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測評】尼康Z5:便宜,但是拉了
前陣子把a6300出掉了 入了尼康
海鮮市場入的 (價格:Z5 ¥7000、50 1.8S ¥3000 、24-50 ¥600)

應(yīng)該是御三家里在售最便宜的全畫幅之一了,佳能RP也很便宜,不過我沒用過,不好評價。
一分錢一分貨,雖然總說尼康老實人,但是也是有閹割的,而且是割到蛋了,有點拉。
先說缺點:對焦、對焦、還是對焦。(視頻版BV1i24y1z7H7)
對焦能力上,搭配50.8s,和索尼比,能明顯感覺出對焦動畫,不過這點也可以接受,畢竟索尼對焦論外級別。暗光拍攝對焦,iso在6400以上時候就會出現(xiàn)對不上、拉風箱的情況,開afs和對焦輔助燈可以解決。總之我對對焦能力上還可以接受。
真正感覺蛋疼的在于對焦邏輯。
1、afc下對焦框容易滿屏幕亂飛,一會對這邊一會對那邊,拍攝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qū)ι辖沽恕?/p>
2、afc下對焦框會閃爍,導(dǎo)致我不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對焦框還在不在,在哪。


3、全域自動對焦會判斷錯拍攝意圖,尤其是看著中間很大一個被攝主體,但是相機想要對焦的總是四周奇怪的地方。例如近距離拍攝容易對焦對到背景。明明中間就是很大的被攝物,相機就是理解不了拍攝意圖,總是會對焦背后毫無意義的背景。



4、眼部識別、臉部識別不太靈光。比如下面這張照片,都已經(jīng)很近了,光線也不算很昏暗,但是相機識別不到。

5、全域自動+afc的情況下,點屏幕對焦,是跟隨對焦點,跟隨對焦本身沒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次時代的對焦方式,比如拍視頻,有移動的情況下就比固定位置好用。Z5的問題在于這個功能非常不好用。一個是這個模式里,遙桿是完全沒辦法控制的,相當于單手是無法使用這個功能的。第二是這個模式跟蹤過程中非常容易亂飄,一旦亂飄這個模式相當于廢了,必須退出這個模式,再選對焦點進入使用?;蛘弑桓櫮繕穗x開了取景框,跟蹤框也會失靈。必須退出再進入。
6、綜合3(判斷不對拍攝主體)和5(全域自動+afc點屏幕對焦不好用),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就是手動選對焦點的體驗非常差。舉個例子,拍攝個物體,對焦點判斷錯了,如果沒有跟隨對焦,我可以單手(右手)點屏幕右側(cè),然后操控遙桿對準對焦區(qū)域。Z5就做不到這種操作(點屏幕后,遙桿是無效的),只能抬起左手,一次性準確點中要對焦的區(qū)域。而且一旦跟蹤失靈或者被跟蹤物體出取景框,我必須退出模式然后再重新選對焦點,非常麻煩。所以實際使用我確實是區(qū)域和全域混著用的,偶爾點屏幕。
7、小建議:afc對焦框是紅色的,建議還是改為綠色比較符合邏輯。手動對焦時,建議屏幕能顯示合焦的距離,方便判斷,手動對焦放大對焦過程中,點一下快門可以快速返回。
當然肯定有人說,你不用afc,不用全自動對焦不就行了嗎。說得非常對,希望以后大家也都別用自動了,擰對焦環(huán)手動對焦,這樣再有問題就不是機器的問題了,是攝影師技術(shù)問題(笑)。實際上相機的判斷夠準的話,afc+全自動是效率最高的,干活圖效率,個人自用圖省事。用其他模式有可能會解決對不準的問題,但是犧牲了方便性。對焦對得準但是不方便同樣也是缺點。
最大的缺點說完了,下面來綜合評價一下這臺機子。
造型&操控

操控手感是在線的,正如很多評測所說,尼康在這款入門機的操控上沒有閹割(除了肩屏)。
相機正面,皮質(zhì)的手感很舒服,手柄也比較深,按鍵豐富,尤其是iso獨立出來要表揚一下,切自動iso或者調(diào)整iso都很方便,ev補償也是組合鍵操作。我更希望ev能給個波輪,因為這是很常用的一個功能,生活使用無所謂,干活有時候很緊急,ev波輪搓一下就能調(diào)整,而且實體按鍵有更好的距離反饋。視頻錄制鍵我覺得放快門旁邊更符合邏輯,索尼就放得太遠了,而且和按快門不是同一個手指,不過按鍵手感軟趴趴的,索尼尼康都一樣,我是希望能有更多按鍵反饋感。

