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說:大飽傷脾。就是這個道理。1胃腸怕堵不怕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說:大飽傷脾。就是這個道理。1胃腸怕堵不怕餓,餓一餓更健康
曾有位糖尿病患者,當談起飲食對于她疾病的影響的時候,她很肯定的說:我已經(jīng)很注意了,早餐中餐都吃得很少,就晚餐吃飽一些。
但她想錯了,也吃錯了。醫(yī)師告訴她,人體晚上消化機能最差,陽氣都收斂潛藏起來,吃的營養(yǎng)越豐富,越轉(zhuǎn)化不了,剩下的就是垃圾,反而容易導致疾病。
2一日三餐,晚餐要吃最少,才是養(yǎng)生之道
患者仍然擔心地說:我身體虛,晚餐那頓一定要吃飽,馬無夜草不肥,如果我晚上不吃飽,半夜都會餓醒。
其實哪會呢?記?。何覀兊哪c胃怕堵,不怕餓。半饑半飽,人身體輕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勞沒勁。營養(yǎng)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處最妙。
就好比耕田種地一樣,肥料要淡淡的,稍微過濃一點,反而會把植物的根給燒掉,所以古人說「過猶不及」。我們吃飯,要寧留三分饑,也不十成飽?。?/p>
3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后來,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上面的那位糖尿病患者把晚餐減成半飽,結(jié)果最大的受益就是以前老容易心慌,把飯量減半后,心就不慌了。
可見心慌未必盡是氣血不足,對當代人來說,更多是飲食過度,膽胃不降,堵在中間造成的心慌。其實只要管住嘴,保持半飽狀態(tài),使六腑保持空靈,五臟沒有壓力,心也就不慌了。
中醫(yī)的經(jīng)絡(luò)理論中,心與小腸相表里。小腸化食物的能量來源于心臟,小腸脈不通,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對于心的功能不夠強大的人來說,飲食非但不能大補特補,還要吃得少量,要注意節(jié)制,不能讓小腸有壅滯阻塞。
老人尤其是這樣,老人多數(shù)心的功能有所降低,胃腸動力也不夠,吃的過多,心與小腸都受損,不可不戒!很多老人都是在大飽后去世的,特別是晚餐吃飽吃撐,就在睡夢中不知不覺去了。
藥王孫思邈那句「夜飯飽,損一日之壽」,就是說晚上吃撐一頓,就是在減損一日的壽命,故晚餐宜少食為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