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 這個時代的經典

《進擊的巨人》完結撒花!

《進擊的巨人》絕對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經典。雖然它不是我主觀上最喜歡的作品,但是我相信看完這幾個季度的觀眾,尤其是看過這個第三季后半的觀眾,都不可能否定他將會成為經典的這個事實。說實話《巨人》的精彩真的無需我多言,所以我的這篇專欄只說我認為作品最吸引我的元素,以及我之所以在主觀上不那么喜歡他的理由;希望大家會喜歡!
(注:本文所有的評論僅針對三個季度的動畫,up主沒有觀看漫畫后續(xù)的發(fā)展,所以后續(xù)作品有任何與本文形容相不符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

嚴密與龐大的故事框架
我覺得《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最強大的部分,在于作者所設計出來的這個世界觀與故事框架,不僅非常龐大,而且還非常的嚴密。
以我前幾天所說的《魔偶馬戲團》作為一個例子,《魔偶》的動畫就是有著非常龐大的框架,但是卻因為具體情節(jié)上的不完美,導致其架構在邏輯上不夠嚴密,最后給人的觀感顯得有些尷尬;再以我前陣子所寫的《重啟咲良田》的專欄作為另一個例子,《重啟》就是有著極其嚴密的框架,卻因為故事總是圍繞在一個小城市里的幾個人之間,讓作品的格局在表面上看起來有點太小,不夠震撼。所以單單能夠設計出這樣一個既龐大、又嚴密的世界觀,就已經能夠為這部作品點100個贊了!

這里舉幾個設定的例子:首先巨人這個龐大生物的設計,在視覺上就已經無比震撼;加上作品開篇那極其戲劇性的開局,更是讓巨人的存在在第一瞬間就引爆全場,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而人類這邊的幾個重大設計,也非常的有意思。像是三堵高墻所圍起來的居住地,不僅滿滿的“監(jiān)獄”既視感,畫出了一道“安逸”與“自由”之間的沖突,更是為后來的政治沖突埋下了不小的伏筆。又像是人類唯一抗衡巨人的武器:立體機動裝置,非常有創(chuàng)意且合理的讓人類獲取能夠飛上高空的能力,以便于攻擊巨人的致命處:后頸。

除此之外,作品對于世界觀的其他文明設定,也都交代的很詳盡;無論是墻內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環(huán)境、乃至于具體的工具、武器、制度,作者都給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架構,讓觀眾對于這個世界有著清晰的認知,也大大的提升了這個故事的可信度。
這些看似細小的設定,逐一累加起來,就漸漸構筑除了這個世界的各個要素,在相互牽制與制衡的同時,也一點一滴的把這個世界觀背后的多層次沖突給勾勒了出來。而這,就是這個世界觀、這個故事框架,之所以會給我們“龐大”和“嚴密”的感覺了。

“龐大”,體現(xiàn)在觀感上的氣勢(例如巨人、高墻、戰(zhàn)爭),以及沖突上的多層次,讓故事涉及到的人事物都非常廣泛,給人一股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感覺;“嚴密”,體現(xiàn)在制衡與互補,不出現(xiàn)任何設定上的相互沖突,甚至因為設定之間的互補而達到更有效的結合(例如立體機動裝置以及各種戰(zhàn)術的安排)。
這兩者的結合,不僅僅會讓觀眾得到體驗上的巨大滿足,更能夠給我們觀眾一股強大的安定感;前者自然是因為“龐大”,而后者想當然就是因為“嚴密”了。因為設定上的嚴密,我們不需要害怕作品會為了達到某些劇情上的需要,去憑空創(chuàng)造出一些突兀的新設定,進而導致整個作品的邏輯鏈崩壞。不少有著龐大架構的長篇故事到后期之所以爛尾,就在于他沒有一個特別嚴密的故事設定,讓角色的成長沒有一個上限,最后就因此而破壞了原有的戰(zhàn)力系統(tǒng),導致故事走上了一條設定崩壞的不歸路。
就目前看來,《進擊的巨人》3個季度的動畫,不僅沒有相似的問題,反而隨著故事中伏筆的慢慢揭示,作品的架構反而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讓人折服了。而這就是這部作品,我認為最厲害的地方了。

