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正的“遠見”:未來幾年,不要發(fā)這幾種朋友圈

現(xiàn)在的人都有一個喜好:只要遇到什么事兒,都發(fā)一個朋友圈。
所有人都認為,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空間,自己想發(fā)什么,就發(fā)什么,不用顧及身邊的人。事實上,我們都錯了,朋友圈不是私人空間,而是公共空間。
線上發(fā)朋友圈,就跟線下說話是一樣的。在現(xiàn)實當中,我們最好要守口如瓶,盡量少說話,如此才不會得罪人。
同樣的道理,在線上發(fā)朋友圈,我們發(fā)的越多,錯的就越多。所謂“說多錯多,不如不說”就是這個道理。無論在什么時候,沉默是金這四個字,都是普通人最好的處事方式。
沉默是金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讓人謹言慎行,不至于行差踏錯,惹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人真正的遠見,在未來幾年,盡量不要發(fā)這幾種朋友圈。

一、顯擺自己的朋友圈,不要發(f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由于人性當中存在“炫耀”的因子,所以人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到處顯擺自己。
比如,有些人炫耀自己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學,有些人炫耀自己一個月賺了多少錢,有些人炫耀自己年終獎有多少,有些人炫耀自己有多少豪宅、豪車......
像這種炫耀的行為,盡量還是避免比較好。特別是在賺錢艱難,生活壓力極大的今天,你的炫耀,在朋友們看來,就是赤裸裸的嘲諷,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說句不好聽的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越是喜歡顯擺,你身邊的人就越是討厭你。到最后,或許你的親朋好友都會傷害你。
仇富,那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性的弱點,本就無法改變。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用僥幸的心理去考驗人性,那吃虧的就是我們自己。
未來幾年,做個低調(diào)的人,少顯擺,少炫耀,多做事,多賺錢,才是真相。

二、憤世嫉俗的朋友圈,不要發(fā)。
年輕人都特別憤世嫉俗,認為自己埋怨幾句,道盡現(xiàn)實的真相,就能改變一切。殊不知,憤世嫉俗到最后,只會毀了自己。
事實上,不僅年輕人喜歡憤世嫉俗,就連一些中年人,也喜歡憤世嫉俗。并不是說憤世嫉俗不好,而是說做人太過于憤世嫉俗,只會惹禍上身。
試想,你是職場中的一份子,但你抱怨同事不好,埋怨老板不對,還發(fā)到了朋友圈,那你豈不是會成為單位中的眾矢之的嗎?
身為職場中的打工人,我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盡量完善自己,默默賺錢罷了。對于其余的爭執(zhí),又何必非要跟別人鬧矛盾呢?
有些話,那是不能說的。有些事兒,那是不能做的。說了不好的話,做了不對的事兒,終究會害人害己。
所以說,做人切勿憤世嫉俗,也不要言語偏激,鎮(zhèn)靜點,云淡風輕一點,總是沒錯的。

三、跟錢財有關(guān)的朋友圈,不要發(fā)。
有一個案例。某個職員的妻子,發(fā)了一條丈夫賺了多少錢的朋友圈,不久后丈夫就被降工資了。
這個案例,引發(fā)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討論,一條朋友圈的影響力,怎么會那么大呢?因為你工資高了,朋友圈里面的人都會盯著你。
也許,你并不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只想通過朋友圈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但是,在別人的眼中,你發(fā)了跟錢有關(guān)的朋友圈,就是在貶低他們。
不要覺得“玻璃心”不會存在于成年人的群體當中?;蛟S,既有玻璃心,又有勢利眼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所有跟錢有關(guān)的話題,都能讓他們生出怨氣。
在這個年頭,每個人都缺錢,每個人都想賺到更多的錢財,這就注定了比較突出的人,會受到人們的針對和打壓。
事關(guān)錢的朋友圈,最好一條也不要發(fā)。因為朋友圈的水,并沒有想象得那么淺。

四、太過于消極的朋友圈,不要發(fā)。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p>
說一句好話,別人就會感覺到內(nèi)心暖暖的,也感覺特別順耳,就不會為難你。而說一句不太好的話,別人就會覺得刺耳,從而選擇針對你。
人在江湖,不論在線下,還是在線上,說話都是一門藝術(shù)。比如,消極的事兒,不能說出來,怕影響不好。如此,我們就該自己內(nèi)化消極的情緒。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每個人都只能自己舔自己的傷口,而不該把傷口露給別人看。首先,沒有這個必要。其次,哪怕你露出了傷口,也不會有人來可憐你。
未來幾年,生活的難度越來越高,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現(xiàn)實。倘若我們還發(fā)消極的朋友圈,那對別人不好,對自己更不好。
還是那句話,適度的正能量,適度的陽光,那是必要的。而太過于負能量,也就有害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