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雕課堂 | 顯示器大揭秘
AORUS技嘉電競 AORUS技嘉電競 2022-05-24 19:07
顯示器是我們每天辦公游戲必不可少的設備,但是如何選擇一款合適自己的顯示器呢,電商頁面上那些眼花繚亂的參數(shù)都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對這些參數(shù)不了解,那么在選擇顯示器時會經(jīng)常犯難。今天的小雕課堂就來帶大家了解下顯示器的參數(shù)都代表著什么意思?哪些是需要在購買時注意的。
面板與材質
購買顯示器時,無論是電商頁面還是在產品卡上都會有一個面板選項,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面板 “TN”“VA” “IPS”。對于面板不熟悉的用戶會對這三個詞感到陌生,那么這三者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TN面板的色彩表現(xiàn)差,優(yōu)點是響應速度很快,可以輕松做到1-5ms,在以前是電競屏的首選。但是缺點也很明顯,TN面板的可視角度小,在偏角看時會看不清屏幕內容。另外色彩表現(xiàn)一般,色彩畫面蒼白。
IPS面板色彩還原性很好,還擁有可視角度廣,面板的色準也更好,在各種場景都能運用。缺點就是受制于IPS屏需要更多背光燈來提高亮度,功耗偏高的,控制不好就會漏光是IPS屏的通病,并且屏幕的響應時間比TN屏要慢,一般都要7-10ms。

VA面板因為自身的材質比較軟,通常都應用在曲面屏上。VA屏的特點是寬容度和對比度都更高,可達到3000:1的高對比度,畫面中黑色和白色都更加純凈,且不會出現(xiàn)漏光等問題。但是響應時間略慢,面板的均勻性一般,在高速運動的畫面下會出現(xiàn)拖影。
不過隨著技術發(fā)展,現(xiàn)在的IPS也出現(xiàn)分化出了Fast-IPS和NANO-IPS,他們有什么優(yōu)劣嗎?
FastIPS,從英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IPS快速液晶面板”,F(xiàn)astIPS是由知名面板廠家友達光電提出的。FastIPS液晶分子的排列、電極排布與普通IPS有點類似,通過降低液晶層厚度與優(yōu)化電壓等方式來實現(xiàn)更快速的響應,通常FastIPS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差不多是普通液晶的4倍速度左右,所以在響應時間也就快上不少了。對于Fast IPS面板官方標稱GTG灰階響應時間可以達到真正1ms響應,不過實際差不多2-3ms左右,跟TN面板的響應速度接近。

NanoIPS,是LG推出的一種新型的IPS液晶面板,除了LG自家有采用NanoIPS面板的顯示器產品,為了搶占市場,目前很多品牌顯示器也采用LG生產的NanoIPS面板,Nano IPS面板完全可以看作是普通IPS面板的升級改進產品,它并不是簡單的優(yōu)化來實現(xiàn)效果的,過程更為復雜,相比普通IPS,它在屏幕的LED背光模組上增加了新型的納米顆粒,能夠吸收過量的光波,改進顯示光輸出的純度與強度,提升屏幕色彩精度,并提供更加通暢、豐富、真實的畫面效果。

屏幕尺寸與分辨率
顯示屏幕的尺寸是以吋/英寸為單位(1英寸=2.54cm),而且這個是指的是屏幕對角線的長度,所以同尺寸不同比例的屏幕面積還不一樣。常見的有 16:9、16:10、21:9、3:2、4:3 等等,不同的屏幕比例,顯示區(qū)域也不一樣。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1920×1080分辨率,也就是1080P,再往上還有2560×1440分辨率也稱為2K,還有4K屏幕以及8K屏幕。標準的4K分辨率為4096x2160的像素分辨率,其像素總數(shù)能夠達到高清分辨率1920x1080的4倍。和主流的1080p(1920x1080)相比,4K分辨率是其顯示清晰度的4倍,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顯示更加精細的圖像。

Pixels Per Inch也叫像素密度單位,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shù)量。因此PPI數(shù)值越高,即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當然,顯示的密度越高,擬真度就越高。

我們早期的電子屏幕,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是由一個個方塊組成的,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單位面積上可以擺放的像素越來越多,圖像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屏幕的清晰度取決于屏幕像素密度(PPI),PPI 是由屏幕分辨率和屏幕大小共同決定的,所以,只有對于同樣大小的兩塊屏幕,屏幕分辨率越高的屏幕越清晰。
亮度與對比度
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英語: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簡稱HDRI或HDR),和普通的SDR相比,HDR可以提供更多的動態(tài)范圍和圖像細節(jié),同時還能根據(jù)不同的亮度呈現(xiàn)不一樣的亮度細節(jié),能夠在顯示器中更真實的還原視覺效果。
早在膠片時代攝影師就通過拍攝不同程度的曝光的底片,在暗室使用一種減淡和加深(dodging and burning)的手法,將數(shù)張底片合成為一張具有高動態(tài)范圍的照片。

