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高考質量測評聯(lián)盟10月聯(lián)考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比較文學產生于19世紀,從世界文學的角度著眼,充分揭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文學所特有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探索文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乃至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是比較文學的任務。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法國學者諾埃爾和拉普拉斯合編的《比較文學教程》(1816)中,但該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與理論,使這一術語得以流行的,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維爾曼(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學開設了“18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的講座,并于兩年后將講稿整理,以《18世紀法國文學綜覽》的書名出版。在講課和著述中,維爾曼多次使用“比較文學”“比較歷史”等詞語,并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比較文學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講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較文學”這個術語,后人因此尊他為“比較文學之父”。
19世紀70年代后,比較文學在歐美各國有了很大發(fā)展,其中心在法國。1931年法國保羅·梵·第根的著作《比較文學論》,第一次全面總結了近百年來比較文學發(fā)展的理論和歷史,主張把文學研究劃分為國別文學、比較文學、總體文學三大范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成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中心。1952年《比較文學與總體文學年鑒》在美國創(chuàng)刊,按年總結比較文學發(fā)展的成績與問題。
歌德是比較文學的先驅。世界上主要有法、美兩派,不同國家的學者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前者注重研究一國文學對另一國文學的影響;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較,找出異同及緣由,以找出共同的規(guī)律。以梵·第根、伽列等為代表的法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影響研究,以韋勒克為代表的美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以阿列克謝耶夫和日爾蒙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學者則認為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應該同時并重。
二戰(zhàn)以后,美國的比較文學學者提出了所謂“平行的研究”,即國別文學之間即使沒有發(fā)生過關系,照樣可以進行比較研究,所以,莎士比亞可以和湯顯祖比較。比較文學研究甚至可以跨越學科,比如文學與音樂,與哲學,與宗教與心理學,甚至與數(shù)學、都可以進行比較。中國古詩中的美麗意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據(jù)說無非是在用文字用解幾何學中的諸如“垂直”“相切”的概念,而“騷人遙駐木蘭舟”和“萬戶搗衣聲”等都可能富有暗示性,所以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近二十年來,比較文學研究又開始朝比較文化研究的方向轉變,比如所謂后殖民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性別批評等。
在中國,魯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廣泛比較研究過各國文學的發(fā)展,如魯迅的《摩羅詩力說》、茅盾的《俄國近代文學雜談》等。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始介紹外國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理論。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錢鐘書的《談藝錄》、朱光潛的《詩論》等,在某個方面對中國比較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奉獻。70年代以來,比較文學在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發(fā)展,成績斐然。中國學派強調跨文化研究,大約可以概括或總結出這樣一些方法論:闡發(fā)法、異同比較法、模子尋根法、對話法、整合與建構法。
(摘編自陳悼、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
材料二:
無論在中外文學還是各國文學之間,也無論是詩歌、小說、戲劇、散文,還是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或是文藝思潮、流派和運動之間,都還存在著眾多的并無影響事實聯(lián)系卻又十分相似的情況。
在白居易與濟慈、明代《樂府吳調》與歐洲古代戲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與《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等之間的異同,并非彼此有過“影響聯(lián)系”,而是作家們在各自民族的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體驗與加工塑造的結果。要說受到“影響”,倒是在東西方各自文化體系與文學傳統(tǒng)中可追溯到各自的源頭。如嚴監(jiān)生之前的元雜劇《看錢奴》中的賈仁,就同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吝嗇勁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賈仁要兒子舔盡沾了油漬的手指方肯咽氣。更早的可追溯到北魏《笑林》中的“儉吝老人”,甚至戰(zhàn)國時《商君書》 中的東郭敞,都是以愛物勝過愛人的吝嗇與貪欲而影響后世。同樣,莫里哀塑造的阿巴貢,可上溯到古羅馬劇作家普拉圖斯的喜劇《一罐金子》中的守財奴,和更早的古希臘作家西俄夫拉斯培斯的論文《性格論》,里面也勾勒出了吝嗇人的性格類型。崇尚古典主義又熱衷于從古希臘羅馬文學中汲取創(chuàng)作題材的新古典主義作家莫里哀,受其歐洲文學傳統(tǒng)的影響,連他本人也直言不諱。因此,在研究這二者相似的問題上,就要撇開影響研究而從經濟、政治和社會歷史等方面去探索其“文心相通”的規(guī)律。
