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輔食,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
注:本文由”點媽輔食“原創(chuàng),文章較長,建議收藏轉(zhuǎn)發(fā),方便隨時查看。
媽媽最困擾的問題,大概就是寶寶不愛吃的問題了。
我在廚房忙成狗,娃兒只吃一小口,已經(jīng)成了經(jīng)典的段子。
其實,吃是人的本性,沒有真的不愿意吃的寶寶,只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沒有看懂寶寶發(fā)出的信號,不明白寶寶到底想要怎么吃。
想要寶寶好好吃,最重要的還是要搞清楚寶寶不吃的原因。
文章會列出寶寶不愛吃輔食的幾種常見原因,和相應(yīng)的處理方法,歡迎對號入座。
01
寶寶不愛吃的原因,總的來說,就4種:
不餓
不好吃
沒興趣
家長認為不愛吃
不餓,好理解,但是容易被誤解。很多情況下,都是寶寶被喂得太多,給撐著了。
不好吃,這個應(yīng)該是很多媽媽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會想方設(shè)法的去做各種好吃的。其實這個原因雖然重要,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沒興趣,這個原因應(yīng)該是最多,也是最復(fù)雜的。
家長認為不愛吃,被大多數(shù)人忽略的,后面會詳細講。
02
寶寶不愛吃輔食:不餓
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原因:寶寶不餓。
寶寶胃容量本來就小,吃不下太多東西,如果寶寶總是不吃輔食,很有可能是其他東西吃多了,飽了。
比如夜奶、零食,這些都是要算進去的。
具體來看,有這些原因
原因1:輔食和奶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輔食和奶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比如次數(shù)多,兩餐之間間隔太短,寶寶到了吃輔食的時間,可能還不餓,就不太想吃。
尤其是大點的寶寶,三餐和奶的時間安排就更加需要注意。
應(yīng)對方法
6-24個月寶寶的輔食時間安排,可以參考下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的建議
如果是6個月剛添加輔食的寶寶,輔食還是以嘗試為主,可以選擇在寶寶心情狀態(tài)好的時候,比較容易接受新食物,可以先喝奶,也可以先輔食,看寶寶接受度。
原因2:夜奶過多
夜奶多了,白天自然不餓。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應(yīng)該在白天完成,而不是在晚上。
6個月之后,寶寶不太可能會餓醒,如果頻繁夜醒,先考慮其他原因,比如長牙,身體不舒服,熱了冷了,太累太困了,或者缺乏運動等等,原因非常多,不要首先想到是餓。
應(yīng)對方法
6個月之后,可以逐漸引導(dǎo)停止夜奶。10個月之后,就建議完全停止夜奶。
如果寶寶晚上固定時間醒來夜奶,或者每次吃一兩口就睡,多半是習(xí)慣了奶睡,奶睡是寶寶的一種接覺方式,或者安慰方式,不是餓。
如果寶寶真的每天晚上都要醒來吃很多才能睡,考慮下是不是白天的飲食安排不合理,白天奶量太少或者輔食太少,調(diào)整下白天的飲食,增加白天的奶量或輔食量。
怎么斷夜奶?
我先簡單說一下,以后再詳細聊吧。
比較溫和的方法,逐漸拉長每次夜奶的間隔。如果之前是2小時吃一次,現(xiàn)在就3小時一次,過兩天4小時一次,再過幾天5-6小時一次,慢慢的過渡到一整晚。
稍微直接一點的方法,直接斷掉夜奶,但晚上還是要由媽媽來帶。寶寶夜里醒了,就多哄哄,但是不要給奶,一般前3天比較鬧,4-7天的時候會好一點,7天之后,基本就沒問題了,可以睡一整晚了。
原因3:零食過多
寶寶胃容量小,零食多了,其他食物自然會少。
所以,寶寶今天不愛吃輔食,很有可能是在外面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別人送了他兩塊餅干,飽了!