給了兩個fn按鍵好評,位置也更符合操作習慣,就像精英手柄的背部按鍵一樣,問題在于手柄太深,導(dǎo)致FN2不是很好按,單手操作FN2+波輪有點不穩(wěn),不過也不是啥大問題。還有經(jīng)典的標志性耐克標。

正面按鍵很豐富,真的是能給的都給了,照片和視頻部分做成了切換的模式,可以說有好有壞吧,對于視頻和圖片都有需要的人來說,切來切去麻煩了點,對于只拍視頻的人來說,視頻檔會裁成16:9,構(gòu)圖方便,而且參數(shù)是獨立的,不會影響照片拍攝。我的體驗來說兩種差別不大。主波輪中檔水平,我摸過最舒服的還是尼康單反的又薄又大的波輪,索尼就扣扣索索,波輪都很小,不過這個影響也不大。正面的圓盤有點小,手感有點硬,不是很好。不得不說索尼的設(shè)計得好,一個圓盤既能當波輪用,又能當十字鍵用,相當于多出了4個按鈕,轉(zhuǎn)圓盤看圖片也非常方便。

Z5屏幕104萬像素,色彩鮮艷,支持俯仰,不支持翻轉(zhuǎn)。正面一大塊屏幕的設(shè)計我覺得很漂亮。觸摸操作很好用,尤其是瀏覽圖片的時候,就是手機的操作邏輯。

Z5屏幕素質(zhì)還是要比m3好的,不過小屏幕依然只是看個大概,要看細節(jié)的話需要拍完放大。

體積重量
機身675g,搭配50s差不多1.1kg,搭配套頭24-50是870g,對我來說,日常拍攝的話,體積重量略大了,如果是工作用的話我就不太在意體積重量,然而我不用Z5干活。對我來說,體積重量是和價格、性能一樣的重要的考慮因素,體積重量小,會有更多的機會愿意帶出門,單手拍攝更隨意方便。同時如果是拍人物的話,不管是街拍還是拍模特,都不會對對方有太多的心理影響。

照片性能
從索尼換門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中之一就是看中了尼康自然的色彩?,F(xiàn)在相機像素都很高,而且我的圖片大多數(shù)都會發(fā)網(wǎng)上,發(fā)網(wǎng)上就會被壓縮,所以我不是很在意像素細節(jié),更看重內(nèi)容和顏色,這才是一張圖片第一眼給人觀感最大的東西。而且現(xiàn)在越來越懶了,不想再每張圖片細致調(diào)色了,直出顏色好看是很大的加分項。


理論上全畫幅高感會更好,不過我沒有明顯感知,拍得到重要的畫面,即使iso51200后期涂抹成油畫也能接受,最重要的還是拍到了。個人愛好和商業(yè)攝影不一樣,自己用的爽就行。

換門的另外 一個原因是看中了Z卡口,當然FE卡口也很好,副廠選擇多,但是我是E卡口(半畫幅)不是FE。網(wǎng)上的說法都是Z卡口的素質(zhì)是最好的。全畫幅卡口相對保值一些,流動性也強。(我買了個E卡口廣角國產(chǎn)手動頭,閑魚掛了一年都沒賣掉)。
有人經(jīng)常說Z卡口鏡頭貴,得看和誰比,和原廠比不算貴。通用變焦24-70F4三千多,大變焦頭24-200五千多,定焦50s三千多(以上均為二手價格),素質(zhì)評價都不錯,便宜的也有40定、28定、2450可以選擇。況且鏡頭普遍保值。高端鏡頭50 F1.2 和24-70?F2.8都是一萬二上下,怎么都比索尼原廠便宜。RF鏡頭就不說了,我大概瞄了一眼價格后,什么理財產(chǎn)品。但是如果考慮索尼眾多的副廠的話,那Z卡口價格確實不便宜。
Z卡口的問題在于apsc沒啥鏡頭可以選,目前就3支變焦。大多只能買全畫幅的頭給半畫幅用。

z 50 1.8
優(yōu)點:全開銳度很高,基本可以不考慮銳度,光圈想多大調(diào)多大。(也有可能是z5的2400w像素檢驗不出光圈的區(qū)別。)幾乎沒有的色散、呼吸效應(yīng)、炫光。那么代價是什么呢?就是有點重,這套搭配單手操作有點吃力。最近對焦距離是40cm,有點超出座位和桌子的距離,經(jīng)常要近距離拍攝的話,有點別扭。焦外我不太喜歡,邊緣有點口徑蝕,不夠圓潤。價格上,三千多塊,確實比友商貴,但是看到s標又感覺不那么貴了(草)。另外盡管官方宣傳的是安靜的對焦,但是實際拿在手里還是會感覺到對焦的機械振動,環(huán)境安靜的情況下可以聽到聲音,Z5對焦又經(jīng)常會拉風箱,這時就會感覺鏡頭一直在噶滋噶滋,但是就是沒能鎖住焦點,壓力值↑。