(摘編自蔡鐘翔《中國古代文藝學》)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 比較文學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1816年,揭示各個國家、地區(qū)、民族文學所特有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其任務是探索文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乃至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B. 維爾曼于1827年在巴黎大學開設了“18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的講座,多次使用“比較文學”等詞語,后人因此尊他為“比較文學之父”。
C.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成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中心,在此之前,歐美各國有長足發(fā)展,其中心在法國。
D. 比較文學其中一派注重研究一國文學對另一國文學的影響,例如以韋勒克為代表的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
2. 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中國古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據(jù)說也就是在用文字圖解幾何學中的諸如“垂直”“相切”的概念。
B. 明代《樂府吳調》與歐洲古代戲劇之間的異同,說明中外文學和各國文學之間,存在著眾多的并無影響事實聯(lián)系卻又十分相似的情況。
C. 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始介紹外國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理論,之后一直蓬勃發(fā)展。70年代以來,比較文學在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成績斐然。
D. 《慳吝人》中阿巴貢與《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等之間的異同,并非有過“影響聯(lián)系”,而是在東西方各自文化體系與文學傳統(tǒng)中可追溯到各自的源頭。
3. 根據(jù)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下列不屬于比較文學研究范疇的一項是(? ? )
A.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和英國詩人濟慈《希臘古甕頌》中的“聽得見的聲音固然美,聽不見的聲音則加倍幽美”。
B. 《紅樓夢》和《源氏物語》。
C. 《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
D. 《西游記》和《摩訶婆羅多》。
4. 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比較文學下一個簡要定義
5. 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答案】1. A? ? 2. C? ? 3. D? ??
4. 比較文學是指跨越國界和語言界限的文學比較研究。它產生于19世紀,是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文學與文學或者文學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的新型邊緣學科。? ??
5. ①首先界定比較文學概念和任務;②其次提出比較文學的起源和確立;③接著論述比較文學在世界上的發(fā)展過程;④然后介紹比較文學的流派和分支;⑤最后介紹中國比較文學的發(fā)展情況。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娜拉走后怎樣
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幾十首詩之外,其余都是劇本。這些劇本里面,有一時期是大抵含有社會問題的,世間也稱作“社會劇”,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 中國譯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 。娜拉當初是滿足地生活在所謂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覺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們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聽得關門聲,接著就是閉幕。
娜拉要怎樣才不走呢?或者說易卜生自己有解答, 就是Die Frau vom Meere(《海上夫人》)。這女人是已經結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個愛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尋來,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來人會面。臨末,她的丈夫說:“現(xiàn)在放你完全自由。(走與不走)你能夠自己選擇,并且還要自己負責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變,她就不走了。這樣看來,娜拉倘也得到這樣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畢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樣?——別人可是也發(fā)表過意見的。一個英國人曾作一篇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于墮落,進了妓院。還有一個中國人,——我稱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學家罷,——說他所見的《娜拉》是和現(xiàn)譯本不同,娜拉終于回來了。這樣的本子可惜沒有第二人看見,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給他的。但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只小鳥,則籠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地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饑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上也恢肋@權柄如何取得,單知道仍然要戰(zhàn)斗;或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要用劇烈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不算好事情,我們也不能責成人人都是戰(zhàn)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貴了,這就是將來利用了親權來解放自己的子女。