應(yīng)對方法
1歲前,優(yōu)先保證奶量;然后考慮輔食量,盡量做到種類豐富,營養(yǎng)均衡;在這基礎(chǔ)上,再考慮零食。
盡量不要隨意增加零食的量和零食的次數(shù),很容易讓寶寶吃零食到飽,影響正餐。
零食可以作為加餐,或者外出攜帶。
輔食種類和輔食量的安排,可以參考下圖
原因4:吃的過飽
有的寶寶真的是天生吃貨,不攔著他的話,能把自己吃撐到吐。
寶寶是能知道饑飽的,沒錯,可有的寶寶明知道自己飽了,看見好吃的還是想吃。
點點就是個吃貨代表,平常和其他媽媽聊天,發(fā)現(xiàn)這樣的寶寶還不少。
應(yīng)對方法
奶量夠的情況下,寶寶愿意多吃,一般是沒問題的,家長看到可能還會特別開心。
如果這頓吃的太多,經(jīng)常導(dǎo)致下餐不吃了,或者肚子經(jīng)常吃到脹脹的,影響寶寶的生活和睡眠的話,還是要干預(yù)的。
有個小技巧,吃輔食的時候,不要把寶寶愛吃的放在最后,這樣即使吃飽了,寶寶也會再多吃點的。先給愛吃的,再給其他的,會好一點。
當然,不愛吃輔食的寶寶,偏食的寶寶,就反過來。
原因5:沒有足夠的活動量
活動量增加了,消耗的能量也就增加了,寶寶會更容易餓,對吃輔食這件事,也就會更感興趣。
應(yīng)對方法
即使的小寶寶,也要多運動。
不會走的寶寶,可以多趴,多爬,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可以在寶寶面前放上玩具,引導(dǎo)寶寶去拿,和寶寶互動,踢踢腿,伸伸手這些都可以,但不要強制性讓寶寶運動,引導(dǎo)就可以了。
所以,不要太糾結(jié),寶寶這頓為什么沒有吃,看看前后,很可能就是,寶寶不餓而已。
03
寶寶不愛吃輔食:不好吃
很多媽媽都覺得,寶寶不愛吃,應(yīng)該是我做的不好吃,我變換著花樣來就好了。
不好吃也不一定就是花樣不夠,也不一定是因為沒有加調(diào)味料,寶寶覺得不好吃,很可能是其他原因。
原因1:食物性狀不合適
如果寶寶想吃硬的,卻給了軟的,想吃軟的,卻都是硬的,寶寶很可能就不愛吃,注意觀察寶寶狀態(tài),提供合適的性狀。
應(yīng)對方法
輔食添加要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剛開始加輔食可以稀一點,然后慢慢的變稠,再慢慢變硬,從糊狀慢慢過渡到固體。
但是,如果寶寶最近長牙了,生病了,要注意改變食物的性狀,配合寶寶的狀態(tài)。
不想嚼就給軟一點的,想咬東西就給硬一點的。
如果寶寶想要自己吃了,那手指食物就必不可少了。
原因2:食物口感不喜歡
寶寶口味也是不斷變化的,今天喜歡吃,過兩天又不喜歡了;胡總一直吃某種食物,吃膩了,都是正常的。
應(yīng)對方法
保證每天食物種類多樣,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能讓寶寶愛上吃飯。
每天10-15種,每周25種不重樣,是食物多樣化的建議。
原因3:不喜歡某個食物
如果只是對某個食物不喜歡,那沒關(guān)系,多點耐心,多嘗試幾次就好了。
有研究稱,嬰兒需要嘗試7-8次才能接受新食物,而幼兒需要嘗試10-14次才能接受新食物。
或者,把不喜歡的食物打成泥或者切碎,加入到粥、面、餅、糕、糊、湯里面,再混合一兩種寶寶愛吃的食物,可以把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藏起來,有時候是很有用的。
原因4:食物花樣不喜歡
寶寶不愛吃輔食,很多媽媽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這種了。
雖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也是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有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多嘗試。
應(yīng)對方法
