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跌倒,蘋果吃飽!其他國產手機品牌就沒有一個能打的?
華為自從Mate 7手機開始才算拿到3000+元中高端手機市場的門票,隨后歷代Mate和P系列新品也都實現(xiàn)了體驗和口碑的雙贏,并開始一路蠶食起原本屬于蘋果和三星的頂級手機市場蛋糕。

2019年,華為全年手機銷量超2.4億臺,其中國內市場銷量為1.42億臺,海外市場銷量為0.986億臺。國內市場占比接近47%,全球市場也達到了20%。
隨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在一系列制裁和芯片斷供之后,華為不得不斷臂求生,5G手機業(yè)務幾乎停擺。

華為2021年度旗艦卻只支持4G網絡

鼎橋定制的終端設備

中郵通信Hi nova 9系列機型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覺得華為跌倒之后,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會順勢接過華為讓出的市場份額。
本著“華為能,我也能”的思想,其他品牌也紛紛發(fā)力頂級旗艦,掙搶利潤率最高的5000+元市場蛋糕。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以2021年10月機構統(tǒng)計的國內市場手機銷量來看,蘋果、OPPO、vivo、榮耀和小米分別出貨650萬部、430萬部、400萬部、360萬部和280萬部。

在其中5000+元的細分市場,依舊被蘋果強勢壟斷,哪怕是被打殘的華為也將其他品牌遠遠甩開。

當然,這只是10月的手機銷量,此時蘋果iPhone 13系列剛剛發(fā)售,正巧趕上換機高峰期。而安卓手機正處于青黃不接,很多用戶都在等待2022年新款旗艦的上市。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華為跌倒后,國內其他品牌在頂級市場似乎就沒有一個能打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率幾乎全被蘋果吃下了,大家只能在一邊羨慕嫉妒恨。
在過去,很多人都說華為手機賣的貴,純屬消費用戶的愛國情懷。如今國產手機也不乏價格比肩蘋果的產品,為啥就沒人因愛國而消費它們了呢?
哪怕就是為了一個驍龍8 Gen1的首發(fā)權益,聯(lián)想和小米就已經干起來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內卷情況可見一斑。
華為的成功,不排除一部分愛國情懷,但更重要的還是源于海思麒麟(還包括巴龍基帶和其他外圍芯片)這么多年打下來的赫赫威名,從麒麟970開始就能力壓同期的驍龍8系芯片一籌(不一定是性能,從工藝,AI,ISP和無線等方面)。
此外還有華為在影像方面的不斷投入,包括攜手萊卡和定制RYYB傳感器等,于是才能在一眾安卓旗艦中殺出重圍,打出足夠的辨識度,成就更高的溢價能力。
華為之后,其他手機廠商都缺少芯片級的研發(fā)能力,小米的澎湃一世而終,OPPO和vivo現(xiàn)在也才開始ISP的自研,而第三方ISP主打的功能很容易被下一代驍龍(包括天璣)集成的新ISP一波帶走。
有消息稱華為明年也會推出驍龍平臺的頂配5G旗艦,但缺少了麒麟芯片加持,就很難與其他同配國產旗艦甩開足夠的身位,溢價能力也會有所降低,只能依靠設計,鴻蒙系統(tǒng)和影像方面打出辨識度。
總之,華為跌倒,蘋果吃飽。代表高端市場的深水區(qū)排凈之后,才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裸泳.....

從10月手機銷量來看,OPPO和vivo在3000元到5000元市場算是表現(xiàn)還不賴,小米的優(yōu)勢戰(zhàn)場還是1000元以內的入門市場,希望未來的國產手機廠商們可以少些內卷,一致對外吧。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和“在看”吧,順手再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fā)給朋友:)