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昔日的“鋼琴王子”在人生路上 “跑了調”
近日,“鋼琴王子”李云迪因嫖娼被行政拘留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引發(fā)了熱議,不少人感到十分震驚。李云迪的授業(yè)恩師但昭義聽聞此事,直言道:“我很生氣!李云迪讓我感到很痛心!李云迪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從各方面嚴格要求,不能犯這樣的大錯!”
李云迪是如何從“天才少年”般的“鋼琴王子”,走向欲望的深淵而自毀輝煌事業(yè)的呢?年少成名的人,又要如何走正人生之路?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李云迪其人其事
李云迪生于1982年,現年39歲,18歲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而且是打破連續(xù)空缺兩屆、長達15年的沉寂,成為開賽73年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和首位獲得第一名的中國人。在音樂界,肖邦國際鋼琴金獎堪稱是“鋼琴界的諾貝爾獎”。2000年,可以說是李云迪的幸運年,一舉成名天下知。之后,李云迪活躍在海內外的舞臺上,開啟了職業(yè)鋼琴家的生涯。
鋼琴家要通過一場場的演出來奠定自己在音樂界的實力,畢竟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是起點而不是終點。但是李云迪在一次次的掌聲中迷失了,在名利場被熏得忘乎所以了。
2012年,李云迪在演奏會上的錯音低級錯誤讓專業(yè)樂評人驚訝到不敢相信。2015年,李云迪為了參加黃曉明的婚禮,沒能完成肖邦鋼琴大賽的評委工作,引起軒然大波。同年10月30日,在韓國首爾的演出,李云迪由于記憶錯亂導致演奏被迫中斷,而后將責任推卸給指揮,其職業(yè)道德被人議論。近年來,李云迪活躍在綜藝節(jié)目中,轉戰(zhàn)娛樂圈圈錢,忽略了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依賴一時名望而不思進取,導致才藝不升反降。
其實,未成名前,李云迪也是勤奮苦學隊伍中的一員,少了同齡人的快樂生活,多了練琴的枯燥時光。他專注于才藝學習,走上成功之路。但是,成名后,他缺少或者忽略了倫理道德的培養(yǎng),最終倒在了嫖娼之事上,成為被大眾唾棄的人。

二、德為立身之本,才為德人施用
南無羌佛在《世法哲言》中說:“習慣成自然,萬法亦如是。大至宇宙諸有為,小涉微因塵念間,樹德立品人道本,故當習養(yǎng)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要時時警惕,提高修養(yǎng),以樹立自己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作為我們的人道之本。所以說,既然明白習慣成自然,就應該以良好的習慣來培養(yǎng)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善知識。只有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更好的施益于社會。反之,道德敗壞,才藝又下滑,又如何更好地利益他人呢?
古人云:“人生一世,唯有德行,可立一生?!崩钤频现赃`法,就是忽略了樹立良好的德品才是做人的根本。在光鮮亮麗的背后,他墮入了欲望的深淵,讓內在的貪求瘋狂滋長,肆意妄為導致了今天的結局。
?
三、“德藝雙馨”一直是德在先、藝在后
作為一個藝術家,當然要德藝雙馨。李云迪本人也許知道德品、藝術水平兼優(yōu)的重要性。但是,究其根本,他不知道“德藝雙馨”明確清晰的內涵?!鞍傩幸缘聻槭住?,德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沒有德行,做不成事,更做不成人。唯有內外兼修,方能德藝雙馨。
古人云:“德不稱,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边@也說明了一個人的德行不夠,就無法駕馭超出其能力的權力、地位和財富,結果必然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此類現象,何止李云迪一人。從陳冠希、吳秀波到吳亦凡,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曾“因公行私”,竟然性騷擾女下屬。凡此類人大同小異,都是德不稱、禍隨行的典型案例。
南無羌佛一語道破真諦:“德識方為君?!闭司咏^不會做歪門邪道的事,只有樹立道德,增長知識,才是一個正人君子應該走的路。這正是強調了德品在先的重要性。
我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guī)、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品行。李云迪需要好好學一學了!
縱觀古今中外,大至國家小至企業(yè),用人的標準,都以德為首,講究德才兼?zhèn)?。能力不強,德行很好的人,認真培養(yǎng)后一樣成才;而德行不好的人,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越大。
一個人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他走得快與慢;而德行的好壞,則決定了他走得遠與近!

四、造良樹德,育己利人
正如李云迪的授業(yè)恩師但昭義說的那樣,李云迪的事強調了一個真理:“先做人,再做藝術家,做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
大家應當從李云迪的身上深入警覺,引以為戒。因此,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非常重要!我們要明信因果,以德立身,提高人格,達到德高境大,為社會大眾謀利益,最終才能成為真正有益于人類社會的杰出人才。
撰稿:菩提籽
編輯:悅色
文章來源:吉祥地視頻網http://www.xuefov.com/
http://www.xuefov.com/1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