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歷歷漢陽樹】看漢陽-琴臺篇

在漢陽龜山的斜對面,就是著名的古琴臺了。據傳說,這里就是鐘子期和俞伯牙故事的發(fā)生地。
這里雖然叫做琴臺,但是就大的范圍來說,這里是屬于月湖的范疇,琴臺也是在月湖邊上,周圍則有月湖公園以及琴臺劇院。
琴臺劇院還是比較有特色的,至今我還沒有在這里聽過音樂會或者是看過戲劇。劇院建在月湖和漢江的中間,面江背湖,周圍的風景還是挺不錯的。其造型也仿古琴,有種流動的韻律在其中。




在通往劇院的一側,沿著湖泊建有廊道,是賞湖色的好去處??吹贸?,夏天里這里會覆蓋上一層碧綠的荷葉,點綴上粉紅的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背著劇院沿著月湖走過去,則就是古琴臺景區(qū)了。拍攝的時候時間已經晚了,景區(qū)關門了,所以只在外面的公園內轉了轉。相對來說,古琴臺比起龜山的名氣要大一些,或許更多的外地人會知道這里。說起來慚愧,琴臺里面我作為當?shù)厝艘淮我矝]有進去過。下次有時間還是進去瞧瞧,發(fā)發(fā)感慨。











小貼士: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跡、國家AAA級景區(qū)???、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游景觀之一,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位大臣俞伯牙極善鼓琴。一次伯牙受楚王外派公干,乘船沿江而下,途經漢陽江面,突遇狂風暴雨,停舟龜山腳下,不會雨過天晴,心曠神怡,于是乎,伯牙鼓琴詠志。撫琴小段弦即斷,伯牙便知有人竊聽,請出,此人正是樵夫鐘子期。伯牙調好琴,沉思片刻,撫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贊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辈烙謸崆僖皇滓庠诹魉?。子期又贊道:“美哉!蕩蕩乎意在流水?!辈来笙?,得遇知音,拜交為摯友,約來年再會。第二年,本是伯牙會子期之時,不料子期卻已不幸病故。伯牙悲痛萬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曲終后,伯牙失去知音更感孤寂,悲痛萬分,頓感曲藝無意,便扯斷琴弦,摔碎琴身,發(fā)誓今后永不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