歷經轉折的故事主線
《進擊的巨人》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在其故事推進的過程中,其實歷經了好幾次主題上的轉變。最一開始自然就是與巨人之間的沖突,為了打贏巨人而全體付出的努力(第一季前半);但是才過不久,就變成了一個抓內奸的故事,想要找出潛藏在兵團里的巨人(第一季后半+第二季);再往后就牽扯到政治上的沖突,發(fā)動政變推翻現(xiàn)有政府(第三季前半);在解決了一切之后終于又要和巨人再次硬剛了,但是最后才發(fā)現(xiàn)敵人很可能是整個世界(第三季后半)。
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在三個季度的內容里,沖突的對象就發(fā)生了數(shù)次的改變,從一開始的巨人、到叛徒、到政府、再回到巨人、最后上升到世界的格局;這樣的變化,我個人認為是有好有壞的。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前面也有提過的層次感。隨著劇情的推進,對立的對象的不同,作品沖突的層次就會因此變多,并不單單只是打巨人這么平鋪直敘的故事展開,而是牽扯到人與人之間的博弈,甚至還參雜著歷史與世界那樣復雜的格局,讓故事不會給人單調的感覺。而且也因為沖突的轉移,作品才能夠有機會去展現(xiàn)他那龐大的設定,才有機會去揭露埋藏在和平表面底下的殘酷現(xiàn)實。
但是與之相對的,因為動畫在呈現(xiàn)這些沖突的時候,一個時間點往往只有能力去著重敘述一個對立面,這就讓這些沖突在故事的敘事上給人一股相對獨立的感覺。最明顯的感覺,是在王政篇中發(fā)動政變的時候,雖然當下的故事非常精彩且緊繃,但是停下來思考就會驚覺:“什么時候這部作品竟然不是在打巨人而是在打人類了?”?

這樣的落差感,一定程度是會影響觀影上的體驗的;就是作品在這個階段的黑暗與沉重,和一開始所期待的熱血、追求自由等元素有點相沖突。也就是說,隨著故事主題的迭代,故事本身的基調也有略微的被牽動。
好在的是作品到了最新一季,在解決了墻內人類的紛爭之后,重點又回到了巨人的身上,又回到了自由的這個主題,讓觀眾們再一次回想起自己當初看巨人時的感動。也因為作品這樣的處理,讓我剛剛所提到的問題,在最后所造成的影響變得微乎其微;甚至讓幾乎所有的觀眾,只會記得這樣的敘事所帶來的優(yōu)點,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

令我厭煩的男主塑造
我之所以會說我主觀上對于《巨人》并不是那么的喜愛,一個理由在于前面所說的故事基調上的牽動,而另一個理由,就在于我是真的很不喜歡艾倫這個主角。必須先重點說明,這里說的不喜歡,是指我個人主觀上厭煩這樣的性格刻畫,而非是指責作品在刻畫上有什么疏漏。換言之,這是個喜好問題,而不是對錯問題。

那么為什么我不喜歡艾倫呢?其實與其說我不喜歡艾倫,更多的應該是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他竟然會是作品的主角。
艾倫因為是主角的身份,他就變成了作品無論是劇情上還是設定上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他論武力遠不如三笠和兵長,論智力遠不如艾爾敏和團長;他唯一擁有的特點,就是那股沒來由的氣勢。而在這個氛圍沉重,戰(zhàn)役寫實的故事里,一個既沒有多強大的實力,也沒有多高明的智慧的他,卻依舊依靠著自身的主角光環(huán),得到了巨人的力量,并因此受到了大家密切的照顧與維護,讓他得以存活下來。

而這樣的他,在前期(第二季以前)更是不斷的依靠著他那莫名的氣勢,不斷的叫囂著,讓人感到厭煩。甚至有時還因為他這樣的過激舉動,造成了不少本來不會發(fā)生的事情,讓本來就難堪的局面變得更糟。這時我就會想,如果他沒有受到作者的眷顧而拿到巨人的力量,如果他沒有三笠在一旁的援助,這樣的他,早就會因為沒有能耐而戰(zhàn)死沙場了。
雖然到了第三季,艾倫也開始有了醒悟,開始有了自己實力不足的自覺,并以此而突顯出了他的成長。不過說實在的,要是他沒有這樣的主角光環(huán),他的定位將會變得非常模糊;也就是說如果我把巨人之力放在其他人身上,那么這個故事在中期看起來,或許就不會如此的糾結了。

但是另一方面,確實也是因為艾倫,才突顯了其他角色的強大,才激化了劇情上的張力,才讓這個故事有一個強力的聚焦點。而且這部作品也不是真的都只圍繞著艾倫去運轉的,而是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思緒與立場的;這也讓這個我不怎么喜歡的男主,不會對我自己對于整個作品的評價產生太大的影響力。只是就我個人情感上而言,因為對于主角好感的下降,確實最后連帶著的就會削弱了我自己對于作品本身的喜愛。

