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譯文版2004年3月雙魚號

有時候,我看科幻世界的小說期刊會把里面的中篇短篇看完就不看了。還對自己說有時間我一定會把長篇看完,然后就丟在書柜里吃灰。(笑)

這次艾薩克.阿西莫夫《第二基地》有上下兩部分故事。
上篇是偉大的第一銀河帝國毀滅之前,由科學巨匠建立了兩個基地,作為他的精神去做。保存著人類文明的成果。一個擁有“可以修改他人腦顱情感皮層”(雞鴨死?)異能的獨裁皇帝——騾,毀滅了第一銀河帝國,攻陷了第一基地,然而神秘莫測的第二基地騾沒有找到。
于是,他派了一個被改造過的忠心耿耿的中將漢普利策和一個未改造過的野心勃勃的青年人,拜爾切尼斯,出發(fā)前去川陀找尋傳說中的神秘的第二基地。
涉及到心理學的小說,一般都會設定一些心理陷阱心理懸念??赡苁乾F(xiàn)在的讀者接觸了大量橋段,這個1953年寫出來的陷阱顯得有些“老套”。
第二個故事,主角是十四歲的女孩阿卡蒂婭。看到作者對女主角一系列行為的描述,難怪小說作家喜歡把主角的年齡設置小一點。
年輕、沖動、沒有社會經(jīng)驗,如果是現(xiàn)實中遇到這樣的人,我們會一臉的鄙視。但是作為小說的主角,年齡小的設定確實是很好帶動劇情發(fā)展的設置。
為了不劇透,我只說閱讀感受:這是一篇冷戰(zhàn)背景下的宇宙間諜文。(笑)
第二基地的人貌似不太受歡迎,不僅騾帝國(可以視為一極)要追殺他們,地方領主(中等發(fā)達國家)也要追殺他們,第一基地的人也要追殺他們。最后,第二基地派出五十個人自我犧牲,終于假死成功茍過去了。簡直就是共x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
而第二基地總是被追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洗腦”技術。
這也太冷戰(zhàn)思維了。
在以前,我恐怕讀不出書中影射的背景,現(xiàn)在重讀老書可以用另一種角度來看這些小說。

本次的期刊還有厄休拉.勒古恩的中篇小說《野女孩》
倫敦城的王族上等人們別的地方去殺死當?shù)厝酸鳙C女孩。他們殺死了一個嬰兒,卻沒有好好安葬入土為安,嬰兒的鬼魂一直跟著他們來到了城里。
這是人類學家厄休拉在諷刺殖民者對殖民地的掠奪,侵略者的原罪。
厄休拉奶奶一如既往地運用女性視角和悲憫的筆觸批判這些人類的惡行,我每次讀她的小說就會發(fā)出“這才是人文關懷”的感嘆。
其他一則中篇和兩則短篇在前面的阿西莫夫長篇和厄休拉中篇的對比之下,顯得沒那么驚艷,即使他們都是行文優(yōu)秀、文筆生動的。(笑)
中篇《殺人推土機》感覺和《愛死機》第一季垃圾場殺人機器那個故事有些相似。

西奧多.斯特金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即使國內(nèi)大眾沒怎么聽說過他有什么熱門暢銷作品。作為和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同時代的作者,最有名的反而是他說過的一句話“無論什么東西,90%是沒有用的”。
感覺這事,越說越冷了。(指科幻小說圈冷如北極,寫的人少看得人也少
小說描述了荒島上的一輛推土機如何被外星人附體開始追殺人類。最后的結局,當然是殺不死外星人本體啦,留個懸念。中子團附身機械的設定倒是可以做出很多影視作品。

另一篇短篇的作者克里斯托弗.肯普克就更加不出名了。除了《位移超人》我沒搜到作者別的小說,而且這篇小說有點像超英漫畫的腳本。也許作者主業(yè)是在漫畫團隊里做文案。

最后一篇是弗諾.文奇的《炸彈驚魂》,是一篇宇宙級熊孩子被自家媽媽阻止毀滅宇宙的故事,人類的掙扎反抗不及媽媽的一句“給我回家去”。(笑)
看不出有在認真評論小說的碎碎念完成了。
嘗試寫一下評論,是為了讓我給家里書架上吃灰很久的小說歸檔而已。
我自身的文學水平也不足以做個評論家,所以寫的都是以個人主觀感受為主。
下一本再見。(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