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從旁觀者角度見證歷史的變革

祗園精舍鐘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婆羅雙樹花失色,盛者轉(zhuǎn)衰如滄桑。
驕奢淫逸不長久,恰如春夜夢一場;強梁霸道終覆滅,好似風中塵土揚。
平家的故事終究畫上了帷幕,看完全劇之后,長舒一口氣。平家的興盛和衰敗都被山田尚子濃縮到了這僅有十一集的動畫中,將我們帶到那個鐮倉時代,帶到那源平之戰(zhàn)中。
往事如風,吹不盡過眼煙云。
史實如夢,道不盡聚散離合。

大家都在說《平家物語》對標的是《三國演義》,而改編的動畫,我認為它更偏向于《紅樓夢》,雖然它的改編筆法并沒有《紅樓夢》那么細膩。但是它在大體上已經(jīng)有了《紅樓夢》的形,作為一部偏描寫戰(zhàn)爭的書籍,改編動畫中的戰(zhàn)爭鏡頭并沒有占據(jù)大部頭的篇幅。反倒是通過平家各色人們生活描寫的變化,來講述平家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
我們知道一部電影/一部動漫,很常見的敘述方式便是平鋪直敘(即籠統(tǒng)意義上的引入-發(fā)展-結局),這樣對于一部通過視覺來呈現(xiàn)給觀眾故事的作品來講是更加便于我們理解的。平家物語則在動漫中植入了一位原創(chuàng)角色琵琶,并通過她的故事(內(nèi)視角)佐以敘述視角中的全知視角,讓我們更加具有經(jīng)歷歷史的感覺。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紕漏,歡迎指出錯誤。


精心設計的敘述視角帶來有別于原著的觀看體驗
彈奏斷弦之歌,沉吟零落之語。
我們平常在看一些小說類文學的時候,一般而言很少注意敘述方式或者敘述手法這一觀念。因為我們常常默認了敘述方是以客觀的全知視角來為我們講這段故事的。但是在有些作品中敘述視角則并不是以全知視角來展開的,而是通過第一人稱或者故事中的人物視角來展開,這便讓我們所得知的信息是局面的,從而加強了我們的代入感?!对铝僚c六便士》中的「我」便是利用了第一人稱視角來加強我們的代入感。

回到平家物語動漫上來,為什么我說「琵琶」這個原創(chuàng)角色的加入是對敘事方法的一種精心設計。我認為原創(chuàng)角色的加入表達了山田尚子整體改編的一個大思路所在,即減少戰(zhàn)斗篇幅,通過人物的活動描寫和蒙太奇手法渲染出歷史的在不斷演變。但是實際上來講,「琵琶」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內(nèi)視角(敘述者=人物),她更偏向于一個觀測者,一個見證者。我們既可以通過她來與原著的角色進行互動,興盛之時的互動和衰敗之時互動的反差感,也可以通過她的口吻來講述這個故事。但是如果是嚴格的內(nèi)視角的話,會受到人稱的限制,所以山田尚子賦予了她兩種超能力也就是觀測時間軸中部分事件的能力。

這么一位觀測者同樣也具有改編的難題,那就是如何導入,賦予她怎樣的權重比較合適。如果賦予較大的篇幅導入,那么無疑對原作影響就會增大。如果賦予過重的權重的話,在改編時便會陷入這個人物存在的客觀性是否會產(chǎn)生干涉原著歷史進程的行為邏輯。山田尚子的改編讓我感覺十分舒服,無論是對琵琶的導入,還是增添了并不喜歡使用能力干預的設定,再到后面的原著中既定事實,琵琶去進行干預最后眼睛失去能力。一連串的設定既增加了琵琶這個角色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對她行為的一種限制(防止出現(xiàn)大篇幅改動原作的情況)。


蒙太奇手法的巧妙運用
落花終有時,一曲寄相思
如果說上一個部分我們談了平家物語精心設計的敘述手法的話,那么這部分我想講講平家物語采用的大量蒙太奇手法和通過蒙太奇的拼貼來進行時空上的過渡。原著中的時間線毫無疑問是層層遞進的,動漫一定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刪減。而時間如果不斷跳躍,會讓觀眾觀感變得很差。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電影學中的蒙太奇手法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所誕生的。

什么是蒙太奇?從電影學的狹義上來講就是剪輯,通過插入與劇情無關的畫面來達成時間變遷的平滑感。廣義上來講蒙太奇便是通過植入相關事物,來表達出事物與劇中的意象關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面對離別的時候,女生坐在火車上。發(fā)帶被風吹起,這時候鏡頭聚焦到發(fā)帶上,發(fā)帶落入了男生的手中。這便是廣義上通過蒙太奇手法來表達時間或者空間上的變遷。

早些年的千年女優(yōu)便運用了這種手法,通過不斷的場景變化,物品變化,來銜接三個不同的時空場景。將現(xiàn)在的時空、過去的時空和電影中的時空巧妙的縫合在了一起。讓我們觀看的時候不至于過于存在時空割裂的感覺。

平家物語中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平家物語》中的時間跨越了148年,而這148年要節(jié)選穿插到這十一集的動漫中,毫無疑問是一件難事。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則幫助他們完成了時間上的合理過渡,同時也引出了白發(fā)琵琶的和語,變相強調(diào)了琵琶的觀測者身份。一幕幕場景,伴隨著夏椿花的滾落,宣告著平家就像這落花一般,飄落,漂流,漂泊不定。


舍戰(zhàn)斗戲碼觀物是人非
大浪之下,亦有皇都。
源平大戰(zhàn)作為《平家物語》中支撐甚至貫穿全線的節(jié)奏,在動畫中所占用的篇幅甚至不到三分之一。全篇動畫可以說舍去了大量的戰(zhàn)斗篇幅描寫,而將著重點放在每一場戰(zhàn)爭前后平家人們對于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和對于自己處境認知的不斷改變。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大膽的變化,因為稍有不慎便會遭到唾罵(如果大家不懂的話,可以想象一下,有一部三國作品,幾乎沒有寫三國的戰(zhàn)爭。而是通過濃墨重彩寫曹氏家庭中人物對事對人變化以及后來的司馬家族入主魏國的變遷)。

這是一個大篇幅的刪減,但是山田尚子做的相對而言較為優(yōu)秀。除去一些作為轉(zhuǎn)折點的戰(zhàn)爭和部分描寫,她將大量筆墨來寫平家每個人的處境。當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她也為我們編著了一個個刻畫豐滿的人物。無論是有勇有謀的重盛,還是一代梟雄的清盛,膽小卻重情的維盛,機靈和情商并存的資盛,和充滿了悲情色彩的敦盛等等。對人物的刻畫讓我們忽略了戰(zhàn)斗篇幅的減少,而人們處境從一開始的倨傲到后來的漂泊而亡,更是見證了一代家族沒落的歷史。

何為改編?忠于原作,引己之見。何為歷史?觀榮辱變遷,見物是人非。何為平家?掌握一天四海,上不畏天皇,下不恤萬民,物極必反,善惡報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