適當改變做些卡通造型之類的,簡單的就行。
比如吃米飯的時候,揉成一個圓球,很好操作,但是寶寶會特別喜歡?;蛘哔I個卡通小汽車、小動物造型的餐具,用來盛輔食。
有時間精力的媽媽,可以充分發(fā)揮下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種可愛造型。
原因5:只做寶寶愛吃的
有時候為了讓寶寶多吃一點,就只給寶寶做愛吃的,比如愛吃水果,就多吃水果,水果吃多了,其他的自然就不吃了。
應(yīng)對方法
營養(yǎng)重在均衡,即使是寶寶愛吃某種蔬菜,也不要吃太多。
一種食物一直吃的話,寶寶也會煩的,往往喜歡吃的吃膩了,不喜歡吃的沒有接觸過,還是很難喜歡吃,就會出現(xiàn)什么都不愛吃的現(xiàn)象。
所以,還是要多接觸食物,種類豐富才是長久之道。
同樣有個小技巧,食物不要一次性全放在寶寶面前,寶寶肯定會先挑選自己愛吃的,然后把不愛吃的剩下。
先給寶寶其他食物,吃得差不多了,再拿出來寶寶愛吃的,分開提供。
04
寶寶不愛吃輔食:沒興趣
這個是最復(fù)雜的,沒興趣的原因大致是因為:
原因1:強迫寶寶進食
都吃飽了還各種哄喂,趁寶寶不注意再塞一口,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來一口,寶寶肯定就對吃沒興趣了。
應(yīng)對方法
如果寶寶特別強烈的表示了自己不愿意吃,就不要強迫了。很容易讓寶寶更加反感吃輔食這件事,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一頓吃的少,甚至不吃,對寶寶的成長其實沒多大影響,如果寶寶實在不愿意,多半是不餓,不要強迫。
如果是不喜歡某食物,也不要強迫,多嘗試,慢慢來,不是非這次吃不可。
觀察寶寶信號,順應(yīng)喂養(yǎng)
原因2:不愉快的用餐體驗
比如寶寶犯困的時候,哭的時候,還要堅持給寶寶喂,不吃都不行。
而且,如果家人在吃飯的時候,總是生氣、抱怨,也很容易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應(yīng)對方法
不要在寶寶困、哭或者心情特別煩躁的時候喂飯,不要趁寶寶不注意,就硬塞一口,這樣寶寶會更不愿意吃飯。
盡量選擇寶寶心情狀態(tài)好的時候吃輔食,尤其是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
吃飯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輕松的話題。
寶寶看到家人愉快的吃飯,自然就會愛上吃飯。
原因3:焦慮的用餐態(tài)度
每次寶寶吃飯都如臨大敵,生怕寶寶少吃一口營養(yǎng)不良,少吃一點就各種緊張焦慮,這個是最忌諱的。
寶寶對情緒非常敏感,你的情緒隱藏的再好,寶寶也能察覺,直接影響寶寶對事情的判斷。
你的焦慮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一件很困難、很焦慮、很煩躁的事情,自然沒有吃飯的興趣,甚至一想到吃飯就哭。
應(yīng)對方法
自己的心情要盡量放松,寶寶一次不吃,甚至一天不吃,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平常要注意,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家長也這么想的話,可以自然而然的傳遞給寶寶這樣一個信號。
如果家長實在擔心,做不到這樣,可以和寶寶一起吃,裝作開心的吃自己的食物,然后給寶寶準備好安全的食物,讓寶寶自己在一邊看著自己吃。
原因4:沒有正確的示范
只是讓寶寶自己吃,寶寶沒有和大人一起吃過飯,沒見過“正確吃法”的話,對有些寶寶來說,容易發(fā)揮過度,變成大型災(zāi)難現(xiàn)場。
應(yīng)對方法
可以和寶寶一起吃,在吃飯時給予相應(yīng)的引導(dǎo)和示范,會有一點幫助。