其實,在現(xiàn)在,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于感到困難,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
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無非被人所牽的事可以減少,而自己能牽的傀儡可以增多罷了。因為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這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濟權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別的法。
如果經濟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當然完全是廢話。
然而上文,是又將娜拉當作一個普通的人物而說的,假使她很特別,自己情愿闖出去做犧牲,那就又是另一回事。我們無權去勸誘人做犧牲,也無權去阻止人做犧牲。況且世上也盡有樂于犧牲、樂于受苦的人物。雖說背著咒詛,可是大約總該是覺得走比安息還適意,所以始終狂走的罷。
只是這犧牲的適意是屬于自己的,與志士們之所謂為社會者無涉。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著嘴看剝羊,仿佛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予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后走不幾步,他們并這一點愉快也就忘卻了。對于這樣的群眾沒有法,只好使他們無戲可看倒是療救,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戰(zhàn)斗。
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我想這鞭子總要來,好壞是別一問題,然而總要打到的。但是從哪里來,怎么地來,我也是不能確切地知道。
(摘編自魯迅《娜拉走后怎樣》,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提到《海上夫人》是想借此故事說明,娜拉如果也能得到那樣的自由,或者她也便可以不離開家庭。
B. 文章提到英國人的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于墮落,進了妓院,來說明當時的中國女性如果貿然離開家庭絕無找到出路的可能。
C. 文章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表達了魯迅反對驚醒夢中人的觀點。
D. 文章認為娜拉這個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夠得到人們的同情,在幫助下生活下去,那么娜拉們便也大可自由地離開家庭。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多處使用外來詞匯, 諸如“《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或者說易卜生自己有解答, 就是Die Frau vom Meere(《海上夫人》) ”, 正體現(xiàn)了五四運動前后,外國文學、文化和思潮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B. 文章提到娜拉結局的可能性時說,“這樣的本子可惜沒有第二人看見,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給他的”,體現(xiàn)了魯迅語言幽默風趣卻又飽含辛辣諷刺的典型風格。
C. 文章提到“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愧儡”,這里的“男人”“女人”運用借代,既是娜拉們和她們的丈夫,也是當時中國社會人與人關系的縮影。
D. 文章多處運用比喻論證,諸如“戰(zhàn)斗不算好事情”“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使論證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8. 魯迅文章思辨性極強、行文跌宕,自立自破中攻計反駁渾然天成,請從文中舉例說明。
9. 本文雖明寫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卻句句暗含對中國女性乃至中國國民的映射。結合文章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6. A? ? 7. C? ??
8. ①娜拉出走或像《海上夫人》中的主人公一般留在家中。②娜拉留在夢中安眠或驚醒過來不再回到夢境。③娜拉得到同情幫助而活,或隨娜拉們數(shù)量變多、同情減少得到厭惡。④娜拉作為一個被迫離開的普通人物和情愿闖出去犧牲的人物。⑤作為主動犧牲者的適意和看客們的麻木、丑陋。? ??
9. 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墮落,或者自立自強,代表了外國女性在她們所處時代的覺醒意識和囚徒困境。②中國女性在五四運動后,走上了外國女性走過的道路,覺醒后毅然離家,便也要面對娜拉曾經遇到的問題,墮落自毀或者自立新生。③各個國家、各個時代的女性,想要獲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離家之路后,都要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提前做好準備,通過戰(zhàn)斗獲得經濟權。④國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強,通過斗爭獲得經濟權和話語權。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庇谑悄顺T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其后百余年,楚有優(yōu)孟。
優(yōu)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眱?yōu)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yōu)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蓖踉唬骸昂稳?”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fā)甲卒為穿擴,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wèi)其后,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蓖踉唬骸肮讶酥^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yōu)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為槨,銅歷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庇谑峭跄耸挂择R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其后二百余年,秦有優(yōu)旃。
