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河水位連年下降,美國西南面臨水資源危機
筆者最近去過美國西南部幾個州,包括猶他、亞利桑那和內華達等地,時間正值酷熱的夏季,應該時常刮起降雨的季風,即所謂的Monsoon季節(jié)。但是在近一個星期的旅途中,幾次預報可能的夜間陣雨都只聽雷聲不見雨點,唯有一次在Page城外徒步新波浪谷(The New Wave),烏云漸起,驟起的狂風刮跑了遮陽帽,閃電則讓人心驚肉跳,雨點有巴豆大,但是稀稀拉拉,而且只持續(xù)了三五分鐘。等到趕回停車點,頭發(fā)雖然有點兒潮濕,紅沙覆蓋的小徑依然干燥如初,降雨量近乎為零。這大概就是近二十年來美國西南部嚴重缺水的一個現(xiàn)實寫照。
美國西南部最重要的河流是科羅拉多河,其干流源頭在從科羅拉多州北部落基山的拉普德爾山口(La Poudre Pass),穿越科羅拉多高原之后,途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州,向南流入墨西哥境內,注入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匯入太平洋。
科羅拉多河自古就是美洲原住民生活與農耕灌溉用水的重要來源,西方人來到之后,無論是生活還是資源開發(fā)更是仰仗它的水源。尤其是從1930年代開始,盡管有不少基于環(huán)境的異議,先后建起了胡佛水壩和格倫峽谷水壩,攔截河水形成米德湖和鮑威爾湖,成為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和南加州居民生活用水和農業(yè)灌溉的主要水源,大壩水電站為周圍社區(qū)和產業(yè)提供電力。宏大的人工湖還是人們休閑娛樂的極佳去處。
但是自從大約20年前開始,美國西南部持續(xù)干旱,落基山脈冬季降雪量大量減少,而科羅拉多河的水源80%以上來自高山融雪,加上雨季降水也遠遜以往,科羅拉多河的流量大不如前,最明顯不過的標志,就是米德湖與鮑威爾湖的蓄水量一年不如一年,水線逐年下降,在兩座大壩的上游湖岸裸露出高聳的多年水浸形成的白色巖層,十分令人震撼。
以鮑威爾湖為例,因為水位下降,多處游艇下水的坡道已經無法使用,大大影響了人們的水上活動。鮑威爾湖上游不遠處有一處著名的天然彩虹狀拱門,是游客乘船打卡的熱門景點,但是現(xiàn)在因為水位降低,游船碼頭多次加長后已經無法繼續(xù)提供登岸服務,除非繞道陸路,還得有荒野背包徒步的本領,彩虹拱門現(xiàn)在幾乎與普通游人無緣。
米德湖也不例外。水位下降形成大片灘涂沙丘,水上活動大受影響,許多游人只得在沙灘漫步。多年前因為事故或偶然落入湖中的物件,倒是有機會重見天日,不但引起游客的興趣,而且可能為警方破解歷史遺案提供線索。
科羅拉多河的水位持續(xù)下降,與近年來的氣候變化可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許多專家對此正在進行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無論如何,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影響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因素,科羅拉多河的水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撰文 | 霧谷飛鴻Ji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