堪稱經典的動畫作品
不管我主觀上怎么想,也不管其他人怎么評判,三個季度下來,我相信誰也無法撼動一個事實:《進擊的巨人》將會是這個時代的經典。單就《巨人》所帶來的影響力,就足夠將它定義為劃時代的作品了。
客觀來說,當年《巨人》第一季的聲勢,絕對是整個動畫界的一顆震撼彈。無論是其大賣的光盤銷量,連載時的討論熱度,還是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度,都是非常的夸張的。10年代能達到這樣影響力的作品,估計也僅此一部吧!更厲害的地方是,他當時的出現(xiàn),促使了好大一批原本不看日本動畫的觀眾,前來關注。舉個切身的例子,我的姐姐當時就有和我說,最近是不是有一部叫做《巨人》的動畫,我有幾個不看動畫的同事現(xiàn)在都紛紛跑來安利我?。辉谀莻€時候,新馬的觀眾對于日本動畫幾乎是極少數(shù)人的個人愛好而已,幾乎沒有什么共同討論的平臺,所以當一個不接觸動畫的觀眾最后竟然會因為這部作品去安利別人的時候,可以想見其影響力與傳播度。

而如果只討論人氣的話,10年代或許還可以舉出其他的幾個系列,像是《刀劍神域》也是在討論度上引起了很大波瀾。但是即便是這樣,《巨人》也能夠因為其可怕的質量,去碾壓其他絕大多數(shù)作品。
在制作質量上,能夠將這樣氣場巨大的巨人戰(zhàn)役,以如此高密度的情況下不斷的呈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讓作品能夠在視覺層面上不斷給予觀眾刺激。甚至在文戲的部分,像是到了第二季更多勾心斗角的內容,作品也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把作品那極為沉重的氛圍渲染出來,讓人無法將視線脫離,時刻維持在緊繃的狀態(tài)。這樣高品質的制作質量,真的是放眼這10年,沒有多少部作品能夠達到這個高度。
而在劇情質量上,作品因為有著大氣磅礴的設定,有著相當嚴密的邏輯,有著刻畫得不錯的角色,有著張弛有度的故事節(jié)奏,有著多層次的張力與沖突,讓故事本身也近乎是無懈可擊的。更因為作品有著其高品質的制作質量,在故事內涵的傳遞上與表達上,更是有著過人的發(fā)揮,讓這個故事,能夠沖擊觀眾的內心,并帶給觀眾思考。

當然,或許有人會揪著《巨人》除了第一季之外就沒人看、銷量也低來說《巨人》后期涼了;會這樣的理由大家也都明白是因為動畫時隔太久,觀眾都紛紛轉變成原作漫畫的讀者了。但即便是這樣,《巨人》在后續(xù)的季度里依舊是當季討論度較高,銷量也較高的作品,也就是說就算因為漫畫而少了大量受眾,《巨人》的動畫依舊能夠維持這個量體的觀眾,已經是其高人氣的表現(xiàn)了。除外,也可能會有個別觀眾去揪制作上細節(jié)的缺漏以及故事上的問題(像我自己前面就是在寫故事上我認為的小問題);但是這些嚴格來說就是在雞蛋里挑骨頭的做法,畢竟整體的質量擺在這,是無法撼動這個鐵打的事實的。
而也因為這樣的高人氣、高影響力、高傳播度、高品質的制作與故事,讓《巨人》成為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讓它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問題的。

總的來說,《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絕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作為熱愛動畫的一份子,確實沒有理由,錯過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好作品??!
簡單評分:9/10
ps:這篇比較像是對《巨人》三季動畫的一次整體評說;而如果要針對第三季后半的話,真的就兩個字:牛逼!不愧是系列最高潮的一個篇章;也因為這段,世界對《巨人》的狂熱又再次回歸了,不得不說高質量的作品真的理應得到這樣好的反響?。?/p>
ps2:雖然文中的內容是更廣泛的討論《巨人》的這個系列,但是最后評分給的是第三季后半的分數(shù)。這里也順勢給出每個分割出來的季度我自己的評分(當然這些都很主觀)吧:第一季 8.8,第二季8.5,第三季前半 8.7。
ps3:最終季度的消息也在昨晚公布了,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它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