優(yōu)旃者,秦倡侏儒也。善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優(yōu)旃見而哀之,謂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眱?yōu)旃曰:“我即呼汝,汝疾應曰諾。”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優(yōu)旃臨檻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諾?!眱?yōu)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也,幸休居?!庇谑鞘蓟适贡輼J者得半相代。
始皇嘗議欲大苑囿,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優(yōu)旃曰:“善。多縱禽獸于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笔蓟室怨瘦z止。
(節(jié)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
B.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
C.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
D.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大夫,古代的一個官職,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土三級。秦漢以后,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
B. 題湊,一種葬式,始于上古,多見于周代和漢代,漢代以后很少再用。
C. 太牢, 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 牛、羊、豕(shǐ, 豬) 三牲全備。
D. 陛,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古時帝王的衛(wèi)士就在宮殿臺階兩側進行戒備?!氨荨焙笱葑?yōu)槌甲訉Φ弁醯淖鸱Q。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淳于殼是齊國的入贅女婿,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候國。齊威王在位時,喜歡說隱語,淳于髪用隱語來規(guī)勸諷諫齊威王,齊威王接納了他的意見。齊國的聲威維持了三十多年。
B. 優(yōu)孟是楚國歌舞藝人,富有辯才,常用說笑方式勸誠楚莊王。楚莊王要以大夫禮安葬愛馬,優(yōu)孟大哭引起楚莊王注意,反話正說,讓楚莊王意識到錯誤。最后楚莊王聽從了優(yōu)孟的建議,把馬交給了膳食官。
C. 優(yōu)旃是秦國的歌舞藝人,個子矮小。他擅長說笑話,而且都能合乎大道理。優(yōu)旃十分憐憫站崗的衛(wèi)士,于是,他通過戲謔打趣的方式,使秦始皇下令讓他們得以休息。
D. 秦始皇曾商議想要擴大射獵區(qū)域,優(yōu)旃贊同他的意見,提出可以利用其中的野獸抵御外敵進擾。秦始皇有顧慮,最終停止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優(yōu)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2)優(yōu)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也,幸休居?!庇谑鞘蓟适贡輼J者得半相代。
14. 司馬遷在《滑稽列傳》最后的論贊中說,這些滑稽之人“豈不亦偉哉!”,如何理解這句話中的“偉”?請結合文章內容舉例說明。
【答案】10. D? ? 11. D? ? 12. D? ??
13. (1)優(yōu)孟說:“馬是大王所喜愛的,憑楚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有什么事情辦不到,卻用安葬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安葬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保?)優(yōu)旃說:“你們雖然長得高大,有什么好處?只有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雖然長得矮小,卻有幸在這里休息?!庇谑?,秦始皇準許衛(wèi)士減半值班,輪流接替。? ??
14. 他們這些滑稽之人雖身居下位,卻能利用自己幽默風趣的特點,勸諫君主,達到某一目的。淳于髡勸諫齊威王發(fā)憤圖強;優(yōu)孟勸誡楚莊王輕馬重人;優(yōu)旃同情衛(wèi)兵并用合理的方式為他們爭取到休息的機會,以及勸諫秦始皇不要擴大獵場。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得涼字)
杜 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盤錦席高云涼。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賦詩殊未央①。
衰老應為難離別,賢聲此去有輝光。
預傳籍籍新京尹②,青史③無勞數(shù)趙張④。
【注】①未央:漢武帝賦:“惜蕃華之未央?!毖?,盡也。②京尹:《唐書》記載:至德二載,改成都府,置尹,視二京,故以京兆比之。③青史:據(jù)《漢?藝文志》記載:《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為簡,寫書,殺其青,故曰青史。④趙張:據(jù)《漢書》記載:趙廣漢、張相繼為京兆尹,吏民語曰:“前有趙張,后有三王。”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詩的首聯(lián)描寫了秋日野亭朋友錢別的場景,為詩歌奠定了情感基調。
B. 頷聯(lián)點明送別的主旨,詩人和朋友們飲酒作詩,好不瀟灑暢快。
C. 詩人老邁衰朽,面對離別本不含憂傷,但詩人更愿竇少尹此去大展光彩。
D. 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格律嚴謹,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杜甫詩的風格。
16. 詩的尾聯(lián)運用了“趙張”的典故,對全詩情感的表達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15. B? ? 16. 趙廣漢、張敞是前朝京兆尹,名留青史。詩人在此祝愿竇少尹此去赴任能夠大放光彩,一展宏圖,比肩前輩,青史留名。詩人在表達羨慕之情時,又流露出對自己老邁無為的哀嘆自憐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意在諷喻唐朝統(tǒng)治者,如不以史為鑒,將重蹈覆轍。
(2)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作論據(jù),把它高度濃縮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個字。
(3)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