Z 24-50 F4-6.3

Z5套頭,看這焦段,這光圈,就感覺是狗中狗之特別狗,但是便宜輕便。二手六百塊的價格要啥自行車,重量也只有200克。很適合白天短途出游,24廣角端的使用頻率也很高。鏡頭有伸縮折疊設(shè)計,使用上會麻煩一點,但是為了體積也可以理解。

其他缺點
4.5張/秒的連拍,很多人覺得這是很大的缺點。我之前用m3,也是一直用mid速度的連拍(6張/秒),連拍速度慢是不是缺點得看使用場景和使用習慣。日常生活我很少連拍動態(tài)場景,工作的話確實需要快一點的連拍,4.5只能說勉強夠用,很怕漏掉關(guān)鍵瞬間的速度。
視頻性能弱,體現(xiàn)在參數(shù)不強、沒有l(wèi)og、4k有裁切、另外再加上照片視頻都有的對焦問題。
參數(shù)最高只有4k30、1080p60。索尼m3和6300我都用過,能拍4k30和1080p120。紙面性能確實弱了一下,不過我不太常用拍高幀率或者高分辨率,最常用還是1080p60。對我來說影響不大。我倒是希望相機能有個1080p 10bit超采就行了,然而好多機器都沒有。
沒有l(wèi)og。我是從6300轉(zhuǎn)過來的,6300有l(wèi)og,但是我除了一開始學習相關(guān)知識外,自己拍視頻還是不用log。主要還是懶,另外log流程也麻煩,如果所有剪輯軟件都像達芬奇一樣,導(dǎo)入后自動會做還原操作的話,我想我還是會拍log的,畢竟白送的寬容度不用白不用。但是目前在前期監(jiān)視和后期制作上門檻高了一些,我對畫面追求沒那么高,所以決定沒有也無所謂。據(jù)說有個代替log的平面模式,不過我沒深入研究,有懂行的嗎?可以在評論區(qū)交流。
4k有裁切。這點影響比較大,倒不是說損失廣角,主要在于會導(dǎo)致照片和視頻焦段不一樣,如果同時兩種都要拍的話,無法獲得同一種構(gòu)圖。不過我平時不拍4k,儲存壓力和剪輯壓力太大。
其他使用體驗
有防抖。這點可太強了,隔壁rp也很便宜,但是沒防抖,索尼貴了一些,也有防抖,但是防抖弱一些。相機有防抖就相當于增加了高感,更高的視頻質(zhì)量。對視頻來說,后期防抖偶爾會出現(xiàn)畫面扭曲,也很花時間,對照片來說,抖動模糊是很難后期修復(fù)的。相機有這項功能可太方便了。
普通卡就能拍4k。之前索尼的機器要u3卡才能4k,z5用普通的u1卡就可以拍,還是挺實惠的??ǖ娜萘课医ㄗh32或者64就行,我之前買過128的,根本用不完。
尼康很“良心”給了但是我用不著的功能:1/8000的快門、evf、雙卡槽、HDMI口、TYPE-C口(或許以后可以充電應(yīng)急用)、監(jiān)聽口、耳機口、4k視頻(前面說過)。很多入門機都會在這些地方做閹割,Z5倒是都給了,(所以總說尼康老實人)。但是,會買入門機的,確實大多用不到啊,把這部分的功能去掉,改為增強對焦或者降低價格,我覺得更好。1/8000和evf、4k視頻屬于我個人使用習慣,也沒啥可以非議的。但是這臺機子本身視頻性能就弱,我猜買的人大多不會用來做嚴肅的視頻創(chuàng)作,所以沒必要給這么豐富的視頻口。雙卡也沒必要,一個是我自己的使用體驗,3年幾萬張照片下來沒遇到過壞卡的情況,個人生活照即使壞卡也一般不是什么大事。一個是這不是定位干活的機器,可以把雙卡讓給Z6及以上級別,需要的人自然會用到。


續(xù)航
我一個索尼fw50電池都不嫌棄續(xù)航的人,Z5的續(xù)航就更不用說什么了。充滿電就沒遇到過會不夠用的情況,不過我也沒測試過極限用電情況。總之不用太過擔心電量。

總結(jié)
Z5是市售最便宜的一檔全畫幅,Z卡口原廠鏡頭群素質(zhì)口碑不錯,如果能解決對焦問題,將絕殺,可惜換不得。
具體的機器好不好用,適不適合自己,還得長期使用才知道,所以我建議是可以先用入門機器,一段時間后知道自己的需求后,在按圖索驥。我自己就是根據(jù)之前的使用習慣,認為Z5的連拍、視頻功能的缺點完全可以接受,但是親自上手過后,才知道它的對焦性能這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