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碩考研知識點 | 固定匯率制度
指一國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同時又將匯率的波動限制在一個規(guī)定的范圍內的匯率制度。
1.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兩個階段
(1)從1816年至一戰(zhàn)前的金本位制
在該制度下,匯率由各國鑄幣的含金量決定,匯率波動的范圍為:鑄幣平價+/-輸送黃金相關的費用。
(2)從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該制度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并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有關國家匯率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超過規(guī)定的上下限、該國中央銀行有義務進行干預,使匯價保持在規(guī)定的幅度范圍之內。
2.固定匯率制度的優(yōu)點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便于經營國際貿易、國際信貸與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 和利潤的核算,也使進行這些國際經濟交易的經濟主體面臨的匯率波動及風險損失較小。從而有利于國際經濟交易的進行與開展,有利于世界經濟發(fā)展。
3.固定匯率制度的缺點
(1)匯率基本上不能發(fā)揮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2)固定匯率制有可能犧牲內部平衡。
(3)易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蕩和混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