【答案】? ? (1).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2).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 (3). 至丹以荊卿為計? ? (4). 始速禍焉? ? (5). 飛湍瀑流爭喧豗? ? (6). 砯崖轉石萬壑雷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突然像有一雙手從我腦后伸過來,不由分說地為我關閉了世界的音響,只留一個水與鳥的音頻。??!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那百鳥的流囀飛鳴,頃刻間被放大許多倍,種種的高歌淺唱像剛剛洗濯過似的清晰亮麗,升騰飛舞,喧鬧著整個蒼穹。你聽,大天鵝的鳴叫時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樣尖銳,時而像詩人的孤吟一樣低沉;無數(shù)的鳳頭百靈,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藍中顯現(xiàn)凄清的美聲,你卻看不見它們飛翔的影子;還有尖尾鴨飛翔時“嗖—嗖—”的聲音,像是誰在彈撥繃緊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無數(shù)挺拔的羽尾,攪著一朵朵小浪花,原來是它們扎進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個優(yōu)美的倒立;細聽,在草叢和蘆葦?shù)纳钐帲刂徊咳崛岬膿u籃曲,唧唧喳喳,無始無終,那是剛剛出殼的雛鳥在向父母要吃食,它們必須在夏天長大,然后跟隨父母飛到南方過冬。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段中第一個破折號的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
A. 李時珍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編成這部藥學經典著作——《本草綱目》。
B.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
C. 這末一句又擊中了我——說實話,當時我真的動了回家的念頭。
D. 你不能用這么簡單的方式對待一個人——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轉移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修辭進行簡要分析。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在草叢和蘆葦?shù)纳钐?,藏著一部唧唧喳喳、無始無終的柔柔的搖籃曲,那是剛剛出殼的雛鳥,他們必須在夏天長大,然后跟隨父母飛到南方過冬,是它們在向父母要吃食。”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18. A? ? 19. ①句中把大天鵝的鳴叫比作詩人的孤吟,聲音相比,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大天鵝的鳴叫是聽覺,而射出的金箭是視覺,把聽覺轉化為視覺,體現(xiàn)了通感的轉移性。? ??
20. ①強調的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在“搖籃曲”上,強調曲子;原句的重點在“唧唧喳喳,無始無終”上,強調雛鳥求食的鳴叫,更符合原文的邏輯。②適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來結束文段,似乎話還沒說完,且與上句語意割裂;原句把“它們必須在夏天長大,然后跟隨父母飛到南方過冬”放在句子最后,語言明確,適合做段落的結尾。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更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的風格更和諧。
21. 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各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qū)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好好應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形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切實維持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Ⅰ級響應要求,決定開始從2020年2月7日0時起,對江津區(qū)內村、住宅小區(qū)實行封閉式管理。
現(xiàn)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辦公室
2020年2月6日
【答案】①“好好”改成“積極”。②“維持”改成“保障”。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前加上“根據(jù)”。④刪除“開始”。
22. 下面是某小區(qū)制定的人員進入小區(qū)疫情防控管理流程圖,請把這一流程轉化成一段文字。要求內容完整,表達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70字。
?
【答案】疫情防控期間進人小區(qū)的人員首先應測量體溫。若體溫正常則進一步問詢,若該人員來自本縣(市、區(qū))域內且在本小區(qū)有住所,即可放行;若在本小區(qū)無住所則勸返。如果該人員來自縣(市、區(qū))域外且在本小區(qū)內有住所,則令其進行居家隔離;若為本小區(qū)無住所人員,則應送往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如果該人員體溫不正常,應立刻就地隔離并及時報告街道網格員,由社區(qū)工作者協(xié)助街道護送至醫(yī)療機構。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2020年1月10日舉行,黃旭華、曾慶存獲國家最高科技獎。這一獎項的頒發(fā)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獲獎者不超過2名,自設立至今,共有33位科學家獲獎,他們都曾留下質樸而慷慨的話語。
閔恩澤,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創(chuàng)新好似吃麻辣燙,又辣又愛,堅持下去,終獲成果。
吳征鎰(yì),中國植物學奠基人:我的能力有限,盡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向前。
孫家棟,著名航天技術專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愛國,對我們航天人,就表現(xiàn)在愛航天,愛航天就要把航天的事業(yè)辦成。
錢七虎,著名防護工程專家:為國鑄盾,是我的畢生追求。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chuàng)始人之一:這輩子沒有虛度,我的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無怨無悔!
