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抽動癥孩子走出困境?
當孩子被確診為抽動癥后,家長要冷靜。雖然抽動癥治療比較麻煩,但大部分預后尚好。特別是不要在患兒面前講此病的難治性。患兒多動及重復撫摩動作為病癥表現,并非患兒品質問題,家長見此不要認為是孩子故意搗亂而大聲斥責。要知道,孩子對癥狀無控制能力,正如感冒的患者不能使自己不發(fā)燒一樣,大聲斥責會加重其精神負擔,只能使病情更加嚴重。

抽動癥是一種神經精神性疾病,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因為在很多人眼中,抽動癥的孩子很調皮,總是擠眉弄眼,突然拐角,而且非常好動,沒有自控力,經常搞破壞,提醒家長應該如何幫助抽動癥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孩子的抽動癥得到確診,那么家長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
1、抽動癥狀并非孩子有意所為,千萬不可因此規(guī)備或懲罰他們,出現抽動現象的當時不要提醒和矯正,更不應打罵,以免強化負性誘導,使抽動次數更多,持續(xù)時間更長

2、“抽動”是病不是“壞毛病"。坦然地告訴孩子,他的抽動表現是一種病態(tài),如同感冒發(fā)燒一樣,只是癥狀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與“壞毛病”無關,
3、平和的心態(tài)對緩解孩子的病癥也是很有必要的,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該讓孩子做什么就做什么,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學會合作、謙讓、為別人著想、講禮稅等,幫助孩子獲得同伴的接納。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愿望,以舒解心因性緊張。
4、增進親子接觸和交流,穩(wěn)定孩子予的情緒,緩解其忍懼與焦慮,并幫助他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病,消除自率感,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在心態(tài)上進入良性循環(huán)。

一個來自廣東的男孩子,孩子媽媽說孩子從七八歲就確診為抽動癥,已經八年了,孩子媽媽帶著孩子去過很多地方治療,都沒有什么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病情,剛開始只是頻繁眨眼、吸鼻子的癥狀,后來病情慢慢的加重,孩子出現大喊大叫、搖頭、踢腿的癥狀,后來孩子在學校經常向同學吐口水、對同學大喊大叫、學校老師也反映孩子在學校情緒特別容易失控、建議孩子回家休養(yǎng)。孩子媽媽說孩子自己其實也像控制自己的癥狀,但是卻控制不住、孩子內心非常自卑、一直郁郁寡歡、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孩子媽媽非常心疼孩子,到處找方法給孩子治療,后來也是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了咱們的公眾號(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覺得不錯就像試試,一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嘗試

畢竟試過了才能有希望,采取遠程視頻會診的方式和大夫面對面詳細的溝通了孩子的病情,大夫溝通的非常詳細具體,孩子媽媽也很相信大夫的醫(yī)術。
一診:頻繁眨眼有所改善、吃飯比之前有食欲、睡眠也有好轉
二診:孩子的情緒、精神力有明顯的改善,大喊大叫的現象逐漸減少
三診:依照孩子的具體病情加減藥物調配方子????連續(xù)服用三個療程后,孩子的癥狀逐漸減少、孩子的情緒有改善,沒有之前容易失控,孩子媽媽平時也有安撫孩子的情緒,注重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在好的環(huán)境中對于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四診:孩子的癥基本沒有了,藥物也逐漸減量,只是偶爾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眨眼。
隨后又鞏固了兩個療程,后期回訪沒有復發(f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