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老師招聘不能過度看學歷
今年以來,各地紛紛發(fā)布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公告。如杭州市教育局所屬杭州高級中學等公開招聘擬聘用人員公示(一)顯示,186位擬錄用人員中,僅有18位為本科學歷,而且全部為高級教師。剩下的擬錄用人員,則全部為碩士研究生,加上4位博士研究生。又如東莞市教育局網(wǎng)站發(fā)布的東莞市教育局2022年上半年公開招聘事業(yè)編制教師(社會人員專場)公告,對于學歷要求是:小學教師崗位,須具備本科(學士)及以上學歷學位,中學教師崗位,須具備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
而在深圳等地,教師招聘更是對擁有博士學位等作為人才引進,給予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收入待遇。一些民辦教育機構,也通過高收入挖公辦學校老師和招聘高學歷老師,從而導致中小學教師招聘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本科生等,反而進不了中學,而只能去小學應聘。

我們說,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對教育質(zhì)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對教師的學歷要求也在相應提高。過去那種高中畢業(yè)也可以教中學、初中畢業(yè)生當小學教師的現(xiàn)象,顯然已經(jīng)不適合目前的教育發(fā)展需要。但是,對小學、中學教師的學歷,是否一定要放到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的標準,也是值得好好研究和深入思考的。
要知道,教師是一項特殊職業(yè),有很高的文憑,不代表能夠當好老師;有很深厚的知識,也不代表能夠當好老師;即便能夠把文化課上好,也不代表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老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既要上好課,還要育好人;既要向學生灌輸知識,還要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才。
為什么要設立專門的師范教育學校,就是站在教育的角度和教書育人的高度來培養(yǎng)專門的人才,而不是只要本科畢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特別是博士生畢業(yè),就能當好老師的。更多情況下,文憑只代表一個人曾經(jīng)學過哪些方面的知識,拿到了怎樣的文憑和擁有怎樣的學歷。是否適合崗位需要,尤其是教師崗位需要,必須看對教育的理解能力、對教學的把握水平、對學生的感召能力,只有各方面的條件都具備了,才能真正當好一名老師。

近日,與一位中學校長進行了一次交流,從交流中感覺到,他對教育部門制定的教師招聘必須研究生學歷很有意見。原因是,除了研究生不一定能夠當好教師之外,錄取結果也是女性比例遠大于男性。他強調(diào),不是反對女性、歧視女性,而是把招聘條件確定為研究生,就給學校帶來一道難題,那就是受聘的女研究生,剛剛進入學校,就將面臨結婚生子,就要休假很長時間。等休假回來,就要從頭再來。相反,如果把文憑放寬到本科,新錄用的老師,至少可以干到一屆、兩屆才會面臨結婚生子,對學校來說,招聘新教師的目的才能達到。否則,招聘新教師干嘛。
雖然這個問題比較特殊,但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對學校教師招聘的過度學歷化,確實會帶來很多問題。更重要的是,一些高學歷者,他們的第一學歷往往與當老師相差很遠。就算第二學歷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與當一名好教師的差距仍然很大。于是,很多學校在招聘時,被迫把第一學歷放在了最主要考量位置,繼而形成了對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疏忽。
對教師招聘提出一些學歷要求,本身并沒有錯。在供應市場已經(jīng)相對過剩、高校畢業(yè)生數(shù)量很高、就業(y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也給包括中小學在內(nèi)的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多選擇的余地。但是,必須注意,決不能出現(xiàn)唯文憑、唯學歷的現(xiàn)象,不能讓教師的招聘被學歷綁架。只有在同等條件下,才能考慮學歷,而不是在招聘條件中就把文憑、學歷放在很高的位置,從而讓那些原本具有較好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大學生擋在門外。教師招聘,應當聽學校的,而不是教育部門拍腦袋,或者為了自己的政績死扣文憑、學歷不放。

說實話,博士生能夠“降條件”當中小學老師,無非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先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把日子過起來,讓父母安心;二是原本就是文憑高、能力低,沒有更好的單位需要;三是將學校當跳板,當幾年教師后,被政府部門等發(fā)現(xiàn),從而避免千軍萬馬走“獨木橋”考公務員。也就是說,真正有能力的高學歷者,是不可能永遠留在教師崗位的,留在教師崗位的,很有可能當不好老師。
這不是悖論,而是事實。中小學教師招聘過度追求高學歷,并非一件好事。對教師招聘來說,還是要走能力之路,看是否適合,而不是文憑、學歷有多高。否則,師范學校就更沒人去讀了。辦師范,就是辦教育,就是為了培養(yǎng)老師。學校的老師,還是應當主要從師范學校進,其他領域的高校畢業(yè)生,除非特別適合,否則,不要因為學歷高就將其錄用為教師。通過此舉,也可以讓更多優(yōu)秀畢業(yè)生報考師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