一方面是讓寶寶學(xué)會正確的進食方法,尤其是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寶寶還不能很好的把食物吃進去,大人就可以給寶寶做個示范。
另一方面是讓寶寶有一個用餐的氛圍,和別人一起吃,才開心嘛。而且,寶寶模仿性本來就很強,大家都在吃,寶寶自然也想吃。
原因5:不喜歡喂輔食的餐具
如果餐具之前喂過藥,或者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很可能會被小寶寶記上幾天,不再用這個餐具吃飯,一般是短暫性的。
應(yīng)對方法
可以換個新的餐具,比如一些小汽車、小動物造型的餐盤。
原因6:心理落差
喂奶時一般是抱著寶寶,尤其是母乳喂養(yǎng),喂輔食時讓寶寶自己坐著,可能就不太樂意;吃奶時如果是媽媽喂,吃輔食時媽媽就不再身邊了,也可能讓寶寶不樂意吃輔食。
應(yīng)對方法
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剛開始喂輔食的時候,盡量也讓媽媽來喂,或者媽媽在旁邊。
如果沒有條件,媽媽在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多多陪伴寶寶,安全感足夠,接受新事物也會更容易。
原因7:給寶寶的選擇太多
大家都喜歡選自己喜歡的,如果直接上來一整盤,多半是先把自己喜歡的干掉,然后飽了,或者不想吃難吃的了。
這樣就很容易給人一種寶寶不愛吃,或者挑食的感覺,其實換下方法,分開給他就好了。
應(yīng)對方法
如果你本來的意思是想讓寶寶吃的種類更多,不想讓他把不喜歡的挑出來,不如分開拿給寶寶吃。
比如,寶寶餓的時候,把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先拿給寶寶,寶寶有很大概率會吃掉的,然后再拿出來他喜歡吃的,就可以了,這是避免挑食的一個好用的方法。
原因8:不允許寶寶自己探索
沒有及時引進手指食物,不允許寶寶自己拿勺子、拿食物,可能會導(dǎo)致寶寶對食物沒有興趣,也就不愛吃飯。
或者不是在吃飯的時候,平常對寶寶就是限制較多,不讓寶寶亂摸亂拿東西,總是覺得危險,什么都不想讓碰,這樣就容易影響寶寶探索外界的興趣,有可能也會表現(xiàn)在吃飯上,對食物也沒有了探索的興趣。
應(yīng)對方法
讓寶寶做它力所能及的事情,平常多鼓勵寶寶使用勺子,或者把小手洗干凈,讓他自己抓食物吃,在寶寶想自己吃的時候,不要過多阻攔。
剛開始可以是蒸熟的胡蘿卜條、南瓜條、山藥條,切得細細的水果條等,然后可以過度到細膩的小餅、蒸糕,再過渡到有顆粒的餅、丸子、香腸、蒸糕等,最后是餛飩、水餃、包子等,這些都可以自己拿著吃。
如果寶寶想要自己摸一摸、捏一捏、拿勺子玩一玩,也可以允許他玩一玩,不要限制太多,限制多了可能會讓寶寶失去對食物的興趣,得不償失。
原因9:沒有養(yǎng)成好的用餐習(xí)慣
有時候,為了讓寶寶多吃兩口,很多家長都會各種逗喂,哄喂,追喂,還有小月齡寶寶的強迫喂。
這樣只會導(dǎo)致用餐習(xí)慣不好,讓寶寶對吃飯這件事越來越?jīng)]有興趣。
應(yīng)對方法
盡量坐餐椅,這是好習(xí)慣的開始。
不要放玩具、開電視,這樣的話,寶寶的注意力就不在食物上,也會影響對食物的興趣。
不要追喂、哄喂,這兩種方式不好,因為,這樣寶寶容易產(chǎn)生依賴,下次不追著喂我就不吃了,不但對吃飯沒興趣,也容易分不清自己饑飽的概念。
提供合適的手指食物,盡量多讓寶寶自己嘗試。
當然了,如果大人不覺得累,也贊同哄喂的方式,哄一下,其實也無妨。注意營養(yǎng)均衡、食物適量、寶寶想要自己吃的時候不要阻攔太多就可以了,這些才是該討論的重點。
原因10:長牙
長牙的時候,吃東西會很不舒服,所以很多寶寶就吃了一點就不吃了,或者吃得慢,甚至干脆不吃,哭鬧求抱抱,這個時候一定要沉住氣,別一不小心把寶寶給揍了,事后發(fā)現(xiàn)是長牙又后悔。
應(yīng)對方法
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啃咬的東西,比如牙膠,可以先放在冰箱里冰一冰,涼涼的咬著,更容易緩解疼痛。
