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土筆章人談《來自深淵》(下):為“愛”而逝,無怨無悔

作者:izumi
封面:《來自深淵》
此外,要讓故事順利行進下去,同樣離不開“終極”娜娜琪式的登場人物。自打她出場后,網(wǎng)絡連載的人氣一度飆升。早在第2卷畫了雷格與奧森(CV:大原沙耶香)的對決之后,土筆老師稍微找到了感覺。只不過,當時老師一心想把本作畫成令讀者“開卷有益”的作品。后來,因決定要在第3卷推出“黎明卿”這一徹頭徹尾的大反派,為對角色起到反襯作用,娜娜琪便應運而生。原文鏈接(http://nlab.itmedia.co.jp/nl/articles/1708/01/news123.html)

土筆老師坦言,漫畫第2卷的銷量并不盡如人意,以至于在企劃第3卷單行本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如何更為巧妙地設置立體書的折法,而那時候剛好娜娜琪已經(jīng)出場,所以就想方設法把人物描寫得讓人捧腹。也許是應了那句“皇天不負有心人”,第3卷出人意料地贏得了市場的熱烈反響,這下子,娜娜琪可真成了帶飛作品的“招財娜娜琪”了。
娜娜琪的魅力不僅限于在話尾加上“嗯吶ー”的口頭禪,以及標志性的可愛外表。其背景身世同樣為人物增色不少……但是,土筆老師當初曾向擔當編輯宣布過“娜娜琪或許會死”的結(jié)局。就是為了讓莉可、雷格先脫身,娜娜琪在同黎明卿在戰(zhàn)斗中兩敗俱傷,不幸犧牲。但作畫過程中,老師突發(fā)奇想,認為該角色“尚有生存的可能”。然后,吸取制作《OZ》時的經(jīng)驗,套用“兩勝一、三勝兩,人多力量大”的思路。記得《OZ》的封套上寫著“為何OZ得要三人結(jié)隊”,應該說這款游戲?qū)ν凉P老師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有就是,漫畫版的分鏡框里時常出現(xiàn)手繪的痕跡,個別分鏡像是在作畫用紙上描繪出的,帶有溫馨氣氛的畫面。不過,這并不是使用傳統(tǒng)繪畫工具的結(jié)果,全篇漫畫皆是標準的全數(shù)碼作畫。據(jù)土筆老師介紹,清完線稿后,他會像畫水彩畫那樣,用不同濃淡的圖層疊加出想要的效果,再加入高光。而背景圖層則插入掃描作畫用紙的紋理。
手繪分鏡框的視覺沖擊在第2卷雷格與奧森的戰(zhàn)斗場景中,奧森將雷格踩在腳下的鏡頭里顯得尤為突出。起先,老師從第2話開始實驗性地嘗試手繪分鏡框線,并感覺效果不錯。多年博覽眾漫畫的老師體會到,漫畫的表現(xiàn)形式本就應該不拘一格。且類似的技法還在對話框及速度線上有所應用。

如果說2年半前,漫畫連載剛開的時候,讀者會因為角色可愛的長相等外在因素一時受到“迷惑”,但很快便會發(fā)現(xiàn),其作品背后蘊含著探討生死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嚴肅主題。一路之上主人公遭遇的艱險不合情理且殘酷血腥,絕非尋常意義上不痛不癢的“歡樂打怪之旅”。這正是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莉可不斷負傷直至渾身傷痕累累,甚至被逐漸剝奪去肢體的自由,但女孩的雙眼始終透出生機。
正像,再微弱的光點放到漆黑的暗夜中會放射出璀璨奪目光芒那樣,生命,唯有置身無邊的黑暗,方能煥發(fā)出熠熠生輝的光彩。莉可在地表上的日常表現(xiàn),至多是個冒冒失失成天闖禍給人添亂的搗蛋鬼,能夠在洞穴探險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自身的特長不失為一種幸運。在作者眼中,那孩子與其說是個“阿比斯宅”,倒不如說是個“阿比斯呆瓜”。她并非有心想要創(chuàng)造前無古人的歷史,只是單純地樂在其中。
片中,莉可為了不讓劇毒蔓延到全身,沒有選擇肘關(guān)節(jié),而是特地要求截去整條手臂,顯露出其想成為“探窟家”的堅定意志。對此,土筆老師講起,自己所看的名為《127小時》的電影,該片根據(jù)某登山家的右臂被巖石卡住動彈不得,直至生還脫險的真人真事改編。觀影之后,老師曾一度思索,為何在生死關(guān)頭,此人不選擇某處關(guān)節(jié),而是毅然截斷了整條臂膀,而在影片中并未正面給出答案,只說傷愈之后,那人裝上假肢,繼續(xù)新的冒險。不過后來老師想明白了,“熱衷探險的人本就是一群主動找罪受的家伙”,本質(zhì)上同屬于一群無可救藥的人。

