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平平無奇的照片到底好在哪?
相機可以把三維世界壓縮成二維平面,拍出有趣味性的照片,這里的趣味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由于視覺錯位導致的。


一部分是把物體形態(tài)抽離出來,看成一個或者若干個幾何圖形或者線條,甚至有時候可以人為的制造圖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攝影會向繪畫靠攏,尤其向蒙德里安的繪畫作品靠攏,把現(xiàn)實世界看成幾個圖形線條交錯在一起。繪畫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藝術,更像是一位老父親,而攝影更像是他的兒子。如果說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是企圖從繪畫剝離,那么這種平面化的方案則是向繪畫傾斜。顯然,這種傾斜讓攝影更具欺騙性,因為這些被攝物太真實了。繪畫畫的再像也知道那是畫,但是攝影的素材來源于現(xiàn)實,形態(tài)、顏色附著在物體表面,讓人忽視了這些屬性。藝術從來不是割裂,而是融合。就像家庭生活不是決裂,而是融洽。如果說攝影是時間切片,前者的時間肯定更短,但并不意味著后者沒有價值,可能第二天再去同一個地方,垃圾桶的擺放位置已經(jīng)改變??赡茉龠^一年、兩年,景觀墻已經(jīng)改成了公共廁所。時間長短并不能評價照片好壞,有時候結構已經(jīng)在那里,卻日常被忽視。日常練習可以從單個物體形態(tài)開始練習,比如以下照片:

進階一點還可以這樣:


倒數(shù)第二張拍了若干個大大小小的矩形,但是這些矩形有一個共同點----沒拍完整。算是一個小彩蛋。實際上拍攝者是站在一個墻角拍攝的,鏡子里的柜子跟門處于同一側,鏡子跟門是直角關系,但是畫面中感覺不到這種立體感,中間那根線消失了。給照片帶來了一點詭異的感覺,或者是超現(xiàn)實的感覺,并且拍攝者有意降低一檔曝光,使這種感受更加濃烈一些。
對于最后一張還可以這樣解讀:畫面里沒有對比色,少了一些激情。但印有可回收物藍色垃圾桶與藍色鐵門對應,綠色垃圾桶與綠色墻面對應,白色窗框與白色水桶對應,漆黑的玻璃窗與窗框下的銹跡對應。這種對應關系使得照片更有結構。
相機有個取景框,正因為這個框存在,無論使用多么廣的鏡頭都不能容納所有景物,取景框決定了邊界??梢哉f限制,也可以說不是。比如以下這張圖片,只是拍了一個路人浪費牛奶的行為,好像還被人踩了一腳。但是在邊框處還納入一很小一部分的奶瓶,正是這個奶瓶使得照片有了可讀性。

同樣,再比如這張照片,也是很普通的一張,可能有人會說光影,其實不是,注意畫面邊框處有一樹干,并沒有拍到樹的全貌,但是人行道上有一片樹影展示了這棵樹和另外一顆樹。說明邊框之外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邊框是故事發(fā)生的舞臺。這么說可能有些理所當然,但如果這個故事是強加的,或者說原本就不存在。比如下面這張照片,畫面中有嬰兒車、女人。故事大概就是球場上媽媽給孩子拍照,實際上女人只是在獨自玩手機,嬰兒車內無嬰兒,二者毫不相干。正是因為邊框的存在,使得主體之間有了聯(lián)系,使得攝影具有欺騙性。

同樣的例子來自于海倫萊維特,畫面中的五個人其實毫無聯(lián)系,但是邊框把他們放進一個畫面,就顯得很有意思。

綜上所述,邊框可以讓照片更開闊,也可以讓照片更封閉。
更多訊息,關注我的賬號:不做多人運動的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