而在影視行業(yè)HDR(High Dynamic Range)算是新生概念,和傳統(tǒng)標準動態(tài)范圍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相比,HDR具有有更寬的色彩范圍,更亮的亮度上限和更黑的亮度下限,同時在對比度、灰度分辨率等維度上對影像質量上進行了整體提升,給體驗者帶來更具沉浸式的感受

目前HDR標準還沒有一個最終定義:主流的有美國消費者技術協(xié)會主推的HDR10,杜比推出的Dolby Vision,三星的HDR10+,BBC和NHK聯(lián)合制定的HLG格式,UHD Premium等。
我們就來主要了解下專屬于顯示器的DisPlayHDR:
DisplayHDR是專門針對顯示器市場推出的標準,分為HDR 400、HDR 500、HDR 600以及HDR 1000,數(shù)字后綴和HDR10沒有關系,純粹是指能達到的最大亮度。隨著OLED顯示器和Micro LED顯示器的出現(xiàn),DisPlayHDR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認證標準,但在今天的顯示器市場依舊有著比較權威的地位。

DisplayHDR 400是最低端的,要求支持全局調光,峰值亮度不低于400nit,全局持續(xù)亮度不低于320nit,ITU-R BT.709色域(基本和sRGB色域差不多)覆蓋不低于95%,并支持HDR-10.
DisplayHDR 600針對高端顯示器和筆記本,要求屏幕具備10-bit處理能力,峰值亮度600nit,持續(xù)亮度350nit,黑白亮度響應時間不超過8幀,色域覆蓋99% ITU-R BT.709、90% DCI-P3 65.
DisplayHDR 1000則只有專業(yè)顯示器才能勝任了,峰值亮度1000nit,持續(xù)亮度600nit,同時色彩伽馬有明顯提升.
對比度是畫面黑與白的比值,也就是從黑到白的漸變層次。比值越大,從黑到白的漸變層次就越多,從而色彩表現(xiàn)越豐富。對比度對視覺效果的影響非常關鍵,一般來說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鮮明艷麗;而對比度小,則會讓整個畫面都灰蒙蒙的。

高對比度對于圖像的清晰度、細節(jié)表現(xiàn)、灰度層次表現(xiàn)都有很大幫助,但是如果太艷麗,看久了又容易出現(xiàn)眼睛疲勞,因此也需要設置一個合理水平。
屏幕成像不是靜態(tài)的,只要屏幕亮起,即使顯示靜態(tài)的畫面也在不斷刷新,而 1s 內屏幕刷新的次數(shù)就是刷新率,單位 Hz(赫茲)。刷新率高低由屏幕決定。

屏幕顯示動態(tài)畫面時,實際上是在播放稱為「幀」的連續(xù)圖像,而播放幀的速率稱為幀率。就像手翻書一樣,每一頁就是一幀,翻得越快固定時間內瀏覽到的「幀」就越多,畫面就越流暢。
事實證明,將60HZ顯示器升級到144HZ顯示器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屏幕顯示變得絲滑流暢。另外高刷帶來的好處并不只有這些。
顯示器隨時都在刷新,但實際上顯示器并不是一下就把整個畫面刷新出來,而是以逐行掃描的形式,分區(qū)刷新。只是速度非??欤瑹o法感知到。當系統(tǒng)提供的幀率遠遠超出刷新率時,顯示器可能正刷新第一張圖像,系統(tǒng)已經(jīng)把第二圖像送來,這時顯示器不會等第一張圖像刷新完畢,而是直接將已經(jīng)刷新完成的部分替換成第二張圖像。樣就造成了屏幕一部分顯示第一張圖像而另一部分顯示第二張圖像,看起來畫面就撕裂了。