還有,人在“阿比斯”深潛之后,想要再次回歸地面必須經(jīng)受“上升負荷”(“阿比斯”的詛咒)的考驗。這種讓登場人物“有去難回”的“單行道”設定,在眾多漫畫作品中顯得獨樹一幟,讓人不禁猜想,作者是否另行為角色安排了“死而復生”的特殊通道。按照老師原先的設定,下潛的副作用僅會擾亂人體正常的時間感覺,并不存在“上升負荷”的說法。但想到作品的娛樂性會隨旅途艱難險阻及危機感的加碼而增加,便想到了,在明確“從第七層重返地面所承受的負荷會招致必死無疑的后果”的前提下,制造出一個誰也沒見過的世界。誠然,這是一個過于沉重的設定,但在作者看來,人來世上走一遭,不管情愿與否,無非是殊途而歸地走向死亡。從這層意義上講,莉可至少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出了積極的選擇,是一種滿懷興奮地主動赴死……
老師表示,以上表述絕非想要嘩眾取寵,因為,那些想要尋求安穩(wěn)地在地表生活的人們,其實是以老老實實守著“平淡無奇的日?!睘榇鷥r的。而莉可明明清楚“任性”所伴隨的巨大風險,還是執(zhí)意踏上了“不歸之路”。那么,假如一路上只是些無關(guān)痛癢波瀾不驚的場面,豈不是太對不起她的這份果決、太過無趣?!而且,當那些超越常人理解范圍的事件呈現(xiàn)在眼前時,才會迫使讀者對深層的緣由展開思考。所以,土筆老師筆下的故事的的確確是在向著“無可挽回”的方向發(fā)展。

此處話題一轉(zhuǎn),聊到對土筆老師產(chǎn)生影響的作品。老師回答,就本作而言,是受《神之山嶺》(神々の山嶺,原作:夢枕獏、作畫:谷口次郎)的啟發(fā)。書中自稱“登山族”羽生丈二經(jīng)常將“‘登山族’不去征服山巔,無異于廢人一個”的話掛在嘴邊。也正因為登山是羽生唯一的生存價值,所以,無論怎樣負傷都不可能動搖其繼續(xù)攀爬高峰的信念?!渡裰綆X》里的最后關(guān)卡是挑戰(zhàn)珠峰,據(jù)老師形容,其間的精彩無以復加。且需要指出的是,這部漫畫的手法有點像石黑正數(shù)老師的《女仆咖啡廳》,鏡頭的分法也中規(guī)中矩,故事又大多是1話完結(jié)的單篇,可不知為何,就是讓他覺得超級帶勁。
土筆在閱讀原作的當時,對作品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之后,在最終卷看到作者本人親自解說的作品的時間譜系時,所受的震撼非同小可。讓讀者從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讓人躍躍欲試不可抑制的沖動,正是那股來自心底的動力源泉賦予了作品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另外,動畫版的播出,必定會引發(fā)一部分追新番的粉絲倒追漫畫的現(xiàn)象,那原作者又是如何看待漫畫版的看點的呢?土筆老師給出的答復很值得玩味。說他已經(jīng)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全統(tǒng)統(tǒng)畫到漫畫里了,因此,無需他本人另行贅述,讀者只管靜心閱讀便可。如果有人讀后感到一頭霧水,則很好地證明了自己的失敗。老師只是提醒各位,要是覺得動畫版有意思的話,也可以通過閱讀原作了解后續(xù)劇情。
漫畫原作方面,目前已突入深界的第六層,今后還有一大堆困難等著登場人物去克服。當前能夠透露給諸位粉絲的是,莉可一行人畢竟是人類,或是自然衰老、或是因為別的緣故,總之,遲早會迎來“結(jié)局”的一天,至于如何收場……有待日后分曉。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12b8988d998662be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