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大虐員工?脫口秀主持人Ellen崩人設!網(wǎng)友馬后炮:早就看她面相刻薄
為啥明星翻車后,總有人冷嘲熱諷說“我早看他不順眼”“我早知道他會這樣”?這不“事后諸葛亮”嗎?

前段時間,美國一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Ellen被曝人設崩塌,表面上溫暖善良,私下里對人非??瘫?。
那個視頻里有很多人評論說,“早就覺得她眼神不對勁”“面相刻薄”等等。


一位網(wǎng)友質疑,為什么明星翻車后,大家都愛這么說,這不是典型的馬后炮嗎?

的確,我們似乎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明星翻車后,一些平??床坏降呢撁嬖u價就會浮上水面,比如:
“粉絲都吹他顏值高,我早就覺得他平平無奇啊?!?/p>
還有很多網(wǎng)友會抱怨自己早就看他不爽,討厭他很久了。
其實,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非常簡單,我們可以用一個30多年前的理論來解釋——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是傳播學的經(jīng)典理論,它闡釋了輿論中的一種普遍規(guī)律: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fā)大膽地發(fā)表和擴散;
而發(fā)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huán)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fā)展過程。
這一理論建立在人的社會從眾心理和趨同行為的分析基礎之上,觀念的力量來源于社會的本質,來源于社會對被禁止的觀點和行為的嚴刑,來源于個人對孤立的恐懼。
恐懼的個人在社會中贊成的呼聲不斷升高的時候,表達自己的贊成的觀點,在贊成的呼聲下降的時候保持沉默,沉默進一步使得原有的觀點失去了民心。
當明星以前很受歡迎的時候,粉絲數(shù)量龐大,他的風評良好,所以輿論總體上是偏向他的。

所以喜歡他的人,更愿意參與到討論當中,對他進行夸獎。
討厭這個明星的人,則因為害怕自己的意見會遭到群體的排斥,從而陷入“被孤立的恐慌”,不愿意表達自己的厭惡。
即使有人“勇敢發(fā)聲”,也會被輿論攆到陰暗的角落里,避免被公眾看到。比如粉絲看到自己不爽的言論會拼命點踩,讓該言論沉到下層。
如此,“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該明星的負面評價幾乎無影無蹤。

而當該明星翻車,大眾風評走低,那些被“禁言”的人,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對自己友好了一些后,才敢站出來主動抵制。
這些言論會被輿論推向公眾的視線內,而那些喜歡該明星的粉絲,則會同以前討厭該明星的人一樣,陷入沉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