾人面前擺出一副“憂圈憂民”的樣子退圈了,還留下一句頗有殺傷力的“UT圈已經(jīng)沒救了”。還有一類人化身“暴民”,成為所謂的“反抗者”,要“消滅一切云玩家”“消滅一切ky”“消滅一切……”
首先,我想問:當圈子真的亂了的時候,真正負責(zé)任的做法是什么?退圈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有意識,并真心希望它變得更好,你的退圈對圈子而言,沒有價值,只有損失:你讓關(guān)注你的人失去了信心,讓你關(guān)注的人失去了支持,還讓你自己失去了快樂。“退圈”又有何益呢?“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如果說為了UT圈好,我們就應(yīng)當留下了,去建設(shè),去規(guī)范,去創(chuàng)作,去支持,總的說就是去實干;而不是去指責(zé),去歸罪,去埋怨,或者一定要讓UT的“惡名”遍天下。退圈行為本身,作為一種“無聲的抗議”,倒也可以理解;但還頗有作秀意味地留下什么“UT圈已經(jīng)沒救了”就顯得矯揉造作、博人同情了。當年我在今日頭條就目睹過這樣的亂象:一個人說什么UT圈已經(jīng)沒救了,然后是一長串“青春悲傷文學(xué)”式的文字,然后ta的朋友跳出來安慰ta,幫ta賣慘拉人;一會兒來的人差不多了,ta又冒出來說不退了,還有一句可恥的“感謝大家的支持”。盡管這屬于個例,但也十足地反映了“退圈”潮下的污泥濁水。此時的退圈只是個人利益訴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不滿,是為了上篇那種“虛榮”的做作。
其次,我要問,當你要消滅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考慮過它的后果嗎?這現(xiàn)實嗎?會有什么隱患?我必須承認許多人“反對”是本心是好的,他們本來反對云小鬼,反對惡意ky,反對引發(fā)“亂圈”的行為。這都不能算是錯的。但之后他們變成了反對不了解,反對對UT的提及,反對圈子本身,如同他們和上面三者一樣。
這就顯得不可理喻。正如曹林在《時評中國》中所說:“網(wǎng)絡(luò)正義感總會走過了頭,總會走火入魔。因為在網(wǎng)絡(luò)上的某些人作為整體是缺乏判斷力的,也缺乏正義思考的能力。正義遠不是一腔熱情的口號,不是‘初衷為了一個正義的目標’,正義是需要能力的。實施和實現(xiàn)正義,需要理智的人在制度和程序約束下去達至。網(wǎng)絡(luò)正義總會在洶涌澎湃中淹沒理性,在失控的群體戾氣和正義火氣中將道德變成一把刀。”這就是我所說的“偏執(zhí)”。他們主觀臆斷地行事,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片面地認定他人本來合理的行為,在那里指手畫腳。他們還肆意動用不理智的手段,裝腔作勢,借以嚇人。
還有一類“偏執(zhí)”,是對游戲圈子本身的偏執(zhí)。UT圈在人數(shù)上升之后的混亂讓一些人誤以為圈子火了就必然亂,并以此推斷圈子冷了就會好轉(zhuǎn),于是開始宣揚“不要讓圈子火”“人少了更好”,現(xiàn)在這一論調(diào)甚至在一些平臺上成為“主流”以至于“共識”。這確乎是眾圈子的奇觀了:在Minecraft與Undertale的一個共同討論話題下,我見過一位Minecraft玩家的不解:“哪里有人會說自己圈子亂的?”盡管ta的話顯然有些過度樂觀,但未嘗不是一個折射:火得多的圈子也不至于有人大談特談“圈子亂”。更徹底地說,關(guān)系應(yīng)當反過來:如果沒有這么些人談“圈子亂”,UT圈也不至于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崩潰吧。再舉個例子,我以前在“文明時代2吧”待過一段時間,出于對游戲熱情的下滑,大佬退圈不在少數(shù),于是有人表示擔(dān)憂,并呼吁大佬回歸、鼓勵新人創(chuàng)作;但在Undertale吧里,一樣的言論招致的卻是嗤笑與“人來了只會更亂”的反對。
這一類偏執(zhí)甚至還能繼續(xù)上升,達到了反對游戲本身的程度。前段時間Steam上有許多中國玩家會打差評,附上“這個差評不是給游戲打的,而是給圈子打的?!蔽抑荒苷f,你打的差評只會影響UT本應(yīng)更出色的成績;退一步說,你的差評會引起那些真正引發(fā)圈子問題的人所在意嗎?不會的。他們就算看到了也不會在意的。更有甚者直接在Steam下評論“建議toby把游戲收回去,關(guān)閉討論平臺,省的有那么多小鬼?!睂τ谶@種人我無話可說。圈子就算再爛,又和你享受它的藝術(shù)價值有什么沖突呢?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等,共同構(gòu)成個體的“經(jīng)驗”。于是,扎根“經(jīng)驗”的大地,“前見”必然存在。又由于“前見”能幫助人們對新事物做先行的判斷和理解,形成所謂的“預(yù)見”,所以人們很容易就會沉溺于“前見”的溫水而無法自拔。但“前見”很容易變成“偏見”。本質(zhì)上不可控的“前見”是在一定價值觀的影響下潛意識地對事物下定義,使人蜷縮在別里科夫式的套子里,同時還會對正確價值的判斷造成滯礙。所以,要想看清塵世,就應(yīng)與前見保持必要的距離。

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問題。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這些事物,不能以2018年的眼光看待2022年的UT圈。我們也應(yīng)當用兩面對待一切,辯證思考,清晰地認識我們在做什么,在朝著哪個方向前進,細思這么做會引起什么后果,有無更好的解決方式;而不是一昧的朝著有偏移的、錯誤的方向走,這樣只會南轅北轍。只有辯證發(fā)展的思考模式,才是消除“偏執(zhí)”的關(guān)鍵。

這篇文章的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其實已經(jīng)被一些大佬察覺,并且他們也給出了警告;但這些思想并沒有引起哪怕一點初具規(guī)模的震動。不僅如此,對同人文圈的爭執(zhí)、對二設(shè)使用的限制、對新的思想和理論的接收……有多少人在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所說的一切不過是僅幾十幾百個人看到的,何況他們中的不少也并不在乎。我們的觀點,只不過是我們小圈子的自娛自樂而已。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词褂械娜私弑M心力以呼告,為什么還是難以掀起一點漣漪?
于是,我們難以避免一個話題:UT圈的原罪之三,是“冷漠”。
下篇《UT圈的三原罪(下)——冷漠》即將出爐,敬請期待。
作者:C6H6ara
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