高刷新率的好處就在此時體現(xiàn)出來,在硬件上不存在瓶頸。軟件輸出的幀率往往不會超出硬件太多,那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畫面撕裂。同時現(xiàn)在軟件上也出現(xiàn)了強制同步幀率的垂直同步、G-sync、Freesync等,很大程度上避免畫面撕裂帶來的不好體驗。
色域&色準&色深
什么是色域?色域其實也可以叫做色彩空間(Color Space),而域是一個數(shù)學概念,可以更好的說明色彩是有一定的范圍。色域是對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也指一個技術系統(tǒng)能夠產生顏色的總和。在計算機圖形處理中色域是顏色的某個完全的子集。顏色子集最常見的應用是用來精確地代表一種給定的情況,例如一個給定的空間或是某個輸出裝置的呈色范圍。色域是顯示器屏幕所能夠表達的顏色數(shù)量所構成的范圍區(qū)域,在現(xiàn)實世界中自然界中可見光譜的顏色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間,該色域空間中包含了人眼所能見到的所有顏色。
目前常見的屏幕色域標準有三種,分別是sRGB、Adobe RGB、DCI-P3、NTSC。
微軟的sRGB:
sRGB色域是微軟和HP在1996年共同開發(fā)的色彩空間,也是目前的微軟旗下的Windows系統(tǒng)和眾多原生軟件默認支持的色彩空間。

Adobe的AdobeRGB:
Adobe RGB是專業(yè)軟件生產商Adobe在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間,初衷是為了同時囊括sRGB(電腦常用的色彩空間)和CMYK(印刷常用的色彩空間),這樣拍出的數(shù)碼照片不僅能在電腦上正常顯示和編輯,也能印刷出顏色無損而正確的相片。Adobe RGB相比sRGB囊括的色彩范圍更廣,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因此在專業(yè)的攝影和后期領域被廣泛使用。

美國電影行業(yè)標準DCI-P3:
DCI-P3或DCI / P3是美國電影業(yè)數(shù)字電影投影的常見RGB色彩空間,是電影行業(yè),工作室,高清內容制作商的色域空間標準;

美國電視標準委員會NTSC:
NTSC色域是NTSC電視標準下的色彩空間,NTSC是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他們所推出的NTSC電視標準是一套廣播電視傳輸協(xié)議,被運用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廣播電視系統(tǒng)中。當然這也就意味著,NTSC色彩空間更多被運用在電視行業(yè)。

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色準是不可忽視的標準,通常用△E(Delta E)來表示。它一般用來衡量色彩顯示是否準確,值越小表示色彩還原能力越準確。
色準△E大于6的時候,肉眼就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顏色差別。
當△E大于3小于6的時候,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人能夠分辨出顯示顏色與標準顏色的區(qū)別。
當色準△E大于1小于3時,人眼很難區(qū)分顯示的顏色和標準的顏色
當色準△E<1的時候,人眼基本無法區(qū)分顯示的顏色與標準的顏色差別
一般來說,△E越低代表色彩越準確
色深即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是計算機圖形學領域表示在位圖或者視頻幀緩沖區(qū)中儲存1像素的顏色所用的位數(shù),它也稱為位/像素(bpp)。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顏色就越多。
無論哪一種色域空間,不論是sRGB還是DCI-P3,其都是有一定范圍的,這個范圍里包含了N多種顏色,但是這里有個前提,他們都是在指得同一色深的前提下提出的。所以說,色深最精準的定義并不是指的涵蓋了多少種顏色,而是同一種顏色到底擁有多少種灰階(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顏色的不同亮度)劃分,粗暴的來講就是色深的世界里“每一種顏色,都不只一種顏色”。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有好多個灰階,所以這要引出另外一個概念,即色深的單位bit。

如果色深為1bit:就只能顯示黑色或者白色兩種狀態(tài);
如果色深為8bit:就能顯示2^8=256種色階;
如果色深為10bit,就能顯示2^10=1024種色階;
目前行業(yè)內的動態(tài)垂直同步技術主要有兩種,一是G-Sync技術,它是NVIDIA針對游戲幀率和顯示器同步刷新率問題而推出的解決方案,它使屏幕刷新率能隨著游戲幀數(shù)即時變化,將游戲每一幀同步到每一次刷新上,畫面更加穩(wěn)定,且不額外消耗顯卡性能,幾乎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另一個是AMD推出的FreeSync技術,它是繼G-Sync技術之后開發(fā)的解決了垂直同步問題的技術,它憑借免費開放的特點贏得越來越廣泛的支持。

KVM(多計算器切換器)是鍵盤(Keyboard)、顯示器(Video)、鼠標(Mouse)的縮寫。最早應用于信息控制中心 、呼叫中心、證券/金融交易系統(tǒng)、銀行數(shù)據(jù)中心、工業(yè)控制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測試中心等所有多服務器或多計算機工作環(huán)境。最近開始逐漸進入普通消費者視野,它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只需一根Type-C數(shù)據(jù)線就可以讓你用一套鍵鼠控制多臺設備,對于外接設備有極大的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