原因11:生病
遇上寶寶不愛吃飯,首先我們要排除寶寶生病的情況,然后再做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
應(yīng)對方法
生病的時候一般不需要停輔食,只是需要做一些改變。
比如,食物處理的軟一點,多提供一點寶寶愛吃的,少量多次等,都可以讓寶寶舒服一點。
當然也有特例,比如,如果是因為輔食引起的疾病,比如過敏,自然是要停掉過敏食物的。如果確定吃輔食會加重癥狀,也是可以停掉的,注意靈活變通。
原因12:環(huán)境因素
天氣、溫度的變化,有時候會影響食欲。
寶寶不愛吃飯的時候,可以考慮有沒有這個因素,然后適當?shù)母淖儭?br/>
應(yīng)對方法
比如,天氣熱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增加點水果,做一些不那么熱的食物,適當改善室內(nèi)溫度等。
但環(huán)境因素不是決定因素,適當注意就好。
原因1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會表現(xiàn)在日常飲食上。
二胎、主要看護人的變換,自主意識的萌芽等,是最常見的問題。
應(yīng)對方法
平常多關(guān)注寶寶狀態(tài),不能因為有了小寶寶就忽略大寶。
看護人變換時,要多多觀察寶寶,多和寶寶溝通,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有自主意識的時候,多讓寶寶嘗試,多肯定寶寶的成功,平常多給寶寶一些選擇的權(quán)力,比如可以自己選擇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等。
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比吃多少飯更重要。
05
寶寶不愛吃輔食:家長認為不愛吃
每個家長眼中的飯渣娃,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說“寶寶不愛吃輔食”的時候,指的是什么呢?你可能會說,不愛吃就是不吃啊,哄半天都難吃進去一口的那種。
其實,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說“我家寶寶不愛吃輔食”的時候,指的不是不吃,而是吃的沒有家長想的那么多。
可能今天準備了一碗,寶寶吃了半碗,有的家長就焦慮了;
或者今天這頓吃的比平常少了,怎么喂都不吃了,就要感嘆,寶寶怎么不愛吃飯了;
又或者,今天看到朋友發(fā)個朋友圈,寶寶吃飯吃的可香了,然后自己就焦慮了,我家娃怎么沒有那么愛吃呢,然后就覺得自己寶寶不愛吃輔食……
這個就相當于我們在學(xué)校的時候,學(xué)霸和學(xué)渣都喜歡說“這次沒考好”的感覺,差不多吧。
如果寶寶體檢的時候一切正常,身高體重等各項指標都沒問題的話,一般就是沒啥問題,不要太擔心。
如果還是擔心,就從上面列出的各種因素中,對照著看看,找出可能的原因,再適當調(diào)整。
06
多觀察,找出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單純餓一頓,治標不治本,對小寶寶來說,沒多少作用。
雖然觀察很累,很費心,但是值得這么多。
媽媽可以懶,懶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適當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嘗試,去體驗,但是,觀察和引導(dǎo),卻是需要我們下點功夫的,這一點,懶不得。
注:本文由”點媽輔食“原創(chuàng),寶寶每日餐單食譜,輔食常見問題答疑,去公眾號看看,點媽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