曾慶存,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寄語中華好兒女,要攻科技更精尖。
老一輩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愛國之情,言之于口,動之于行,我輩青年應以他們?yōu)榭?,深刻感悟,切身踐行。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規(guī)定的身份完成寫作。
(1)班級將要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同學學習國家科學獎獲獎人物精神,請你準備一篇演講稿。
(2)有人說科學無國界,但社會上對此有反對的聲音。校辯論社以此為題組織一場辯論賽,請你代表正方或反方以“科學是否有國界”為題寫一篇辯論稿。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立場鮮明,觀點明確;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科學有國界
大家好,我代表正方發(fā)言,我方的觀點是:科學有國界。下面我分四點來闡述:
一、真正無國界的科學領域是非常少的。所謂真正無國界的科學領域只有那些人類最基礎的原理性知識,包括:基礎數(shù)學、理論物理、醫(yī)學、植物、動物等基礎理論學科,還有哲學領域(是否歸為科學未知)。這些領域沒有直接的工業(yè)應用,只有原理上的突破,技術還需要進一步跟上。這些知識由于其基礎性,發(fā)明人和其所在國家不會因此就隱瞞了這些理論,只能公布于世。其他的領域,就很難說沒有國家。很多國家對于高端材料研制成功,不會立刻公開其做法,而是要迅速的轉化為軍事技術。所以,只要跟技術有關,只要跟國家競爭力有關系,那么這些領域,就不能沒有國界。
二、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有國界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全世界需要的。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殊性,都有他自己的需要研究的課題。比如,在美國,研究高鐵的動力就不足,因為他們已經有大量的高速公路和航空體系。新能源為什么會在中國和歐洲形成新的熱潮,是因為美國和俄羅斯沒有這個需求。美國壟斷了世界上的能源,俄羅斯有用不完的自有能源。但是中國和歐洲不同,都需要解決能源問題。
三、科學研究的條件是有國界的。不同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同,發(fā)展的階段不同,科研的條件差別是很大的。美國是過度發(fā)展的社會,因此科學研究的課題充滿了奢侈的作風。對于高端娛樂體驗的研究,對于外太空的研究,對于各種高端武器的研究,只有他們有條件去做。但是這中間,有許多并不是人類那么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在美國,完全的自動駕駛和智能高速公路是很熱的課題,但是中國目前是不太需要。中國還需要解決吃飯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健康問題等等,這些課題在中國有土壤,有需求,也有能力去做。
四、科學研究的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競爭力的表現(xiàn)。這里除了科學研究能夠產生越來越好的產品和生產效率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科學研究越來越多的和軍事技術聯(lián)系在一起。軍事技術歷來是科學研究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近年來隨著國際政治的動蕩,在未來的半個世紀,這個趨勢將更加的明顯。軍事能力從來都沒有退出國家間的關系的核心位置。豪言世界是和平的,其實只是鴕鳥而已。越來越多的趨勢表明,美好的和平夢是靠軍事技術支撐的。而科學研究才是軍事技術的主要支撐。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寄生蟲”(普京語),就是他們在之前的一個世紀中建立的豪華的科學研究體系,而且用科學研究的無國界性來引導其他國家的人才??茖W研究的差異化是國家間實力差異化的本質原因。
所以,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科學有國界,我方贊同科學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我不贊成在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在中國還有如此多的科學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我們就更不能舍此而去。希望我輩青年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楷模,學習他們的的科學精神、愛國之情,言之于口,動之于行,切身踐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